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研学共振:打造有通州特色的教师培训课程

更新时间:2016-07-05

通州区教师培训课程的顶层设计

1.研学共振,深度诊断

研学共振是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设计教师培训课程,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更要研究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与效益;同时,要注重学情分析、学法指导策略和学习共同体的打造,为课程规划和组织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不断提升教育品质。

2.系统研修,问题驱动

系统研修是研学共振理念下的教研实践路径,构建跨学科、跨学段,具有系统性的课程设计和组织实施模式。

研修中心要求各部门以问题为导向,建立通州区教育新地图。教师培训的教育新地图围绕两个发展途径:一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图谱,关注教师个性化的成长,打造从教师走向名师的路径;二是区域群体素养发展图谱,关注共同体成长,加强入岗初期专业胜任培养课程体系建设。

3.变革提质,目标导向

基于城市副中心带来的变化与挑战,充分考虑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对教师素养的新要求和长远目标,在创新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组织实施运行机制方面,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与探索更专业、更规范的标准化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之路,实现培训课程资源供给模式、培训课程组织实施方式的创新,实现自我变革,提高教研质量。

通州区教师培训课程的实施策略

1.课程定位与实施:研学共振

研学共振的核心是研修员的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促进,这就为课程的定位与实施指明了方向。

作为我国本土学者对跨文化能力模式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国内学者的研究具有特别的指导意义,也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研修中心对培训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探索,促使培训课程在深度研究中内化提升、有效落实。

2.课程内化与实施:系统研修

我们倡导研修员的教学示范与理论讲座相融合,整体规划课程培训框架,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例如,在“研学共振、系统教研之小学科任学科组展示活动”中,两位研修员亲自示范《空气占据空间》和《独特的汉字》两节课,之后,针对研究主题进行基于学情的教学模式创新培训讲座,帮助学科教师突破“知行不统一”的难题,深刻领悟研学共振的内涵。

如小学数学研修员开展的“学教研改创”五阶递进式教研模式,将通州区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划分为入职期、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和卓越期,通过对教师的需求分析,秉承“扎根内在需求、扎根鲜活经验、扎根行动反思”的原则,整体设计结构化、系统化的区域课程研修活动,引领教师逐步实现“教材—教学—教研—教育”的发展,构建具有实效性的研修课程设计与实施系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课程拓展与实施:网络研学

(一)认知周边一些常见物的性质、组成、以及该物质在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形成基础的化学概念,能对事物的微观构成加以认知,并了解物质用途和物质性质间的关系,能自行的设计、完成基础性的化学实验。

这里通过一个例子介绍skyline查询在推荐系统中的应用。假设某旅客要去海边旅游,需要订一个价格便宜并且离海边近的酒店。某旅游公司的数据库中存储了各个酒店的价格和到海边的距离,如图1所示,以每个点表示一个酒店,其中x轴表示酒店价格,y轴表示酒店到海边的距离。对于图中的酒店A和酒店B,酒店A的价格和到海岸的距离都小于酒店B,因此酒店A支配酒店B。图中不存在某酒店价格和到海岸的距离均小于酒店A,因此酒店A不被任何其他酒店支配,酒店A是Skyline点。可以看出虚线相连的4个点是这些酒店中的Skyline点。

“智能+融合”就是智能设计的时代,这是学校看得见的改变和趋势。翻转课堂、STEAM课程,还有课程统整,都是目前热议的话题,而融合则是实现这些的关键。在城市副中心未来研修课程的布局中,课程设计思维是精髓,立足核心素养落地是目标,而技术应成为融合实现的工具。最终指向打破环境,打开学习。

大数据作为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等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对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以其海量的信息和计算方式,掀起一场数据革命,使城市副中心的教师培训课程建设和应用处于领先水平。

4.课程深化与实施:学部变革

基于课改的形势与变化,跨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将是未来的方向。我们要打破学科的边界、课堂的边界,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和学生的学习宽度。

2017年,通州区教师研修网完成改造升级,网络研修、个别化研修打破了培训课程的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拓展了课程实施的新领域。

5.课程聚焦与实施:靶向定位

在课改的背景下,进行基于需求的订单式跟进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为增强指向学校的精准供给,研修中心下发课程菜单,了解学校教师的学科能力,征集短板需求,汇聚全区的课程资源,开展课程论证评审,之后进行有效支持和针对性的精准服务,不断创新课程实施的供给侧服务模式。

通州区教师培训课程的未来布局

1.基于大视野,着眼跨越边界的课程

2017年10月,研修中心启动了9大学部建设,打破学段界限,整体设计研究,定期围绕学科本质、学段衔接、学科实践、学科德育、学科阅读等研究主题,以论坛、沙龙、实践等多种形式推进研究。通过部门协同、横纵打通、整体发力、系统思考、穿越边界,强化学术研究,注重问题解决和方向引领,不断探索学部制体系下创新研修课程的特色化之路。

2.基于大融合,立足核心素养的落地

我们分不同学段创设网络研学课程,在幼儿园学段引入浙江无线宝项目;小学学段引入首师大COP项目;中学学段与北师大高精尖项目合作,开展基于“互联网+”实现分学段培训的精准供给。同时,依托智慧课堂、学习方式变革等项目,进一步开展网络研修课程的开发与运行模式的探索,提升研修效率。

3.基于大数据,践行深度研究的运用

1)建立区域课程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5]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同,对领域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不同。针对不同的经济体系,培养专业人才,有利于节省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通州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们将高水平规划建设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打造教师培训精品课程系统。以“思”导“学”,探索教育深综改;以“整”带“面”,谋划教师专业新提升;以“实”立“行”,加强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以“评”促“优”,创新研修课程培训新模式;开拓国际化视野,致力于通州区教师的快速提升,实现通州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马耀国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第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