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学历、技能、素质”多目标导向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建东职业技术学院“双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更新时间:2016-07-05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民办高职院校近年来面对生源数量质量双降,招生形势严峻的挑战,又存在与公办院校相比较高学费的劣势,迫切需要探索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来赢得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建东职业技术学院秉承“有生源才能生存,服务需求才能发展”的理念,创新开展“双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尝试探索一条“学历、技能、素质”多目标导向下的校企协同育人道路。

江阴水利信息化一期工程建设1个市防汛防旱会商中心、3个局属单位防汛防旱会商分中心,分别是白屈港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处会商分中心、江港堤闸管理处会商分中心和月城水利管理服务站会商分中心。

1 校企协同育人的理论内涵

1.1 校企协同育人的含义与意义

校企协同育人是在政府主导作用下,学校、企业、行业、中介机构、科研机构之间协同创新,整合相关资源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学校突破传统的校园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局限,作为系统整合的主动方,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目的的协同创新模式。[1]此种模式有利于高职教育完善和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增强人才培养产学研用协同效应,提高办学开放性、灵活性,促使高职学生更好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应用性人才的更高要求。

加快资金支付进度。进一步简化扶贫资金管理流程,提高资金下拨效率。对2015年及以前年度资金结余结转较大的广丰、吉安、上饶、宁都、宜黄、资溪等6县进行约谈,督促地方加大资金使用力度。截至2017年底,2017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结转结余规模1.52亿元,结转结余率1.64%,2016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结转结余规模482.4万元,结转结余率0.1%。

1.2 校企协同育人的现状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强调了要突破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的体制机制壁垒,教学和科研从以学科导向为主逐步向需求导向为主转变;实现创新组织从个体、封闭方式向流动、开放的方向转变;促进创新要素从孤立、分散的状态向汇聚、融合的方向转变。在教育精神指引之下,高职院校越来越致力于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产业行业,协同区域企业发展更为长期稳定的深度育人合作机制。但高职教育协同育人仍存在诸多难解问题,如作为育人主体的学校如何调动企业积极性参与育人过程,让企业从旁观者、用人者变为参与者、培养者的角色转变;如何实现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管理与企业生产实践相配套的一体化改革;如何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将单一岗位的技能培训或缺乏实践的理论教育向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实现学历教育、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相结合。

2双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理念是以“学历、技能、素质”多目标人才培养为导向,在教育法规政策指导下,高职院校作为教育资源整合主动方,协同企业“共育人才,共建课程,共组团队,共同管理,共同评价”。

2.1 “双主体培养”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41号令)有关“学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建立并实行灵活的学习制度”、“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跨校联合培养项目,在联合培养学校学习期间,学校同时为其保留学籍”的规定,学校对有创新创业需求的学生,应引导其保留学籍,鼓励和指导其在实践间隙或合适的时机回校完成学业;对参与校企共建项目的学生应建立健全开放式的能进能出的学业修习体系,在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的同时,学校应实现企业实践与学校学历教育的对接,既让顺利完成项目的学生学历技能教育双丰收,又让被淘汰的学生能回归传统学制教育,修满因企业实践耽误的学分,顺利毕业。

2.2 “双师资教学”

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应由校企共同“双管双评”,即双重管理和双方评价的制度体系。建东学院坚持指导教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并以企业评价为主的原则。强化考核,从出勤、实习态度、劳动纪律、团结协作、吃苦精神、实习效果几个方面进行考核。企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的考核分别占分60%、20%和20%,充分体现以企业评价为主的考核原则。

2.3 “双身份学习”

除已有的教学实训设施外,另由学校出资50万元,在校内建立“PLC(西门子)实验室”,莱尼出资120万元建设“电气维修实训室”,共建我院省级“机电应用技术综合实训基地”。

2.4 “双场所实践”

学生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学校理论学习奠定了职业理念和专业基础,企业实操训练强化了职业精神,培养了技能素质。

2.5 “双文化融合”

书香式的校园文化和规范化的企业文化,让学生在同等的学制时间内获得不同的人生体验,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熟;校企两种文化的相互碰撞与借鉴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了各方对传统学习、育人和培训模式的反思和进步。

2.6 “双证书毕业”

参加“双元制”培养的学生在修完学校课程学分,达到企业培训要求后,既能取得大学相应专业的毕业文凭,又能获得国内欧盟企业认可的“双元制”培训证书,在同等条件下获得企业优先录用的资格。校企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满足了学校学生培养和企业人才储备的共同目标。

3 校企协同育人经验总结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Dual System)”职业培训模式和我国传统“师徒制”培养理念,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与德资企业莱尼特种电缆(常州)有限公司、瑞士企业立达(常州)纺织仪器有限公司共育人才,成立“莱尼机械维修双元制班”、“立达机械装配双元制班”和“莱尼电气维修双元制班”,在实践中形成“六双”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六双”模式(如下图所示)即“双主体培养、双师资教学、双身份学习、双场所实践、双文化融合、双证书毕业”。

双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图

3.1 创新学籍管理制度

学校和企业作为育人主体共同培养,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交替进行的方式,合理灵活设置学习计划。第一学年学校理论教学,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注重人文素质、职业素养的教育;第二学年开始校企交叉教学,8周学校理论学习,8周实训中心操作,8周企业实习,以此类推,在企业培训共分8个模块。[2]

3.2 协同设计培养方案

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建东学院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严格管理,从顶层设计到系部微观管理,做到规范化、细致化、人性化,确保学生人身安全以及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院系领导、指导老师、辅导员对实习学生严慈相济,一方面关心爱护,经常关心看望,另一方面加强管理,做好记录台账,对顶岗实习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包括课程标准、实习任务书、实习心得、阶段评价记录、企业评价意见、实习成绩。

3.3 建立“严进严出”的考核管理机制

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应有严格的选拔考核和退出机制。完善的严进严出的考核机制才能使学生目标明确,动力十足,同时珍惜学习机会,倍加努力,也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人才,对企业负责。建东学院的“双元制”教育模式由德国技师英语授课,因此对学生专业英语能力和口语水平有较高要求,学院除设置公共英语课程外,设置《机电专业英语与口语》等课程弥补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缺陷,同时通过考核选拔基础较好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培养。通过两年校企共育,留下的学生都能适应双语授课并在英语口语会话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学校与企业以“学历、技能、素质”多目标人才培养为导向,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对接”的课程建设思路,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资源;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完善实验实训条件。

3.4 完善“双管双评”评价体系

教师团队由校企共同组建,学校以双师型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理论教学,企业派出以外籍教师为主的具有实训教师资质的师傅担任实训实习指导。

至延安府,投中散直參經略範仲淹。(《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呪妙經註》卷六,《中华道藏》30/578)

3.5 形成校企文化“共融共促”良好局面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是凸显高职特色与优势,创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职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为企业在高素质员工培养,构建新型企业文化方面提供了借鉴。

在膜下滴灌高产技术应用中,玉米品种的选择往往不同于常规种植。在保证充足的光照和水分的前提下,我们通常选择高产品种,因为高产品种一般适合密植,这样的特点适合实施滴灌技术。此外,合理的密植还可以节约土地资源,这也是高产的原因之一。种衣剂可以进一步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体,降低虫害发生的概率。

校企文化融合建设是以高职校园文化为主体,在办学过程中,主动选择、引进、吸收,以及内化企业文化的相关元素,创新、充实从而优化高职校园文化结构,形成文化上的融合与创新。其建设目标是融合现代企业科学精神、服务理念、管理制度、职业道德和生产技术等先进文化要素,建立现代新型校园文化。[3]学校秉承职业文化进校园的理念,通过岗位课程、职业规划和创业课程等第一课堂帮助大学生从理论上系统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通过德育课程、人文素养课程以及具有职业特点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帮助大学生学会如何为人、为企业人和为社会人,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职场沟通技巧,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树立法律纪律意识,塑造遵章守纪的习惯。同时通过营造高效、正气、创新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尽早拥有时间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早日融入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另一方面,企业作为培养主体之一,在强化落实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在探索文化的教育渗透和影响,以期培养好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如定向培养班将“7S”现代管理理念引入实践教学,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让学生学习到了德企高效统一的工作流程,体会到了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感受到了现代企业的人文关怀和人性管理。

而且,就在2013年,原国家卫计委要求公立医院实施预约诊疗服务工作,优化特殊检查预约流程,缩短检查等待时间。国内医院管理者一直都在努力,除了人力和设备的投入,医院管理者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优化预约和服务流程,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

参考文献

[1] 徐平利.试论高职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J].职教论坛,2013(01):21—23.

[2] 盛志杰.双元制培训班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风,2016(05):85.

[3] 许建强,孙岩.职业教育中校企文化融合的意义与途径探究[J].职教论坛,2014(23):33—38.

王艳君,连春光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