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师生并重 内外并举——对新闻采访教学模式改革的两点思考

更新时间:2016-07-05

新闻工作的采、写、编、评四大主要业务构成中,新闻采访是具有决定性的地位与作用的一项基础业务。民国著名记者邵飘萍在其著作《实际应用新闻学》中指出:“在报纸的所有业务中,以采访为最重要。因为一张报纸的最重要原料阙为新闻,而新闻之取得乃在采访。”[1]新闻采访在新闻实践中的地位如此重要,新闻采访课程的教学更应该讲究扎实生动,对新闻实践工作产生实际的补裨作用才是。结合现实的情况以及笔者的个人观察,认为新闻采访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遵循“师生并重,内外并举”的教学培养模式,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积极“引进”新闻从业人员与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加新闻采访实践等四个方面入手,不断改善新闻采访教学的质量与实效。

传统电力营销模式下,工到用户现场进行停复电工作时,一般需要两名工作人员,按每人出行一次30元的人工成本进行计算,费用共计60元;用户距供电分局平均距离取为0.12百公里;车辆油耗取10升/百公里;92#汽油价格取 7.5元/升,则费用为 9元;每户需要公司支出其他成本20元,合计费用为89元。目前,包头供电局共管辖的费控电力用户达15万户,按照需要催缴电费以及停复电用户占到2%进行计算,若采用传统的营销方式,包头供电局需开支26.7万元的催缴电费和停复电费用,而采用了费控策略的营销系统后,则一年可节省约320万元。

一、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转变学生学习习惯并重

不可回避的现实情况是,由于接受高等教育时的专业选择与毕业后的职业选择等多方面主客观原因的限制,目前在一些高校从事新闻采访教学的授课教师中,还是有一部分的教师本身就缺乏较为丰富的新闻采访实践经历与经验积累。虽然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积淀,但他们在从事新闻采访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发挥的是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与引领作用,不能够通过太多的采访实践经历带给学生生动鲜活的教学讲解与示范功能,甚至不能够、不愿意从头到尾带领学生完成一次完整的新闻采访任务。而新闻采访实践性极强的特点更是要求理论知识的最终归宿是以实践完成的形态进行表现,所以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往往滞后于,或者是脱离于新闻采访活动的实际需要,从而形成由教师到学生,由理论到理论的“空对空飞行”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高新闻采访教学质量时,首先要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入手,形成“教师先行”的教学路径。这实际上涉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2]问题。只有教师对教学的行为与教学的效果形成清晰的认识与判断,才能够在教学中影响学生的行为与学习的成就,而教师自身的原有条件因素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毋庸置疑,教师个人的新闻采访实践经验丰富与否,对教学效能感具有显著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新闻采访实践经历越丰富,越能增强教师的自信心以及对课堂的掌控度与把握度。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自觉地、持续地更新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新闻业务水平与专业技能,形成利用课余时间与寒暑假期到新闻传播单位挂职实习锻炼的长效机制。只有通过教师“先走出去”的示范作用,有效提高完整“备课”过程中“备自己”的重要环节,才能够在教学中发现新思路,掌握新方法,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但是,新闻采访课堂教学要想取得更好的成效,光是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教与学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主体间互动交往的循环过程。缺乏作为接受主体的学生环节,它的传播交往过程就没有最终完成。新闻采访教学如果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要同时从学生角度入手,改变学生固有的上课学习习惯,否则仍然是事倍功半。大学阶段经历的是一种高层次的系统化专业学习,不但分出文、史、哲、理、工、农等13门类,并且分出了具体的学科与专业。新闻采访作为操作实践性极强的一门课程与新闻业务技能,更是对学生的实践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动手实践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尤为必要。很多大学生在中小学的学习阶段已经养成“老师讲,我只听,我只记”的学习习惯,甚至还有些同学认识不到业务水平对于自身技能提高与就业竞争的优势,认为学习的目的仅是为了获取这门课程的学分,而忽略了知识与能力的获得。这些有待改善的学习习惯必须立马改变与破除,否则就很难形成教与学的完美互动。通常的做法是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到新闻采访实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给学生介绍一些著名新闻人的成功经历,说明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实践与操作;或者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增强他们的采访兴趣与自信心,从这些优秀者中使他们感受到鼓舞的力量;或者是授课教师现身说法,通过自己的成功经验,甚至是曾经走过的“弯路”来“刺激”他们。通常,每经过一次动员将取得一定的效果。可是也应明确,习惯的改变是很困难的,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及时地给予批评与鼓励。现在各类高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计划几乎都安排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假期的社会实践、田野考察等多种教学环节,其中原因之一正是为了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不良习惯,增强新闻专业所需的实践知识与动手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学生经常与新闻宣传单位、社会与实际的工作部门联系,增加动手实践、新闻采访的机会与提高实际的业务水平。

二、“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

新闻采访教学要积极发挥“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引进来”的明显先天优势。所谓“引进来”就是把新闻宣传单位的正式从业人员,特别是新闻采编人员“引入”到高校的新闻采访课堂,给学生做讲座、演讲,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将最真实新鲜的生活与事件呈现在学生面前,直接对学生的疑惑与困难进行解答与解决;并且讲述他们作为“过来人”或艰难、或轻松、或恰逢其时的个人境遇、发展进程和心路历程,把新闻从业经验等直接与学生分享,让同学们在近距离的交流中获得最真实的、最贴近生活实际的新闻行业信息与行业资源。甚至在主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形成“以新闻记者为主,以高校教师为辅”的新闻采访课程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转变现在以高校教师为主导,以课堂的理论知识讲授为主要手段,新闻从业人员每学期更多的是偶尔造访、作为“过客”“客座”性质与“点缀”色彩的兼职模式。通常情况下,高校教师在传授与测试学生的新闻采访能力构成主要素质时,身体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人格魅力等因素是比较容易判断与识别的,唯独心理素质(包括耐受力、抗压力)以及执行能力、领导(掌控全局)能力等素质却不容易进行有效的发现与甄别,而心理能力、执行能力、领导能力等才是更为至关重要的成功要素。当有成功的新闻从业人员对学生进行现场的把脉与诊断时,这几个方面能力的有无在新闻从业人员那里就会显得一目了然。一个不容否认的假设前提或者明显的事实是,很多成功的新闻从业人员必定经受过超过普通人以及同行业竞争者难以遇到与承受的痛苦与磨砺,才能最终获得采访的成功与事业的成功。这种经验的传授能够给予大学生以榜样的力量与示范引领的作用,使他们在与名记、名编的互动比较中,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醍醐灌顶似的认识到自己地优势与不足,激励他们不断地自觉学习与成长。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从业人员甚至是著名记者、著名编辑的经验与资源优势,大学生才能学到理论课堂以外的真功夫、真本领。因此,“引进来”应该在新闻采访教学课程中变得模式化、机制化与常态化。

经过研究,学生发现了问题所在:这150度不是我们要量的角的度数,应该用180度减去150度等于30度才是正确答案。因为角的两条边夹住的角才是我们要量的,而150度量出界了。

虽然“引进来”不失为一种有效尝试,但是新闻采访毕竟是一门偏重业务的课程,新闻采访教学的最终产品需要在实践中去定义、去完成和展示。新闻采访课程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是“学在课堂”,更应该让学生们“学在路上”,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在实际的新闻采访实践中接受锻炼,得到进步和提高。因此,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要充分鼓励、创造条件和支持学生“走出去”,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新闻采访不仅只是脑力的劳动,更加属于体力劳动;不仅需要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淀,更需要把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在实际的采访活动中,只有到理论课堂之外真正的社会进行操刀实践,新闻采访的水平才能逐步的提高和完善。真正的让采访课程走出大学校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得到教师、学生甚至是学校的大力支持。授课教师在开始时可以根据校内外的有利资源把班级设置为人数不等的若干小组,围绕一定的选题、范围,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并分步实施,这种小组形式(记者团)的方法可以在开始时降低学生所面对的采访难度,增强他们的信心与团结协作精神;也可以在学期进程中或者寒暑假期率队出去巡回采访,深入到有新闻价值的、有特点的地区展开采访实践活动,如百色革命老区、百色起义纪念馆等,在行走的采访过程中发回(出)采访的成果,加强学生的新闻业务实践能力;还可以利用学院、学校的现有资源、合作单位和平台(如校部合作共建平台、与新闻宣传单位合作共建的新闻实训中心、实习基地等),让学生们接触到真正的新闻采访,按照新闻媒体的具体要求和特点完成采访并完成新闻写作,在他们的平台上给予呈现和展示,让学生在获得感与成就感中继续努力,增强前进的动力;同时还可以改变期末的考核方式,设计灵活多样的考核办法,把新闻采访课程成绩分散在平时的每一次采访实践中,只要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认真采访,拿出原创的新闻作品,就可以把新闻作品作为考核的主要根据之一,让学生彻底放弃死记硬背的学习套路,以此使学生积极创造性地投入新闻采访实践中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充分发挥“走出去”的策略,新闻采访教学才能具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与取得成效。

三、结语

“罗兰·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里有。’要使读者感动,自己首先得要有激情。内心无实感,笔下就无实情,当然不会打动读者。”[3]新闻采访课程的教学也一样要求教师自身要有新闻采访的“阳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新闻采访的“阳光”。只要我们能利用好现有的条件与资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师生并重,内外并举”的教学培养模式,新闻采访的教学必将取得实实在在的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3]刘海贵著.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16、288.

(1)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2]文萍.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6.

郭倩倩
《传播与版权》 2018年第3期
《传播与版权》2018年第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