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维厄当《第五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分析

更新时间:2016-07-05

维厄当的《第五小提琴协奏曲》主调为a小调,此曲虽可以分为三个乐章,但在分析过程中确可看作是一个整体,即较为典型的三部性结构,由于作曲家本人将其划分为三个乐章,所以本文将首先按照乐章思维对每个乐章进行分析,再来讨论较为典型的三部性结构特征。

一、各乐章结构及其分析

此曲的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包含前奏、呈示部、展开部以及再现结束部,结构图示见表1。

此曲的第一乐章,包含一个长达62小节的前奏。前奏共包含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18小节,第二阶段为19—30小节;第三阶段为31—62小节。在三个阶段之中,第一阶段具有的“前言”功能,文学中的“前言”,是指能够概括全文意图、提示全文内容的文字性结构部分;在此曲中,“前言”式的引子,提示了这部长达近20分钟的小提琴协奏曲总体的情绪、织体、和声以及少量的调式色彩变化,例如第三小节连续的八分音符进行,在第三乐章开始的乐队部分,就使用了这一节奏型来凸显其动力性;又如此曲从a小调开始,在这一阶段中,经历了离调至d小调的调式色彩变化过程,使此曲音乐进行中的调式变换显得不再突兀。前奏的第二阶段,由C大调转回a小调,乐队低音声部演奏着一个主题似的低音旋律,其旋律进行利用最初的两小节材料进行模进,逐步积累并分裂形成半音化进行,使音乐得以顺利进入前奏的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的前奏,由F大调开始,此次旋律在经过F大调和d小调和两次呈示之后,逐步分裂,从而引入独奏呈示部。这里所使用的主题式旋律,虽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奏鸣曲式的主题,但这一旋律在此后的音乐进行过程中被多次使用,使其具有了主题性;此外在这一阶段中出现的三十二分音符进行,也在此后的音乐发展中得以了利用。

综观此曲的前奏部分,其特点在于规模长大,所包含的材料众多,虽然这些材料在前奏进行的过程中,仅仅是简单的呈现,即便其中包含有许多可发展因素,但在前奏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在前奏中不进行充分展开的原因在于前奏对全曲的提示性作用,即前奏部分中所出现的材料,在此后的音乐发展中得到了重复或发展。

此曲的第一乐章呈示部,包含一个与前奏之间的连接、主部主题、连接部、副部主题四个部分。主部主题包含10小节,建立在a小调上,最终在主调的属和弦上开放终止;作为传统奏鸣曲式的主部主题,往往需要强调主调特点,并伴有鲜明的结构层次,其中所包含的音高进行及其特征,也需要为后续展开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可发展要素;此曲的主部主题,首先使用了一个不可细分的乐节及其乐节的变化重复,而后逐步衍展,先暂时到达调式主音后再经过连续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的交替进行,到达调式属音,完成主部主题的呈示过程。

回到家里,叫龙斌服了药,又上了一会网,竹韵便把煤炉上面的热水倒出来给龙斌洗脸擦洗身子,这是她每晚必做的功课。长时间坐着的截瘫病人,如不勤擦洗身子,是会发褥疮的。竹韵在龙斌的配合下剥了个精光,因为习惯了,两人都极为自然,没有半点难堪。龙斌的身体已经畸形,腰部以下瘫痪部位严重萎缩,而上身却开始发福。竹韵把他用力抱进一只装有热水的大盆里,然后扶他坐在水中擦洗。洗罢,给他推进房里,扶他上床穿上干净衣裤。竹韵累出了一身大汗,也转身进了卫生间洗澡。

A段为平行乐句乐段,两个乐句呈现同头异尾关系,是常规的呈示型写作方式;独奏小提琴旋律悠长、委婉,伴奏织体则仅选用了a小调内的主、属和少量下属和弦,利用八分音符以支撑旋律的进行。B段通过a自然小调三级和弦作为共同和弦完成转调,并在C大调上稳定运行,作为二段曲式,其第二乐段的起始就应与第一乐段发生对比,因而这一乐章的B段在独奏旋律上与伴奏织体上就与第一乐段发生了对比;在独奏旋律的构成上,B段旋律的句法结构就与A段旋律存在着结构上的差异;其次,B段旋律构成的主要方式是一个独立乐节加上乐节的衍展,使之成为了一个独立乐段。在B段的独奏旋律中,我们只能看到独奏织体的从简单化逐步到复杂化的演变过程。

A’段是对A段的变化重复,其主要的变化方式在于,独奏小提琴声部对原来的旋律进行了加花处理,使旋律织体呈现了类似于旋律音型化织体的特征,同时伴奏声部也在中高音区加入了切分节奏的旋律式进行,使这一段落的加花装饰在独奏和乐队声部分别得到了贯彻,但在结构上,却并没有使用与A段同样的结构,而是沿用了B段中由一个乐节衍展一个乐段的结构构成方式,并最终在a小调属七和弦上停留,小提琴也经过一段华彩式连接,进入B’段。本乐章的B’段建立在a小调的同主音大调上,虽然调式调性的不同,使原本暗淡的柔板乐章在色彩上显得明亮了一些,但这里所使用的材料依旧是B段旋律材料,整个乐章最终开放终止于A大调属七和弦上。

副部主题建立于C大调上,是主调a小调的平行大调;副部主题的呈示,经历了两个过程,第一次呈示过程中,调式特点稳定,从C大调主和弦开始,但却在a小调属和弦上结束,显示出平行大小调之间的呼应关系;第二次呈示时,和声上的不稳定预示着乐章呈示部分的结束,C大调、a小调及其一些调式扩展和弦的交替进入,实际上显示出强烈的属功能倾向,并且依靠呈示部结束时的重属导七和弦,将整个乐章引入了从C大调开始的展开部。

主部主题的展开,首先使用了原始主部主题中的首个两小节乐节,并对这两小节进行了多次重复,在重复的过程中逐步衍展,从178小节开始,展开中心I在低音声部使用了此曲引子中曾使用过的模进旋律,虽说在逐步的离调过程中,这一模进旋律多次附属、重属和弦的使用,但最终还是稳定地停留于C大调属和弦之上;展开中心I的第三阶段位于193小节,从这一小节开始,乐队奏响了副部主题,但此时的副部主题呈现并不完整,只是呈现了其初始动机,且在变化重复的过程中,不断转调,历经C大调、d小调、e小调到达B大调。

式中:Nj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强度;ΔUij为j时段第i个研究单元城区扩展面积;Δtj为j时段的时间跨度(一般以年为单位),Mj为j时段基期第i个单元城区总面积。

表1 :第一乐章结构图示

前奏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尾声I II III 连接 主部主题 连接部 副部主题 I II 再现·尾声1-18 19-30 31-62 63-76 77-86 87-126 127-149 150-209 210-256 257-290 a a-F F-a a a a—C C C e e-a

综观上述分析,本文在导语中曾说此曲并非传统的协奏曲结构,在其音乐进行过程中的许多特征显示了其较为典型的三部性特征。所谓三部性特征是指呈示-展开-再现,这里的“展开”有时也可指称为“对比”,如果将这种音乐创作的普遍性特征对应到本协奏曲的各个乐章,则如图所示。

训练过程如图4所示。BP神经网络在接收到INS系统的速度、位置信息X后,以期望输出信号Q(t)为参考信号,根据实际输出C与期望输出信号Q(t)间的误差e,在网络训练部进行调整权系数W,直到误差为零,结束训练,等待GPS信号失锁时辅助导航系统保证导航精度。即:

副部主题的展开过程,与主部主题的展开存在一定差异,如果说主部主题的展开,主要存在于乐队演奏,独奏小提琴只是演奏音型化织体,那么到了副部主题展开时,则由独奏小提琴主奏,乐队与独奏小提琴之间形成卡农关系,而后逐步衍展。在这一展开中心的后部,即247小节开始,虽独奏小提琴声部并不能通过分析看到明确的截断,但从乐队演奏的内容上看,却出现了对主部主题材料的回顾,虽然回顾的过程看起来较为短暂,在独奏小提琴没有明确的截断情况下,可以认为此曲展开部与再现部的连接与展开中心II发生了合并。

此曲的尾声,具有了再现部的职能,这一点体现于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尾声自257小节开始,独奏小提琴声部一直使用着“锯齿型”三连音进行,且在所使用的材料上,未显示出再现时应具备的稳定性;其次乐队部分在e小调上演奏了副部主题的动机,虽然这一动机并未引出完整的主题再现,但却使这一部分具有了一定的再现性;其三,呈示部副部主题a小调的平行大调C大调之上,而这里所再现的副部主题位于e小调上,两者调式调性不同,显示出奏鸣曲式“调性服从”的特征。最终第一乐章在a小调上结束,并通过短小的连接,使全曲到达第二乐章。

作为奏鸣交响套曲之一的协奏曲,其第二乐章通常情况下为慢板或柔板,此曲的第二乐章使用了二段曲式及其无再现二段曲式的变化重复。结构图示如下:

表2 :第二乐章结构图示

A B A’ B’1-8 9-23 24-29 30-48 A C a A

所有老年网站都提供了图片、文本课程资源,多数网站也提供了视频资源。由于视频资源制作成本高,数量有限,更新速度慢,且与多种终端兼容能力弱,共享方式有限。老年人群的年龄跨度大、文化层次不一、兴趣爱好广泛,老年人群体是一个复杂的群体,现有课程资源无法满足老年人群的复杂多样的需求。一些网站只是一些资源的组合,忽视了老年用户服务体验,公共服务功能弱,缺乏老年特色。

呈示部中的连接部,包含两个层面。奏鸣曲式的连接部本身应当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此曲的连接部中,材料关系的不稳定、调式和声的不明确,但伴奏音型中所显示出的明确的差异,直接说明了连接功能的存在;例如112小节之前,乐队伴奏以连续的四分音符和柱式和声,使调式调性动荡不安,而从112小节开始,乐队伴奏转为以八分音符为主,从副部主题的伴奏音型中可以看到,连接部中所出现的八分音符为主的伴奏,是对副部主题伴奏音型的提示。

A大调的属七和弦与a和声小调的属七和弦为同一和弦,第三乐章作为整个协奏曲的末乐章,使用了惯用的快板乐章。通常情况下,协奏曲的末乐章应为奏鸣曲式或奏鸣回旋曲式,这类大型曲式与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形成呼应,有助于使全曲自身形成结构上的平衡。但此曲的第三乐章,并没有明确的结构层次,属于尾声式写作方法,因为在本乐章中,并没有任何材料显示出稳定的呈示型特征,反而在音乐进行过程中,独奏小提琴不断的使用连续十六分音符、乐队对第一乐章主题材料的回顾,使这一乐章实际上成为了全曲的尾声,并最终在a小调上结束全曲。

二、关于全曲结构的讨论

从150小节开始的展开部,分为展开中心,第一展开中心是对主部主题的展开,位于150-209小节,第二展开中心是对副部主题的展开,位于210-256小节。按照传统奏鸣曲式的展开部结构,应当包含展开引入、展开中心和向再现部分的连接,而在此曲中,省略了展开引入和连接,只存在对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进行展开的两个过程。

表3:

呈示 展开(对比)再现与尾声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如表所示,此曲的程式部分为整个第一乐章,虽然第一乐章如同传统的协奏曲一样使用了奏鸣曲式,其中所涉及的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也在乐章之中得到了展开,但其主要的功能是为了使两个主题得以充分的呈现。第一乐章展开部对两个主题的展开,均使用了引申式展开的写作方法,所谓引申式展开,即分析者可以通过分析乐谱文本和音响文本,获知主题材料在展开部分中的轮廓,虽说进入展开部时,作曲家对主题材料进行了移位、模进等处理,但分析者依旧可以通过读谱过程发现材料的变化过程。

二要严格执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特别是要把好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及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作为生产建设项目开工、投产运行的前置审批关,确保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防止人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加剧。同时要积极探索并及时建立农林开发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及设施验收制度,进一步规范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努力构建农业产业化与水土保持的和谐发展格局,有效保护石漠化治理成果和现有林草植被。

式中:k=p2μ0τl/g是与极对数、气隙磁导率及电机几何尺寸有关的常数。式(4)表明,电磁转矩与定、转子磁动势的幅值Fs和Fr之乘积成正比,且是定、转子磁动势矢量之间交角λ的正弦函数。

第一乐章的尾声,与再现部分合并,可以称为“再现尾声”,是指这一部分既具备了再现的职能,又具备了尾声的性质,而从整部协奏曲的角度说,第一乐章所使用的尾声则更酷似呈示走向对比的连接。

此曲第二乐章,对于三部性结构而言,是产生对比的部分,在这一乐章之中,作曲家使用了稳定的呈示型陈述方式,使由A段和B段所形成的无再现二段曲式及其变化重复,成为了与第一乐章相互对比的部分,这使我们不得不联想到传统复三部曲式中所使用的三声中部(Trio)。而第三乐章,由于没有明确的结构层次,作曲家在写作过程中并没有强调材料的稳定性,加之乐章中包含了对前面所有使用过材料的回顾,使其成为了三部性结构的再现与尾声部分。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在于,此曲虽为一部协奏曲,但却并没有使用协奏曲惯用的结构模式,而“呈示—对比—再现”的三部性结构原则贯穿始终,使其具有了古三部曲式的特征,即再现与尾声位于同一结构部分之中。

参考文献

贾达群.结构分析学导引 [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1.

张鑫
《大家》 2012年第20期
《大家》2012年第20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