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二次创作网络图像表情符号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当前,人们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上进行的交流互动或“表达发声”,促进了网络图像表情符号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图像表情符号在发展演化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个大熔炉,融合了各种网络空间的流行元素。如今的图像符号形象意义正在逐渐淡化,象征意义日益突出,内容价值的重要性被削弱,是否新奇有趣成了重点,呈现出一种叠加发展、多元融合、二次创作的发展态势。

企业的发展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也需要当地政府的扶持帮助,保证良性的沟通。这意味着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建立不可避免的需要与政府保持联系,得到政府部门的承认。企业和政府两者都需要主动进行有效沟通,政府有责任给予当地企业重视和帮助,从而促进地方的发展。企业要想自身能够保证发展,也需要及时和政府沟通。政府在行使职责时,需要确定自身的职权范围,做好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事。其次要主动和企业建立良好的联系,在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审计工作的建立过程中给予充分的关注,保证制度建设顺利进行。在对企业信誉评价的内容中结合员工利益,充分实施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的理念。

一、网络图像表情符号的发展演变

图像符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便于识别和理解的标识语言,为适应网络在线交流而出现的图像性符号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络表情符号Emoji,网络表情符号的另一个英文单词Emoticon是表情(Emotion)与小图案(icon)的组合。它是由符号、图形、图片、动画等非文字元素构成,用于表达情绪和交流感情的从属性符号。从30多年前第一个表情符号产生至今,表情符号从字符到图片再到动画,由官方表情包套装到网民自创,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逐渐进入繁荣时期。

网络表情符号早期仅在少数社交服务软件中使用,而现代移动通讯的发展使其实现了跨平台突变,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对网络表情符号的需求量增加,使其呈爆炸式增长。如今,市面上已经出现了纯表情符聊天APP应用“Emoji.li”,也出现了直接输入表情符的键盘格,以Emoji表情包为主题的服装、玩具等周边产品,一些企业还将Emoji表情包搬上荧幕拍成动画电影。网民在线聊天频繁使用网络表情,促使网络表情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网民也开始不再满足于官方制作和系统自带的表情,更喜欢使用一些自制的、夸张的表情来沟通。人们通过收藏和分享这类表情,从中获得乐趣,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实现心理上的满足。

在国内,社交软件微信推出了表情发布平台,原创表情的作者可以通过网民打赏获得收益,越是受到网民欢迎的表情,收到的打赏越高,这也鼓励了爱好创作表情符号的网民不断上传自己的原创作品。其中,一些能够快速吸收潮流文化,带有网络热词内涵的原创表情往往更能抓住市场先机,如比较受欢迎的“蘑菇头”系列恶搞表情,其内容以搞笑为主,经常把网络上流行的段子引入到表情中来,虽然相对小众,大都在一些网民“斗表情”或“抖包袱”的时候使用,但该系列单套表情有数万人打赏,收入很可观。

二、网络二次创作表情符号

再创表情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受到社会媒体“碎片化”的影响。对碎片化的研究最早见于上世纪80年代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文献中。本世纪初,学者麦克卢汉将碎片化引入传播学,美国西北大学的学者约翰·拉文提出:“碎片化是遍及所有媒体平台最重要的趋势。”

2015年11月17日,《牛津词典》官网发布博文,把2015《牛津词典》年度词汇首次颁给了一个表情符号(emoji)——Face with Tears of Joy(喜极而泣的脸庞),也就是网络语言“笑Cry”(表1)。该事件被认为是网络表情被语言学认可的标志之一。“笑Cry”表情是由栗田崇根据网络上一种“哭笑不得”“苦中作乐”“笑到极致”的文化思潮而创作,本质上就是一种自嘲精神的体现。“笑Cry”的火爆是网络文化在图像表情的一种反映,喜极而泣、苦中作乐代表了当下年轻网民的心态。很多被采访的网民纷纷表示,“笑Cry”表情是他们刚好想要表达的情感,其他任何表情都难以传达这一情感。常见的还有一些如“内牛满面”“鸭梨山大”“轻舞肥羊”“脑洞大开”等由网络热词改编成的图像表情符。在网络文化影响下生产的表情包,通过夸张、讽刺、搞笑等元素引起社会关注的同时,也在解构既定的传统观念,宣扬网络文化,弥补人们在语言表意上的缺陷。

“茶道不单单是喝茶,还有很多讲究,可以插花,可以布茶席,可以做得很漂亮。还有音乐,比如用琵琶弹出赞美诗。”李路军关于茶道的理解,反映了已经融入中国的基督教,正在尝试进一步融合于中国文化。这种尝试,还在继续深入,更在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生活方式,以及审美趣味的改变而不断创新。

表1 “笑”的表情符号的演变

尽管按照现行法律规定了可以适用以及不得适用继续盘问的情形,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还存在着任意扩大继续盘问对象范围的问题。对于流浪者、乞讨者、已经被确定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仍然还存在着适用继续盘问的现象。对于流浪者、乞讨者,如果其行为不涉嫌违法犯罪,不能够适用继续盘问。

三、碎片化语境与网络表情符号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表情符号正朝着多元化和娱乐至上的方向发展。其中,受到网络热词和网络流行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再创表情符成为潮流,它与人们在现实交流中情感表达的直接对应关系逐渐减弱,娱乐化逐渐加强,其中代表的意义和蕴含的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再创表情符的创作和使用群体主要是喜欢新鲜事物与流行文化的年轻人,他们是伴随着电视、动画、电子游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再创表情符可以说是当代青年心理特征的外在体现。例如,时下比较流行的暴走漫画表情,其创作的核心理念来源于网络中的“屌丝文化”。“屌丝文化”是继无厘头文化、嬉皮士文化之后又一种迅速兴起的网络亚文化,它既有自暴自弃的颓废,也有蔑视主流的骨气,以自嘲来消解正统,以降格来反对崇高。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受众带来了全新的媒介体验,整个网络传播呈现出“碎片化”特征,“碎片化”也对整个信息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社会角度来看,“碎片化”是指社会群体的多元化裂变,消费群体的多样化,传播媒介的小众化,“碎片化”语境使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和接受信息的自主化、个性化发展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碎片化”时间使微博、微信、微表情、微动画、微视频流行起来,也让短小精悍的网上热词、搞笑段子等微语言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这些新兴的流行词语和流行元素影响并推动了表情符号的演变。

1.独立构建伪语境。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追求快捷、方便、乐趣,尤其是在陌生人之间,对表情包的使用可以最快地削弱彼此的陌生感。再创表情符本身就代表一句短小精辟的网络段子或是时下的某个流行元素,如“易中天版杯具”(图5)、“表酱子美眉”(图6)表情等。由此可见,该表情符大多是独立创设语境,不需要组合运用,而这个语境又是虚拟的。同时,它迎合了网络交流跳跃性的特点,碎片化语境下的交流往往是没有固定的话题,话题经常随着双方的兴趣、情绪随意跳转,再创表情符只需一个点击,自己就可以独立构建伪语境,从而快速转换话题,创造交流的乐趣。

四、再创表情符的形式及主要特征

与传统强调模仿人脸的脸谱表情不同,再创表情符更注重情节的描述和象征意义,它代表的是一种情绪或者态度、感觉,主要包含文字配图和图形化文字符号两种形态,其设计具有同漫画语言交叉的特征,在“图案+文字”的形式中,网络热词和表情符号互为注解。研究再创表情符并不是关注其表面“象形”何种表情,而是要解读其中“隐喻”何种文化。例如,成龙的“duang”表情(图1)、“32个赞”表情(图2)等。而当“亲”“雷”“顶”“赞”“囧”“衰”“汗”等网络用语被人们所熟知和广泛使用以后,这类热词逐渐在向着夸张变形、形象化、卡通化演变,最后成为独立的静态或动态表情图标。文字符号的二次创新使信息传播更便捷高效,内容更一目了然,情感释放也更容易,它克服了文字自身的抽象性,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微妙的情感,拉近了沟通者之间的距离,如“囧”表情(图3)、拼音“点赞”表情(图4)等,再创表情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图1 “duang”字表情

图2 “32个赞”表情

图3 “囧”字表情

图4 “点赞”表情

3)售后商务文本,指商业交易发生后,关于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享有的售后服务和支持,以及附带的条件与限制。

2.简单化设计与表意的模糊性。再创表情符设计呈现出日益简单化,且表意模糊的特征,给人一种想象的空间,它可以独立表达某种复杂的情感,这种情感不能三言两语说清,同时也给网民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是因为网民的大脑会自动加工补充相对简单的信息,并根据聊天时的语境和网络流行文化,自寻笑点,赋予意义。同样一个表情,搭配不同的文字会有不同的效果,网民在表达某种情绪时可以通过使用恰当的表情,使其在网络交流中更加得心应手。

图5 易中天版杯具

图6 表酱子美眉

3.相约解意。不同于其他表情符表面的幽默夸张,再创表情符的幽默建立在一定的“相约性”上,图形与所传递的信息没有直接的联系,要靠特定的网络文化来理解。例如,“一头流着眼泪的牛”表情符就代表着“内牛满面”,也就是“泪流满面”的谐音。表情的受欢迎与否和设计的精美程度关系不大,而与该表情是否能够抓住流行热点密切相关。例如,“什么?你居然说我胖?我无法接受!”这句话给人的感受很严肃,并且带有反叛情绪。但如果配合由网络热词“接受不能”而改编的表情,就显得格外有趣,语气变得很轻松,双方都明白这是一种友好的反抗,大家都在调侃,谁也没认真。

五、结语

再创表情符是信息传播“碎片化”时代的产物,其使用荒诞幽默,在充满戏讽、嘲弄的图像中进行情感释放,具有夸张的表现力和趣味性,是网民生活娱乐和表达发言权的方式,是网络交际的特殊语言,它将枯燥乏味的交际内容变成了富有刺激性的视觉体验。它具有独立构建伪语境,设计简单且内涵丰富,相约解意这三种主要特征。作为一种娱乐化的图像符号,它弥补了网络上非语言交流的缺失,渗透到了主流大众文化当中,成为网民体现自我个性的利器。

参考文献

[1] 谭文芳.网络表情符号的影响力分析[J].求索,2011(10).

[2] 张慧明.现代网络表情设计的符号学应用研究[J].装饰,2011(06).

[3] 王炜.网络恶搞微表情符号初探[J].市场周刊,2015(03).

[4] 王炜.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和微表情符号[J].文艺生活,2015(11).

[5] 王炜.网络语境下解读QQ经典表情符号的二次元设计[J].艺术教育, 2017(07).

王炜
《传媒》 2018年第10期
《传媒》2018年第10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