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农村“以地养老”模式探讨※

更新时间:2016-07-05

我国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一样备受世界“瞩目”,在40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富强起来的同时也面临人口年龄结构不断老化,已经出现“未富先老”的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截止到2017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同时,据悉,近十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不断增长,同比增速由2008年的3.0%增长至 2017 年的 5.5%(图 1)[1]

因此,老有所养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成为国家亟待解决的战略任务。中国的老龄化问题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指出,我国老年人口中一半以上是空巢老人,而且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养老困境比城市老人更为艰难,伴随农村青壮年进城打工、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农村逐渐呈现“空心化”“空巢化”趋势,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正在丧失功效,农村老年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养老困境,根据数据表明只有15.9%的农村老人认为目前养老并没有问题,而47%的农村老人认为没有钱养老,42.3%的老人认为疾病太多[2]。农村养老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已经严重阻碍农村现代化建设。

由此可见,破解“中国式养老”难题成为全社会都在思考的问题。在城市已经探索出 “以房养老”的新思路,而在农村也相应地提出了“以地养老”的新型养老模式,希望基于此模式能够缓解农村养老困境,让农村的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一、农村“以地养老”模式提出的背景

传统农村养老依靠子女即养儿防老,但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及城乡之间人口流动加剧,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人选择进城务工,成为新的城市居民,但失去了子女照料的农村老年人正面临着“空心化”和“空巢化”的农村养老现状,因此,正确处理农村养老问题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具有基础性作用。早在2009年,国家对于农村养老问题就给予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即新农保试点工程,从2009年的试点到2012年的全覆盖,新农保成为缓解农村养老矛盾的一个解决思路[3],但由于受到地方财政的制约和农民自身经济承受能力所限,这种政策并没有根本性地改变农村养老现状,农村养老难、养老资金短缺、养老模式单一等问题依然存在,一旦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且儿女不在身边就会陷入严重的养老困境,因此,“以地养老”成为一种新的探索,成为在家庭养老、社会养老模式基础上创新的新型养老模式,可探索建立农村“一梁、一柱、一补(即家庭养老为梁、普惠养老金为柱、“以地养老”为补充)”的农村养老体系[4]。“以地养老”模式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多方参与,不仅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同时也丰富了农村养老服务内容,农村老年人养老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选择,保障了农村老年人对自己后半生的选择权。

图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3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率先开始提出的 “以地养老”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引起广泛关注,一种新型的农村养老模式从概念提出到开展试点工程再到全国范围引起热议,证明其模式本身具备可操作性,同时也证明这种模式在实践层面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条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一)现实需求层面

伴随农村净流出人口逐年增加,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问题日益严重,独居老年人无论从身体健康状况还是生活起居都面临困难,尤其很多农村老年人居住的是破旧房子,一旦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将面临生命危险,到了冬天老年人为了省钱而不舍得烧煤,只有在做饭的时候才生火,这种生活状态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可想而知,而在饮食方面老年人更是能省则省,肉类、蛋类不舍得吃也吃不起,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因此,“以地养老”模式将老人无力耕种的土地统一承包或转租给第三方,而老年人每月都会收到固定的土地租金用来支付养老院的费用,从而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了农村养老的现实需要。

(二)政策支持层面

为了应对老龄化问题,需要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老龄化社会发展进程相匹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党提出的“老有所养”的目标。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注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的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兼顾,协调推动,综合施策,协同推进老年人养老、保障、服务、参与等方面的重大制度建设,引导资源配置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等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农村养老的重视[5]

爸擦了擦眼睛,说:“你这几天真的很奇怪。我和你妈一直站在小区门口,还好那个司机回来拉了我们,他说你上车一直哭,又去了医院,怕有什么三长两短。你看,这城里还是好人多。”

同时,目前农村土地已经实现了“三权分置”和土地流转,尤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些政策确保了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更是成为“以地养老”的政策支撑,让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老人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又不必担心土地归属权的问题。

(三)市场条件层面

魏乐工程量,混凝土渠道防渗9 802 m,土方开挖11 689 m3,土方回填31 934 m3,混凝土2 181 m3,模板21 418 m3。

目前,“以地养老”模式主要是将土地集中于合作社、政府或者企业,它们负责对于大规模土地进行经营和管理,将所获得收益按照协议要求支付给农村老人,从而满足养老需求。但现阶段,无论是哪一个市场主体都存在经营或管理方面的风险,如果遭遇经营不善或者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必然会造成收入受挫,影响养老保障金的有效支付。一旦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得到解决,必然会在农村产生激烈的冲突,存在爆发社会群体性事件的风险。

二、农村“以地养老”模式的概念界定

对于农民而言,“老婆孩子热炕头”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但随着子女进城打工学习越来越频繁,留守在老人身边的青壮年越来越少,传统的“养儿防老”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农村现实情况,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要多重渠道保障,其中“以地养老”就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以地养老”指的是农民用所拥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交换养老服务,从而实现了耕地的有效利用又满足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目前,在学术界对于“以地养老”模式有三种不同观点:其一,认为“以地养老”模式是指农民对于土地自行承包、经营,将土地上的产出换取资金从而确保自己的养老保障;其二,认为“以地养老”是指国家对于土地的大规模征收和征用,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和管理,再由政府发放养老金从而保障农民养老需求;其三,认为“以地养老”是指在土地成本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农民基于平等、自愿的原则将土地交给政府、机构或公司从而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并根据协议支付农民养老资金,为农民提供吃住等基本生活条件,实现老年人集中居住、集中照料、集中管理,满足了农村老年人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需求[6]。目前,社会热议的“以地养老”模式指的是第三种模式,类似于城市中试行的“以房养老”模式。

三、农村“以地养老”模式的制度优势

“以地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农村养老模式,是对于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丰富,更是缓解农村养老困境的有效解决手段,虽然“以地养老”模式依然处于探索阶段,但不断趋于完善的“以地养老”模式具有传统养老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丰富农村养老服务模式,缓解农民养老负担

传统农村养老强调“养儿防老”,每家每户都会为了生儿子而不惜超生,一般农村家庭都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在农村老年人观念中孩子越多未来自己养老就越增加一份保险。但随着城镇化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扎根城镇,新一代农民除了身份不同,其他各个方面都与城里人别无二致,他们更愿意留在城市而不是回到农村。因此,对于留守于农村的老年人而言,“养儿防老”的优势正在逐渐削弱,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空心化家庭出现在农村中。而失去了子女照料再加上原本经济贫困的现实使得农村老人养老现状越发艰难。因此,“以地养老”作为农村养老模式的有效补充,丰富了农村老人养老模式的可选择项,使得他们并不是被动的等待命运安排而是可以主动选择后半生想要的生活,通过“以地养老”模式获得的土地补偿能够支付老年人的养老费用支出,同时还会有部分盈余,有效缓解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成本,也提升了养老服务质量,让农村老年人获得舒适的老年生活。

(二)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我们农业现代化水平与美国、加拿大相比依然存在不小差距,主要在于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不高,由于每个农民手中都有土地,在同一区域内种植着数十种经济作物,造成无法适用大规模农机用具,我们农业依然停留在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阶段。随着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向城镇,老年人无法再耕种土地,会产生越来越多荒废的耕地,因此“以地养老”模式将农村土地重新整合,利用机械化手段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遵循市场经济原则获得更客观的经济收益,承包者能够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作为土地拥有者的老年人也会获得收益用来支付养老消费,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谓一举三得。

本工程叠加GPON网络按用户100%满配建设,利旧原24芯上行主干光缆;新立144芯光交1座、光交至分纤箱配线光缆、30个2槽分纤箱,8个1:8盒式分光器、30块1:8插片式分光器(50%利旧)、新增8个GPON口;一级分光采用1:8,二级分光采用1:8;总投资3.61万,按60%渗透率配置GPON终端ONU;估列费用如下;

(三)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充实养老服务内容

传统农村养老只是保证老年人吃得好,少生病,但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很少得到有效满足。养老服务并不局限于物质层面,同时要满足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为老年人构建丰富的精神文化世界,让老年人对于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希望和乐观,才是真正健康的老年人。但在目前农村家庭养老阶段连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都无法得到有效满足更不用说精神层面,老年人每天浑浑噩噩地生活,在思念远方儿女和现实的孤独中逐渐丧失了生活的乐趣。因此,“以地养老”模式通过在资金方面的有效支持,为老年人修建养老公寓,丰富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提供让农村的老年人生活更舒心,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有人可能会问,一岁半小孩能听懂这些话吗?我从来不把他当小孩,他平时做这些的时候我经常用语言给他描述他的行为,所以我写下来的这些内容他是可以听得懂的。

四、农村“以地养老”模式的局限性

(一)土地退出机制不完善,容易引发社会矛盾

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就是农村的土地和宅基地。目前,随着国家对于三农问题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农民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值钱,尤其靠近城镇的远郊农田潜在市场价值很高。推行“以地养老”就是要求退出宅基地和自耕地,虽然秉承着平等自愿原则,并附带具有法律效益的合同,但对于缺乏法律知识的农村老年人,如同天书的文件合同让他们望而却步,他们会质疑合同的诚意,会质疑会不会合同中隐藏着自己不懂得的法律陷阱,在城市“以房养老”试点实践中发生了多起老年人深陷“以房养老”诈骗陷阱,既失去了房子又失去了儿女的信任[7]。因此,在尚不完善的土地推出机制环境下,农民并不完全相信“以地养老”模式中所许诺的种种。

同时,现阶段的农村土地承包可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在土地承包政策下,新生儿只能分摊农村老人原本承包的土地,最终会造成年纪越小承包土地面积越小,他们只会期待着继承原本属于爷爷或奶奶一辈名下的土地。但在 “以地养老”模式下,土地被大量掌握在第三方或政府手中,会围绕土地产生农村巨大的社会矛盾,尤其地处于拆迁地区、经济发展地区,农村土地价值不断提升所产生社会矛盾的概率也会越大,从而埋下了随时会爆发的社会隐患。

(二)经营模式存在风险,农村养老资金兑现存隐患

对机械密封进行准确的分析存在着众多的困难和难点。而关于以前的密封特性的运算分析通常是依靠重复不断地试验来获得的,因此这就不能很深层次地对密封特性进行评估,因为该种评估主要依靠研究人员多年的经验积累,这不仅阻止技术上的提高,而且也不能满足工程上的要求。

世界上任何一种生意都不是稳赚不赔的,但农村老年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只会放大危害的消极影响,认为自己耕种最起码还会获得稳定的农作物收入,而将土地并入“以地养老”模式中则会存在血本无归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并没有政府做担保,一旦发生企业可能会随时溜走,但受伤害的却是一无所有的农村老人。因此,他们为了避免风险的产生,对于“以地养老”存在抵触情绪。

五、农村“以地养老”模式的远景规划

农村养老作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局性作用。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对于自身晚年生活从质量上还是生活内容上都有多元化需求,不再简简单单仅是吃饱穿暖而已。因此,农村养老发展方向应该集中于精神、医疗、娱乐、休闲等多个领域,而要想实现这些远景规划,一方面要让无法下地耕种的老年人从田间地头解放出来,另一方面要为农村老年人提供较为充足的资金保障。土地是农村最宝贵也是最稳定的经济收入,但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无法耕种的土地只会是闲置的资源,为了应对农村养老的多元化需求要实现土地资源的灵活运用,在法律框架下激活农村老年人闲置土地资源使其转变为养老资本,成为农村老年人享受后半生老年生活最可靠的保障。因此,探索“以地养老”具有现实意义,而如何优化“以地养老”模式更是影响到数以万计我国农村老年人晚年幸福的关键。

当对手都已经拥抱涡轮增压动力,GTC4Lusso却能通过修长发动机舱中那台V12自然吸气发动机提醒我,什么最能代表法拉利GT家族的孤傲气质。奔跑在道路上,即便以法定限速前进,我也不顾上调用“情怀”这样的词汇来恭维它。事实上,我根本就不在意GTC4Lusso的四驱系统或者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只乐于享受V12发动机不动声色时的顺畅以及全情投入时的炸裂。谁让它是法拉利,它有V12呢,我觉得它说什么都是对的。在超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所代表的尊严被混合动力、排放法规彻底淘汰之前,珍惜每一次充分沟通的机会吧。

现代农业强调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我国现阶段农村依然停留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期,土地成为大多数农民获取经济收入唯一的来源,但随着进城务工人员、定居城镇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在农村闲置耕地和宅基地越来越多,因此在耕地紧张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农村闲置土地,更好地提升农村土地的使用效率是现代农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地养老”将征收和征用上来的土地交给政府或第三方机构经营管理,在确保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规模化种植手段提升农村土地的效率,让农民变成“农场主”,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历史,尤其让失去下田劳动的农村老人从繁重的农活中解放出来,再获得更好经济收益的同时也能享受更好的晚年生活,实现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体现我国农业的市场经济特征。

[1]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2亿:老龄化,财富or包袱:[EB /OL]http://www.sohu.com /a/218275624_822157.

其次,完善“以地养老”模式设计,避免制度漏洞。“以地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农村养老模式,目前实行地区依然有限,从试点情况来看成绩与争议并存,这就说明这种模式依然有亟待完善的地方。因此,要结合试点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以地养老”模式,例如完善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推出制度,让农民获得财产性收益;要制定相应法律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严禁借助“以地养老”模式大搞土地占补平衡术 [8],钻制度漏洞从而危及基本农田;要遵循市场经济原则,预防行政性手段过度干预,面对我国20亿亩承包地和2.5亿亩的宅基地,这是一笔上万亿的资产,需要建立市场化配置机制,建立交易机制和交易市场体系,严格遵循市场交易原则,用制度设计避免寻租、行政性干预等政府性强制性行为,最终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最后,明确“以地养老”只是农村养老的补充而不是唯一选择。我国农村养老从单一的家庭养老发展为家庭养老为主,普惠养老金为辅,“以地养老”为调剂的多元模式,虽然目前有2.8亿农村人进城打工,留下了超过5000万的留守老人,但并不能说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彻底瓦解,在广大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依然是农村养老的主流[9]。因此,不能将家庭养老彻底抛弃,要发扬中国传统孝道精神,结合中国五千年“家和万事兴”的文化传统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优势,而对于农村鳏寡孤独者、丧失劳动能力者、子女无法照料者可以借助“以地养老”模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方案,让养老权利充分回归到老年人手中,也避免了以政策的强制性剥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自由。

总之,老龄化现象是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如何化解老龄化对于社会造成的多方面影响是考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执政智慧,更是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面前的一道难题。相比较城市老年人较为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农村养老依然停留在初级阶段,而土地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更具有重要的社会保障功能,因此,如何让土地产生更大的价值和效率,让农村老年人能够依附于土地享受到更高质量、更丰富的养老服务是 “以地养老”模式的设计初衷。但作为一种创新性农村养老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度设计初衷是美好的,制度完善过程中是曲折的,要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避免一刀切式政策推行,要让农村老年人接受养老服务的同时也有选择养老方式的自由,让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的创新之举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践,为农村养老提供全新思路,打开全新局面。

参考文献

及时刮除病斑,用波尔多液消毒。加强果园土肥水管理,增强树体抗病能力。选择抗病力强的大叶中国樱桃或中国樱桃的栽培品种扦插苗作砧木[1]。

首先,推行“以地养老”模式不能一刀切。虽然从模式设计本身来看具有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扩充农村养老方式的优势,但针对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村庄都要遵循平等、自愿原则。例如具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并不愿意参与到 “以地养老”模式中,认为模式下获得收益比自己耕种要少;例如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质量不良,农产品市场行情不佳,参与“以地养老”可能造成多方参与者都承受着亏损的风险等。因此,针对我国广阔的农村地区,要先做调研了解当地农村老年人对于“以地养老”需求如何才制定针对性模式,从而提升模式的可操作性,让“以地养老”的多方参与者都能够获利。

[2]农村 “以 地 养 老 ”现 状 调 查[J].国 土 资 源 ,2016,(12).

[3]郑风田.“以地养老”可以探索但不能强制简[J].人民论坛,2018,(02).

(5)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VR、AR等)进行培训,增强学员应急能力,面对各种天气与危险都要有不惧、理智的表现。

[4]李永萍.“养儿防老”还是“以地养老”: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5]邢文强.农村居民以地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开封市的调查数据[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6]杨晓雪.农村“以地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对策——基于河北省西多村的实证调查[J].法制博览,2016,(07).

[7]许小莺.我国农村以地养老政策及其法律思考——老龄化背景下的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为使港珠澳大桥桥墩警示标志能稳定工作,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并能在阴雨天气下连续工作20个日历天,需要对标志的供电系统进行精心的设计,包括灯器的选用,电池的选用、配置,太阳能板的选用、配置;输电电缆的选用等。

[8]邹丹.论农 村失独 家 庭 “以地养老”[J].法 制与经济,2015,(20).

[9]农村“以地养老 ”现状 调 查 [J].国 土 资 源,2016,(12).

张欣
《党政干部学刊》 2018年第04期
《党政干部学刊》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