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漫谈陆派竹笛江南丝竹音乐演奏技术

更新时间:2016-07-05

一、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是中国汉族传统器乐丝竹器乐合奏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今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演奏编制上以笛子、箫、笙、二胡、琵琶、扬琴、三线为主,一般为7至8人,少则3至5人。 江南丝竹在音乐形态方面有着鲜明的特征,李民雄《民族器乐概论》归纳为:柔、细、轻。“柔”指乐队合奏音响柔润的特点;“细”指演奏风格精致、细腻的特点;“轻”指乐曲侧重表现轻快、愉悦的情趣。又如高厚勇的阐述“江南丝竹的实际表现为:小中见大——小大由之;请不是重——轻重相宜;细中透宏——宏细有致;雅中含俗——雅俗共赏”。这两种阐述都非常准确地概括了江南丝竹音乐特点。江南丝竹音乐平稳柔和,不燥不喧,它没有像二人台音乐的高亢、悲壮,也没有像陕北秦腔、碗碗腔的哭诉、凄凉,这都源于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安逸的生活环境,人民衣食富足,生活无忧,人与自然和谐,种种原因都孕育了江南丝竹音乐的风格特点。

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出的数据,可以为企业设计人员提供用户所需要的设计元素,例如分析用户群体的年龄、消费能力、消费兴趣等,推测用户最需求的金融服务[8]。为设计者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使设计出的产品更具有针对性,更加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甚至目前很多金融产品可以实现用户自行设计购买方案,十分便捷。灵芝系统就是相对于普适性的信用评价系统,采用更多的数据类型,对于特殊类型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独特的数据分析,获得更加有针对性的数据和结果,不但能够有效地进行风险防控,也能以此为根据设计更加符合其消费倾向的金融产品,以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

二、陆派竹笛技术特点

竹笛是演奏江南丝竹音乐的主奏乐器,南派竹笛音乐杰出的代表人物陆春龄先生继承这一特点,从传统的江南丝竹八大曲中整理创作出具有典型江南丝竹特点的乐曲,如《欢乐歌》《中花六板》《行街》《三六》等。陆春龄先生在演奏技术技巧上也不断完善和创新,他的演奏音色圆润、纯净甜美、表演细腻、气息控制力尤深,被广大听众誉为“魔笛”。这些大量的江南丝竹作品与创新的南派竹笛演奏技术技巧使得江南丝竹流派在竹笛演奏与教学上更加完善。

在谈论演奏陆派江南丝竹音乐技术技巧时,笔者分为两大点去论述,其一是正确的“演奏状态”;其二是“叠、打、振、颤、拨”五项常用技巧。二者是包含与继承的关系,正确的演奏状态包含常用技巧;反之,常用技巧也要继承良好的演奏状态。

郑君事业顺利,仕途通达,官至五品,有头有脸,在单位可谓一言九鼎,然在儿子面前却显得苍白无力,让儿子把他当作鸡一样杀了。真是可悲可叹!

(一)正确的“演奏状态”

但仅仅做到身心放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都知道,在演奏不同的旋律时,旋律线条里的音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谱例一,在第一小节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旋律线条整体是上行,即由中音mi到高音sol,在我们保持放松状态的同时如何演奏好这一句大跨度音域呢?陆先生强调“气沉丹田”去演奏。我们通常理解,气沉丹田想到的是呼吸位置,这个观念是正确的,“丹田”即吸入气时存于横膈膜以下腰腹四周之处,但是很多人往往会忽视“气沉丹田”的另外一种含义“沉”,“沉”指演奏时的状态,即腰腹松紧的状态,不同的音高、强弱都是运用腹部的压力、控制力来演奏的。

常见的叠音演奏时往往出现于同度音中,在第二个同度音上方二度音孔用手指急速地开按一下,使这两个音有一种重叠的感觉,也可以出现在不是同度的音中,演奏方法相同。陆派的叠音往往不是出现于同度音,如谱例二,从谱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大量的叠音出现在乐句中,这正是陆派江南丝竹演奏的一大特点。在连续的一个长乐句中,我们不能运用“吐音”来强调音符的变化,这样会破坏乐曲风格的连贯性,但如果大篇幅的连奏单音不加任何修饰去演奏,音乐会显得苍白无力,没有生机与活力。陆先生在演奏时增加了大量的“叠音”,使得乐曲轻盈、活泼、有颗粒性,同时又不会破坏乐曲的连贯性,这是陆派叠音的主要特点。

半年以前,笔者有一名新高职学生,他学习竹笛演奏已有五六年之久,由于刻苦练习,演奏技术在同龄中很是不错,但由于长期与老师学习演奏,大多局限于北方风格的力度、速度、张力与爆发力,导致在演奏南派丝竹音乐作品时也会出现北派的风格特点,演奏出来的作品常常音色干涩、口风偏紧、手指颤音僵硬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源自于整体演奏状态的“紧张”所致。“紧张”往往是由于心态的紧张,导致更多上身肌肉处于紧张状态。

谱例一(选自欢乐歌)

2.“打音”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朋友和敌人都是生活的恩赐,再说,你毕竟放了我一马。”一杭这次把刀伸向了烤鸭。他至今也不明白,那天,已经得到记事本的范坚强为何突然罢手。回想起他拿鞭子顶着自己胸口的情景,真可谓剑拔弩张,当时他已经做必死之想了。

(二)“叠、打、振、颤、赠”

有了良好的“演奏状态”就犹如一位五官端正,肌肤如白的少女,不加任何妆点也是那般的好看,若再细致地梳妆一下定会更加美丽动人。陆先生在演奏江南丝竹音乐时会大量运用到“叠、打、振、颤、拨”这五项技术。

1.“叠音”

首先要做到“心态放松”。心态紧张是由于演奏者过度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但往往越是认真演奏,心态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加之旁边有其他的听者,便会造成心态紧张,导致演奏整体状态紧张。所以,演奏好南派丝竹音乐首先要放松心态;其次要做到“上半身肌肉的放松”,包括口风、肩膀、胸部、胳膊、手指等一些列部位都要放松。如果任何一个部位过度紧张都会导致身体力量的不平衡,从而导致演奏不出好的音色。

谱例二(选自欢乐歌)

我们在观看与聆听陆先生演奏江南丝竹音乐时,往往会感觉到陆先生演奏的非常松弛自如,这正是陆先生良好的“演奏状态”所展现出来的,即“内紧外松”,内紧指的是腰腹丹田之气力,外松指的是外表松弛自如。在学习演奏江南丝竹音乐时,首先必须要揣摩到这种“内紧外松”的“演奏状态”。

打音与叠音类似,往往也会出现于同度音中,在第二个同度音下方二度音孔用手指急速地按开一下,使得能清晰分辨出同度音高,如谱例三。第一小节里第二个高音do和第二个中音la就是两个同度的打音;第四小节里第二个中音do也是一个同度打音。陆派的打音演奏时要注重手指的高度、力度、松弛度,高度在于手指演奏打音前要尽可能地高抬,力度与松弛度并不矛盾,力度指的是指肚在下落时与音孔摩擦的力度要饱满,“松弛度”则指的是手指二节乃至根部的放松程度,这样伴随着整根手指力量全部集中于一点并高高地极速下落与抬起,整体的感觉犹如弹力球下落一样的轻盈自如。

谱例三(选自行街)

第三、银器“收惊”习俗。收惊,属于道教仪式之一,儒教、斋教或佛教亦有相近仪式。90年代左右,收惊仍散见于闽东乡村之中,已成为民间传统疗法之一,民间还流传着《收惊文》、《收惊咒》等。明中后期以来,闽东白银矿区左近部分收惊需借助于银器。主要作法如下:第一、小孩收惊之法。夜晚,用清水煮熟鲜鸡蛋,刨成两块,将蛋黄挖出,然后将一枚银戒子置于蛋黄处绑于受惊孩子肚脐眼处,可以起到“收惊”之效。第二、大人收惊之法。到市场上买一个猪心,洗净;选择7口井,每口井取水若干,称为“七星井水”;把银镯子套在猪心之上,用“七星井水”炖吃,可起到收惊之效。如果用“秽银”的戒子和镯子则收惊的效果更佳。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围绕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等方面谋划一批高质量项目,瞄准全国知名旅游企业开展招商,推动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积极发展现代休闲渔业、休闲牧业等新型业态,争创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3.“振音”

陆派的振音可以分为“气振”与“指振”两种,振音往往出现于保持音中,为了避免保持音的直白、单调,犹如弦乐里的揉弦里一样。“气振”是靠吹奏出来的气息振动发出水波纹一般的音波效果,振动点分为喉结与腹部两种,其效果是不同的,喉结振动的频率快、幅度小,而腹部振动频率慢而幅度大,两种振点发出来的气震音的波纹可大可小,可快可慢,可强可弱,要根据不同的作品选用不同的气震音;“指振”的特点通常是为了保持音乐声响的纯净,往往会采用指振的技巧,指振音的演奏原理是,演奏时的主音下方单指或两至三个手指或更多同时匀速敲打笛孔侧壁,从而演奏出均匀的音波,演奏时切忌指振的位置,不要在音孔的边缘或上方振动,避免音准问题的出现。

4.“颤音”

陆派的颤音可以说是最高频率出现的技巧,颤音可以分为“拨音”与“长颤音”两种。拨音几乎贯穿于整首作品,每个乐句音头的装饰音几乎都会用小拨音演奏出来,陆先生在演奏时通常把整首乐曲的si都演奏成小拨音,如谱例四,这样的演奏增强了乐曲整体的动性,使得听者不会感到乏味。长颤音则在保持音上持续颤指达到音响效果,如谱例第一小节的长音mi,即使长颤音的演奏方法。

谱例四(选自中花六板)

5.“赠音”

赠音也可以叫作“后倚音”,在陆派丝竹音乐中赠音的特点也是比较常见的。“赠音”的出现会使得音乐具有生动、活泼的语调感,有它出现的形式犹如我们说话时的轻声字,例如:你吃饭了“吗”? 现在几点“了”?“吗”字和“了”字的轻音出现与陆派丝竹音乐“赠音”是同一种情境,如谱例五。从谱例上可以看出,第一句的mi后面接了一个赠音fa,第二句re后面也接了一个赠音fa,陆先生在演奏赠音技巧时充分利用了话语“轻音字”的要领,在吸气同时快速带出轻巧、短小的赠音,这种方法既使得乐曲节奏准确进行,又能清楚地演奏好赠音。

谱例五(选自欢乐歌)

三、总结

陆先生一生为竹笛演奏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继承和发扬了江南丝竹风格音乐,更是每一位演奏者所必学的流派。正确的“演奏状态”加上“叠、打、振、颤、赠”常见的技巧是演奏好江南丝竹音乐的基本保障,要想更好地诠释江南丝竹音乐还要深度挖掘江南的传统文化与乐曲的写作背景,加之与其他乐器整体的演奏融合,只有横纵交叉,深浅相宜,才能演奏出更多的江南丝竹佳作。

参考文献

[1]李民雄.民族器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伍国栋.“江南丝竹”概念及研究评述[J].艺术百家,2008(01).

[3]梁忠祥.新中国竹笛演奏技术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范兴家
《北方音乐》 2018年第7期
《北方音乐》2018年第7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