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传承 融合 创新——全民健身视角下传统武术文化发展解析

更新时间:2016-07-05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体现。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在武术上的集中展现,在长期的发展和创新中汲取了社会各领域的精华,具有十分丰富的社会文化价值。依据《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精神要求,明确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既是系统文化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对体育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的认同[1]。而将传统武术文化和全民健身相融合,相互借鉴和创新,不仅有利于全民健身的开展,也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发展,及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从全民健身的视角出发,挖掘传统武术文化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和意义,探析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走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1 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及构成

古今往来,中国武术具有很多称谓,称谓不同含义也不尽相同,比如古代有手搏、武艺、拳脚的记载,近代有国术、功夫、国技的说法。“武术”一词最早的记载见于南朝的《文选》,这里的含义是指军事。而作为“武术”的普遍称呼出现在近代,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称呼较为固定和频繁,1961年出版的《武术》中强调武术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2]。虽然这些称呼在具体含义上存在差异,但作为一种“符号”都强调和阐释了中华武术的文化性质。传统武术文化不是那种单纯的精神文化,也不属于物质或制度的文化,而是围绕“武”的内涵展开的一种“技”、“艺”、“术”的文化。因此,对于武术文化的阐释,不仅仅以“术”的方向来看待,而应该将武术作为一种文化的整体,这个整体不但包括技术和物质的内容,还应联系相关的社会关系和道德文化背景。另一方面,武术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处透露着爱国精神,是在几千年农耕文明孕育下,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中国特色文化[3]。传统武术文化的构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符号化的技艺、技术等具体行为成为器物结构,也称外层结构;武术的相关规则、理论、制度、道仪和组织方式等组成了中层结构;武术折射和延伸出来的思想、文化价值、思维方式、民族情感和宗教信仰等是传统武术文化的内层结构。

2 传统武术文化普及在全民健身战略中的优势

2.1 独特的健身养生理念

传统武术文化的健身养生理念具有广泛的社会使用价值,不仅与当代人们的养身观念相吻合,更是传统武术文化继续存在发展的重要支撑。传统武术文化以阴阳五行学说、经络脏腑学说为基础,主张动静结合、神形兼备、刚柔相济、天人合一。其养生理念十分注重形体和精神的关系,即身体、精神、意识和寿命之间的作用。强调肢体锻炼与“心”的紧密联系,运用意识的作用达到身心健康。传统武术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包含着哲学、养生学、中医学和军事学等文化内涵,十分重视内在品格和气质的培养,满足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强健体魄、修身养性、延年益寿、身心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由于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常常导致人们身心疲惫,其健身养生观念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休息和放松,而传统武术文化所蕴含的独特健身养生理念刚好符合现代社会全民健身的需求,具有独特的先天优势[4]

例如,首先,教师应找寻到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定位,不仅要扮演好组织者的身份,也应担任好参与者、引导者、实施者的角色;其次,教师也应秉持着生本原则,充分发挥组织效用,辅助学生的角色分配,保障小组合作得以顺利开展下去。比如,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长处、优点,为其设定相应的角色,如组长、副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为有效教学的实现助力。

2.2 深厚的社会人文价值

全民健身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民众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之一,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对于促进全民健身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天人合一”思想和“武德”思想。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作为行话在武术界广为流传。武德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核心理论,表现在道德行为规范方面。其基本内容是尊师重道、诚信守义、立身正直和谦和重义等。武德通过约束习武之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准则,来强调正义、友善、公平、诚信等社会公德,表层是对习武者的行为约束,深层则是传统儒家文化道德内涵中“仁”的真实体现[6]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具有广泛、深厚的普及基础。作为传统武术文化普及的直接体现方式,武术的表现形式多样。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自成体系的拳种就达131种,加上武术文化特有的养身功能,十分适宜各种人群的参与,并且难易程度可控[7]。比如儿童可以练习基本功,青少年可学习长拳和武术器械,中老年适宜练习太极拳、形意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养生功。此外,传统武术的普及能有效增加体育人口,对于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节镜下Suture Bridge双排法和SCOI单排法缝合修复中型肩袖撕裂的疗效比较(高旭仁,等)22:2107

2.3.2 推广成本低廉

2.2.1 “天人合一”思想

2.3 适宜的推广普及土壤

根据系统总体损耗最小,并满足节点电压裕度要求,得到柔直系统有功功率最优值为P=201 MW,整流侧无功功率最优值Q1=15 MVar,逆变侧无功功率最优值Q2=13 MVar。

“天人合一”思想认为武术是人体自身与宇宙自然的相互运动,要达到武术的最高境界就必须与宇宙自然相统一,顺应自然规律,和谐发展。而仿生自然作为“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体现,很多武术的拳种都是以动物的名称来命名的,例如南拳中的虎鹤双形拳,是以虎、鹤两种动物为启发而创作的拳种。“天人合一”思想注重思想和行为的统一协调,动作的和谐,要求心、意、气及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使习武者通过武术来追求健全、完整的人格[5]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俄国又积极展开对中国领土的侵略活动。他们尤其重视唐努乌梁海的原因是该地区适宜大量移民,对维护西伯利亚大铁路与贝加尔湖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他们查阅了所有的有关资料后发现采取行动缺少法律依据,故计划采取“和平兼并”的办法,即由俄国政府暗中支持向该地区的移民。

2.3.1 普及人群广泛

2.2.2 “武德”思想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国家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财力来投资全民健身设施,虽然《全民健身条例》颁布实施了多年,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而作为传统武术文化三个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技,既武术的套路和技法,其开展方式不受场地的限制,经济适用,只需要很少的投资就可以开展健身,不仅能够解决群众健身难的困扰,还能节约国家的健身投资[8]

3 全民健身视角下传统武术文化发展解析

3.1 认同与传承——彰显民族文化底蕴

认同是指个人和社会他人在情感、心理上的趋同现象,民族文化认同体现为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坚守和维护。文化传承是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中最为核心和稳定的因素,在全民健身的视角下推广传统武术文化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赞同、认可、传承和发扬[9]。全民健身计划是以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为基本目标,具有深厚的中国特色。而中国特色就是要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文化精神。因此,在全民健身视角下,传统武术文化发展要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民族文化为目的,建立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符合全民健身战略,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特殊时间特质和人文精神的传统武术文化体系。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底蕴,可作为全民健生计划的重要内核。传统武术文化中尚武重义的文化性格塑造了诚实守义的优良传统美德,刚柔相济的武技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热爱自然、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塑造了朴素和谐的民族特性。武术文化视人体身心和谐为真,人际间和谐为美,天地和谐为善,和谐的文化是组成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基础,也体现了武术文化独特的美,这些正是忙碌、浮躁的现代社会所缺失和遗忘的珍贵文化价值。此外,对传统武术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不仅能提升个人素质和品格,也是展示民族文化、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式[10]。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形式多样,包括制度、教育、媒介、宗教和节庆等,在我国有着广泛的普及基础,易于作为全民健生的方式来普及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捷径,而传统武术文化作为全民健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发展创新的同时,更需保留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和对传统文化积极守护,使其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继续发扬光大。

突角鼻鱼,又名环纹鼻鱼,性情温和,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是一种生活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热带鱼。它们的身影经常出现于礁区、近海沿岸、潟湖等区域,最大身长可达100厘米,是刺尾鱼科中的大块头。

3.2 借鉴与融合——完善全民健身体系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开展和国民素质提升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善国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是中国体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历史赋予中国体育的历史使命[11]。《全民健身条例》自2009实施以来,群众体育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无论是硬件设施建设还是体育文化传播都存在一些不足。而以强生健体为目的,具有浓烈民族色彩的传统武术文化是全民健身战略中不二的选择,但当前人们对传统武术文化推广在全民健身中的优势没有得到重视,因此将传统武术文化加以借鉴,融入到全民健身当中,具有现实的意义。传统武术文化的普及推广不仅能强身健体、心神和修、延年益寿,还能修生养德、塑造民族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传统武术文化中的武技,在我国民众当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基础,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热情很高,将其借鉴到全民健身的体系当中,不仅能改变传统全民健身设施成本高、环境限制大、吸引力不足的缺点,更能提高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现阶段伴随着各种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新颖、潮流、外来的文化占据人们思想意识的主流,传统武术文化虽然通过2008年“武术入奥”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但青少年人群中的普及依然“步履蹒跚”,更不用说武术文化的普及和融入。比较流行和适合大众健身的传统武术项目有太极拳、太极扇、气功、太极剑等,其中太极扇作为一种独特的武术健身项目,将舞蹈、武术和太极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太极和扇的结合充分体现了刚柔相济、攻守兼具、协调统一、和谐自然的洒脱和美感,是武术与健身借鉴融合的完美体现[12]。中国武术、中医、京剧和书法是我国的四大国粹,特别是中国武术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独特的人文精神内涵,将其普及融合到全民健身体系当中,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对于民族特色文化形成、民族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 发展与创新——推动传统武术文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同样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在遵循普遍意义的前提下,具体内容和形式也随社会的进步而不拘一格[13]。从古至今,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创新都是建立在保持、完善文化特征和个性的基础上,其演变和适应过程都遵循传统武术文化的基本内涵。历史上出现的杂技、戏剧、武术皮影等,都是把传统武术文化中的某些技术内容和形式加以创新,成功演变成深受大众喜爱和认可的文化传播新方式。比如杂技中的器械拋接表演,可以表演单个器械,也可多个使用,可以用刀、枪、棍、剑等传统的武技器械,也可将帽、丝巾、碗、杯子等普通素材融入其中,完美革新来改良自身发展方式,深受同行赞许和公众喜爱。全民健身体系是传统武术文化和体育健身创新发展的最佳平台,不仅适宜于武技的发展革新,更是传统民族文化播种和生长的沃土。比如青少年正是人生思想、意识、价值形成的关键时期,易受各种思想的诱惑,而《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创编不仅解决了青少年素质提升的难题,也是传统武术文化推广和发展中的重要举措。此外武术文化创新发展也遵照“羊群效应”,新颖、独特的武术展示方式借助全民健身活动,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体验和传播,从而形成新的文化发展效应[14]。因此,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和构建符合现代大众思想意识追求的文化显得十分关键,就是说传统武术文化的推广普及应该更加主动深入社会,挖掘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人文环境、生活节奏和流行时尚等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不同需求,通过全民健身体系来推动传统武术文化创新发展。以全民健身战略为契机,以对当今社会的奉献为目的来展现传统武术文化的魅力,推动传统武术文化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4 结论

传统武术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性和民族性共显。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肩负着提升全民素质,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充分利用传统武术文化在全民健身中的优势,不仅有利于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对传统武术文化普及有重要作用。在全民健身的视角下,传承、融合、创新是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通过不断完善和确立适用于现代社会的传统武术文化体系,才能彰显民族文化底蕴。完善全民建设体系、推动武术文化创新发展,是对全民健身战略的有效补充,更是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迫切诉求。

参考文献:

[1]刘国永.机遇和挑战: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思考[J]. 体育文化导刊,2014,3(3):1~5.

[2]邱丕相.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3):1~4.

[3]崔英.跨文化传播:武术文化传播发展的新视角[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7):36~39.

[4]欧阳柳青,周贤江.21世纪中国体育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辩证统一[J].体育学刊,2004(1):19

[5]李静华,杜建军.传统文化对武术理论与技艺发展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8):6~8.

[6]王岗.文化立国战略指导下的中国武术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5):18.

[7]田桂菊.回归主流文化的中国武术发展战略[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5):53~57.

[8]乔凤杰.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9]韩永进.新的文化自觉 [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10]崔新建.文化认同及其根源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02~107.

[11]程大力.中国武术文化发展大战略:保护与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5(1):21~25.

[12]王岗,田桂菊.回归主流文化的中国武术发展战略[J]. 中国体育科技,2007,43(5):53~57.

[13]刘凤虎.全民健身的现实问题与发展建议——从广场舞纠纷谈起[J].体育学刊,2015,1(22):47~51.

[14]赵军辉,唐炎.从文化学的视角谈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J].体育与科学,2010,31(57):73~75.

夏宏武,蔡荣林
《保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
《保山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