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农业信息化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更新时间:2016-07-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振兴需牢牢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围绕“三农”问题展开,2017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突出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2016年农业部印发《“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出信息化成为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导力量。我国粮食产量从2003年开始实现了 “十二连增”,但目前农业领域出现了部分农产品生产过剩与高质量农产品生产不足的结构性矛盾,表现为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农产品供需不匹配、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等问题。其原因是农业信息化滞后制约了农业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这是农产品产销失衡的根源。要解决农产品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急需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领域,将信息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产品供需结构平衡、产销有效衔接。从总量上看,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从结构上看,有助于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实现农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一、农业信息化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

农业是农业主体、农业客体、农业环境三者的结合,农业主体主要指农民,农业客体即农产品,农业环境包括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生活环境。农业信息化通过作用于这三个维度来影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农业信息化可以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导致农民增收缓慢,而农业信息化通过依靠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慧农业则能让农民分享更多由农业产业链带来的价值和收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智慧新农村建设也为新时期开展扶贫攻坚工作提供有效途径,使农民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如今,面对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的现状,加强农村合作社经营模式,通过规范化、市场化、法制化运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民持续增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普及成熟,为发展智慧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不仅有利于“认养农业”手机APP软件的开发、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的推广,同时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商机,如“淘宝村”的兴起,使农民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实体经济与电商经济有机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对接,为返乡农民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途径,既能促进农民增收,又能激发农民消费需求。

(二)农业信息化为农产品深加工提供契机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度注重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生产信息化是农业信息化的源头,强化信息技术与大田种植、设施农业、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工信息化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一环,以现代信息技术带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向特色化、专业化、精细化、品牌化、智能化转变,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提升农产品加工制品附加值。目前,我国农产品的深加工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也意味着我国农产品加工潜力巨大。科学技术是扩大农产品深加工的基本途径,而信息化能有效推动科技创新以及农业科技成果转换,农产品加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催生农产品加工业的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因此,农业信息化在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农产品加工转换率、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等方面作用显著。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以信息化带动农产品加工过程的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并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巴氏杀菌、冷链系统等新工艺技术提取和利用,增加保健品、化妆品、生物医药等加工品种,化解农业供需结构性矛盾。

(2)辛镇地区高压盐水层发育主要受沉积、断裂和构造位置的控制。沉积储层分布范围明确,断裂体系促进了油水运移,构造位置决定了油水分界。深大断裂附近的沙四上亚段储层地层水矿化度高,压力大,高压盐水层主要分布在构造部位。

(三)农业信息化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随着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开始贯穿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整个过程,作用于农业生产、加工、经营、管理、服务各个环节,使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得以重构,农业资源得以优化配置。通过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催生出农业新产业新业态,这种依托农村市场空间广阔的优势,加速城乡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产业间的渗透融合,从而延伸农业产业链。这就需要注重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进“互联网+”行动,依托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起来,通过产业间联动,以增强产业间的融合度,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信息化引领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深化“互联网+农业”,打造特色农业园区,使传统单一的种植业、采摘业转向特色农业、休闲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式农业等多元化发展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扩展产业范围。再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发展,拓宽农民经营范围,拓展农产品销售空间,增加农民收入,形成一二三产业同步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农业信息化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此模块用于实现用户界面与虚拟现实世界的连接,采用Unity 3D游戏引擎技术。Unity 3D目前是最著名的虚拟现实系统开发工具之一。该模块根据患者不同部位的识别以及医疗器械数据进行分析,通过VR眼镜虚拟呈现。

(一)“生产什么”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问题

一方面,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发挥引导、监督和调控作用,通过制度完善、税收优惠、信息系统建设、人才培养、立法保障等措施为农业信息化营造良好的软硬件发展环境,构建强有力的信息化服务体系。订单农业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趋势,我国需要加大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通过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来解决订单农业中农民对资金的需求,减轻农户信贷压力大的问题,充分利用期货市场转移订单农业给农业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带来的价格风险。同时,政府还要加大对农业信息化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培养农民的互联网思维,提高农民利用电子商务的能力,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另一方面,加快建立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制度。农业信息监测是指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对农业产供销等运行状态进行监督、测量、分析、预测与评估。农业信息预警是指对危及农业产供销正常运行的现象做出预报和分析。信息监测制度侧重在对农业产供销进行跟踪监督和测量,信息预警制度则是侧重对所发现问题发出警报,信息监测是信息预警的前提,预警也为监测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适时地采取适当措施对出现问题的农业产供销状态进行及时纠正和制止。

1.以农业信息化引领农业智能发展。推动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充分发挥物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大田种植、设施农业、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引导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智慧农业。例如,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业智能化管理,采用工厂化的操作流程,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通过远程监测,提升农业经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精准化生产。

参考文献

3.以农业信息化引领农业健康发展。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健康消费意识增强,对农产品是否环保绿色问题也更加关注。而农业健康发展是以提高和促进人的健康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安全、营养、健康的需求,这也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律和农业经济发展趋势。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将食品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而健康的农产品既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其中,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农业健康发展的前提,需要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加强对农药、化肥使用量的严格控制,减少不合理使用,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的零增长,加快用有机肥替代化肥。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保鲜、冷藏和运输技术,真正做到以农产品的健康生产引导居民的健康生活,进而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4.以农业信息化引领农业安全发展。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但食要以安为先,粮食安全生产才是居民安全消费的源头,因而解决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2016年农业部印发的《“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出,通过管理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信息系统覆盖到我国农业行业统计监测、监管评估、信息管理、预警防控、指挥调度、行政执法、行政办公等七项重要业务。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对种子、农药、兽药、耕地、病虫害等方面的监管,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实现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的精准生产到包装仓储再到流通配送的精准营销全过程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通过农业信息化平台,实现利用智能手段监管从农田到餐桌各个环节的安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

(二)“生产多少”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能力问题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永恒话题,由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所以导致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近年来,订单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开始兴起,订单农业通对农产品种植面积、产量、质量、价格、收益等方面的反映来配置资源,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以销定产的模式解决农民“丰收烦恼”。但农业往往受季节性、地区性等因素影响较强,因而订单农业本身又存在很多潜在风险,其中履约难就成为发展订单农业要面对的最大问题,双方在履约过程中,不按合同履约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订单农业属于相对简单的不完全契约,因而很难应对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潜在违约风险。农业信息化成为订单农业规避履约风险的主要抓手,可以借助互联网构建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使农业信息有效传递,逐步实现信息的完全流通,以解决农业合同契约问题。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市场规律安排生产活动,减少盲目生产,同样需要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反馈的信息来建立完善的市场运行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推进农产品市场化进程。

[1]陈锡文,韩俊.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三)“怎样生产”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问题

农业发展方式主要涉及农业“怎样生产”的问题,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就要摒弃传统粗放的农业发展方式,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从农业生产函数角度看,农业生产要素包括以土地和水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科学技术。由于受到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土地供给有限、土地质量差异性的影响,农业生产中需要注意各种要素在连续追加到有限土地时的配比,以达到各种要素投资的边际收益最大化,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要转变单纯依靠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一味追求产量的传统粗放的农业发展方式,不仅要考虑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更为重要的在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正是通过改善其他生产要素的质量,达到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高级化的目的。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应用于农业生产全过程,能够有效激发农业生产要素活力,提升农业劳动力素质、提高土地对各种追加到土地上的农业资源的承受力,使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达到最佳比例,增加土地报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的内生增长和节本增效。

(四)“为谁生产”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问题

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考虑,“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自古以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方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粮食安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粮食安全是解决我国 13亿多人口吃饭问题的根本。另外,随着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促进中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借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搭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平台,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农业合作。例如,中俄农业合作就是基于中俄农业特点及两国农业互补优势,以此推动两国经济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中非农业合作是基于《非洲农业综合发展计划》开展的中非粮食安全合作战略,帮助非洲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高农业发展水平。通过搭建境外电商平台,促进我国水产品、农副产品“走出去”,同时“引进来”境外先进的科技、管理经验,实现稀缺农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打造农产品品牌优势,提高我国农业供给质量和农业国际竞争力。

三、农业信息化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理顺农业管理体制,畅通市场运行机制

按照经济学供给需求理论要求,尊重市场规律,企业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面对我国农业供需结构失衡问题,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由于受到国内生产成本、价格、粮食品质等影响,近年来我国粮食出现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现象。以大麦为例,2016年澳大利亚成为我国大麦的第一大进口国,大麦进口量占比达63.87%,大麦作为酿造啤酒的原料,国内啤酒生产企业之所以选择进口大麦,原因就是进口大麦质优价廉。大麦只是我国众多农产品的缩影,但反映出农产品“卖难”和“买难”问题的首要原因就是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国内市场对优质农产品有极大需求,国内消费升级倒逼农产品精细化,因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当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农业供给质量。“十三五”规划建议为消费结构升级指明了方向,指出“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那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就要与消费结构升级方向相契合,智能、绿色、健康、安全四大关键词理应成为优质农产品所要具备的四大特征,而这四大特征之间相互联系,构成统一整体。瞄准消费结构升级方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而增加中高端优质农产品的供给,以实现消费结构升级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衔接。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矛盾,问题出在供给侧,供给侧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那么解决农业发展问题就要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问题导向是哲学方法论的基本要求,作为科学的思维方法,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这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遵循。坚持问题导向是为了解决问题,沿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剖析农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四大基本问题,以此作为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二)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依托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平台,发挥“互联网+”在农村环境治理上重要作用。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通过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提高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覆盖率,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畅通县一级到最终用户的信息传输提供政策保证。一方面,“互联网+”可以维护和建设农业生态环境。通过信息技术对土壤、肥力、水质、气候等进行分析,建立环境感知、实时监测、自动控制、信息共享的农村生态环境数据网络系统,以此判断农业资源承载能力,及时制定农业休养生息规划,提高对生态脆弱地区的保护力度,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互联网+”可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农村电子商务开启了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动渠道,农村互联网的发展丰富了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同时,农民还可通过远程教育获取农业科技知识,降低农民获取信息的成本,增强农民信息意识,有助于推进农村软环境建设,逐步缩小城乡“二元”差距,加快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三)完善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信息要素不断在农业各个领域渗透,为解决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民增收、农村问题提供重要途经。农业信息化可以从广义上来支撑农业的科技进步,既包括更高效率的农业生产工具、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建设,也包括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升、管理水平的提高、政策环境优化等软件建设。因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产业组织、要素投入、市场化运作、产业布局、产业功能等方面区别于传统的农业产业体系。2015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农产品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这也同样需要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减乘除法,从资源优化、技术更新、市场完善、制度建设着手保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一是完善农业产业体系,搭建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解决农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实现去库存。二是提高农业生产中的信息技术含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弥补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补齐紧缺农产品生产的短板。

(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国外跨国公司凭借其核心技术、资本实力、信息资源等优势进入我国农业领域,农业产业化速度加快,而我国则受农产品价格倒挂、农业产业组织竞争力不强等方面的影响,与跨国公司的“走进来”相比,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的规模较小。未来需要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我国优质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将科技创新理念引入农业领域,通过增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一是加快涉农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农业科技供给与农业科技需求的对接机制,助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从而将有效促进科技创新根植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实现农业的“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中高端优质农产品的供给,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提升农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效益。二是依托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农业信息化科研团队,注重对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攻关农业物联网生命体感知、智能控制、动植物生长模型和农业大数据分析挖掘等核心技术,优化农作物的最佳生产方案。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技术装备,搭建农业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培养和壮大农业信息化产业。同时,还要通过打造农产品品牌优势,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2.以农业信息化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面对资源环境的约束,农业生产方式亟待向绿色生产方式转变,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资源配置,解决近年来由农业产能透支带来的农业生态不可持续的问题。面对居民消费升级速度加快,顺应居民绿色消费结构升级趋势,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绿色生产决定绿色消费,推行绿色生产理念和生产方式,一方面,通过形成覆盖水文、土壤等主要生态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动态监测网络,及时做到对污染物监测和信息发布,加强对脆弱生态的治理和恢复。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支持绿色农业发展相应的配套制度,完善绿色食品技术标准体系。同时,为保障绿色农业的长足发展,还需以信息技术精准对接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庐山西海周边客源市场较多,有武宁、修水、南昌、九江、武汉等地。又因庐山西海与世界名山庐山相邻,在庐山的影响下客源市场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从庐山西海长远发展来看,随着近年来老龄化的加剧和人们对身体健康更加关注,使得养生旅游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环模制粒过程如图1所示,粉体物料通过喂料器导入制粒腔,物料在离心力作用下紧贴环模内壁随环模共同旋转,压辊在物料的带动下随环模同向旋转,随着模辊间隙逐渐减小,物料被压实后从模孔中挤出,经由切刀切断成柱形成品颗粒。由此可见,环模制粒的本质就是通过模辊载荷作用将粉状原料在模孔中压制成型并挤出制成颗粒的过程,因此需要建立不同特性物料在模孔中的压强模型。

[2]姜长云,杜志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

[3]瞿长福,乔金亮.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综述[N].经济日报,2016-03-01.

[4]刘冬.“互联网+”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农业经济,2017,(5).

ofo后又通过抵押动产(单车)的方式获得阿里17.7亿元贷款。“这是个折中方案,阿里给了一些现金救急,借款不需要滴滴签字。但这需要签对赌协议,ofo需要在一年内盈利1000万元。”Raven说,从目前的情况看,这几乎不可能。

[5]曹慧,郭永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路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基于业绩三棱柱的普查绩效多指标可拓综合评价研究……………………………………………………吴慧芳,刘素荣(4.37)

[6]农业部.“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Z].2016-09-1.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隐喻指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暗示二者之间存在相似性或类推性。它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和经验理解另一种事物和经验,应然地,喻体往往是具体、生动的常见事物或形象,这样才能发挥它辅助理解本体的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常常穿插着隐喻,这种妙趣横生的词语能让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并且产生体验的共鸣。

王波
《党政干部学刊》 2018年第04期
《党政干部学刊》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