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民间叙事的阅读与研究方法

更新时间:2016-07-05

“民间叙事”这个词汇,在文学界、史学界和新闻出版界,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也被越来越多的普通读者所关注。

微信已经广泛渗透入人们的交流沟通与生活学习中,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可以充分有效地建设与利用这个好平台,那么有价值的古代档案资料将不会只是被束之高阁,落满尘埃,被人们遗忘,而是完全可以走进平常百姓家。

民间叙事的范围很广,包括口述历史、回忆录的写作、老照片、老图画以及民谣、民歌、诗词和其他民间人士的文稿等。民间叙事相对于官方叙事,如果官方叙事是正史,民间叙事可以说是野史,但民间叙事并不一定是直接叙述历史,可能是个人经历、家庭琐事,但也折射了现实和历史,反映了各色人物的命运和情感,是民族、国家现实和历史的组成部分。

一、民间叙事的历史

民间叙事历史久远。《诗经》中收集的民歌,如《关雎》、《硕鼠》等,都反映了周代人民的生活情况。司马迁写的《史记》里面也有许多从民间收集到的人物故事,至于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都来自民间。唐代的传奇小说和晚唐的小品、元代关汉卿创作的戏剧,许多也取材于民间叙事。明清时代的《三国演义》、《水浒》中的故事,多来自民间的话本。晚清和民国,报纸已经出现,新闻和副刊上刊登的小说,有许多是民间叙事的内容。20世纪以来,国外的口述历史出现,海外华人如唐德刚等,也记录下一些历史人物的口述,写出很有价值的回忆录。

蔡司工业测量是全球领先的三坐标测量生产商,致力于为工业制造领域及测量实验室的多维测量需要提供专业的测量解决方案。产品包含了通用的桥式测量机、悬臂式测量机、在线测量机以及引领测量前沿技术的多功能工业CT测量机、复合式测量中心和纳米级测量机。20世纪70年代,蔡司将全球领先的精密测量技术带进了中国。

以下重点回顾一下近30多年来民间叙事或者叫“民间历史写作”的发展过程。

我们今天的个人写作史是从个人意愿和诉求出发的写作。这是个人主观认识和选择的结集。这是从1978年之后开始的,因为在那之前,人们根本不敢如实地谈自己经历的人与事。只有经过了稍微宽松一点的环境之后,才有了个人写史的可能。

1978年之后的民间历史写作,几乎是从一片空白处生根发芽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历史记忆只存在教科书和官方记述之中,这种记忆显然是残缺的。而民间历史书写的价值,就在于通过一个个细节,为这种残缺,僵硬的记忆,填补上生动的一笔。

(一)80年代:精英的个人反省与时代反思

1949年后的历史叙述是意识形态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进行思想改造运动,就有了一套规范要求,知识分子要按照一定的角度来反省自己的历史,但这个不能称之为个人写史,因为它是按照国家的意识形态指导的。

智学网下的智能组卷是指教师根据课程范围、难度、题目类型、试题数量等内容,从智学网中筛选自己需要的题目,进行整合,从宏观上把握试卷的难易程度。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由过去的人工组卷,逐渐适应智能组卷。比起传统的人工组卷,智学网组卷速度更快,选题范围也更广,大大提高了组卷效率。

皖河流域洪水发生期长,洪水过程具有“四大、两快、一短”的特征。水患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根本原因在于气候的不稳定性。历史上,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放大了不稳定因素。径流含沙量反映了水土流失状况。暴雨引起的洪水暴涨,含沙量猛增,形成峰值,大量泥沙输送到下游,使水土流失。

改革开放以后,对社会结构的控制方式放松了,就给个人写史留下了空间,人们是从反思“文革”开始一步一步走向了反省。这股反省潮应该是以名人和高层的精英为主,巴金的《随想录》、刘晓庆的《我的路》对读者影响是比较大的。

现在是网络时代,民间叙事大量在网上进行。许多网站都有这方面的专栏。如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的网刊——《民间历史》。

80年代还不能不提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纪实文体,报告文学可以对个人史和社会史,进行一种全景式的描述。

还有一种形式是口述。张辛欣和桑晔合作曾写过一本《北京人》,就是随机采访一些普通人做口述。这种形式在美国早就存在,但当时在我国还比较新颖。

(二)90年代:民间社会催生民间写史

电脑和互联网的出现,为在上世纪历尽风霜的普通华人提供了记录人生的手段。无数人在默默耕耘,写出他们对历史的见证,家庭的悲欢离合,抒发对家国的感怀。这些写作凝聚了作者的心血,体现了他们人生的价值。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建立“民间历史记录档案库”,收藏反映中国大陆民生的个人回忆录,进行编目整理,永久存放于中心。其中,征得作者同意的作品,今后将放到网上,对公众开放。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办的这个资料库和网站,已经成为搜集和发布民间叙事的一个公共系统。像这样的系统国内国外还有不少,如新浪、搜狐、凤凰网的历史栏目、人民网的文史栏目等,均值得关注。

《百年潮》和一直坚持到现在的《炎黄春秋》以及《随笔》,好多个人写史是在《随笔》上发表。还有《人物》杂志,上面也有一些个人史的内容,不见得都是大人物。那个年代一些报纸的副刊也是很大的平台。当时影响很大的还有《文汇报》的“笔汇”、《北京晚报》的“五色土副刊”。李锐的《庐山会议实录》,夏衍的《懒寻旧梦录》,还有其他一些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著作,都在八十年代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九十年代,又有韦君宜的《思痛录》、季羡林的《牛棚杂记》、周一良的《毕竟是书生》等一大批回忆录出版。

坚持民间叙事的报刊主要有《书城》、《随笔》、《老照片》、《南方周末》(写作记事版)、《万象》、《温故》、《看历史》(原《国家历史》)《南方周末》阅读往事版等。

(三)2000年后:互联网上的记忆库

自从有了互联网以后,文字可以通过无纸化的方式在虚拟世界传播,而且这种传播的速度不亚于书籍,甚至超过书籍,它的成本比书还小,这种传播的便利就造成了第二波写史潮。互联网为很多好的写作提供了第一道平台。

除了文字,包括影像记述的历史也很重要。它是非常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很强。互联网为影像历史的传播也提供了便利。前不久出版了一本《红旗照相馆》,可以看做是影像记录历史的一部分。

二、民间叙事的阅读

研究方法,应当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于一个个样本,做分析或比较研究。比较研究,即把样本反映出的历史事实与官方记载和其他材料做比较,看何种叙事更符合历史的真实。分析研究,即抱着存疑的态度,通过对样本中细节的分析,去伪存真,找到疏漏或矛盾。此外,从一个样本出发,可以扩展到其他样本,或有关领域的更大的样本的研究,可称为扩展研究。

(一)书刊阅读

正式出版的书刊,更有一些很好的,值得阅读。如2010年出版的齐邦媛的《巨流河》,熊景明写的《家在云之南》等。

本文首先介绍了定点聚束、滑动聚束两种聚束工作方式的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两种聚束方式下的分辨率、测绘带宽、作用距离等方面的指标分析,针对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常规聚束工作模式战技指标要求,提出了基于定点、滑动两种聚束方式的机载合成孔径雷达聚束SAR模式波束控制设计方法,最后给出了试验验证的情况。

近年来,还有一些作家,通过采访,搜集整理一些名人或普通人的回忆。著名作家何建明就是其中之一,他出版了一部《一个人的国家记忆》,搜集了许多小人物的回忆谈话,从他们的经历,反映民族和国家的历史记忆。

但是,对于出现波磨的钢轨而言,其波长基本在150 mm以内,在加速和制动段因磨耗较严重而产生的短波波磨波长最短甚至可以在20 mm以内。可以看出,此时L和a基本处于同一数量级,相应的k值会下降到小于10的范围内,此时车辆就会处于非常严重的非稳态状态,基于稳态假设的轮轨接触理论分析方法将不再适用。

(二)网络阅读

+b4Epuit×Irrit×Ffriit×I(Epuit×Irrit×Ffriit>ϑ)+BZ+μit

90年代以后,全民经商的改革潮,确实给了个人写史的一个经济条件。许多人的经济条件好了,自由度就高了。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市民社会就开始出现了,为民间写史提供了条件。

三、民间叙事的研究方法

我们不仅要阅读民间叙事,也需要参加写作,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这里的研究,既包括研究民间叙事里面的时代背景、个人命运和故事细节,也包括研究民间叙事的写作方法,研究它的文学、新闻和历史的价值。

民间叙事的阅读方式,有正式或非正式出版的回忆录、文集,现在,通过自费印刷,有许多个人和家庭,编印了自传或家族史,在亲友之间流传,其中有许多内容丰富、文笔优美,有文学和历史价值。

(一)对样本的比较研究

第一个样本,是关于晚清诗人金武祥的研究。他20岁左右写的诗,收入诗集《芙蓉江上草堂诗稿》中。其中有一首《途中志警》:“惊心到处起烽烟,游子辞家倍怆然。过客异言多误杀,前途凶信易讹传。关山路逥朝飞檄,鼓角声严夜泊船。回望妖氛竟深入,登程莫漫重流连。”根据年代计算,这是在太平天国军队打到江苏一带时,金武祥只身逃往福建路上写的,描写了当时战乱的场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真实。《芙蓉江上草堂诗稿》虽然是诗集,也是一种民间叙事。金武祥后来又到过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每到一地,都写了不少诗,他的诗中,反映了当地的山川景色和风土人情,要阅读这些诗,就得对地理、历史、民俗等等有了解,再反过来,从他的诗中体会一个游子眼中的晚清时代的自然和社会面貌。

随着我国刨花板行业不断淘汰部分落后产能,新增先进生产线,质量不断提高,产量也有增加,刨花板出口出现增长。今年前3季度累计,我国刨花板出口量完成17.4万t,比上年同期增长18.29%。出口金额同比增加9.74%,主要出口到蒙古、印度和我国台湾省等。

《芙蓉江上草堂诗稿》作为一个样本,反映了太平军烧杀抢掠的情景,这一叙述是否更接近历史的真实呢?在太平天国研究中具有盛名的罗尔纲的著作中,没有详细的叙述,在更加权威的范文澜的《中国历史简编》中,对太平军则是正面描写。只有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中,有对太平军对江南一带的破坏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赵是曾国藩的幕僚,或许记载中有所夸张,但金武祥当时仅是一个年轻的乡间知识分子。因此,金的描述,应当是可信的,作为农民起义,太平天国对社会经济的巨大破坏应当是不可否认的。

当下的现代词学研究更多地局限在词学学科的内部,尚未完全展现在现代学术发展的场域下现代词学与其时代学术背景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尚未充分揭示作为现代文论一部分的现代词学研究与现代文学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样态,未能深度探究词学现代转型背后的动力机制。因此,在“大文学”视域下,我们可以深入探究词学现代转型的四个不同面向作为现代词学研究的出发点,尝试以专题研究的模式重构现代词学研究框架,以此强化词学研究的理论维度,同时辅之以纵向学术史的梳理,揭示现代词学发展的理论复杂性,对于拓展现代词学研究的学术空间和理论深度,消除学科壁垒大有裨益。

(二)对样本的分析研究

个人的回忆,或者由于时代的久远而记忆有误,或因为作者的爱憎,感情因素明显,事实不一定准确,表达的意思有可能夸张。研究者不应深信不疑,如果抱着存疑的态度,就可能发现漏洞,从而对样本反映的人物和事件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旅英学者赵越胜1978年11月写了一篇关于日本电影《望乡》的文章,当时拿给他的启蒙老师,著名学家周辅成先生看。作者说,周先生在评论时提到了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可是,《柳如是别传》是1980年8月才出版的,周先生不可能在1978年底就看到,因而也不可能提到,可见是作者回忆时强加给周先生的。像这样在回忆中,把自己的感想加给回忆的对象的描写,在《燃灯者》中还有好几处。所以,我们在阅读和研究民间叙事时,在细节上不应一概相信,可以查找一下作者作比喻或写某句重要的话的出处,看是否完全真实妥当。

(三)对样本的扩展研究

这方面的样本是对所谓“鸳鸯蝴蝶派”作家的研究。过去文学界认为姚鵷雏是“鸳鸯蝴蝶派”作家,“鸳鸯蝴蝶派”的名声并不好。几年前,姚鵷雏之女姚玉华出版了《姚鵷雏文集》,从中得知,姚鵷雏是一位进步的知识分子。姚鵷雏的著作非常丰富,有诗歌、小说等。他写的小说,属于社会谴责小说,实际上接近纪实文学。阅读和研究姚鵷雏的作品,必须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了解那个时期江南地区的知识分子特征,也可以把他的作品和同时期的张恨水以及周瘦鹃、秦瘦鸥,以及稍晚一些的张爱玲、苏青等作家的作品相互比较,还需要和正史中的有关历史记载、人物评价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可知,姚鵷雏笔下的社会生活,更为真实可信,诸多人物也更加鲜活生动。

由研究姚鵷雏,又连带研究那个时期的文学团体—南社。因为姚鵷雏是南社的重要成员。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文学团体,由于南社涉及的人物非常多,历史背景更为复杂,历史上也曾有不同的评价,还需要做更加仔细的研究。但无疑,南社的史料和南社成员的作品,是一个及其丰富的文化宝库,有关她的历史文化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样,就由研究个别作家,扩展到对一个文学团体的研究,而对这个文学团体的研究,反过来,也会有助于对姚鵷雏等每个团体成员的深入研究。

结论

从事民间叙事写作的人会越来越多,叙事方法也会更加多种多样。除散文体的短篇作品外,回忆录、自传、家史、口述记录等长篇也会不断出现,再现时代和历史的真实。还可能有新的形式,例如纪实文学作品,也可能成为民间叙事的一种。

民间叙事从文学的一种形式,和新闻出版、历史研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昨天的新闻,可能成为今天的历史;过去历史的改写,可能成为今天的新闻。人们在时代的大变革中,愈加需要反思,个人需要反思,集体的反思更为重要。因此,对于民间叙事,不能只看做茶余饭后的阅读消遣,而应看做我们民族的一种严肃思考。

民间叙事和官方叙事可以互相印证,互相补充,也可互相修正。不同的民间叙事之间也可以互相印证。对于已经取得社会共识的民间叙事,可以进入官方叙事。投入较大、经过检验是正确的官方叙事,自然有权威性,相关的民间叙事,则可作为补充。对于官方叙事与民间叙事有差别的同一话题,则可存疑,等待新的史料或新的研究成果。

对于民间叙事的阅读和研究,不能仅仅出于猎奇或哗众取宠,需要从学术的角度,把握必要的原则和尺度。目前,大量的叙事作品,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在阅读和研究时,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重要的方法是多做比较。民间叙事中那些粗劣、伪造的“赝品”,必将被历史淘汰。

参考文献:

[1]刘守华,黄永林.民间叙事文学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陈平原.英雄与历史:以民间叙事为根基[J].中国文化研究,1996.2.

[3]齐邦媛.巨流河[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4]熊景明.家在云之南[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5]赵越胜.燃灯者[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

[6]姚鵷雏.姚鵷雏文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张翠荣
《大家》 2012年第20期
《大家》2012年第20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