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重构与拟写——论汉代谶纬对古神话传说的接受

更新时间:2016-07-05

① 关于谶纬的起源迄无定论,俞正燮《癸巳类稿》(《俞正燮全集》,黄山书社2005年版),姜忠奎《纬史论微》(上海书店2005年版),钟肇鹏《谶纬论略》(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陈槃《古谶纬研讨及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等都有讨论。因为谶纬作为汉学的思想特色,是在哀、平时期显现的,故本文暂从张衡、荀悦等“谶纬起于哀、平” 之传统观点。

谶纬是汉代影响甚广的一种神学思潮,起于西汉哀、平之际,大盛于东汉时期,成为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学说。作为汉代学术的显著特色之一,谶纬的影响及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就文学来说,当时的诗赋、小说等都与其有联系。作为神学目的论集中体现,谶纬注重通过离奇怪诞的感生、符命等事迹来彰显天命,达到政治宣传的目的。这种注重天命神意的思维模式,和以征兆、神迹诠释世界的神话传说具有相通之处。有鉴于神话传说与谶纬的这种天然联系,汉谶纬对于之前的古神话传说持有何种态度,通过什么方式接受古神话传说,古神话传说谶纬化之后又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这一问题便成为我们考察汉代谶纬时不得不注意的问题。近年来谶纬日益成为汉代文学研究的热点,但当今学界多着眼于谶纬与辞赋、诗学及志怪小说之间的关系,对于谶纬与古神话传说接受的关注尚嫌不够。有鉴于此,本文拟以此为主题加以一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汉谶纬对古神话传说的重构

所谓重构,就是谶纬根据神学思维,对已存在的神话传说进行一定程度的嵌入和阐释。这一点比较典型地体现于它对“陷湖”传说的改写,“陷湖”是汉魏六朝时期在中国广为流传的故事,而且流传过程中,它在主题和情节上也不断变化。《淮南子·俶真训》中载:“夫历阳之都,一夕反而为湖,勇力圣知与疲怯不肖者同命,巫山之上,顺风纵火,膏夏紫芝与萧艾俱死。”东汉王充《论衡·命义篇》中说:“夫天下之大,人民之众,一历阳之都,一长平之坑,同命俱死,未可怪也。命当溺死,故相聚于历阳;命当压死,故相积于长平。”这说明在西汉初期便有历阳陷湖的传说,且这一故事在两汉时期广为传播。这一传说在两种典籍中因其主旨为讨论人命运之无常,故对此事的记述较为简略,只是一带而过。直到东汉末期高诱注《淮南子》时,方有对它的详细记载:

历阳,淮南国之县名,今属九江郡。昔有老妪,常行仁义,有两诸生过之,谓曰:“此国当没为湖。”谓妪视东城门阃有血,便走上北山,勿顾也。自此,妪便往视门阃。阍者问之,妪对曰如是。其暮,门吏故杀鸡,血涂门阃。明旦,老妪早往视门,见血,便上北山,国没为湖。与门吏言其事,适一宿耳。一夕旦而为湖,勇怯同命,无遗脱也。[1](p.160)

美国的建国历史证明了自由主义对建构国家身份认同的意义。建国前,北美大西洋沿岸的英属殖民地居民便形成了“美利坚人”(American)概念,他们从踏上北美大陆时起,就坚定而明确地宣称自己是一个特殊群体,肩负着上帝的使命来到作为“自由乐土”的“山巅之城”,既要追求自身的自由和幸福,还要以此向人类和世界昭示走向未来之路。从这种意义上说,美国人的自我身份认同自始就具有浓郁的自由主义色彩。

与此相关的还有孔子修《春秋》的两段记载,均被《搜神记八》所采录。这两段文字较前引所言更是踵事增华,一为:

在按照五行相生的原则对古圣先王谱系整饬的同时,由于这个谱系中仅有后稷、契、刘邦等少数几个人,在典籍上明确记载有出生前后的神异性,而其他人则付之阙如,出于神化先王的需要,谶纬学家们便通过拟写神话的方式,对这个谱系中的其他人进行神化,以使得整个谱系显得更加完整和协调。如据《诗含神雾》和《孝经钩命决》的记载,伏羲出生的奇异之处是“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履大人迹而感生圣人,明显是复制了木德系统中后稷降生的套路,而后稷降生的故事则因在《诗经·周颂·生民》中记载而为人所熟知。

伊尹降生的故事,在《楚辞·天问》“水滨之木,得彼小子”句中已经被引用,这应该是“陷湖”传说在文献上可以找到的较早源头,结合这个故事的发展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情节日益为人所虚饰,故事越也来越生动。

汉代也是谶纬神学兴盛的时期,谶纬和神话间有本就有着天然的联系,“陷湖”传说在流传过程中也和谶纬产生关系,其中需要注意者为《搜神记》中《由拳县》一则:

主要是根据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区别于普通感冒的典型症状和体征是:精神萎靡,快速或缓慢的呼吸,费力的呼吸(小婴儿表现为点头呼吸),肋间、胸骨下和锁骨上的呼吸肌活动增加(即临床说的三凹症),鼻翼扇动,口唇和鼻唇沟及指趾端发绀,咳嗽或深呼吸时可伴有胸部疼痛,肺部听诊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罗音等。

可以看出,和高诱叙述中质朴的情节相比,这个故事的情节性大大增强,但与《益州记》“邛都县”,以及《水经注》中“担生”故事的报恩性不同,《由拳县》一文中的谶纬色彩很浓。比较明显的一点是,它引用当时童谣“城门有血,城当陷没为湖”这种预言方式。童谣是汉代谶纬兴盛时期经常被采取的预言方式,《后汉书·五行志》中便记载了很多具有预言作用的童谣。《论衡》说:“《洪范》五行二曰火,五事二曰言,言、火同气,故童谣诗歌为妖言。言出文成,故世有文书之怪。世谓童子为阳,故妖言出于小童。”[4](pp.922-944)可知童谣在汉人的认识中,本来就具有预言的性质,是谶纬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虽然这个故事中,陷湖故事发生的时间被推移到秦始皇时期,但故事中所体现出的思想观念和认识,却完全是谶纬兴盛的汉时才应有的。这种情况便属于谶纬思维对已存神话传说在情节上所做的嵌入。

除了情节变动以外,谶纬作为风靡汉魏的一种神学思维方式,也对古代的神话传说有所阐释,这一点在“陷湖”传说中也有体现,《搜神记》载:

周隐王二年四月,齐地暴长长丈余,高一尺五寸。京房《易妖》曰:“地四时暴长,占春、夏多吉,秋、冬多凶。”历阳之郡,一夕沦入地中而为泽水,今历湖是也,不知何时。《运斗枢》曰:“邑之沦,阴吞阳,下相屠焉。”[3](p.170)

这则文字显为干宝捃拾汉人纬书中文字掇合而成,其中的《运斗枢》是指两汉时期的《春秋》纬之一《春秋运斗枢》,而“邑之沦”无疑是指历阳城邑沦陷为湖这件事,谶纬学家给出的解释则是“阴吞阳,下相屠焉”,这是依汉代流行的灾异谴告学说给出的解释。地动、地陷的相关解释,在汉代属于灾异谴告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的儒学主张,不仅丰富了汉代主流经学思想,也成为汉代士人集体践行的治国理念”[5]。相似的解释在其他纬书中也有,《春秋汉含孳》曰:“女主盛,臣制命,则地动坼,畔震起,山崩沦。”[6](p.3328)京房《易传》曰:“山崩,阴乘阳,弱胜强也。”[6](p.3332)“地裂者,臣下分离,不肯相从也。”[6](p.3332)这里面无论是说“阴乘阳”,还是“阴吞阳”,都是阴阳不相调和的表现,所谓阴阳,按照谶纬学家们的认识,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君为阳,臣为阴,因此,无论“阴吞阳”或者“阴乘阳”,依照天人感应的理论,都是政治上君弱臣强的一种反应,故而无论是《春秋运斗枢》《春秋汉含孳》,还是京房的《易传》里,都显示出君不能制臣的政治隐喻。

这是汉代谶纬对已有神话传说通过嵌入和阐释进行的重构,属于这一情况的还有很多其他例子。《墨子·非攻下》:“赤鸟衔珪,降周之岐社,曰:‘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国。’”在汉代的谶纬书中,《墨子》中本来就有神话色彩的记载,也被更加地荒诞化和离奇化了,《尚书中候我应》曰:

偏析带的存在与原材料有关,偏析区与正常基体不协调形变导致偏析带产生孔隙,孔隙扩展为裂纹后,逐渐沿周边向外扩展即造成线材断裂。

周文王为西伯,季秋之月,甲子,赤鸟衔丹书,入丰郭,止于昌户,王乃拜,稽首受,最曰:“姬昌,苍帝子,亡殷者纣也。”*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427页。最后句“亡殷者纣也”据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补。

本来简单的赤鸟来至,启发周文王伐殷的故事,在这里加入时间地点,并且还按照五行的顺序,进行编排。说姬昌是苍帝子,是因为在汉代人的谶纬系统里,苍帝在五方中属于东方,在五行系统中是木德系统圣人的感生帝,在历史上属于木德的圣人还有伏羲、帝喾。可见《尚书中候我应》中的神话故事,是汉代五行学说兴盛之后,谶纬学家们采用原来神话传说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嵌入阐释形成重构。

(一)家庭教育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不少家庭认为教育的责任在于学校,因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对于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很多家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管教,只注重为孩子提供物质条件,而不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品德教育,更有部分家长会用“孝道”绑架孩子,都会给孩子学习传统文化造成阻碍。

二、汉谶纬对古神话传说的拟写

随着汉谶纬之学的兴盛,当时的谶纬学家还以阴阳五行为基本原则,对古代的神话传说进行系统化。在此过程中,除了对已有的神话传说进行重构以外,他们还根据谱系的需要,通过拟写的方式,构建新的神话系统,并对其中的空白进行填充。和第一种的对已存神话的重构有所不同,它更多的是以已存神话为参照物,将其复制到新的人物或场景中。

这一点比较明显地体现于汉代谶纬学家对于古圣先王形象的塑造上,在今存的典籍中,东汉王符的《潜夫论·五德志》,比较典型地记述了他们按照五行原则所排出的先王谱系。在这个谱系中,首先出现的是五行上属于木德的伏羲,他的后嗣有帝喾、后稷、文王,这个系列,都是属于木德的古圣先王。按照五行相生的理论,木生火,所以,在伏羲之后的就是炎帝神农氏,他的后裔有尧、刘邦,这些人全都是可以归入火德系统的神话历史人物。由火生土,接下来是土德系列,始祖是黄帝,他的后嗣有舜。由火生金,再下来便是金德系统,以少昊为始,后嗣有大禹,以及以大禹为始祖的夏朝诸王。由金生水,水德系统的始祖是颛顼,后嗣有契和商汤,以及以商汤为始祖的商朝诸帝。

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2](p.744)

最为离奇的则是尧降生事迹之奇异。尧、舜、禹禅让的传说,在中国源远流长,但是尧诞生前后的种种奇异,则是在汉代谶纬兴盛之后被编造出来的,而且有着鲜明的目的性,《春秋合诚图》曰:

王充在《论衡》中也说:

在这里,尧的母亲为庆都,她因为和赤龙结合,而有妊娠,最后产下尧,对于尧母的形貌,以及她与赤龙交感的场景,这段文字也描绘的活灵活现。我们如果仔细考察一下,便可以得知,这个传说也是在汉代五行学说兴盛之后才产生的。《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记载,尧之后有御龙氏刘累,因此,作为汉代皇室的刘氏便自认为是尧的后裔,但这一认识的形成已经到了西汉的晚期。西汉在讨论自己王朝在五行中的次序时,也曾有土德、水德和火德的争论,到西汉中晚期以后,汉属火德才成为最后的定论。在这个故事里,代表火德的赤龙和汉室的祖先尧混合在一起,可知这个故事至少到西汉中晚期才会产生。在《史记·高祖本纪》中,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的降生,也有刘媪感龙的神话,和尧的出生如出一辙。此外,据《孝经钩命决》载,火德系统的始祖炎帝,也是他的母亲任姒感神龙而生,显见在尧和炎帝诞生的神话中,谶纬学家们是将刘邦诞生的神话复制到尧和炎帝身上去的。除了伏羲、炎帝、尧以外,其他远古帝王圣人身上的神异事迹,无论是感雷电、大虹还是流星等,也是依照这种模式撰造出来的,这在谶纬盛行的当时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

除了为了整合古圣先王的谱系撰造神话以外,出于两汉流行的祥瑞和灾异谴告理论,谶纬学家们也生造了很多神话,以证明天人相感的及时不虚。《国语·周语上》中载周内史过曰:“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韦昭注:“鸑鷟,凤之别名。”这是先秦时期凤凰作为周朝兴盛的象征而降临的传说。到了两汉时期,为了将上古社会粉饰成理想盛世,凤凰来仪的盛况在其他帝王的身上也纷纷被复制。《白虎通》卷六《符瑞之应》云:“黄帝之时,凤皇蔽日而至,止于东园,食常竹实,栖常梧桐。”《尚书中侯握河纪》记载:“尧即位七十年,凤凰止庭。”[7](p.423)而《雒书灵准听》记载:“舜受终,凤凰仪,黄龙感。”[7](p.1256)《说苑·辨物》中说:

脑卒中是一种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在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人,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的自我康复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脑卒中患者机体功能受损,其参与功能训练的积极性受到经济能力、心理因素、认知水平、社会支持等诸多方面的影响[2-4];脑卒中的家属或照顾者对康复训练的认知、态度、照顾能力等也影响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5-6]。已有研究显示:出院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延续护理服务可有效减少这些因素对患者自我康复的影响[7]。因此,加强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康复护理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夫惟凤为能究万物,随天祉,象百状,达于道。去则有灾,见则有福,览九州,观八极,备文武,正王国,严照四方,仁圣皆伏。故得凤像之一者凤过之,得二者凤下之,得三者春秋下之,得四者四时下之,得五者终身居之。[8](pp.455-456)

尧母庆都,有名于世,盖大帝之女,生于斗维之野,常在三河之南。天地大雷电,有血流润大石之中,生庆都。长丈形象大帝,常有黄云覆盖之。梦食不饥。及年二十,寄伊长孺家,出观三河之首,常若有神随之者。有赤龙负图出,庆都读之:“赤受天运。”下有图,人衣赤衣,面光八彩,鬓须,长七尺二寸,锐上丰下,足履翼翼,署曰“赤帝起成天下宝。”奄然阴雨,赤龙与庆都合婚,有娠,龙消不见。既乳,视貌,尧如图表。及尧有知,庆都以图与尧。[7](p.764)

由拳县,秦时长水县……始皇时,童谣曰:“城门有血,城当陷没为湖。”有妪闻之,朝朝往窥。门将欲缚之,妪言其故。后门将以犬血涂门。妪见血便走去,忽有大水欲没县。主簿令干入白令。令曰:“何忽作鱼?”干曰:“明府亦作鱼。”遂沦为湖。[3](p.438)

经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赤受命,苍天权,周灭火起,薪来(采)得麟。孔子曰:丘览史记,援引古图,推集天变,为汉帝制法,陈叙图录。[7](p.815)

可见凤凰来临是太平盛世的表现,因此,汉时的谶纬学家们,便纷纷造出黄帝和尧、舜时凤凰来仪的神话。

除了统治兴平的祥瑞以外,出于谴告警醒的需要,谶纬学家们还虚构出一些王朝将要灭亡的征象,这些征象也是汉儒们按照自己擅长的五行八卦的谱系来排列的,比如,在《易纬是类谋》中,他们便按八卦和五行相配合的蹩脚方式,虚构出当苍帝灭亡时,是与之相应的震气不效,征异有鼠孽食人、虎龙希出等;赤帝灭亡时,则是离气不效,怪异是石飞山崩、蛇马怪出等;黄帝灭亡时,则是坤气不效,征候有名水赤、大鱼出、斗拔纪等,依次下来白帝灭亡时是兑气不效,黑帝灭亡时是坎气不效,并各有奇异的征候作为警示和谴告*徐兴无《谶纬文献与汉代文化构建》,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20—122页附有详表,可参。 。这些灾异其实也是根据《国语·周语》记载周幽王二年山崩川竭,以及《诗经·大雅·十月之交》所记日食等作为周朝衰亡征异的基础上,继续虚构拟写出来的。

三、古神话传说谶纬化的影响

汉时古神话的谶纬化,也对它产生影响。一是情节上的曲折离奇,体现出怪诞的特色;二是语言上的华美丰腴,有错金镂彩之风。二者的交互作用,也使得古神话传说在汉代呈现出华丽怪诞的新面目。风格而外,由于人为的造作拟写,汉代的神话谱系被建构出来,使得古神话的体量大大扩充。这两种做法虽然使得神话在汉时,表面上迎来繁荣昌盛,但是,造成古神话本质的丧失,最终导致它的消亡。

(一)风格的华丽怪诞

1.继续以大项目、好项目为载体,推进重工业化的进程。重工业的发展是贯穿工业化各个阶段的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东营重工业发展仍然有较大空间。当前经济发展中东营众多的企业仍然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成套先进生产线(设备)的方式,大力提升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也从实践的方面证明,重工业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转调扩增上”的发展思路,符合重工业阶段长期性的经济规律。抓住当前有利时机,通过引进大项目、好项目,扩张经济总量、增加经济实力,可以为东营今后的发展开拓外部市场,积累资金和技术,为经济的进一步转型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东汉时期的显学,谶纬对古神话大量重构拟写,使其呈现出谶纬化特色。对于谶纬文学,《文心雕龙·正纬》说:“若乃羲农轩皞之源,山渎锺律之要,白鱼赤乌之符,黄金紫玉之瑞,事丰奇伟,辞富膏腴。”刘勰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归纳出谶纬文学的特点,一方面是内容的怪诞,另一方面,是语言的夸饰。这一点用在谶纬化的古神话传说身上亦无不可。古神话传说谶纬化之后,呈现出奇异的特色,主要体现为情节上的曲折丰富、语言上的华丽繁富。如孔子修春秋,绝笔于获麟,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传说,《春秋》记“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公羊传》释之云:

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则微者也。何为以狩言之?大之也。何为大之?为获麟大之也。何为为获麟大之?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麇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9](pp.5112-5113)

这段话虽未免穿凿,但尚较平实。汉代谶纬风行之后,以此故事为基点,生发出很多怪诞之说。首先,当然是因为孔子的玄圣身份,宣扬他为汉制作的奇异,《春秋汉含孳》载:

儒者论太平瑞应,皆言气物卓异,朱草、醴泉、翔风、甘露、景星、嘉禾、萐脯、蓂荚、屈轶之属;又言山出车,泽出马,男女异路,市无二价,耕者让畔,行者让路,颁白不提挈,关梁不闭,道无虏掠,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其盛茂者,致黄龙、骐驎、凤皇。[4](pp.752-753)

此记载虽有奇异,但并未过为怪诞,《春秋演孔图》所载,则直令人瞠目结舌了:

根据表达式:,我们假设代表气候变化的强度,Δy代表气候变化影响指标的变化,当变化使得Δy增大时,那么Δx也将随之增大,从而使得V增大,这样气候变化就会使得国家的脆弱性增加。如果没有气候变化的影响,Δx就不会有原来那么大,那么V就会比原来小,即国家的脆弱程度就会更低。

2016年以后,国内旅游者行为研究发生了新的转向,研究内容呈现多样化的发展特点。在研究内容上,借鉴伦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理论,深化了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探讨;对旅游者的风险感知、具身体验研究逐步深入;旅游流动性的研究新视角不断发展深入,朝着学科交叉、跨文化研究的方向推进。但是,对于旅游者与社区居民的互动、社区居民的心理变化等的相关研究一直停滞不前,研究成果较少。在研究方法上,逐步实现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的结合,能够运用田野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展现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但是,旅游者行为研究的理论概念、研究范式和学科体系尚未构建完全,未来需进一步完善旅游者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

得麟之后,天下血书鲁端门曰:趍作法,孔圣没。周姬亡,慧东出。秦政起,胡破术。书纪散,孔不绝。子夏明日往视之,血书飞为赤乌,化为白书,署曰演孔图,中有作图制法之状。[7](p.578)

这一段文字对历阳城陷的过程记述较为详细,且有人物的对话和行为,本来捉弄别人的小吏最后反而被上天所捉弄,体现出一定的情节性。以这一情节为主干的故事,在汉魏六朝时期流传较广,《搜神记》记中记载的《由拳县》,《水经注》卷十衡漳水条下的“担生”故事,南朝梁李膺《益州记》中的“邛都县”故事,均为同一原型演变而来,足见这一母题故事在当时流衍之广。其洪水泛滥,城陷为湖的故事梗概,或许是先民对于上古洪水记忆的遗存,而《水经注》中的“担生”和《益州记》中的“邛都县”故事,则反映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此事又衍生出报恩主题。其实仔细考察古代的典籍,它与《吕氏春秋·本味》所载伊尹降生文字颇同:

“在吸收存款上,小银行一直是有困难的,对公存款、招标入围都比不过大银行,尤其是吸收对公存款,这是业内长期存在的现象。”某农商行副行长闫丝雨说,地方小银行产品单一、规模小、评级相对低,大部分存款都被大银行拿走了。

孔子作《春秋》,制《孝经》,既成,使七十二弟子向北辰星磬折而立,使曾子抱河洛,事北向。孔子斋戒,向北辰而拜,告备于天,曰:“《孝经》四卷、《春秋》、《河》、《洛》凡八十一卷,谨已备。”天乃洪郁起白雾,摩地,赤虹自上下,化为黄玉,长三尺,上有刻文。孔子跪受而读之,曰:“宝文出,刘季握。卯金刀,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3](p.80)

另一为:

《孝经右契》曰:鲁哀公十四年,孔子夜梦三槐之间,沛丰之邦,有赤烟气起。乃呼颜渊、子夏往视之,驱车到楚西北范氏街,见刍儿捶麟,伤其左前足,薪而覆之。孔子曰:“儿来,汝姓为谁?”儿曰:“吾姓为赤诵,名子乔,字受纪。”孔子曰:“汝岂有所见耶?”儿曰:“见一禽,巨如羔羊,头上有角,其末有肉。”孔子曰:“天下已有主也,为赤刘,陈、项为辅,五星入井,从岁星。”儿发薪下麟示,孔子趋而往,麟蒙其耳,吐三卷图,广三寸,长八寸,每卷二十四字,其言赤刘当起,曰:“周亡,赤气起,火耀兴,玄丘制命,帝卯金。”[3](p.78)

这都是和孔子修《春秋》相关的谶纬记载,可以看出,从简单的获麟之说,演化为曲折离奇的故事,历史传说的本来面目几不可纠诘。在此过程中,为汉制法不用说是贯穿始终的主旨,此外,事情的怪诞与词语的华美也予人以深刻印象。孔子作为天命神意执行者的形象被塑造出来,而这正是谶纬文本的典型风格。其他如孔子诞生之事,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仅言:“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属于直书史事的记载。至谶纬之中,一则曰:“叔梁纥与徵在祷尼丘山,感黑龙之精,以生仲尼。” [7](p.1069)再则曰:“孔子母徵在,游大泽之陂,睡梦黑帝使,请己已往梦交,语曰:汝乳必于空桑之中。觉则若感,生丘于空桑。”[7](p.573)将孔子的诞生过程彻底神秘化了。汉代谶纬中与此相类的事例尚多,它通过增加情节、修饰语言的手法,不断对古神话传说改写增益,施加影响。

(二)谱系的完善齐备

除了通过重构对古代神话传说进行改写以外,汉代谶纬还通过拟写,撰造出更多的神话,以便填补古神话周边的空白,通过拼图的方式将古神话体系整齐完善。这一点主要体现于当时的圣贤感生传说。中国自古以来对于英雄人物多仰慕膜拜之情,对于他们的降生也多附会以种种灵异,《诗经·生民》中对于周祖弃降生的描绘,是最为典型的例子。当时这种神话应该不少,商民族的玄鸟起源神话和大禹降生神话,以及《楚辞·天问》体现的种种传说,都是当时风气的遗存。但经过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人们理性精神的发展,神话渐渐被历史化,这些古神话传说大多湮没不彰,难觅其踪迹。

西汉成、哀之后,谶纬之学兴起。在天人感应的神学思维与五德终始的历史观支配下,中国历史成为五德更替的循环模式,每个帝王圣贤都有与其相配的感生神话。因为这种模式的需要,凡是列入圣王谱系的帝王,都被撰作出离奇的降生灵异,以保持整个系统的匀称与完整。这类谱系于《潜夫志·五德志》篇体现得较为典型,它按五行相生的谱系,将古代圣王分为五组,每组约三到五人,描述了共约20位圣王降生的奇异。这种谱系化的组合方式,相对于汉代前期零星的圣王降生神话,无疑具有从点到面的突破。谶纬对于古圣王的降生书写,具有明显的人为痕迹,其拟写手法已如前所论。另一个可以判定的证据是,《大戴礼记》有《五帝德》和《帝系》两篇,《五帝德》叙述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等六位圣王的德行,所论同乎《史记·五帝本纪》和《夏本纪》的相关部分,仍是较为原始的历史传说,《帝系》则是论述古代圣王的传承谱系。比较而言,《五德志》则是通过谱系化的方式,综合《五帝德》和《帝系》的叙事手法,对圣王降生的奇异进行书写,其中人为建构的痕迹十分明显。与《五德志》的简略描述相比,十六国时王嘉的《拾遗记》前两卷,可算是圣王奇异书写的繁复记述,充分体现出汉人圣王书写的丰富性。汉人通过大量的撰作,以谱系的方式构建出圣王降生的神话史,客观上形成对古神话传说的扩充。这一番造神运动影响深远,唐时司马贞《史记索引》便以《史记》为不完备,另撰《三皇本纪》以补其缺,其所记三皇伏羲、女娲、神农诸事迹略同乎谶纬之言,显见是受到五德终始之说以及帝王感生理论的影响。

新媒体作为反应迅速、传播快捷、互动性强的媒体,应该注重把握舆论导向,有较高的危机公关意识。校园新媒体目前缺乏对校园舆情的了解和引导,在校内发生一些负面事件时,缺乏参与舆论的意识和勇气。导致某些舆论在师生或者在社会上引起热烈讨论,却在校园新媒体上见不到踪影。所以,校园新媒体内容不应仅仅局限在“歌颂太平”,还应包括对危机、矛盾、争议等话题的发声。

当然,事物往往具有不可忽视的两面性,谶纬化虽然扩大了古神话传说的影响,但它对古神话传说的改写、阐释,也构成另一种意义上的解构。大量的谶纬文字被造作出来,使古神话传说被淹没在谶纬神学的汪洋大海中,渐渐失去光芒。同时,谶纬对古神话的大量重构与拟写,产生大批拙劣的神学撰作,这些连篇累牍的怪诞荒迂文字,也对古神话产生冲击,使它们的艺术魅力受到损伤。鲁迅说:“惟神话虽生文章,而诗人则为神话之仇敌,盖当歌颂记叙之际,每不免有所粉饰,失其本来,是以神话虽托诗歌以光大,以存留,然亦因之而改易,而销歇也。如天地开辟之说,在中国所留遗者,已设想较高,而初民之本色不可见,即其例矣。”[10](p.16)此言虽就诗人而言,用之于谶纬与神话之间亦无不可。古神话的清新活泼之风,在谶纬化的过程中,逐渐被谶纬神学遮蔽,使其丧失活力,也导致它的最终衰亡。

水分管理: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包括新梢迅速抽长期和果实膨大期。贵州季节性干旱较严重,注意及时浇水。在梅雨季或降雨量大的时候,注意及时排水。

总之,汉魏谶纬由于自身的神学特征,与古代神话传说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汉魏神学思维盛行的情况下,通过考察它和神话的关系,我们发觉对于原有的神话传说,它有两种处理的方式:一种是对原有的神话传说,根据谶纬思维进行一定程度的嵌入和阐释,实现对它的重构,使这些神话传说蒙上浓厚的谶纬色彩;另一种则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出发点,出于构建神话谱系或神话阐释的需要,通过对原有神话传说的拟写,编造新的神话来填充谱系中的空白。通过这两种方式,古神话在汉时呈现出谶纬化的新面目:一是风格上日趋华丽怪诞;二是谱系日益完善齐备。最终形成谶纬与神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谶纬借助神话来树立自己的权威,神话也凭借谶纬来加深自己的影响。神话的谶纬化一方面使它呈现出如《文心雕龙·正纬》所言:“事丰奇伟,辞富膏腴”的新风格,另一方面,也使古神话传说丧失了自己的特质,导致它的逐渐衰亡。

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首先是不断完善信息决策机制,政府应该有效提升自身的信息收集和听证能力,建立专门的意见处理中心和视频安全治理中心。其次应该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督力度,督促各地区食品监督机构及时购买先进的食品检测设备,保障食品检验技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最后应该不断强化舆论监督职能,有效整合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各类信息,从而建立科学的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 ]

[1]何宁.淮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

[2]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李剑国.新辑搜神记 新辑搜神后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黄晖.论衡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5]王洪军.“天地之心”与谶纬《诗》学理论的会通[J].文学遗产,2015(6).

[6]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7][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8]向宗鲁.说苑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7.

[9]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0]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王允亮
《北方论丛》 2018年第3期
《北方论丛》2018年第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