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数字出版中教育资源的版权保护和发展

更新时间:2016-07-05

在学校的教学与教研活动中,会产生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源。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考评教学效果的试卷类资源,开展教学、反思教法的教案类资源,知识传递、动态讲解的录屏式微课,多方团队合作、制作高大上的演播式微课,等等。

方梦之(2005:43)认为,翻译不仅需要语言转换能力,还要大量捕捉概念隐喻,从源域与目标域来理解隐喻,提高翻译实践能力(李勇忠,李春华,2001)。想要把目标域中的信息准确地翻译出来,必须先理解源域,再推及目标域。Lakoff(1993:245)指出:“隐喻映射有些是普遍存在并具有普世性的,而有些则是特定文化所独有的。”所以要考虑共性和差异。

备份和恢复:语料文献数据的备份由数据库自动完成,语料文本的备份还需要更新数据库中备份文件路径的信息。并做一个镜像文件到备份的磁盘中。根据需要可以随时恢复备份了的语料文木。

传统出版时期,教育资源的载体封固在纸质出版物和光盘中,有具体可见的物质载体,其传播方式相对简单,版权保护也相对简单,出版单位在版权保护中占据高点。由出版单位主导发起教育资源的遴选,评定教育资源的优劣,树立标杆,进行精品出版,一对多地传递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整体教育水平。控制住出版和复制环节,就保护住了教育资源的版权。

互联网技术的产生,使教育资源的传播变得极其便捷。某次考试的试卷甚至在考试还没结束,就传遍网络。教师备课教学所需的素材,都是随手可得。在网络面前,需要纸质载体进行传递的资源壁垒被打破,大家心安理得地徜徉在海量的资源海洋里,沐浴阳光,呼吸自由空气,毫无顾忌地篡改、引用、分享。“合理使用”被极端化,原创作者的声音被淹没,教育资源的版权保护,迫在眉睫。

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http://www.ahedu.cn),安徽教育厅主导建设,面向整个安徽省教育系统的公益性平台。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平台中的教育资源数量初具规模,极其丰富。平台中教育资源的来源有两类,一类是注册用户自发上传共享的教育资源,已有17484120份;另一类是平台采购的教育资源,如:教学大师、高三微课等。

一、教育资源版权保护所面临的问题

1.4.1 农艺性状 在团棵期、旺长期和打顶期分别调查各处理的株高、茎围、节距、叶片数、叶长和叶宽,具体调查方法参照YC/T 142-1998 烟草农艺性状调查方法[16]进行。

(一)教育资源的来源复杂

传统出版时期,教育资源的来源比较单一,海量的教育资源分散于各个空间,无法沟通,无法交流,各个空间之间壁垒的打破由出版单位来承担,教育资源的来源基本上只有一种,即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和光盘产品。

2014年高职在校生人数突破1 000万,占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的半壁江山。尽管高职的块头已足够大,但近20年来,由于追求规模发展,内涵质量存在一定缺陷。2006年,示范(骨干)校建设,从方向和内涵上彰显了培优扶强的效果, “校企合作”方面的示范成效显著。然而,示范(骨干)校与企业共同育人的做法和机制并不是十全十美,“校企合作”进展参差不齐,毕业生质量与企业需求也有差距。同时,示范(骨干)校以外的高职在与企业合作育人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整体高职育人过程缺少与企业标准的融合与对接。

版权作为一种私权,当然具有民法上财产权的性质,理应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版权保护的最大意义就在于不仅可以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创作激情,从而创作出更多的精神财富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贡献,同时还是繁荣文化艺术事业的必然要求。然而互联网公开、共有、开放的明显特征,从本质上就强调“资源共享”的合理性。为了使每个社会成员能够在相应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我国已经将“资源共享”规定为信息化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针,这样就可以实现以最少的成本投入换取量多质优的信息,最终最大限度地满足网络用户的需求,提升信息服务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经济收入不高,大多数人会选择先租房,积攒一定收入后再买房,对于这部分群体也可以每月定额分三档扣除800元到1500元不等。

平台建设的算法设计中引入评价机制,根据评价机制建立奖励系统,奖励系统分为两块,一是对用户本身的积分奖励,建立虚拟货币,构建开源的用户系统,另一个是对教育资源的评价,根据评价机制的反馈,筛选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筛选出来的教育资源给予优先标识。下次检索教育资源的时候优先查到,这样可以引导和规范用户的行为,帮助资源管理者进行评价和鉴定,方便用户选购,保证了用户对教育资源的消费是物有所值,从而促进数字出版平台的健康发展。

时代教育在线(http://www.timeep.com),时代新媒体出版社主办,企业运作的专业化数字出版平台,其教育资源的来源以自有版权为主,如人教数字校园、教学大师、影视课堂等。

(二)免费意识大道其行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野蛮疯长的开启,养成了广大网民一些不好的上网习惯,认为什么资源都应该是免费的。在新事物的扩张阶段,以“分享、畅通”为精神的互联网高举“免费”的大旗,无可厚非。在教育资源海量化,各种平台雨后春笋般涌出的今天,大行其道的免费意识肆无忌惮地践踏版权,会极大挫伤原创者的积极性,教育资源的专业化、精品化无从谈起。长此以往,粗制滥造的低劣教育资源充斥在周围,最后导致教育资源泛滥,要找到优质资源将是一大困难,这样不仅会严重浪费教育资源,而且还会阻碍教育资源的健康发展。

(三)教育资源的版权归属复杂

教育资源的类型众多,其版权归属比较复杂。我国现行著作权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教育资源的归属也缺乏明确的规定。

平台建设的算法设计中建立版权参数模块,引入CC协议,量化成各个细指标,在用户上传教育的资源的时候,明显突出地让用户进行选择,标识公示,以明确此教育资源的版权归属,强化用户的版权意识。

录屏式微课是为了辅助教学,高效教学而录制,不是教师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老师创造性表达教学内容的一个手段,智力创造的成果,理应属于个人作品。而演播式微课制作难度高,俨然像一部微电影,应当按照电影类作品进行版权保护,制片者享有版权。

(四)知识共享与版权保护的冲突

作为知识共享方式的一种,教育资源的数字出版实现了教研成果的广泛交流,推动了知识的创造与传播。然而和其他一切知识共享运动一样,教育资源网络数字出版在开展过程中也遭遇了与版权保护之间的冲突。实际上在人类知识传播过程中,版权保护制度维系了版权所有者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最终使人类文明得以不断丰富和传承。

数字出版时期,分散于各个空间的海量教育资源蠢蠢欲动,活跃于各种平台,不停地流动变身,闪烁于我们面前。本文选取了三个平台,来看看它们的情况。

教育资源的精准化是数字出版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精准化,虽然教育资源很多,但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就会出现“李康之惑”。为了避免出现“李康之惑”,教育资源的版权保护是一种必然趋势。只有在实现用户和权利人利益平衡的前提下,才能鼓励权利者的创作积极性,创作出更多的优质作品,用户才能享有更好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学习、高效教学。

二、教育资源版权保护的措施

(一)提高用户的版权意识

在平台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权利人和一般用户往往是同一个体的不同身份,大量拥有某一作品版权的权利人同时是平台用户,用户利用平台资源进行创作上传的过程也是成为版权人的过程。以用户为导向的版权意识树立,不能单纯依靠空洞的说教,更重要的是让用户在日常使用中切身体会到尊重他人版权给自己带来的便利,以及为用户开拓便捷合理合法使用他人版权作品的渠道,让用户发自内心地接受版权保护、尊重版权制度。

数字出版时期,教育资源的版权保护相比传统出版面临诸多的问题。

(二)建立版权参数模块,引入评价机制

教案是教师教学实践的基本依据,撰写教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因此,教师撰写教案是教师为完成教学工作而创造的职务作品。

芜湖智慧教育应用平台(http://zh.whedu.net),芜湖教育局主导建设,面向整个芜湖地区教育系统的公益性平台,平台中教育资源的来源和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相同,也是两类,一类是注册用户自发上传共享的教育资源,已有3033274份;另一类是平台采购的教育资源,如:“乐乐课堂”同步微课资源、教学大师、影视课堂、云图书馆、时代优课,等。

(三)平台设立版权管理团队

在数字出版平台中,设立版权管理团队,专门处理版权问题,强化版权管理团队的管理职能,突显传统出版中的编辑审核把关职能。版权管理团队的主要职能如下:(1)根据平台评价机制的反馈,对教育资源进行精品化固定化,突显权威功能,彰显传统出版中图书的标杆作用。(2)对知识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细化,主动出击,按照传统出版的模式组织生产长尾理论中的末节资源,满足用户的需求。(3)根据平台设置的版权规则,及时处理疏导侵权问题,平衡共享与私有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版权保护氛围。

数字出版中的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让偏远山区的师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数字出版中的教育资源让知识的学习多样化,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缩短学生的学习进程。没有版权保护,这一切都是水中雾,虚无缥缈。数字出版中教育资源的版权保护与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汪琼.知识产权保护与在线课程[J].中国网络教育,201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02)[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刘清堂,杨宗凯.资源的数字版权保护机制的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5(10).

胖子愣了愣神,想了想老道的话:“算是吧,这几桩生意都是老主顾了,也不知道最近那些新入行的小辈耍了什么手段,给了什么回扣,这几单生意都给他们搅黄了。这大概算是有小人也有奸计吧。”

[7]China and Russia are developing advanced weapons and capabilities that could threaten our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and our command and control architecture.

李福军
《传播与版权》 2018年第3期
《传播与版权》2018年第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