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强制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累及脊柱、骶髂关节等中轴关节为主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病,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亚型的一种[1]。AS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前期最早侵袭的部位是骶髂关节,若早期表现出关节疼痛、僵硬的症状,则提示骶髂关节受到累及[2]。因此,临床应积极重视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治。目前,临床诊断AS骶髂关节病变以影像学变化为主,主要有X线、CT、MRI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为探究X线、CT、MRI三种诊断技术的临床价值,以98例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98例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均符合经病理确诊为强制性脊柱炎,意识正常,人类白细胞抗原测验显示阳性且血沉升高,C反应蛋白检测显示阴性,自愿签订知情认同书。排除标准:风湿、类风湿、骨关节炎、椎间盘突出、脊柱滑脱症、外周性关节炎等疾病患者。男54例,女44例,年龄37~61岁,平均(50.11±10.21)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04±0.54)年;均表现出下肢乏力或麻木、腰部疼痛、腰骶部晨僵、双侧骶骼关节不适等症状;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准许。

1.2 方法 本组75例患者均接受X线、CT、MRI检查。检查方法:①X线:选用数字型X线系统(美国GE牌),管电压-80 kV,自动曝光,取仰卧位,X线中心定位于耻骨上方,拍摄骶髂关节正斜位置;②CT:64排多螺旋CT机(德国西门子),参数设置:电压-120 kV,电流-300 mAs,层厚-5 mm,重建层厚-1.2 mm,从髂嵴水平扫描至股骨小转子;③MRI:选用1.5 T Philips磁共振扫描仪,线圈防治体部,斜冠状位由前至后扫描,参数设置:STIR序列为TI 120 ms,TR 4 500 ms,TE 60 ms;SE序列-T1W1为TR 350 ms,TE 180 ms,T2W1为TR 4 300 ms,TE 120 ms;层数12层,层厚4 mm,矩阵512×512,并行增强扫描。

4.滞后签合同的现象仍然存在。先干活后补合同、合同签订滞后等问题仍然存在,这种为了到财务部门结算挂账而签订合同的现象大大削弱了合同对对方当事人的约束作用,使合同无异于一纸空文,失去了依据合同及时监督对方当事人的履约作用,增加了形成民事纠纷的可能。

2017年河北省共有非油气持证矿山企业数量3 066个,位列全国第8位。其中,大型225个,中型385个,小型2 166个及小矿(生产能力小于小型矿山规模上限1/10的矿山企业)290个。

1.3 诊断标准[3]AS分级标准:0级:完全正常;Ⅰ级:疑似侵蚀或硬化;Ⅱ级:轻微异常,侵蚀、硬化明显,关节间隙无明显变化;Ⅲ级:重度异常,侵蚀、硬化明显,关节间隙变化明显且部分强直;Ⅳ级:严重异常,全部强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2 不同分级的AS骶髂关节病变检出情况 在98例患者中,MRI的0级检出率均比X线、CT高,CT、MRI的Ⅰ级检出率均比X线高(P<0.05),X线、CT、MRI的Ⅱ级、Ⅲ级、Ⅳ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1 AS骶髂关节病变检出情况 在98例患者中,CT、MRI检出率 91.84%(90/98)、100.00%(98/98)均比 X线 71.43%(70/98)高(χ2=13.611 1、32.666 7,P<0.01),且 MRI 检出率100.00%比CT 91.84%高(χ2=6.385 6,P<0.05)。

表1 不同分级的AS骶髂关节病变检出情况比较[n(%)] Table 1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ofAS sacroiliac joint lesions[n(%)]

注:与X线比,aP<0.05;与CT比,bP<0.05

分级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CT vs MRI χ2/P值5.333 3/<0.05 0.584 8/>0.05 0.025 9/>0.05 0.000/>0.05 0.000/>0.05诊断方法(n=98)X线0(0.00)11(11.22)16(16.34)20(20.41)10(10.20)CT 0(0.00)29(29.59)a 26(26.53)20(20.41)10(10.20)MRI 7(7.14)ab 34(34.69)a 27(27.55)20(20.41)10(10.20)X线vs CT χ2/P值…10.176 9/<0.01 3.030 3/>0.05 0.000/>0.05 0.000/>0.05 X线vs MRI χ2/P值5.333 3/<0.05 15.258 9/<0.05 3.604 8/>0.05 0.000/>0.05 0.000/>0.05

脊柱关节病的原型即为AS,属于风湿病的范畴,发病率极高,以16~30岁年龄段的男性患者居多,20~25岁是AS发病高分期。目前,临床对于AS的发病原因暂无明确阐释,通常认为AS是与基因HLA-B27极为密切相关的一种自身免疫、结缔组织疾病[4]。AS早期表现为晨僵、下背疼痛,活动后则症状减轻,同时伴发乏力、低热、消瘦、无食欲等症状,其致残率高,轻者可致脊柱形变,严重可致脊柱残疾,故临床应重视早期AS的诊断,以防累及骶髂关节病变[5]

3 讨论

2.3 关节面异常情况检出情况 在98例患者关节面表现中,CT、MRI的侵蚀检出率均比X线高,CT、MRI的骨质囊变检出率均比X线高,且MRI检出率比CT高,CT、MRI的间隙变窄、软骨肿胀检出率均比X线高(P<0.05),X线、CT、MRI的间隙变宽、下骨质硬化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本研究从广州东湖自然水体中筛选鉴定出一些微藻,并研究其生长及油脂积累特性,期望筛选出油脂积累较高的藻类以便后续进一步研究,同时也为该水域是否潜在富油微藻提供一定依据。

X线是临床诊断AS最为基础的方法,其费用廉价、操作便捷,临床使用普遍。X线通常检查AS患者的腰椎及其侧位、骨盆正位,以观察腰椎受累、脊柱生理曲度改变的状况等[6]。CT检查具高分辨率的优势,且无层面检查干扰,能清楚观察到骶髂关节的细微病变,提高早期检出率[7]。MRI检查则能显出X线、CT无法观察到的滑膜炎、骨髓水肿等炎症变化,诊断价值显著。本研究对收治的98例AS骶髂关节病变分别进行X线、CT、MRI三种检查,结果显示:CT、MRI的AS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91.84%、100.00%均比X线71.43%高,且MRI检出率100.00%比CT 91.84%高;同时,研究显示:在AS骶髂关节病变分级中,MRI的0级检出率7.14%均比X线、CT高,CT、MRI的Ⅰ级(29.59%、34.69%)检出率均比X线高,X线、CT、MRI的Ⅲ级(均为20.41%)、Ⅳ级(均为10.20%)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宋习忠等[8]研究结果相似,提示MRI检出AS骶髂关节病变的效果比X线、CT好,CT次之。原因分析:低级别的AS病变多位于关节滑膜的软骨肿,使用X线常规检查难以观察到形态的变化,且CT也难以诊断出良好结果,但是,MRI在检查软组织方面具优势性,其分辨率高,能清晰呈现软骨病变的状况[9-10]。另外,研究显示:在关节面异常表现中,CT、MRI的侵蚀检出率87.76%、94.90%均比X线高,CT、MRI的骨质囊变检出率72.45%、86.73%均比X线高,且MRI检出率比CT高,CT、MRI的间隙变窄(39.80%、39.80%)、软骨肿胀(16.34%、21.43%)检出率均比 X线25.51%、0.00%高,X线、CT、MRI的间隙变宽、下骨质硬化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纪斌研究结果相似,提示CT、MRI在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表现中均具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清楚显示关节面的侵蚀、骨质囊变等情况。原因分析:根据骶髂关节解剖的特点,采取X线检查,对于早期病变异常无法清楚显示,存在关节面双侧重叠、遮盖等现象,增加识别病变的困难;CT检查可避免X线重叠问题,清晰观察到病变处关节骨质的形态、密度等变化,而MRI不仅能避免X线检查的不足,清楚探查病变,还能显示X线、CT难以检测到的关节面下骨肿胀、松质伸出等现象,提高临床检出率。受条件影响,关于三种诊断的影像学表现,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表2 关节面异常情况检出情况[n(%)] Table 2 Abnormal condition of joint surface[n(%)]

注:与X线比,aP<0.05;与CT比,bP<0.05

关节面表现侵蚀骨质囊变间隙变宽间隙变窄下骨质硬化软骨肿胀CT vs MRI χ2/P值3.156 1/>0.05 6.156 4/<0.05 0.024 2/>0.05 0.000 0/>0.05 0.107 4/>0.05 0.832 9/>0.05诊断方法(n=98)X线66(67.35)40(40.82)62(63.27)25(25.51)67(68.37)0(0.00)CT 86(87.76)a 71(72.45)a 68(69.39)39(39.80)a 72(73.47)16(16.34)a MRI 93(94.90)a 85(86.73)ab 69(70.41)39(39.80)a 74(75.51)21(21.43)a X线vs CT χ2/P值11.722 5/<0.01 19.963 5/<0.01 0.822 4/>0.05 4.547 3/<0.05 0.618 5/>0.05 17.422 2/<0.01 X线vs MRI χ2/P值24.287 6/<0.01 44.721 1/<0.01 1.127 9/>0.05 4.5473/<0.05 1.238 4/>0.05 23.520 0/<0.01

总结上文,X线、CT、MRI三种诊断技术均在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中具一定的诊断价值,但MRI检查的诊断较高最佳,清晰展示组织病变情况,提高AS分级检出率,临床建议可结合CT诊断。

参考文献

[1] 姚晓龙,姚娟,郭辉,等.T2mapping序列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3):348-350,357.

[2] 刘帆,刘小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MRI与CT诊断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7):30-31.

[3] 梁佐堂,李继峰,董乐,等.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2):84-87.

[4] 王保奇.对比X线、CT和MRI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数字医学,2017,12(3):30-31,96.

[5] 陈辉,黄文起,褚爱鹏,等.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MRI表现[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2(4):441-442.

[6] 金明花,马湘乔,胡冰,等.CT与MRI检查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11):2089-2091.

[7] 骆玉辉,滕录霞,张远鸿,等.MRI与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价值对比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5):825-826,840.

[8] 宋习忠,韦素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影像学检查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7):1415-1418.

[9] 周萍丽.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X线、CT和MRI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10):117-120.

[10]隋愿.MRI与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对比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3):625-628.

张振宇,黄元斌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5期
《当代医学》2018年第1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