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真诚记录本土文化打造吉林纪录品牌——吉林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

更新时间:2016-07-05

生活呈现出最为生动的纪录现场,时代提供了最为恰当的纪录契机。我们身处当代中国,每一天的变化都为纪录片创作者,奉献出值得记录的题材。吉林电视台纪录片创作中心,以对吉林本土的真诚,全面系统记录吉林,以诚挚的纪录精神,展示社会主流能量,制作高质量的时代作品,从而打造优秀的吉林纪录片创作团队,形成“吉林纪录”这一品牌。

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对60例重症并发肺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有18例男性,12例女性,最小患者27岁,最大患者78岁。对照组有16例男性和14例女性,最小患者26岁,最大患者74岁。两组的一般性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一、挖掘文化,记录吉林

吉林电视台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成为中国最早建立的八个电视机构之一,始终保持着纪录片优质创作的传统。从早期在国际上获奖的作品《家在向海》《远离的愿望》等单篇作品,到《长白山》《人参》《东北抗联》《铁蹄下的东北》和《过年》等系列纪录片的产生,再到今天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纪录片创作团队和制作结构,都体现出纪录片的创作在吉林电视台受关注的程度,也体现出纪录片团队对纪录片所葆有的执着与热爱精神。近年来,吉林电视台生产了多部优秀的纪录片作品。

2014年,《天地长白》开播,此栏目力图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探索长白山带给吉林以至东北的文化积累与影响,这档栏目推出多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其间,《千里寻踪》获得第十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十大纪录片奖”,《寻找声音的故事》获得第十届巴黎中国电影节“最佳人文纪录片奖”。《过年》第二季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电视纪录片系列好作品奖、第十一届巴黎中国电影节——最佳少数民族纪录片奖、第十一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人文类节目一等奖。《天地长白》栏目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纪录片盛典“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佳栏目奖”。《我的记忆我的年》获得第十一届“纪录中国”创优评析人文类一等奖。三季纪录片《过年》入选第六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十八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作品。

长白山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三江之源,山与水形成的地域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回首历史的积累,《天地长白》栏目拍摄了《灵迹全影》《森林童话》和《关东酒事》等片。通过关注这片土地所产生的文化,制作了《归来的马头琴》《尚未消失的手艺》《松花石》和《戏梦关东》等作品。

鉴于我国房产经济的发展,房产测绘发展较为快速,但其他不动产测绘工作发展缓慢,例如,森林测绘、海域测绘等。不动产测绘应是全面的发展,建议政府加大森林、海域等测绘事业的投入,在保证正常工作需求的前提下平衡发展,同时加快乡镇不动产测绘登记进度,加快土地测量成果与各大城市地籍信息库建立,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全面数据库。

为了记录当代的变化,创作出《一山三江——东北风土纪行》《追逐雪线》《精彩吉林相约世界》等片。《天地长白》栏目播出三年来,多次获得国内重要奖项。截止目前,已经完成的一百五十余期节目,成为了关注吉林本土最为丰富的影像纪录。

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始终有着一种秉持传统的守候与向往美好的愿望,正如《我的记忆我的年》第六集最后一段解说中提到的:真情,穿越了时空穿越年。在年初,吉林电视台纪录片团队许下心愿,体现匠心;在记忆中,寄托思念,在生计里,表达诚意;对美好的记忆,我们力图重现;从新生到暮年,我们正在经历的,就是洋溢着真、善和美的流年。其中,《心愿》《匠心》《思念》《生计》《重现》和《流年》就是六集系列纪录片中每一集的片名。此外,与央视合作拍摄《和奶奶过年》《爹娘在哪儿,哪儿就是家》也陆续于2017年元宵节期间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该系列纪录片的第二季,吉林电视台继续承担两集的体量,在顺利完成央视播出任务的同时,也让《过年》成为央视春节期间必播的品牌节目。

二、深耕本土,树立品牌

2015年,由吉林电视台制作的三集纪录片《过年》(第一季)亮相央视并获得广泛关注。2016年,纪录片《过年》(第二季)在获得多项国内外大奖的同时,成功登陆海外平台,先后在阿根廷、英国、乌克兰、新西兰、日本、阿联酋,以及北美等国家与地区播出。通过对吉林乃至东北和国内其他地域题材的涉猎,树立了吉林纪录片人的形象,打造出一流的纪录片创作队伍。2017年,六集系列纪录片《过年》(第三季)《我的记忆我的年》于春节期间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根据中国广视索福瑞提供的数据显示,六集节目的收视率较央视同时段年平均收视增长了68%,创下了该时段节目播出的收视率新高。《过年》(第四季)《雁南飞·过年》已完成了为期一年的拍摄,正在进行后期制作,制作完成后,也将在央视播出。

第一季《过年》通过对吉林市乌拉街镇的年俗记录,体现出人们对传统年节文化的尊重和创新。第二季《过年》的选题,扩展到东北和内蒙地域,通过对三十余个家庭和人物一年四季的记录,展现出人们在年终岁尾,对于收获的欣慰以及对辛苦劳作的体会。第三季《过年》,也就是六集系列纪录片《我的记忆我的年》,将题材范围由东北拓展至四川、广东等南方地区,从过去向当代进行穿越。

记录吉林,展示吉林,从长白山这处高点向平原延展,江河两岸故事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编导的足迹遍布长白山文化所产生和生长的这片土地。《小城鼓韵》《木屋人家》《缸窑小镇》《古今渔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黄龙戏中人》《梦想舞台》《满族说部》等,这些纪录片都带着醇厚浓郁的乡土气息。乡土的必然要接地气,乡土让创作者可以倾注更多的心血和热情。身边的历史、身边的故事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2015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系统地勾勒了“一带一路”路线图。其中,“东北亚陆海丝绸之路”,主要是指从北京-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牡丹江、嫩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黑龙江流域的这条线路。未来3年,吉林电视台纪录片团队将着重做好大型人文纪录片《大河北上(松花江)》(暂定名)的拍摄。

三、国际视野,走出吉林

主要评价指标为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与III度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RR为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的病例;DCR 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疾病稳定(SD)的病例。不良反应评价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不良事件常用术语评定标准(CT-CAE)4.0版,选取至少有3篇文献中报道的Ⅲ度及以上该不良反应数据。

松花江是满语“松啊察里乌拉”的转译,意为“天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水系大动脉,全长1927公里,流域面积55.72万平方公里,流经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四省区,延伸至东北地区近70%的面积。这片流域贯穿的不仅仅是东北人民赖以繁衍生息的土地,也贯穿了这一区域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程,并最终形成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文化特性。

“东北亚陆海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能够实现地域和海域上的互联互通,成为新“丝绸之路”的亮点。在这样的前景与机遇下,由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与吉林电视台主导策划的《大河北上(松花江)》以松花江流域为拍摄题材,以“中国故事、国际表达”为创作方向,本着“深耕本土,国际视野,联合融合”的指导原则,将进一步发挥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优势,努力实现本片与境外媒体的联合拍摄与发行,在进行文化传播的同时,增强吉林纪录片在国际上的品牌知名度。

马普龙抬起头来长啸一声,那是在呼唤它的同伴。想要放倒面前的大块头仅凭它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用不了多久,其他马普龙就会循着声音聚拢到这里,一场惊心动魄的猎杀马上就要打破这里的平静了。

从东北到全国,从中国到世界。本片将依托“东北亚丝绸之路”向东延伸到朝鲜半岛、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向西延伸到西亚及欧洲,以松花江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河流、特性为媒介,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线索,展现松花江流域文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相互影响与交流融合。

系列纪录片《大河北上(松花江)》这一选题,不仅涵盖了东北地区的历史、人文、自然生态,更由此流域延展出独特的文化交融与传承。该片将以地理上的松花江这条主线为核心线索,以流域内的自然演化、历史沿革、文化流变、社会发展为展现内容,以古今人物和重要事件为切入点,用讲故事的手法,充分展示松花江流域文明的形成、发展,特别是由长白山文化延展出来的东北文化对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以发展的视角来解读东北文化的过去,诠释东北文化的现在,观照东北文化的未来。

结语

吉林电视台纪录片团队以真挚的情感、执着的精神记录自然吉林、文化吉林、时代吉林。挖掘文化,记录吉林,是吉林电视台纪录片的起点;深耕本土,树立品牌,是吉林电视台纪录片的目标;国际视野,走出吉林,是吉林电视台纪录片开拓未来的方向。吉林电视台纪录片团队在打造“吉林纪录”这个文化品牌基础上,不断推出更具特色和更宽广视野的纪录片作品。

赵大为,张豪
《北方传媒研究》 2018年第1期
《北方传媒研究》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