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南人北相 心细如丝

更新时间:2016-07-05

2月27日上午,我连续接到几位友人发来的微信,告知:上海著名出版人郏宗培先生走了。与郏兄同庚的我,知晓“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的涵义,更何况此辈数回与亲属眷友生离死别,已无法再去感叹什么了。但,上海出版界著名出版人,我的郏兄的突然离去,却在我本如止水的心池激起阵阵涟漪,刻骨而铭心。

我知道郏兄十余年前曾患大疾,去年又因病住院,个中我曾探望他数次,并常在微信中问候他,应该说我对郏兄的病况发展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那天上午得到郏兄走了的噩耗后,还是给我晴天霹雳的震撼。我不愿相信,这么好的一位兄弟就这么悄然离我而去了。

今年元旦后郏兄托人给我送来一条黑色的花丝巾,并附上一张由他签名致谢的便条纸。一位七尺须眉给我这个一介武夫送一条黑花丝巾,我当时就预感到郏兄是在向我传达某种不能言传、只能意会的信息,心里暗佩郏兄:您在病中情感纠结之时,还将与友的交往交流弄得如此含蓄、如此雅趣。郏兄如此之举,与其说是赠礼于弟,还不如说是郏兄在安抚我的牵挂和不安。他把病痛的折磨和预感的不祥独自扛着,体现了一个智者的理智从容。为此,我在1月17日即在微信群中发了一条“挚友赠丝巾,礼轻情悠长”的帖子。我在斟酌这帖语时,有意不用“礼轻情义重”的俗语,而用“礼轻情悠长”。“悠长”是何意?就是郏兄与我交往几十年是“长”,我与郏兄还要永远长久维系这兄弟之情。1月17日到2月27日,40天我们兄弟就阴阳两隔,当时我在微帖中说我要将郏兄赠予我的这份礼品珍藏于箱、珍藏于心,睹物思友,友已远去,但我会将他赠送我的这方丝巾和他一道珍藏我心。

郏宗培先生是一位知青出身的文化人。他是上海出版界乃至全国出版界颇有威望、成就斐然的文学编辑和出版人。郏兄曾先后从事担任过文学编辑、文学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副社长等职;还担任过《小说界》《艺术世界》《东方剑》主编等职。但郏兄最有成就,最令我可夸耀的是他在出版界为上海这座文化城所做出的骄人业绩。

在关于社会主义的这场大论战中,李达和他的战友们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一层层剥开梁启超、张东逊等人的伪社会主义面皮,划清了真假社会主义的界限,促进了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说到郏兄不能不说到他和上海文艺出版社对上海公安文学事业的厚爱及对我本人从事公安文化工作的支持和提携。1984年,郏兄和当时文艺出版社的孙颙(后担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等人登门到上海市公安局,向公安高层提议,由他们与警方合办一本法制文学期刊。也就是在郏兄他们的倡议推动下,上海公安于1985年正式创办了《剑与盾》法制文学期刊。在《剑与盾》和后来的《东方剑》办刊过程中,郏兄和他的同仁们不当甩手掌柜,不发号施令,而是手把手地教公安办刊人如何写稿、如何组稿编辑。郏兄他们参与了公安办刊的全过程,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公安文学成功的喜悦,也与我们一起分担了公安文学发展经历的曲折和坎坷。郏兄与我们上海公安文化人是真正的同呼吸、共命运。在公安办刊的过程中,有一次我们遇到困境,当时我找到郏兄,与他商讨刊物面临的挑战时,郏兄再一次向我们敞开了温暖的怀抱,以他特有的智慧和热情与我一起协调各方,使刊物以特有的方式生存了下来。如今二十六年过去了,《东方剑》这本法制文学刊物仍然在顽强地生长壮大,还被国家新闻出版总局评为“双效期刊”。在我十数年的公安文化工作中,每当遇到疑难困惑事,我总会第一时间想到郏兄及他们的文艺出版社,我甚至感到,上海公安是我立身履职的地方,而上海文艺出版社犹如我娘家,郏兄他们就是我的娘家兄弟,这是我至今不变、终身难忘的深切感受。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言:“随其人之性情学问境地,莫不有由衷之言。”性情、学问、境地造就不同人生体验,那么对同一事物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由于原画失踪,只能从目前搜集到的不完整的诗歌入手,对《青松红杏图》的主旨一探究竟。 先谈题画诗,可分为以下几种:

我们说漂亮是表浅的,但美的定义是多维的。而如何引领孩子认识自己的美,是父母在孩子童年必须完成的课题,就如《奇迹男孩》里的母亲一样:她的儿子在他人眼里如此不堪,仿佛是上帝给这个家庭最粗陋的礼物,而她却慧眼独具,洞察到孩子内里的光芒,最终将满满的喜欢赠与孩子,让孩子从跌跌撞撞,到昂首阔步,到深信自己是美好的。

说到郏兄在出版界的成就不能不说到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两位大咖:易中天和莫言。易中天是一位既会著书立说,又会引领风潮的文化学者,在中国文坛的影响如日中天,其中最成功的合作者和推手就是郏宗培这位上海出版人。在易中天的《品三国》央视拍卖会上,郏兄以过人的胆略和敏锐的慧眼拍得了该书的出版权。随后,上海文艺出版社以五百多万册的《品三国》发行量创造了中国出版市场的奇迹。天量的发行量还让《品三国》一时洛阳纸贵,易中天烧旺了中国书市。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和郏兄的联手合作并不是在莫言成名后,而是在莫言还是一名乡土作者、一名军旅作者时郏兄就以文化战略家的眼光和文学掘矿人的战术,进入到莫言的文学事业。郏兄对莫言的文学作品没有门户之见,最早将莫言的文学作品引进都市文学殿堂。莫言的得意之作《蛙》经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当年就获得“茅盾文学奖”,也为莫言进军诺贝尔文学殿堂作了铺垫。郏兄在与这些文化名人的交往中,体现出了中国当代出版人的特质,就是文品开道,人品作底,产品回报。

莫言先生在评点郏兄时用了一句文学语言:南人北相,心细如丝。在与郏兄交往的几十年时光里,我对郏兄的评价可谓是与莫言大师英雄所见略同。郏兄是上海人,是莫言定位的“南人”,从外表看,郏兄壮实的身板,圆圆的脸庞常挂笑容,一头微卷的头发从不打理,说话语气爽朗而不做作,说话办事、待人接物毫无城府,不会搪塞。这相貌脾性大概就是莫言所说“北相”。对莫言后面一句四字“心细如丝”,我更是感触颇深。

一次,我随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杨益萍社长赴英法参加国际书展,杨社长刚从其他部门到文艺出版总社任职,郏兄怕杨与我不熟悉,行前特意关照杨社长出访途中要多关照点我,并硬塞我一点出访途中需要的物品。我当时就有在家外出时家中大哥对兄弟的那种问暖嘘寒之感。在国外考察途中,杨社长与我谈到郏兄对我的关照,就说郏兄与我的情分不输他们文艺出版社。在十数年的工作交往中,我去文艺出版社联系工作,只要进入绍兴路七号大门,从传达室到郏兄办公室外间的员工,从未挡道查问。他们说郏总关照过:公安局老冯来出版社让他直接到四楼办公室,不需登记。绍兴路七号底楼大厅是上海文艺出版社读者服务部,有各种图书出售。郏兄关照服务部的营业员,凡是老冯他们公安书刊社的人员来看书要照顾好,需要购书享受员工折扣。还有,以前每年到文艺出版社春节联欢活动时,郏兄都提醒主办人员不要忘记通知老冯他们。我对郏兄的为人点点滴滴都铭记在心。我涂鸦此文斟酌起文章名字,思来想去还是莫言说出了郏兄的形和神,说出了郏兄的人和心。我借用莫言大师的八个字也是表达了我对郏兄的肺腑之言。

愿郏兄一路走好,来世我们再做兄弟!

冯世荣
《东方剑》 2018年第04期
《东方剑》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