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李白诗《秋浦歌》英译之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李白(701-762)是我国盛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具有热情奔放的情感和纵横驰骋的才思,他的诗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而且还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传播价值。多年来,李白的诗歌被译为英、法、日等多种文字。从英译研究方面来讲,以前多从语言和音律方面研究,很少从修辞层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本文以诗歌翻译理论为指导,以修辞手法突出的《秋浦歌》及许渊冲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许渊冲英译本《秋浦歌》的翻译进行分析研究,评析《秋浦歌》翻译过程中修辞手法的准确把握是原诗深邃意蕴再现的关键。

一、对李白诗《秋浦歌》中修辞手法的分析

李白《秋浦歌》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千家诗》注说:“此太白流寓池阳有感而作也。言吾发因愁而白,若以茎计之,应有三千余丈。而离人之愁思,又比白发犹长也。而吾初始览镜,发未白也。不知日照日生,日白日多,如秋霜肃而草木黄落也。然而明镜之中,安得有秋霜哉?亦愁之所使也。”这首诗用具体的白发和秋霜来形容抽象的愁,使人如见愁容。

《秋浦歌》是一首浅显易懂的五言绝句,共20字,有5个修辞格。第一句中“三千丈”,运用的是夸张;第二句“缘愁似个长”运用的是明喻;其中“个”指代“白发”,运用的是指代;第四句“何处得秋霜?”中的“秋霜”借代“白发”,运用的是借代;整首诗采用的是设问,自问自答式,不过,自问、自答分别是诗中的后两句和前两句。整首诗是果因逻辑关系,诗的第一句是结果(三千丈的白发),第二句是原因(是因为那绵绵不绝的愁绪),具体而言,以“缘”字冠头,明确了“愁”是原因,是白发如三千丈长、如秋霜般白的原因,用夸大了的白发的长来喻指愁绪的绵绵不绝。第三、四句和第一句实际上是一句话:不知明镜里,因何得来竟有三千丈长的如秋霜般的白发?第四、一句是结果,第三句明确了第四、一句的结果都是具体的、形象的;第二句中的原因是抽象的,是虚的,虽不可视但可感,第二句中的后三个字“似个长”把抽象的只可感的“愁”通过比喻指代而变得不只可感,而且还非常生动形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以上分析可知,正是由于李白《秋浦歌》中修辞手法的精准妙用,升华了本诗的深邃意蕴和主题,因而如何处理它的修辞手法是本诗英译的关键。

许渊冲等对第一句“白发三千丈”的英译为“Long,long is my whitening hair”,中国人大都知道数字“三”、“三千”是虚指,极言其多,而不是实指,正如前面分析的,此处是运用了夸张手法,极言白发之长,所以许渊冲等的翻译“Long,long”不仅用了叠词,而且还进行了倒装,既强调了白发的长,又吻合了原诗的意蕴,是较佳的翻译处理方法。另外,许渊冲等深知李白做此诗的背景,并透彻领会了此诗的深意,所以把“白发”译为“my whitening hair”,其中一是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而不是用定冠词“the”,因为原诗就是写诗人本人当时的实际情况,所以译为“my”,与原诗吻合;二是用“whitening”来修饰“hair”,修饰语“whitening”是一个通过构词法构成的一个形容词,先是词根形容词“white”,是一个颜色词,能给人生动形象清晰之感,符合诗的生动形象本质,加上动词后缀“en”就变成了动词,具有动作性,并有了动感,再加上“-ing”,表示动作在进行或持续,正好印证了原诗中“不知日照日生,日白日多” 的意思,由此可看出,许渊冲等能从整首诗上来把握第一句的翻译。

许渊冲对李白诗《秋浦歌》的英译如下:

二、基于修辞手法的李白诗《秋浦歌》英译之翻译技巧分析

此类反应很容易进行,但一般只生成分子内具有酯的羧酸,业内戏称为“单边外交”。如果需要进一步酯化,则需在酸催化下进行一般的酯化反应。

My White Hair

翻译的目的是通过语言的转化达到文化的交流,中国唐诗多以人名、地名、时间作为诗的题目,不仅这一特点蕴含了中国丰富独特的文化,而且作为题目中的人名、地名和时间往往承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若人名、地名、时间没有承载文化内涵,仅仅是诗人偶尔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见物生情或有感而发即兴而写的一首诗,意译效果较好;若人名、地名、时间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内涵,直译较好,但要加注,通过加注,让读者不仅了解这些人名、地名和时间,而且还知道这些人名、地名和时间承载的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了解中国文化。许渊冲对题目“秋浦歌”的英译显然是根据整首诗的内容进行的意译。

(This quatrain is written when the poet stays far away from home. He describes his sorrow by comparing it to his white hair and the heavy autumn frost so that abstract sorrow becomes concrete and visible.)

Long,long is it laden with care.

I look into the mirror bright.

From where comes autumn frost so white?

Long,long is my whitening hair;

本文研究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管理体系采用的是B/S模式,并运用Java和Javascript语言加以编码。在研发过程中,体系使用的技术结构主要是SSH结构,模式为MVC,如图1所示。

Li Bai

在本研究前,学生已经经过了一学期的写作训练,基本掌握了包括标点符号、单词大小写等方面的写作规范。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无论批改网还是教师都没有在这方面给予特别反馈,所以前测和后测并无差异。

只要是格律诗,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追求押韵,在翻译时要根据需要可以适当进行句序、词序的调换。许渊冲等把原诗第二、三句的顺序进行调换,即先译第三句“不知明镜里”,译为“I look into the mirror bright”,后译第二句“缘愁似个长”,译为“Long,long is it laden with care”,照样,为了押韵,许渊冲等在翻译时,把句中“mirror”的修饰语“bright”放于句尾,这种句序和词序的调换是一种创造性地大胆的翻译,这种翻译,满足了第一、三句押尾韵,第二、四句押尾韵,这样的交替押韵,增加了跌宕起伏感。另外,许渊冲等翻译的第三句“Long,long is it laden with care”与第一句“Long,long is my whitening hair”用的是同一句式:倒装句,且都是叠词位于句首,更强调了“愁绪”的长,也相应地突出了白发长的原因;译诗第三句中的代词“it”,代替的是第一句中的“my whitening hair”。“Long,long is it laden with care”这句译得非常好,从中看出:白发因满载着“care”(在乎、介意,因“在乎、介意”而“忧愁”),使忧愁如“三千丈的白发”那般长,这样的翻译使长长白发和绵绵忧愁浑然融为一体,显示出译者达到了原诗诗人的那种思维联系以及思维联系得那么贴切自然,此处“care”的翻译实际上运用了隐喻思维方法。

许渊冲等对第四句“何处得秋霜?”的英译为“From where comes autumn frost so white?”,原诗中的“秋霜”是借代,译诗运用了直译手法,很好地采用了和原诗一样的借代手法,而且“autumn frost”要比“fall frost”好,原因是:在诗歌这样的正式文体中,要用正式英语“autumn”,而不是美式口语“fall”,这样的翻译,不仅从意思上达到了吻合,而且从文体上也达到了统一;还有一个需要赏析的是:原诗第四、一句是首尾相接的,许渊冲等的译诗通过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单词“white”与首句中的“whitening”也做到了很好的首尾衔接,尽管“whitening”不是首句中的第一个单词,但它是首句中的一个重要单词,正是这两个单词把首尾连接起来了。翻译中通过这种选词手法使译诗达到了和原诗相似的首尾相接、结构紧凑的效果,也显示了译诗的浑然天成,因而精心选词做法进行格律诗的翻译值得高度重视和借鉴运用。

善幼。善待幼小,同属优秀传统。少年强则国家强,中国的未来,新农村的未来,都寄托在少年儿童身上。要特别注意解决好“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家庭、集体、国家都应承担起相应责任。

综上所述,许渊冲等的英译:1)显示出他们不仅能从整体上把握原诗,而且还能从细节处重视原诗;2)能在忠实原诗的前提下,根据译诗的需要调换词序或句序,避免重复和平淡;3)许渊冲能从修辞手法层面上尽可能贴近原诗,原诗用了5种修辞格,他们也能在5处运用4种修辞格:一处借代(autumn frost代指“白发”)、 两处用叠词来实现原诗中用夸张所表达的意思和所要达到的效果(译诗中第一、三句前两个单词都是“Long,long”)、一处通过选用“care”来翻译“忧愁”,实现隐喻思维,从而达到和原诗耐人寻味且有深刻内涵、丰富韵味的类似效果,一处用选词法(white与whitening)来实现原诗的首尾相接,从而达到和原诗类似的句断意连的效果。许渊冲等的英译生动地体现了李白作诗时的背景、意境和心情,并再现了原诗的意蕴。

《秋浦歌》言简意赅,灵活多样的修辞手法成就了它的艺术美,深化了它的文化意蕴,许渊冲等从题目到诗中四句的英译都能很好地再现原诗的艺术美和意蕴,并且在译完整首诗后又用英语注释的形式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精髓进行言简意赅地概括和总结,让读者领略到原诗中文化意蕴和中国优秀文化得美,不失为上乘译作。

韩慈红
《大家》 2012年第20期
《大家》2012年第20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