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细胞黏附分子变异体6、黏蛋白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生物学特征及其预后的意义

更新时间:2016-07-05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1-2]。三阴性乳腺癌是指乳腺癌患者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均缺失的特殊类型,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和高侵袭性,属乳腺癌中难治性疾病,寻找其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是治疗的关键[3-4]。细胞黏附分子变异体6(cell adhesion molecule variant 6,CD44v6)为黏附分子 CD44主要成员,参与细胞与间质间的黏接,与多种恶性肿瘤浸润转移有关[5]。黏蛋白1(mucin-1,MUC1)在肿瘤患者的血清中表达异常,与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转移及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促脉管生成因子,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及血管生成[7]。本研究旨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CD44v6、MUC1及VEGF表达水平,探讨CD44v6、MUC1及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预后评估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确诊的65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和75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切片证实为乳腺癌患者,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无表达。所有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表示对研究内容理解。本次研究已获得黄冈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试剂与仪器 CD44v6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科技公司),MUC1试剂盒(美国 eBioscience公司),VEGF试剂盒(上海生工有限公司),促凝管(美国BD 公司)。23R离心机(上海力康集团力新仪器有限公司),-80 ℃低温冰箱(美菱公司),Milli-Q超纯水仪(美国Millipore公司),ST-360酶标仪(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SW-CJ-2F超净工作台(苏州安泰超净工作台净化有限公司),JY2002电子天平(上海良平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1.3 检测方法 早晨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3 mL,3 mL置促凝管,30 min后,4 ℃,3 000 r·min-1离心10 min,分离血清,-80 ℃冰箱保存。使用前于4 ℃溶化,离心取上清,采用ELISA检测CD44v6、MUC1和VEGF表达水平,设3个复孔,严格按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每份血清中CD44v6、MUC1及VEGF表达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相关性分析采用 Pearson分析。本文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CD44v6MUC1及VEGF比较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CD44v6和MUC1表达水平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VEG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2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征与CD44v6MUC1及VEGF表达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CD44v6、MUC1及VEGF表达水平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3。

2.3 CD44v6MUC1及VEGF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显示,CD44v6 与MUC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24,P=0.015),与VEGF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023,P=0.637),MUC1与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71,P=0.008)。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约占女性恶性肿瘤的30%,手术创伤、化放疗及淋巴结的转移,严重折磨患者,影响生命质量[8]。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具有侵袭性强、进展快、死亡风险高、生存期短、临床预后差的特点,是目前乳腺癌研究关注的焦点。并且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成为临床乳腺癌治疗难点[9-11]。寻找三阴性乳腺癌相关的蛋白质、肿瘤标志物及肿瘤药物治疗靶标,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CD44v6、MUC1及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预后评估的意义,可为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The writer even claims from the angle of Buck that in this kind of life“there is an ecstasy that marks the summit of life,and beyond which life cannot rise”.(5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组别例数年龄≤50岁>50岁肿瘤大小≤2 cm>2 cm组织分级Ⅰ~ⅡⅢ~Ⅳ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淋巴转移无有非三阴性乳腺癌7540352649304546291956三阴性乳腺癌6534312144283737281649χ2值0.0150.0870.1360.2810.922P值0.9030.7860.7120.5960.010

表2 两组患者CD44v6MUC1及VEGF表达水平比较

组别例数CD44v6MUC1VEGF非三阴性乳腺癌75327.68±51.14153.56±35.12205.14±53.17三阴性乳腺癌65338.57±51.37156.32±34.7186.91±32.46t值1.2540.46615.582P值0.2120.624<0.001

表3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征与CD44v6MUC1及VEGF表达关系

影响因素例数CD44v6t值P值MUC1t值P值VEGFt值P值年龄0.3960.6930.2710.7860.4030.688 ≤50岁34335.27±50.14155.37±33.8685.37±31.15 >50岁31340.26±51.32157.64±33.6788.46±30.56肿瘤大小0.1990.8400.4730.6380.4290.670 ≤2 cm21336.52±51.17153.89±34.1285.12±32.11 >2 cm44339.21±50.89158.13±33.6788.67±30.79组织分级0.4510.6540.3780.7060.5310.597 Ⅰ~Ⅱ28334.67±52.13157.78±33.1684.79±31.27 Ⅲ~Ⅳ37340.51±51.46154.71±34.2689.01±32.05临床分期0.3290.7420.3420.7340.2780.781 Ⅰ~Ⅱ16334.62±50.28154.58±33.5785.66±30.69 Ⅲ~Ⅳ49339.48±51.67157.86±33.2488.17±31.59淋巴转移0.3810.7000.6170.5380.3780.706 无37335.08±51.36153.43±32.8985.11±31.58 有28339.94±50.45158.61±34.2388.06±30.56

CD44v6可介导细胞与基质、细胞与细胞间粘附,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加速肿瘤侵袭转移,CD44v6利用淋巴细胞归巢机制,使细胞在恶变早期植入淋巴结,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杀伤,进入淋巴结加速转移,增强肿瘤细胞的异质粘附性,促进肿瘤浸润性生长[12-13]。本研究发现,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CD44v6表达水平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CD44v6表达水平不能鉴别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对指导临床预后没有重要的意义。这与文献报道CD44v6在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间无表达差异一致[14-15]

到0.93 V,体偏置从0.6 V到-1.8 V,而PMOS阈值电压从-0.32 V降低到-1.01V,体偏置从-0.6 V到1.8 V。

MUC1是一种高分子量糖蛋白,主要分布在乳腺、消化道等组织器官的上皮细胞,肿瘤组织中MUC1表达量增加,会使糖链表达异常,影响细胞表面相互粘附,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有利于癌细胞转移生长[16]。MUC1高表达可促进基底膜蛋白粘附,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转移,降低与钙粘素细胞粘合作用,使癌细胞脱落为游离癌细胞,促使肿瘤转移。本研究发现,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MUC1表达水平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MUC1表达水平不能鉴别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对指导临床预后没有重要的意义。这与Do等[17]的研究结论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MUC1表达明显高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不一致。目前MUC1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尚无定论。庄婷[18]指出MUC1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MUC1对于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仍未完全弄清,在癌症早期MUC1表达增加,促进癌细胞与正常淋巴细胞外基质分离,或许其在乳腺癌早期中起着重要作用[19]

VEGF是一种肝素亲和外分泌二聚体糖蛋白,以同源二聚体的方式存在,是最有效的血管生成刺激因子。VEGF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侵袭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导致血管数量增加,为肿瘤的生长提供营养和肿瘤细胞转移提供通道[20-21]。本研究发现,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VEG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但其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这与杨艳芳等[22]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因为癌细胞产生的 VEGF 促进淋巴管形成,使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回流至淋巴结,使淋巴结转移。但VEGF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相比,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血清CD44v6和MUC1表达水平未见异常,VEGF表达水平较低,CD44v6、MUC1及VEGF表达水平均与肿瘤大小、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等预后指标无明显相关性,不能作为三阴性乳腺癌特异标志物,对指导临床预后没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三阴性乳腺癌尚需进行CD44v6、MUC1及VEGF联合检测或采用大样本、不同实验技术发现并验证其特异标志物。

参考文献

[1] 冯新熠,陆苏,刘晓,等.保乳治疗对年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2015,42(4):236-240.

[2] 陈海,戚晓东,邱萍.中西医结合对三阴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影响研究[J].安徽医药,2014,18(9):1757-1758.

[3] 陈洪流.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5840-5841.

[4] 李春艳,王培,张晟,等.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3,35(6):463-467.

[5] 章革,李涛.乳腺癌中CD44S和CD44V6基因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6):1091-1093.

[6] 谢轶群,包家林,徐明,等.MUC1在不同免疫表型乳腺癌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肿瘤防治研究,2013,40(8):781-785.

[7] 马玲娣,董燕芬,刘乾,等.三阴性乳腺癌中COX-2、NF-κB及VEGF表达的临床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4):436-437,440.

[8] 李军涛,张恒伟,郭旭辉,等.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4):252-255.

[9] 余峰,张霄蓓,张晟,等.三阴性乳腺癌复发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8):2180-2183.

[10] 王小明,张喜平.Ki-67在乳腺癌病灶中的表达及其与18F-FDGPET-CT标准化摄取值和肿瘤本底比值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6,20(5):879-882.

[11] 唐琴,丁克保,施开德,等.血清YKL-40、MCP-1水平与乳腺癌患者转移和预后的关系[J].安徽医药,2015,19(9):1722-1725.

[12] 黄秀英,李凤玲,唐福兴,等.P-选择素、CD44v6和nm2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20(1):42-45.

[13] 孟迪,冯晓燕,进淑娟,等.CD44v6、MUC1及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肿瘤学杂志,2014,20(2):91-96.

[14] 朱慧芳,果永宽,史志春.CD44V6和MMP-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833-3834.

[15] 王丽娜,张崇建,李连方等.三阴性乳腺癌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联合紫杉醇周疗新辅助化疗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3):211-215.

[16] 张录民,杨瑞光,姚健,等.外周血循环MUC1 mRNA表达水平与乳腺癌、肺癌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4):17-19.

[17] DO SI,KIM K,KIM DH,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Mucins (MUC1,MUC2,MUC5AC,and MUC6) and clinicopathologic parameters of human breast ductal carcinomas[J].J Breast Cancer,2013,16(2):152.

[18] 庄婷,薛梅,房爱菊,等.黏蛋白(MUC1,MUC2,MUC5AC和MUC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0(5):107-111.

[19] SINN BV,VON MG,DENKERT C,et al.Evaluation of Mucin-1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 as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markers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J].Ann Oncol,2013,24(9):2316-2324.

[20] 李青春,姜浩,刘进才,等.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其与微小钙化、毛刺征形成的关系[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9):1470-1472.

[21] 黄芳.VEGF和CA153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疾病进展的关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47-148.

[22] 杨艳芳,刘君,姜战胜,等.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8):439-442.

罗红兰,刘凯,王萍,万鸿,刘静
《安徽医药》 2018年第6期
《安徽医药》2018年第6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