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安顺屯堡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与反思

更新时间:2016-07-05

安顺屯堡文化作为贵州特有的一种文化资源,其资源非常丰富,蕴藏着不同的自然、人文、社会等资源,包括了屯堡地戏文化、屯堡服饰文化、屯堡语言文化、屯堡农耕文化、屯堡节日文化、屯堡食俗文化、抬汪公民俗活动等内容[1],不仅具有知识教育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道德教育、审美教育等功能,这给安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然而,近年来安顺屯堡文化生态环境在经济全球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屯堡地区的语言、服饰、蜡染、刺绣、地戏等方面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屯堡文化的保护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2]。要让屯堡文化代代传承下去,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就必须从娃娃开始抓起,让屯堡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教学,走进学生心中。当前,越来越多的安顺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利用屯堡文化的教育价值,开发出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实现地方文化与学校文化互融共生,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安顺本土文化,这对于激发学生热爱本土文化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传承和保护屯堡文化资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色2”是在生态环保问题日益严峻的社会背景下,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针下应运而生的,是转译“Green Revolution”中的“Green”进一步演化形成的。21世纪开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在汉语修辞的作用下,“绿色2”的使用频率更高,并继续向更独立更自由的方向发展。例如:

安顺屯堡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现状

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安顺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着手建立拓展课程体系框架,在教学中挖掘屯堡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探索屯堡文化进校园的教学活动,凝练了一定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果,受到师生们的欢迎。

1.将屯堡文化教育纳入日常教学。立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安顺地区各类学校对屯堡资源进行分类与整理,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教学研究计划,开发出具有本土、本校特色的实践活动课和选修课等课程,如组织开展屯堡文化知识竞赛,或开设艺术欣赏性课程、体育竞技类课程,或组织学生参观游览、调查访问、体验制作、志愿者服务活动,或举办报告讲座及研讨会,或聘请民间艺人进课堂教学等方面,并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形成与大中小学各学科课程相配套的本土特色课程资源,这样使屯堡文化教育活动更有观赏性、更具教育功能。例如,安顺市第二幼儿园创设共享空间:蜡染吧、刺绣吧、脸谱制作室等,让所有幼儿都能共享现有的课程和教育资源。安顺西秀区刘官中学开设了《民族民间美术进课堂》,民间傩雕艺人秦发忠被邀请进课堂给学生讲授地戏面具雕刻技术。安顺学院在2011年成立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所,聘请了安顺市20多名民间艺术家为教授、副教授,向学生们讲授蜡染、木雕、刺绣、奇石、编织、剪纸、玉雕、银饰等艺术创作[3],在全校开设 《屯堡文化专题》等选修课,多次举办有关屯堡文化的学术讲座,将屯堡文化引进校园,鼓励学生参与民间艺术的拯救与优秀文化的传承。

2.组织教师编写乡土教材。在调查中发现,为进一步落实“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政策,安顺有些条件好的中小学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选取部分优秀屯堡文化,将开展屯堡民间文化教育同地方课程建设相结合,组织校内教师、校外专家学者编辑“屯堡文化教育”的乡土教材,内容涉及屯堡历史、人文景观、民族民间工艺、屯堡地戏、屯堡山歌、屯堡民间体育及屯堡方言等知识。例如,安顺西秀区刘官中学编写了《屯堡木雕》教材;安顺市民族中学编写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书籍如《话说安顺》《屯堡文化》《历史中的服饰与服饰中的历史》等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的教育[4]。这些教材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图文并茂,寓教于乐,使学生爱读、爱看、爱学,乐于传诵并引以为荣,具有科学性和可读性。

3.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屯堡文化研究及产业建设。紧密结合安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安顺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本校的学科及人才优势,依托2009年6月在安顺学院挂牌成立的贵州省屯堡文化研究中心这个研究平台,积极鼓励师生积极申报与屯堡文化相关的研究课题,承接了各级各类的课题,使学研教有机统一,并为立项的各类课题提供经费支持,营造了学校教育科研氛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此外,部分大中小学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旅游景区、社区或其他学校的联系与合作,将开展屯堡文化教育与培养学生具有一技之长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真正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为学校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例如,黄果树中学把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与景区市场结合起来,组建了刺绣班和民族歌舞班,经常组织民族歌舞班到景区表演,学生的蜡染、刺绣习作除部分收藏外还进入景区市场售卖。安顺学院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艺术学科和人才优势,组织师生参与文化用品开发、民间艺术开发和文化产业建设,为蜡染、刺绣、雕刻等民间工艺品提供产品、包装及广告设计服务,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安顺屯堡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经过多年的努力,安顺市屯堡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已取得一些可喜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但从整体来看,目前安顺屯堡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仍处在起步阶段,发展很不平衡,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人力资源素质不高,教学保障措施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都是开设校本课程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动力,校长重视,副校长支持,校本教研推进才有力量。教研组长是学科发展第一责任人,领导、组织和开展本学科的校本教研工作,对学科发展负总体责任。教研组长积极组织和参与本学科的教学研究,使自己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其职责是整合本教研组资源,营造教研氛围,形成教研精神,组织教研活动,推动学科发展。

1.对校本课程的支持力度不够。在当前注重升学率和教学成绩的现实环境下,安顺市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屯堡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及推广的重视及支持力度不够,投入不足,对各学校开展教学科目也没有明确的评估要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教师也把着眼点放在了考试科目上,对安顺屯堡文化教育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意识较为淡薄,对校本课程教学怎样安排,课程如何评价等问题都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而且在校本课程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误以为校本课程是上级主管部门布置下来的一项政治任务,或误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就是教师自己编写教材或举办相关实践活动等。此外,由于受现行课程体系的限制,对于已经开发的安顺屯堡文化校本课程资源,许多教师也未能充分利用,不能及时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也不能对之进行深入阐述,成为无人问津的摆设,以便造成了许多有价值的校本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导致了学生很难系统地接受乡土文化教育,失去了校本课程的价值。

2.课程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人力资源包括学校领导、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士等,课程人力资源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因素,是其他资源得以发挥作用的媒介和载体[5]。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在学校的校本课程实践中,不仅仅是校本课程的执行者,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但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都没有接受过校本课程及屯堡文化的相关培训,对校本课程的认识还很肤浅,造成教师的能力素质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也直接影响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和教学质量。由于交通不方便和经费短缺等原因,安顺部分农村中小学与课程专家之间缺乏合作意识,很少有课程专家深入学校实地指导,使得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这样的课程人力资源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使得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缺乏课程理论指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质量。此外,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社会参与程度也较低。长期以来,学生家长、群众、民间艺术家、文艺工作者很少参与到屯堡文化教育中来,也鲜有参与屯堡文化教育的热情,普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也使得安顺地区屯堡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

3.教学保障措施不到位。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学校内部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课程改革行动,需要政府对校本课程开发在资金、政策和法律法规上的大力支持。这是推进校本课程建设的必要条件。在调查中发现,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中,缺乏能满足校本课程教育的法律法规,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而且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即“一法两条例”的法律意识也不强,导致安顺地区的屯堡文化教育缺乏法律法规保障,推动不开,落实困难,这已经影响到安顺屯堡文化校本课程的深入开展。此外,由于安顺地处欠发达、欠开发的地区,地方财政较为紧张,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缺口相当大,无力对校本课程开发项目所需的经费、人力、物力等问题进行有效资助,也使得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的时候不能及时获得课程资源的有效财力支持,调动不了学校开发屯堡文化校本课程的积极性,造成了整个校本课程的实践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影响到屯堡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延续性、稳定性和持久性。

对安顺屯堡文化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的反思

[5]王安旺,敖辉等.体育校本课程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J].考试周刊,2010(22):160.

[4]苏德,陈晨.安顺市“贵州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个案调查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97-103.

1.做好行政支持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推动,也需要学校的支持和配合。为此,当前安顺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转变教育理念,增强屯堡文化面临的危机认识,从保护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在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屯堡文化进校园工作,整合校内外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课程资源对屯堡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做出统一安排,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切实担负起对屯堡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和引导的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应建立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建设专项财政拨款制度,将屯堡文化进校园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广开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以解决教师培训、教材编写、教学环境改善等经费问题,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此外,学校领导的重视也是推进校本课程顺利进行的一大重要因素。各级学校的领导也要转变观念,建立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高效率的教学管理系统,设置必要的教学管理机构[6],保证学校对教学活动实行集中统一的指挥,以此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与业务指导;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加大经费投入,对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的培训费、资料费、教学研究、建立校内外屯堡文化校本课程实践教学基地等经费广开绿灯,努力为屯堡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2.做好课程管理制度保障。制度是纲,文化是魂。为保障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提升,必须构建校本课程建设长效机制,为实现教学管理有章可循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此,学校要建立完善校本课程教学规章制度,例如,制定教学管理条例、校内课程管理岗位职责、课程审议制度、师资配备制度、教师工作量制度、监督考核及反馈制度、课程建设档案制度、教研教改制度、考核激励制度、交流合作制度、实践教学安全管理制度等教学管理制度,基本做到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加强了对理论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管理,将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纳入制度化的轨道,增强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实现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只有建立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强化教学过程的全程监控,重视反馈和改进机制建设,规范教学行为,并对校本课程任课教师的职称评定、教学评价、表彰奖励等方面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激发任课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确保屯堡文化校本课程教学有序进行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做好课程师资力量保障。针对目前教师的实际情况,只有利用多渠道、多种方式组织教师学习和培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和学校内部学习的方式,对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进行规范系统的相关校本课程知识培训,才能解决屯堡地区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问题。例如,选派对民族文化教育感兴趣的校内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县组织的学习和校本课程培训,系统的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课改精神;或采取校内专业学习、经验交流、看录像、理论研讨、上网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或落实“老带新”结对工作,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加快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或聘请相关课程专家来学校做辅导报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教师进行指导;或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进名校短期观摩等,扩大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学习培训,使教师掌握屯堡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的相关知识,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成长。此外,还要积极整合校外师资资源。很多校外课程人力资源是丰富的,学校可以邀请相关的民间艺人进课堂授课,或邀请具有相关的实践基地专业人员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向学生们传授相关专业技能,并适当提高校外师资的待遇,增强其教学的积极性。

4.做好法律政策保障。要使校本课程开发有效地进行,就需要加强和完善相关教育制度建设,使校本课程建设有具体的政策、法规依据,形成相应的运行机制。第一,完善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制度。建立、健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进一步划分国家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行政管理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权限和责任范围[7],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按要求、按规定进行正常开课,激发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创造性。第二,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各级政府在考试政策上应有一个明确的限定,建立一种国家课程与国家统一考试的选拔人才和校本课程与高校自主招生选拔人才相结合的考试招生制度,或规定校本课程、发展学生个性的课程所占考试内容的比例,将民族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制约,为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第三,改革对中小学的考核评估制度。如果上级主管部门只是将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唯一的指标,学校就没有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因此,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校本课程工作定期督导检查制度,将校本课程的开展情况作为考核各级各类中小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作为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认真通报和反馈检查结果,以便认真对照检查,迅速行动全面整改;采取政策激励措施,对开展好屯堡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的学校给予政策上倾斜和表彰奖励等,以此激励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推动各级学校校本课程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牵涉面广、要求高的综合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只有对屯堡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给予人、财、物、制度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集聚社会力量创造条件,才能推动屯堡文化进学校工作全面开展,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有序、规范地进行,从而促进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让屯堡文化教育转化为屯堡文化传承机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符号,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006).

[1]何小英.屯堡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7):205-208.

[3]陈碧妹,杨志军.地方院校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途径探索[J].延边党校学报,2013(4):111-113.

HBsAg阳性合并HBeAg阳性孕妇共185例(24.34%),HBsAg阳性合并HBeAg阴性的孕妇共480例(63.16%),剩余95例HBsAg阳性但未行HBeAg检测,共567例孕妇进行了外周血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对乙肝相关抗原和乙肝病毒定量信息完整的孕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HBeAg阳性的孕妇中外周血乙肝病毒DNA值显著增高,详见表2。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复杂的课程开发活动,涉及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制度等资源的保证,因此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转变观念,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行政支持、教学制度保障、师资力量保障、法律政策保障等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展。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 GraphPad Prism 5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绘图。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 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检验水准(α)为 0.05。

[6]杨西玲.高校教学管理机构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2(4):82-83.

[7]廖哲勋.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8):11-18.

陈碧妹
《安顺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
《安顺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