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大数据时代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思考

更新时间:2016-07-05

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大数据的重视程度。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决胜期,了解大数据、掌握大数据技能、运用好大数据、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治理中的作用是当前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

大数据及其特征

大数据,顾名思义,即数据的量非常的大,大到人类的大脑或者一般性工具无法完成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只有依靠大数据来实现信息提炼。那大数据具备哪些显著特征呢?一是数据量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各行各业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被以不同的格式存储起来,形成巨大的数据集。二是数据类型繁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每天接触到的电脑、手机、电话等都产生着各种各样的数据,数据的来源更加广泛,而且数据的复杂性也在增大,数据的类型也在不断增多,有声音的、图片的、音频的等等,这就对数据的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数据处理的速度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实时性要求强。在数据处理速度方面有一个著名的一秒定律,只有在秒的时间范围内分析出的数据结论才是有价值的。四是追求高质量的数据。数据的最终价值实现是在对于决策行为的支持上,所以数据的真实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数据时代,毋庸置疑大数据已经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利用大数据来创新治理,整合政府各部门间的数据,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并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预计到2018年将建立统一的政府数据开放门户。大数据运用的前景一片大好,效果突出,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国内的大数据应用整体上还是处于相对较为基础的阶段,大数据的真正潜能还没有发掘出来,所以在治理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难题,如果不能正确看待、准确把握这些问题,就不能充分发挥好大数据的作用。

当车辆在稽查系统中被认定有假绿通行为时,车辆和相关驾驶人员的信息会被同步到人车诚信评级系统中,并根据一定的规则对该车辆和驾驶人员进行评级评分,评级评分结果会同步到绿通治理云平台上,最终为收费站的绿通治理工作人员提供辅助决策数据。

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中遇到的难题

(一)缺乏大数据思维。与大数据思维对应的是小数据思维。大数据之前的管理更多的是依赖于小数据,小数据思维更加强调数据的精确性,而大数据时代更加推崇的是基于海量数据的整理、分析来揭露事物发展的规律,以便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准备。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这些都是大数据产生的重要来源。但是目前数据总量却并不乐观,主要因为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大部分习惯于传统的行政手段,对于互联网、大数据还不能很好地了解和接受,又何谈整合、分析、利用大数据的本领呢。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缺乏大数据思维。缺乏大数据思维导致数据意识不强,不能敏锐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就不能为服务和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由于矮塔斜拉桥在国内兴起较晚,到目前为止国内该桥型的桥梁还不是很多。故关于该桥型的抗震研究资料还很匮乏。目前,随着矮塔斜拉桥这种桥型逐渐被国内桥梁界所接受,并得到了较多的运用。该桥型已逐渐成为桥梁抗震研究的一个热点[2],针对该桥型抗震研究的高校或研究机构也越来越多。

(三)存在信息安全隐患。在大数据时代,各种手机软件、社交网站和信息平台被广泛运用,隐私信息很容易被泄露,数据信息安全问题让人担忧。数据信息安全不仅仅是个人隐私安全、企业信息安全或者某一个部门的信息安全问题,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问题关乎到整个国家的安全。分析发现导致数据安全问题的原因,一是技术不过硬,一些核心的设备不能自给自足,只能依赖进口,这就很容易受到黑客的入侵。二是对一些重要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限不明确,容易出现扯皮现象,从而导致信息泄露。三是关于数据的使用、开放以及监管的法律还不健全,给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三)健全大数据发展的体制。大数据时代的各项数据如果缺乏沟通和整合,政府部门掌握的数据就容易成为一座座孤立的信息岛屿,这将大大制约政府的协同管理水平,对于社会服务的效率和应急反应能力也会带来很大的阻碍,这样的数据很难发挥真正的价值。所以要完善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建立数据平台,统一数据接口和标准,实现数据横向、纵向互通互享。同时要完善大数据组织协调机制,职责明确,谁来管理大数据的应用谁就要负责,完善管理流程,强化服务意识,通过优化组织领导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实现目标一致步调统一的组织范式。

大数据时代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途径

(四)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大数据的认识、利用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各个部门各个领域都会把自己的工作用大数据来统计、分析以及预测,把结果公布让公众知晓,可以说大数据俨然成为了公众了解、评价和参与政府治理的重要渠道。但是,如何用好大数据这把“利剑”,推进政治治理创新值得深思。当务之急就是要让数据开放共享有法可依。要通过法律明确规定各层级政府对大数据使用的主要范围,规定数据共享的流程以及数据共享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同时要注意数据信息的保密工作,积极建立数据保密与风险分级管理机制。各地方政府还可以根据相应的法律制定符合本地方实际情况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细化明确大数据开放共享的要求,确保数据开放共享,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数据整合难度大。一般情况下管理部门所收集的数据主要是通过各个社交网站、城市管理的监控设备以及政府网站等渠道收集的大量的视频的、音频的、文字的数据,随着数据的量和数据类型的不断增加,对数据的存储、整合、分析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目前我国的数据处理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政府部门缺少专业的高端技术人才,对于数据的整合和深入挖掘难度较大。虽然各部门在积极利用大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和共享,建立了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由于各自的工作差异性,数据库建立没有统一的标准和长远的规划,“信息孤岛”问题比较突出。这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为进一步数据大融合带来了极大挑战。

(二)培养大数据专业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会越用越多”,尤其是专业人才对于当今国家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国家要注重培养大数据专业人才。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业的大数据培训来满足目前一些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在大学创立大数据专业,让年轻人接收更加系统全面的学习,培养更加专业的青年队伍。据统计,从2016年至今,我国已有35所高校申请设立大数据及其相关专业来培养大数据专业人才。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校设立这一专业,培养大数据专业人才的目标很快就能实现。

(四)缺少专业人才。通过大数据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关键在人才,即掌握大数据分析、处理和挖掘的人才。目前,我国大数据行业虽然有一些接受过大数据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但是仍缺乏专业的高端人才。据分析,到2018年大数据行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将达到150万左右,但目前的情况是真正有大数据专业背景的人相对较少,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这将直接影响到数据挖掘程度和分析效果,进而拖慢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实现步伐。

(一)转变观念,形成大数据思维。对于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来说,要想利用大数据来实现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就需要跳出传统管理的思维圈子,利用大数据这个新武器开展工作,转变观念,培养和锻炼他们形成应用“大数据”的意识和习惯。在大数据思维影响下,对数据资源的公开、整合与共享,不仅能够为公众提供高价值、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还可以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并用大数据技术对收集来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为未来的决策提供更加有效的数据支撑。

(五)构建数据安全网。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个人用户越来越感受到个人隐私被泄露的危险,这也是摆在各级政府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那么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呢?一是要积极构建一个信息安全网,强化统一监管和防护平台建设。防止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取、被随意串改,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这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重中之重。二是要实施网络空间治理,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控,规范信息活动,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现在各种信息认证充斥在各种软件上,如果用户要使用就必须进行实名认证,用户在认证的过程中认为这时受到保护的个人信息不会泄露,事实真是如此吗?为了防止个人信息被过分泄露,就需要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大力开发我国自主可控的大数据技术与产品。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兴邦的口号一直没有停下来。

3.蹄筋切段,鸡胗去皮后切薄片,冬菇切片。干贝洗净。将上述4种原料分别放在4个对称刀面的间隙中间(干贝与蹄筋对角放,冬菇与鸡胗对角放)。

通过图3中的“温度-电容”曲线可以看出,当降温速度较大时因为数据点较少的缘故,曲线的部分特征无法有效地表现出来,对于精确检测来说,要尽量保证各特征点的存在;而降温速度较小时能够对电容变化过程中的细微特征进行保留,因此,需要在不同的降温速度条件中选择最优条件。

大数据的发展给政府治理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以,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推动作用,使政府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何莹.“大数据时代”的管理创新[J].人力资源,2013,10:62~63

[2]刘剑明.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J].行政与法,2013,2:23~26

黄雪莲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第9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