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大力支前

更新时间:2016-07-05

2017年12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江苏徐州凤凰山东麓,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向淮海战役烈士敬献花篮,并深有感触地说: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靠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大批将帅和战斗英雄,更靠人民的支持和奉献。淮海战役就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我们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各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虽然在管材选用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通过调查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及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部队配合下,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江苏省海州(今属连云港),西迄河南省商丘,北至山东省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同国民党军刘峙、杜聿明集团进行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的中华民国国军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夏季天气潮湿闷热,蚊虫滋生传播疾病,带来很多烦恼。此时,可采用艾叶、菖蒲、艾草、白芷、苍术、陈皮、丁香等十来味纯中药配方,制成具有驱蚊虫、杀菌、安神作用的驱蚊香囊。这些中药都属于芳香药物,含有挥发油,驱蚊效果非常明显。

中国共产党方面参加淮海战役的队伍实际上有两支大军,一支是军队编制序列内的人民子弟踊跃参加的人民解放军,一支是非军队编制序列内的由人民群众组成的民兵和支前大军。

1948年10月25日,淮海战役发起之前,华东支前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转运伤员和设立民站的决定,组织了四条转运伤员的干线,每30里设一小站,60里设一大站。每个纵队配备随军担架500副,每副配民工5人。还有机动担架7500副以供急需。各县都在交通要道上设立民站,供常备民工,每期三个月;二线转运民工每期一至三个月;后方临时民工每期一个月。民工以县区乡为单位,按军队编制为团营连,由干部带队。淮海战役发起后,随着华野主力的南下,山东解放区后方七条运输干线上车轮滚滚,人流如织,像七条大血脉向前线输送物资。在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人民用极大的物力、人力支援了战争。这四省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

苏北地区小车队支前,正是寒冬腊月。白天有国民党军飞机轰炸,民工都是夜间运输。每天太阳落山,一队队的小车就行进在各条公路上。小车上的油灯在漆黑的原野上星星点点,一望无际。华中五区的民工运送一批大米到前方,原来规定的终点是宿迁。到宿迁时部队已经西进,要他们运到睢宁。到睢宁还是没赶上部队,他们又跟到符离集。最后一直送到濉溪口,才将这批大米交到部队手中。此次运粮行程700里,许多民工出来时没想到走那么远,有的没带棉衣,有的鞋走烂了。他们历尽艰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完成了任务。

1948年,淮海战役前夕,粟裕在干部大会上进行战斗动员

支前大军,顾名思义,就是在淮海战役中支援前线的有组织的非编制部队。淮海战役作为中国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一场战役,粮食、弹药等等物资的需求量是巨大惊人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人民解放军的粮草供应主要靠人民群众的强力支援。在淮海战役中,参战的还有40万民兵、500多万的支前民工。这些民工不仅负责给军队运送弹药和粮食,还帮助运送伤员。

1.4.1 转录水平的调控机理 当mRNA逆转录生成加工假基因时,没有正常编码功能的加工假基因整合到基因组中作为一个新位点,并与其亲本基因相互作用而调控细胞的不同生化过程。高迁移率族蛋白A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A1, HMGA1)是基因激活的特定辅助因子,与肿瘤和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假基因HMGA1-P的转录物可降解功能基因HMGA1的转录物,原因在于HMGA1-P的转录物和亲本基因HMGA1的转录本在3′非翻译区上共同分享一个重要的转录调控元件[9]。

民工支前运输粮食,初始时是有固定区域和路线的。随着战局发展,战线不断向前推进,民工也随着部队越走越远。华东支前英雄唐和恩的小车队是模范的典型。他用的一根竹棍,上面刻着他们支前五个月内经过的路线。从家乡山东胶东区的莱东县(今莱阳万第镇)出发,经水沟头、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直到濉溪口,包括三省境内的88个城镇和乡村,行程上千里。他们跋山涉水,日夜奔走,为前线送粮。他们自己吃的是高粱米、萝卜干,车上的白面、小米一点不动,留给前线战士们吃。这支小竹棍,拉车时拄着它走路,过河、踏雪时用它探路,它不仅为运送作出了贡献,也是唐和恩和乡亲们支援淮海前线历史功勋的见证。

支前大军运输物资十分艰难,任重而道远。有时遇到风雪,为了不使物资被冻坏或受潮,支前大军甚至不顾严寒,将自己身上的蓑衣、棉袄脱下,盖在物资上。有时候运输的地形艰险,山坡陡峭泥泞,推车在山路上难以控制,他们就将物品卸下,扛在肩上,遇到的袋子破了,他们就从身上把衣服撕下来补上。由于前线物资消耗巨大,支前大军为了增加运输量,每个人、每辆车几乎都是超载负重前行。泗水县的运输团,曾有一次强忍饥寒,在3天内运粮11万斤,令人瞠目结舌。

从某种意义上讲,班级群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团体。一个话题抛出来,大家的讨论比较随性,所以容易产生分歧,甚至言语冲突。很多新闻报道反映,班级群还有不少“戏精”“杠精”“点赞党”。

淮海战役支前工作最动人的是几百万推着小车运送粮食的民工大军。淮海战役的支前工作,在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东起黄海之滨,北到山东渤海,南至苏北江淮,西到豫西山区,35万平方公里、9000万人口的解放区范围内展开的。从后方到前方,从乡村到城镇,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都为支前作贡献。战役第三阶段,解放军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为1:9,大大超过战役初期1:3的概算。在人民解放军围困陈官庄地区杜聿明集团时,前方战事一度平静,后方运输线上却是一片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在各解放区通往前线的十几条运输线上,人来人往,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战争奇观。

1948年12月13日,华中工委召开紧急筹粮会议,要求每月供应粮食在百万担以上。而新开辟的战场大部分在新解放的江淮地区,江淮地区饱受国民党摧残,部分地区又遭受自然灾害,要在短时间内筹措急需的100万担粮食,绝非易事。当江淮地区的老百姓得知前线解放军忍饥耐劳浴血苦战,立即向山东老解放区人民学习,自己吃粗粮,拿出粮食支援前线。华中解放区迅速征集了上千万斤粮食,运往永城地区前线。1948年12月17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胜利结束后,解放军进入休整阶段。临近新年,中央军委决定,凡我华东、中原参战部队前线人员,一律慰劳以每人猪肉1斤、香烟5包。许多群众宁愿自己春节不吃肉,也要慰劳前线将士。其中鲁中南地区仅用8天时间就完成征购猪肉40万斤的任务,用火车、马车运送到前线。解放军及铁路职工都感叹老区人民支援淮海前线的革命热情。

在解放战争中,共产党方面并没有现代化手段保障战役后勤,但依靠人民的支持,将人民群众支前保障发挥到了极致。总前委在战役组织指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担负主要后勤保障工作的华东局、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后勤部在组织人民支前方面的成绩则是史无前例的。其具体组织者,前方是华东野战军前委委员、豫皖苏财经办事处主任(后任第三野战军后勤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刘瑞龙随华野指挥部行动,具体负责接收、调度和分配送到前方的粮食弹药等种种物资。后方由华东局支前委员会负责,傅秋涛具体负责筹划、征集和调运物资。

民工为前线部队运弹、粮、肉、油盐,抢救护送伤员,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战场上军爱民、民拥军的场面随处可见。华野3纵炮兵团与渤海民工团并肩战斗,互相关怀。民工每次评奖,部队都送很多东西给功臣。部队和民工住在一个村里,战士们总是让民工住房子,自己在露天搭棚子睡。前方作战很难找到饭锅,部队总是让民工先做饭,还派专人给民工讲防空防炮知识,指导民工挖防空壕。夜里民工参加火线抢救,到天亮部队就让民工后撤,避免伤亡。民工没有棉衣穿,部队就将缴获的棉衣送给民工。民工深受感动,誓死支前到胜利为止。

在战役期间,伤员从前线退下转运至后方,靠的也是支前大军不分昼夜地运送。兵民是一家,战士们为国奋战而受伤,支前大军自然也是视其为亲属,不畏枪林弹雨,抢救伤员的生命。无论是运输物资或是伤员,支前大军都冒着被敌军突袭或是扫射的危险,将生命置之度外。正是他们的支持,才会有淮海战役的胜利。

人民的支援是淮海战役胜利的根本保证。中野司令部在《淮海战役中双堆集歼灭战初步总结》中指出:“这次作战中的物质供应,是达到较完满之要求的,无论在粮食弹药的接济与医术救济诸方面,都未感受到意外的特殊困难,这是此次作战胜利的有力保障。没有这种保障,要想取得这次的完满胜利,是不能设想的。”

到了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这种空前浩大的人力动员,解放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如民工支前负担最重的鲁中南区,以第六分区的统计为例,该区共出动49万民工(常备民工17万,临时民工32万,许多临时勤务尚未计算在内),占其总人口300万的16%以上。按惯例,人民负担战争的人力一般不能超过总人口的12%,即8个人中抽1个民工。除去老弱妇孺,几乎是动员了全部的青壮年男性。且永城、夏邑、宿县几乎是全民动员。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正如毛泽东所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胡卫国
《档案与建设》 2018年第04期
《档案与建设》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