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2016年敦煌學研究論著目録

更新时间:2016-07-05

2016年度,中國大陸地區共出版敦煌學專著60多部,公開發表相關論文400餘篇。現將研究論著目録編製如下,其編排次序爲: 一、 專著部分;二、 論文部分。論文部分又細分爲概説、歷史地理、社會文化、宗教、語言文字、文學、藝術、考古與文物保護、少數民族歷史語言、古籍、科技、書評與學術動態十二個專題。

一、 專 著

胡同慶《敦煌文化》,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1月。

雒青之《百年敦煌》,酒泉: 敦煌文藝出版社,2016年1月。

楊東苗、金衛東、李松編繪《敦煌手姿(敦煌高昌古格手姿白描600例)》,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

郝春文《敦煌遺書》,桂林: 灕江出版社,2016年2月。

饒宗頤主編《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方廣錩、李際寧、黄霞《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總目録·館藏目録卷》,北京: 中國人民出版社,2016年3月。

王惠民《敦煌佛教圖像研究》,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年3月。

黄征《敦煌語言文獻研究》,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年3月。

劉進寶《敦煌文書與中古社會經濟》,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年3月。

鄺藍嵐《敦煌壁畫樂舞:“中國景觀”在國際語境中的建構、傳播與意義》,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3月。

郭青林、王旭東、楊善龍、李最雄《敦煌莫高窟壁畫病害水鹽來源研究》,北京: 科學出版社,2016年4月。

朱雷《敦煌吐魯番文書研究》,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年4月。

趙少咸著,趙吕甫整理《敦煌掇瑣本切韻校記》,北京: 中華書局,2016年4月。

本書編委會主編《敦煌吐魯番文書與中古史研究: 朱雷先生八秩榮誕祝壽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5月。

蘇履吉著,姜德治選注《蘇履吉敦煌詩鈔選注》,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6月。

劉傳啓《敦煌歌辭文獻語言研究》,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6月。

楊琪《敦煌藝術入門十講》,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年6月。

截至2018年10月1日,核管会已累计为91台商业核电机组换发运行许可证,使这些机组能够延寿20年。但其中4台机组已提前关闭。

方廣錩主編《佛教文獻研究: 佛教疑僞經研究專刊》(第一、二輯),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6月。

曾俊琴《敦煌石窟與土遺址保護研究文獻彙編》,蘭州: 蘭州大學出版社,2016年6月。

敦煌研究院編《敦煌研究院年鑒2014》,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

楊利民、范鵬主編《敦煌哲學》第三輯,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

潘文、袁仁智《敦煌醫學文獻研究集成》,北京: 中醫古籍出版社,2016年7月。

沙武田《榆林窟第25窟: 敦煌圖像中的唐蕃關係》,北京: 商務印書館,2016年7月。

周紹良、白化文、李鼎霞《敦煌變文集補編(第二版)》,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7月。

朱瑶《敦煌漢文文獻題記整理與研究》,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7月。

姜德治《敦煌拾珠》,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7月。

許建平《敦煌經學文獻論稿》,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年8月。

楊東苗、金衛東《敦煌歷代精品: 藻井綫描圖集》,杭州: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8月。

楊東苗、金衛東《敦煌歷代精品: 邊飾·圓光綫描圖集》,杭州: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8月。

二是金融监管法律体系的完善能对资管业务和合规引流等制定出详细界定。任何行业都有业务范围,超出这一范围的经营可能带来违规处罚。金融监管法律体系的完善将能界定资管业务边界以明确互联网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互联网金融在网络平台的运行带来了多元的金融信息引流和劳动供给方式[18],如果通过金融监管法律体系的完善来对互联网金融在网络平台进行合规引流并给予明确界定,并进行规范性的运行,这有利于更好发挥互联网金融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

对松花江流域水利发展有关问题的认识和体会…………………………………………… 于洪民,王双旺(13.70)

郝春文主編《2016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9月。

樊錦詩《莫高窟史話》,南京: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6年9月。

姜德治《敦煌史話(修訂本)》,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9月。

行文至此,想起李长吉的《金铜仙人辞汉歌》的诗句“忆君清泪如铅水”。“金铜仙人”的“泪”,大概正是李长吉的“那一刹那的感觉”。是什么形成的他的感觉,是“东关酸风射眸子”。这令人心酸的风,看似射向了金铜仙人,实则是射向了李长吉。这与华君武由于枯燥的发言形成的他的“那一刹那”的“苍老”的感觉,何其相似乃耳。这是人人都会遇到的常情常态,又何独厚于画家诗人。可这“感觉”对常人来说,只是昙花一现,“感”过也就算了。可画家诗人,却能杯水生波,令人玩味不尽,换言之,亦即艺术魅力,审美愉悦。

方廣錩編著《濱田德海蒐藏敦煌遺書》,北京: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6年9月。

金雅聲、郭恩主編《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藏文文獻(19)(20)》,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9、11月。

揚之水《曾有西風半點香: 敦煌藝術名物叢考》,北京: 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9月。

史敦宇、金洵蘟《敦煌飛天》,蘭州: 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9月。

王蘭平《唐代敦煌漢文景教寫經研究》,北京: 民族出版社,2016年9月。

王啓濤《敦煌西域法制文書語言研究》,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

王使臻、王使璋、王惠月《敦煌所出唐宋書牘整理與研究》,成都: 西南交大出版社,2016年9月。

罗思平从来不夸奖我,他总是有意无意地望我一眼,然后长叹一声,跌跌撞撞地走出小食店。他喝的酒不多,有时候连我也分辨不清,他是真醉,抑或装醉。

实验室中通常把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原因是:①钠极易与空气中的O2、水蒸气反应;②钠不与煤油反应;③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沉于底部。

胡同慶、王義芝《敦煌佛影: 敦煌北朝佛教藝術面面觀》,蘭州: 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9月。

才讓《菩提遺珠: 敦煌藏文佛教文獻的整理與解讀》,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9月。

郭俊葉《敦煌莫高窟第454窟研究》,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6年10月。

史志平《莫高窟唐代觀音畫像研究》,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2月。

鄭炳林、張景峰《敦煌石窟彩塑藝術概論》,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6年10月。

袁婷《敦煌藏經洞出土繪畫品研究史》,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6年10月。

孫曉峰《天水麥積山第127窟研究》,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6年10月。

謝靜《敦煌石窟中的少數民族服飾研究》,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6年10月。

狮子纹饰经过时代千百年来的洗涤与演化,发展至每个时代的重新创造,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也成为让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吉祥物之一。当狮子纹饰进入陶瓷器物的领域中,成为融陶瓷文化与狮子文化的于一体的新纹饰的时候,沉淀了具有陶瓷狮纹特色的人文价值和美学特质,狮子纹饰的艺术价值更是愈发明显。

观察组患者治疗完成之后从饮食、用药及血糖自我检测方面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鄒清泉《文殊堂: 曹元忠時代佛教文化與視覺形象個案研究》,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6年10月。

顧淑彦《敦煌十六國至隋石窟藝術》,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6年10月。

金雅聲、郭恩主編《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獻(8)》,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1月。

作为一种规律,对于普通猪禽饲料而言,调质过程中,物料温度每升高10℃,水分增加0.6%~0.7%[9]。但对于水产饲料而言,因饲料吸水率较低,采用高压、低蒸汽量、长时间调质,温度每升高10℃,水分增加0.5%~0.6%。对反刍动物的精料补充料也有类似的情况。

郝春文編著《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録》(第十四卷),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10月。

雷玉華、羅春曉、王劍平《川北佛教石窟和摩崖造像研究》,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6年10月。

米德昉《敦煌莫高窟第100窟研究》,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6年10月。

展望未来,张学强期待无纸化项目能在医院管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如进一步提高门诊预约率、降低平均住院日、提升病案管理、提高社会满意度等。医院今后将不断增强信息化人才力量,培养医院管理和信息化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对无纸化项目进行不断的优化,措施主要包括门诊电子病历的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扩展、医疗语音录入技术、人工智能应用等。争取早日将邯郸市中心医院打造成“国际都市化的智慧医院”。

張景峰《敦煌石窟考古與藝術研究文集》,北京: 民族出版社,2016年10月。

夏生平、盧秀文《敦煌石窟供養人研究述評》,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年10月。

[日] 大淵忍爾著,雋雪艷、趙蓉譯《敦煌道經目録篇(上下)》,濟南: 齊魯書社,2016年10月。

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精)》,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年10月。

3)落实地方责任。乡镇人民政府是组织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危房改造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和负责具体实施。

張延清《吐蕃敦煌抄經研究》,北京: 民族出版社,2016年11月。

陳于柱《敦煌吐魯番出土發病書整理研究》,北京: 科學出版社,2016年11月。

聶志軍《唐代景教文獻研究》,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12月。

敦煌研究院著《一帶一路畫敦煌》(共3册),南寧: 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年5—12月。

[意] 康馬泰著,毛銘譯《唐風吹拂撒馬爾罕: 粟特藝術與中國、波斯、印度、拜占庭》,桂林: 灕江出版社,2016年11月。

劉元風、賈榮林《敦煌服飾暨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學術論壇論文集》,上海: 東華大學出版社,2016年12月。

劉進寶主編《絲路文明》第1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2月。

二、 論 文

() 概説

樊錦詩《敦煌學的歷史、傳承和突破發展》,《光明日報》2016年6月28日009版。

樊錦詩《敦煌與敦煌研究》,《光明日報》2016年5月20日016版。

樊錦詩《敦煌莫高窟的世界文化藝術價值》,《文匯報》2016年12月9日W14版。

樊錦詩《推動敦煌學發展爲“一帶一路”做貢獻》,《新湘評論》2016年11期。

既叫观音阁,当然就有观音菩萨的佛堂。佛堂在二楼,朝东一排跑马廊。日出时,第一缕光刚出山,就穿廊而入,如同一只金雀,收拢羽翼,落在佛堂的地面上。

方廣錩《王道士名稱考》,《敦煌研究》2016年4期。

柴劍虹《“時”“地”“人”——莫高窟開窟因緣述略》,《敦煌研究》2016年6期。

釋法寶著,王平先譯《敦煌莫高窟——見證佛教的榮光與世界文化遺産》,《敦煌研究》2016年6期。

这些事确实是小事,但其中包含着生活的智慧。避免这样的情况,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从小养成。几岁的孩子,可以告诉他要把自己的小鞋子放在固定的地方;上幼儿园之后,教他把自己的小书包放在固定的地方,第二天到固定的地方去取;上小学之后,归置好自己的小房间,包括自己的衣物、文具、书籍等……这样的教养日积月累,一定可以培养出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提高效率,在特定的时候甚至可以规避风险呵护生命。

王冀青《斯坦因第三次中亞考察期間在敦煌獲取漢文寫經之過程研究》,《敦煌研究》2016年6期。

榮新江《敦煌城與莫高窟的歷史概觀》,《敦煌研究》2016年5期。

榮新江《出土文獻所見絲綢之路概説》,《北京大學學報》2016年1期。

王冀青《斯坦因探訪鎖陽城遺址時間考》,《敦煌學輯刊》2016年1期。

宋雪春、董大學《百年來英藏敦煌漢文文獻編目成果述評》,《敦煌研究》2016年5期。

周國林、邱亞《張舜徽先生的西北文獻與敦煌學研究》,《敦煌學輯刊》2016年1期。

陳光文《敦煌莫高窟清代遊人題記研究》,《敦煌學輯刊》2016年1期。

林世田、楊學勇《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學著述考〉略釋》,《敦煌學輯刊》2016年1期。

張涌泉《走近敦煌》,《社會科學戰綫》2016年3期。

齊陳駿《回望絲綢之路與敦煌學的研究》,《社會科學戰綫》2016年3期。

劉進寶《向達敦煌考察的身份問題研究平議》,《中華文史論叢》2016年2期。

伏俊璉、張志傑《蘇瑩輝先生敦煌學研究述要——紀念先生誕辰100周年》,《敦煌研究》2016年1期。

鄭阿財《黄永武先生與敦煌學及其敦煌唐詩研究之成就》,《敦煌研究》2016年3期。

[日] 高田時雄著,馬永平譯《日藏敦煌遺書的來源與真僞問題》,《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年11期。

賈應生《建構的敦煌哲學與敦煌哲學的建構》,《甘肅社會科學》2016年1期。

楊利民《敦煌哲學範式初探》,《甘肅社會科學》2016年3期。

陳樂道《歷史情懷——敦煌卷子流散之隨想》,《檔案》2016年4期。

屈小强《陳寅恪與敦煌學》,《文史雜誌》2016年5期。

劉偉《敦煌藏經洞遭劫記》,《文史天地》2016年5期。

黄征《黄征自述——我與敦煌學研究》,《文化學刊》2016年4期。

徐偉《陳寅恪與國立敦煌藝術研究院的成立》,《戲劇之家》2016年6期。

徐偉《探析于右任與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的成立》,《書法賞評》2016年2期。

柴劍虹《俄羅斯漢學家孟列夫對國際敦煌學的貢獻》,《敦煌學輯刊》2016年3期。

劉進寶《孟列夫與俄藏敦煌文獻研究》,《絲路文明》(第一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2月。

劉偉《飄零百年: 流散到海外的敦煌文物》,《文史天地》2016年10期。

李瑞哲《古代絲綢之路商隊運營面臨的危險以及應對措施》,《敦煌學輯刊》2016年3期。

王晶波《中西文化交流視野下的敦煌學》,《敦煌學輯刊》2016年3期。

胡同慶《敦煌文獻“水是人血脈”出處溯源》,《敦煌學輯刊》2016年4期。

徐建委《重估敦煌遺書樣本價值》,《中國書法》2016年8期。

() 歷史地理

趙大旺《歸義軍政權對徭役影庇的限制——以P.3231〈平康鄉官齋籍〉爲主》,《敦煌研究》2016年2期。

黄樓《吐魯番文書所見北涼解文的復原及相關問題研究》,《敦煌研究》2016年3期。

楊寶玉《大中五年張議潭入奏相關問題辨析——以杏雨書屋藏羽032—1〈驛程記〉爲中心》,《敦煌研究》2016年6期。

楊寶玉《〈張淮深碑〉抄件卷背詩文作者考辨》,《敦煌學輯刊》2016年2期。

王使臻《張議潮付張淮深“委曲書信考”》,《敦煌學輯刊》2016年4期。

沈如泉《敦煌伯3813唐判與宋代花判》,《敦煌研究》2016年1期。

顧凌雲《從敦煌吐魯番出土契約看唐代民間土地買賣禁令的實效》,《敦煌研究》2016年3期。

陳光文《西夏時期敦煌的行政建制與職官設置》,《敦煌研究》2016年5期。

周尚兵《P.3723魯地禮物清單所示唐代山東社會生産》,《敦煌研究》2016年4期。

郁曉剛《敦煌寺院會計憑證考釋》,《敦煌研究》2016年5期。

楊誼時、石乃玉、史志林《考古發現所見河西走廊史前的農業雙向傳播》,《敦煌學輯刊》2016年1期。

鄭紅翔《唐蕃青海之戰與隴右軍事力量的初創》,《敦煌學輯刊》2016年4期。

梁松濤、田曉霈《西夏“權官”問題初探》,《敦煌學輯刊》2016年4期。

鄭煒《略論宋初以貿易手段遏制夷狄入侵的思想》,《敦煌學輯刊》2016年4期。

孟憲實《論唐代府兵制下的馱馬之制》,《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孟憲實《略論折衝府的“承直馬”——以敦煌吐魯番出土文書爲中心》,《西域研究》2016年3期。

趙晶《唐代“保辜”再蠡測——〈唐寶應元年六月康失芬行車傷人案卷〉再考》,《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劉子凡《唐代使職借印考——以敦煌吐魯番文書爲中心》,《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李軍《敦煌的張淮深時代——以歸義軍與唐中央之關係爲中心》,《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趙貞《歸義軍曹氏時期的鳥形押補遺》,《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陳光文、鄭炳林《蒙、元時期敦煌行政體系述論》,《西北民族研究》2016年1期。

劉可維《敦煌本〈十王圖〉所見刑具刑罰考——以唐宋〈獄官令〉爲基礎史料》,《文史》2016年3期。

魯玉潔《P.2979號敦煌文書所反映的唐前期鄉里組織》,《陝西學前師範學院學報》2016年6期。

李并成《敦煌本唐代圖經再考》,《中國地方志》2016年12期。

胡同慶《敦煌文獻S.5894寫卷内容之疑問》,《2016敦煌吐魯番學會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9月。

() 社會文化

楊森《敦煌五代交椅家具考》,《敦煌研究》2016年4期。

王璟亞《試析敦煌莫高窟103窟維摩詰經變圖中的家具》,《藝術科技》2016年12期。

黄正建《大谷占卜文書研究(之一)——兼與敦煌占卜文書比較》,《敦煌研究》2016年6期。

劉進寶《敦煌文書〈後晉開運二年寡婦阿龍牒〉考釋》,《敦煌研究》2016年3期。

叢振《敦煌歲時節日中的遊藝文化——以上巳、端午、七夕爲中心》,《敦煌學輯刊》2016年1期。

林春《元曲中女子蹴鞠的研究》,《敦煌學輯刊》2016年2期。

叢振《先秦至唐五代角抵與相撲名實考辨——兼論敦煌壁畫、文獻中的相撲文化》,《敦煌學輯刊》2016年4期。

鄭志剛、李重申《絲綢之路古代遊戲、娱樂與競技場地空間分佈考研》,《敦煌學輯刊》2016年4期。

王澤湘、林春《漢唐樂府中的民俗體育研究》,《敦煌學輯刊》2016年4期。

蔣勤儉《從〈太子成道經〉求子情景探究敦煌求子風俗》,《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6年5期。

蔣勤儉《從敦煌曲子詞看中古民間禱祝活動》,《文化遺産》2016年5期。

韓紅《從敦煌逆刺占文獻看中古時期敦煌民衆社會生活》,《吐魯番學研究》2016年1期。

買小英《論敦煌放妻書中所反映的倫理觀念》,《甘肅社會科學》2016年2期。

高國藩《敦煌文書“鳩杖敬老”風俗與〈周易〉》,《文化遺産》2016年1期。

張福慧、陳于柱《敦煌寫本〈發病書〉中的“代人”——敦煌漢、藏文術數的比較歷史學研究之二》,《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016年1期。

杜文濤《試析唐宋時期敦煌人命名的粗野性》,《殷都學刊》2016年3期。

張俊《敦煌占卜文書與傳世典籍中的五代十國占卜與農業》,《農業考古》2016年6期。

仲斐《淺論唐代敦煌地區的婚姻文化》,《文學教育(下)》2016年8期。

安忠義《敦煌文獻中幾種食器考辨》,《中古文物科學研究》2016年3期。

馬燕雲《唐宋時期敦煌地區教育消費探析》,《北方文學(下旬)》2016年9期。

馬燕雲《唐宋時期敦煌地區儀禮消費探析——以婚喪消費爲例》,《北方文學(下旬)》2016年10期。

() 宗教

方廣錩《談〈劉師禮文〉的後代變種》,《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16年1期。

劉永明《敦煌本道教〈十戒經〉考論》,《歷史研究》2016年1期。

楊學勇《三階教〈七階禮〉與佛名禮懺》,《敦煌研究》2016年1期。

陳明《佛教譬喻故事“略要本”在西域和敦煌的流傳——以敦研256號寫卷爲例》,《文史》2016年4期。

趙和平《敦煌本武則天御制經序再研究》,《石河子大學學報》2016年6期。

張涌泉、朱若溪《敦煌本〈金光明經〉殘卷綴合研究》,《敦煌研究》2016年1期。

張涌泉、羅慕君《敦煌佛經殘卷綴合釋例》,《浙江大學學報》2016年3期。

張涌泉《敦煌殘卷綴合: 拼接撕裂的絲路文明》,《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5月24日007版。

張小艷《敦煌疑僞經四種殘卷綴合研究》,《敦煌研究》2016年1期。

張磊、左麗萍《敦煌佛教文獻〈大乘無量壽經〉綴合研究》,《敦煌研究》2016年1期。

張磊、周小旭《敦煌本〈大方等大集經〉殘卷綴合研究》,《浙江大學學報》2016年3期。

王蘭平《日本杏雨書屋藏富岡文書高楠文書真僞再研究》,《敦煌學輯刊》2016年1期。

張雪松《芻議現存敦煌唐代景教文獻的真僞問題》,《上饒師範學院學報》2016年1期。

郜同麟《敦煌吐魯番道經殘卷拾遺》,《敦煌學輯刊》2016年1期。

陳輝《敦煌遺書〈太平部卷第二〉的目録學考察——兼論〈太平部卷第二〉的出處歸屬》,《河池學院學報》2016年4期。

王承文《敦煌本〈靈寶經目〉與古靈寶經出世論考(上篇)——兼對古靈寶經出世時間下限的考定》,《敦煌學輯刊》2016年2期。

張鵬《〈敦煌秘笈〉羽673R的綴合及金籙齋儀的再探討》,《敦煌學輯刊》2016年2期。

陳大爲、陳卿《唐宋時期敦煌金光明寺考》,《敦煌學輯刊》2016年2期。

沙武田、梁紅《敦煌石窟歸義軍首任都僧統洪辯供養像考——兼論中古佛教僧人生活中的隨侍現象》,《敦煌學輯刊》2016年2期。

馬振穎、鄭炳林《英藏黑水城文獻〈天地八陽神咒經〉拼接及研究》,《敦煌學輯刊》2016年2期。

景盛軒《敦煌大紙寫〈大般涅槃經〉敍録》,《敦煌學輯刊》2016年4期。

張魯君、韓吉紹《四件敦煌道經殘片考辨》,《敦煌研究》2016年5期。

王興伊、于業禮《敦煌〈黄帝明堂經〉殘卷校釋》,《敦煌研究》2016年4期。

何劍平《佛教論義的記録本及其東傳——以敦煌遺書及日本的維摩會爲中心》,《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張小艷《漢文〈善惡因果經〉研究》,《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張小艷《敦煌疑僞經三種殘卷綴合研究》,《浙江大學學報》2016年3期。

劉屹《度人與度亡: 一卷本〈度人經〉的形成及其經教基礎》,《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孫齊《敦煌本〈老子變化經〉新探》,《中國史研究》2016年1期。

吴羽《敦煌所出〈十戒經〉盟文中朱筆的宗教意義——兼論晉唐道經的保存與流傳》,《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林悟殊《霞浦抄本夷偈〈明使讚〉〈送佛讚〉考釋》,《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羅慕君、張涌泉《英藏未定名敦煌〈金剛經〉殘片考》,《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張磊、劉溪《敦煌本〈佛説佛名經〉(十二卷本)綴合研究》,《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王曉燕《敦煌寫本〈維摩詰經〉注疏殘卷的綴合》,《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王祥偉《日本杏雨書屋藏敦煌寺院經濟文書羽677+羽703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6年2期。

王祥偉《敦煌文書BD15246(2)、P.3364與S.5008綴合研究》,《敦煌學輯刊》2016年1期。

石小英《淺析8至10世紀敦煌尼僧居家生活》,《宗教學研究》2016年2期。

于淑健《敦煌本〈道安法師念佛讚文〉探賾》,《新疆大學學報》2016年5期。

張文江《敦煌本〈壇經〉析義之大師遷化》,《上海文化》2016年3期。

向帥《作爲“傳宗簡本”的敦煌本〈壇經〉考》,《唐都學刊》2016年1期。

謝明《國圖藏敦煌道經校正三則及相關問題考釋》,《宗教學研究》2016年1期。

王招國(定源)《敦煌遺書所見道氤〈設齋讚願文〉及其研究價值》,《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16年1期。

陳雙印、趙世金《歸義軍時期敦煌地區的佛教與軍事關係研究》,《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6年3期。

周遠軍《〈道行般若經〉敦煌寫本與刊本的互校》,《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16年9期。

錢光勝《敦煌佛教文書的收藏與保護》,《中國宗教》2016年1期。

羅慕君、張涌泉《敦煌遺書〈金剛經〉留支譯本考》,《社會科學戰綫》2016年12期。

王冀青《近代歐洲法顯研究之起源——中國古代西行求法高僧遊記西譯開筆200周年紀念》,《敦煌學輯刊》2016年3期。

楊學勇《也談〈佛説要行捨身經〉與三階教的關聯》,《敦煌學輯刊》2016年3期。

趙陽《西夏佛教靈驗記探微——以黑水城出土〈高王觀世音經〉爲例》,《敦煌學輯刊》2016年3期。

張元林《融通與移植: 敦煌〈法華經〉圖像的靈活性選擇》,《敦煌學輯刊》2016年3期。

薛艷麗《〈莫高窟六字真言碣〉中四臂觀音像作者試考》,《敦煌學輯刊》2016年3期。

楊波《克孜爾石窟第38、100窟“誓願”、“授記”題材探討》,《敦煌學輯刊》2016年3期。

王承文《敦煌本〈靈寶經目〉與古靈寶經出世論考(下篇)——兼對古靈寶經出世時間下限的考定》,《敦煌學輯刊》2016年3期。

劉永明《古代敦煌地區的東嶽泰山信仰及其與道教和佛教之間的關係》,《敦煌學輯刊》2016年3期。

() 語言文字

劉瑞明《〈伍子胥變文〉的藥名散文新校釋》,《敦煌研究》2016年4期。

姬慧《敦煌文學〈兒郎偉〉校勘釋例》,《敦煌學輯刊》2016年2期。

張薇薇《敦煌本〈搜神記〉部分副詞考察》,《皖西學院學報》2016年1期。

楊小平《敦煌變文疑難詞語考釋》,《賀州學院學報》2016年1期。

徐朝東、仝正濤《敦煌世俗文書中舌頭、舌上音問題之討論》,《合肥師範學院學報》2016年1期。

潘志剛、孫尊章《敦煌變文與現代漢語同形的複合詞的詞義演變》,《宜春學院學報》2016年8期。

馮和一《敦煌文獻〈須大拏太子度男女背〉“父言”補校與釋讀》,《成都大學學報》2016年6期。

周晟《俄藏敦煌文獻Дх.10787〈解夢書〉字詞校釋八則》,《敦煌研究》2016年4期。

趙家棟《敦煌文獻“軟五”考辨》,《敦煌研究》2016年3期。

曹翔《敦煌寫卷王梵志詩在漢語詞彙史上的研究價值》,《新疆大學學報》2016年1期。

王陽《敦煌“放妻書”詞語考釋》,《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6年2期。

趙家棟《敦煌俗賦〈丑婦賦〉字詞校讀》,《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6年6期。

吴浩軍《敦煌寫本〈報恩吉祥之窟記〉校理》,《河西學院學報》2016年3期。

趙曜曜、周欣《敦煌寫卷疑難俗字考釋五則》,《現代語文》2016年5期。

劉利娜《敦煌殘卷〈食療本草·棐子〉之“鬼毒恶疰”考釋》,《現代語文》2016年3期。

() 文學

柴劍虹《雅俗之間——簡論敦煌俗文學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的地位》,《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鄧文寬《王梵志詩中的活俚語》,《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曹凌《關於南朝的唱導》,《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張新朋《敦煌詩苑之奇葩——敦煌文獻中的〈送遠還通達〉初探》,《敦煌研究》2016年5期。

任偉《P.2569背面兩首儺歌的校補定名及相關問題》,《敦煌研究》2016年4期。

侯成成《敦煌本〈證道歌〉再探討》,《敦煌學輯刊》2016年4期。

張芷萱《敦煌變文“神通”考》,《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016年4期。

張鴻勛《敦煌俗文學研究之路》,《社會科學戰綫》2016年3期。

肖志兵《亞瑟·韋利英譯敦煌變文研究》,《外語與翻譯》2016年1期。

郭麗《唐代中原兒童詩與敦煌學郎詩的異同及教育成因論析》,《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6年1期。

霍志軍《敦煌文學在中國文學地圖中的地位和作用》,《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年2期。

王海霞、胡淑芳《論元雜劇對敦煌變文人物塑造藝術的繼承與發展》,《湖北理工學院學報》2016年1期。

毛毛《敦煌俗文學形式中的賦》,《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年2期。

侯成成、于亞龍《英藏敦煌S.555號文書檔案敍録與繫年》,《蘭臺世界》2016年12期。

侯成成《英藏敦煌S.373號文書檔案敍録與系年》,《蘭臺世界》2016年9期。

許松、譙雲雲《敦煌變文錯綜修辭探析》,《陝西理工學院學報》2016年4期。

王靜雅、孫遜《早期敦煌變文序跋與現代俗文學研究範式的建立》,《文藝理論研究》2016年6期。

傅珊珊《敦煌歌辭與樂府歌辭之比較》,《安順學院學報》2016年1期。

() 藝術

[日] 石松日奈子著,[日] 筱原典生、于春譯《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北壁供養人像和供養人題記》,《敦煌研究》2016年1期。

何志國《天門·天宫·兜率天宫——敦煌第275窟彌勒天宫圖像的來源》,《敦煌研究》2016年1期。

趙聲良《敦煌隋代故事畫藝術》,《敦煌研究》2016年3期。

鄭炳林、朱曉峰《壁畫音樂圖像與社會文化變遷——榆林窟和東千佛洞壁畫上的弦樂器再研究》,《東北師大學報》2016年1期。

張景峰《敦煌莫高窟第217窟主室供養人畫像調查新發現》,《敦煌研究》2016年2期。

王靜芬著,張善慶譯《以東亞玄奘畫像爲中心審視聖僧神化歷程》,《敦煌研究》2016年2期。

張明皓《東亞文化圈鴟尾的類型研究初探》,《敦煌研究》2016年1期。

張小剛、郭俊葉《文殊山石窟西夏〈水月觀音圖〉與〈摩利支天圖〉考釋》,《敦煌研究》2016年2期。

梁燕、張同標《印度阿旃陀生死輪圖與尼泊爾馬頭觀音之間的聯繫》,《敦煌研究》2016年1期。

吕德廷《鹿頭梵志的早期形象及宗教内涵》,《敦煌研究》2016年1期。

范鵬《曹氏歸義軍初期敦煌洞窟營建中折射出的價值觀——以莫高窟第98窟爲例》,《敦煌研究》2016年1期。

高秀軍、李向東《新發現資中月仙洞兩龕僧伽變相初考》,《敦煌研究》2016年2期。

張善慶《馬蹄寺石窟群北朝内修型洞窟儀式空間與寺院儀軌研究》,《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戴春陽《敦煌佛爺廟灣唐代模印塑像磚墓(二)——陰氏家族墓考》,《敦煌研究》2016年3期。

谷東方《山西高平清代十二辰相菩薩圖像辨析》,《敦煌研究》2016年3期。

陳菊霞《榆林窟第35窟營建年代與功德主辨析》,《敦煌研究》2016年3期。

顧淑彦《敦煌石窟中牢度叉鬥聖變消失與再現原因再探》,《敦煌研究》2016年3期。

顧淑彦《莫高窟第296窟須闍提本生故事畫新考》,《石河子大學學報》2016年6期。

張寶璽《河西石窟以大梵天帝釋天爲脇侍的造像》,《敦煌研究》2016年4期。

任平山《抒海本生及其在吐峪溝壁畫中的呈現》,《敦煌研究》2016年4期。

胡同慶《試探敦煌北朝時期裝飾圖案的美學特徵》,《敦煌研究》2016年4期。

邵軍《宏佛塔出土絹畫題材内容再探》,《敦煌研究》2016年4期。

劉玉權《玄奘圖像之濫觴及早期玄奘圖像——玄奘圖像學考察(一)》,《敦煌研究》2016年5期。

張銘、魏文斌《甘肅秦安“諸邑子石銘”考析——甘肅館藏佛教造像研究之三》,《敦煌研究》2016年5期。

吴浚《昆明筇竹寺五百羅漢造像藝術的圖像研究》,《敦煌研究》2016年5期。

汪明《石佛鎮權氏石造像題記簡考》,《敦煌研究》2016年5期。

葉朗《提昇人生境界》,《敦煌研究》2016年6期。

何卯平、寧强《敦煌與瓜州西夏時期石窟藝術的比較研究》,《敦煌研究》2016年6期。

黄文智《山西中南部北魏晚期至東魏石刻佛像造型分析》,《敦煌研究》2016年4期。

黄文智《河北中南部北魏晚期至東魏石刻佛像造型分析》,《敦煌學輯刊》2016年1期。

張景峰《敦煌莫高窟第321窟營建年代初探》,《敦煌學輯刊》2016年4期。

王瑞雷《嬉金剛文殊密圖像的構成及在西藏的傳存》,《敦煌學輯刊》2016年4期。

陳明《敦煌莫高窟東壁門上供養像的圖像意義》,《敦煌研究》2016年6期。

王芳《敦煌唐五代曠野鬼夜叉圖像小議》,《敦煌研究》2016年6期。

李靜傑《巴林左旗出土遼代青銅佛板圖像分析》,《敦煌研究》2016年6期。

陳愛峰《柏孜克里克石窟第17窟佛説大乘莊嚴寶王經變考釋》,《敦煌研究》2016年6期。

劉韜《唐與回鶻時期庫木吐喇石窟壁畫年代探索——以窟群區第12、15至17窟爲中心》,《敦煌研究》2016年6期。

陳悦新《大足石窟佛像著衣類型》,《敦煌學輯刊》2016年1期。

盧少珊《河西地區唐宋時期洞窟維摩詰經變與其他圖像組合分析》,《敦煌學輯刊》2016年1期。

于向東《行道僧圖像衰微考》,《敦煌學輯刊》2016年2期。

王玲秀《論永靖炳靈寺藏傳佛教藝術“道果法”祖師毗瓦巴圖像——炳靈寺石窟印度成就師圖像研究之一》,《敦煌學輯刊》2016年2期。

白文《陝西富縣博物館藏北魏隋代造像碑研讀》,《敦煌學輯刊》2016年2期。

王懷宥《甘肅華亭縣出土北朝佛教石刻造像供養人族屬考》,《敦煌學輯刊》2016年2期。

謝濤、謝靜《敦煌圖像服飾上的聯珠紋初探》,《敦煌學輯刊》2016年2期。

寧晴《大乘佛教思想下的菩薩戒壇窟研究——以莫高窟第196窟爲例考察》,《敦煌學輯刊》2016年4期。

趙曉星《敦煌文獻P.2991〈報恩吉祥之窟記〉寫作年代再考》,《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趙聲良《五代至元代的敦煌石窟藝術(上)(中)(下)》,《藝術品》2016年3、4、5期。

趙聲良《十六國北朝的敦煌石窟藝術(三)(四)》,《藝術品》2016年1、2期。

張元林《從敦煌圖像看絲路文化交融中的“變”與“不變”》,《遺産與保護》2016年1期。

張景峰《圖像角色的轉换與形成——以敦煌石窟觀音經變爲中心》,《石河子大學學報》2016年5期。

洪方舟《試論敦煌畫派的地域性特色》,《甘肅社會科學》2016年5期。

吴桂兵《敦煌莫高窟323窟〈康僧會感聖得舍利〉與吴都建業相關問題》,《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6年3期。

高興《敦煌壁畫的倫理價值探析》,《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16年3期。

叢振《敦煌狩獵圖像考》,《石河子大學學報》2016年2期。

陳卉《敦煌220窟〈東方藥師經變畫〉樂舞圖像研究》,《西北大學學報》2016年4期。

許棟、許敏《新樣文殊中的于闐王及其相關問題研究——以敦煌發現的新樣文殊圖像爲中心》,《吐魯番學研究》2016年1期。

魏迎春《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維摩詰像與吴道子畫風》,《藝術百家》2016年2期。

張小剛、郭俊葉《敦煌所見于闐公主畫像及其相關問題》,《石河子大學學報》2016年4期。

王啓濤《敦煌文獻“素書”新考》,《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年4期。

王雨、沙武田《經典規範與圖像表達——敦煌彌勒經變“老人入墓”圖的繪畫思想與信仰觀念》,《吐魯番學研究》2016年1期。

張惠明《公元八至九世紀敦煌壁畫“文殊及侍從圖”中佛教節日主體元素》,《中華文史論叢》2016年3期。

陶小軍《敦煌寫經書法風格略論》,《書法》2016年3期。

沈樂平《敦煌書跡敍略》,《書法》2016年3期。

李婷婷、洛毛措、馮光《敦煌舞蹈的民族性研究——以吐蕃統治時期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舞蹈形象研究爲例》,《戲劇之家》2016年18期。

那澤民《唐代敦煌藝術中的青年女性形象研究》,《當代青年研究》2016年2期。

杜樂琛《從敦煌歷史文化看敦煌藝術文獻的歷史一角》,《藝術評鑒》2016年9期。

袁夢雅、趙强《運用顔色釉再創作敦煌壁畫藝術研究》,《中國陶瓷》2016年2期。

要暉、高陽《淺析敦煌壁畫中禽鳥形象的裝飾藝術特點》,《藝術教育》2016年2期。

丁晨奕《漫談敦煌壁畫中北魏時期的天宫伎樂舞蹈形象》,《藝術科技》2016年1期。

陳琳、陳恩惠《淺析唐墓室壁畫與唐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異同》,《藝術科技》2016年10期。

張婷《敦煌壁畫中的“反彈琵琶”舞蹈形象的分析及其舞臺運用》,《當代音樂》2016年17期。

楊永紅《敦煌彩塑造型的特點及語言研究》,《雕塑》2016年5期。

夏艷萍、郭殿聲《敦煌石窟彩塑製作技藝傳承研究》,《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6年5期。

龍紅、黄騫《敦煌莫高窟爲維摩經變表現形式及藝術特色——以初唐第220窟爲例》,《民族藝術研究》2016年6期。

高雪瑩《敦煌莫高窟隋代維摩詰經變中原因素研究》,《美術大觀》2016年9期。

趙娜冬、王貴祥《敦煌莫高窟與6—11世紀佛寺空間佈局研究》,《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6年3期。

梁蓉《淺談敦煌壁畫中“反彈琵琶”的藝術美》,《美術教育研究》2016年11期。

馬蘭《敦煌樂舞傳承與發展策略探究》,《當代音樂》2016年14期。

于向東《淺談唐代敦煌莫高窟菩薩造像世俗化》,《大舞臺》2016年2期。

李金娟《莫高窟第12窟“索義辯出行圖”研究》,《敦煌學輯刊》2016年3期。

() 考古與文物保護

吴健《多元異構的數字文化——敦煌石窟數字文化呈現與展示》,《敦煌研究》2016年1期。

姚雪、孫滿利《基於灰色關聯度分析法的土遺址病害程度量化評價——以陝北明長城單體建築爲例》,《敦煌研究》2016年1期。

趙蓉《敦煌石窟考古繪圖中的佛龕展開圖畫法芻議——利用三維激光掃描數據的實踐嘗試》,《敦煌研究》2016年1期。

丁得天、焦成《甘肅省民樂縣童子寺石窟内容總録》,《敦煌研究》2016年3期。

四川大學考古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嶽縣文物局(執筆: 王麗君、張亮、張媛媛等)《四川安嶽岳陽鎮菩薩灣摩崖造像調查簡報》,《敦煌研究》2016年3期。

趙曉星、朱生雲《寧夏、内蒙古境内的西夏石窟調查——西夏石窟考古與藝術研究之一》,《敦煌研究》2016年5期。

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執筆: 王建軍、張小剛、劉永增)《敦煌西千佛洞未編號洞窟清理簡報》,《敦煌研究》2016年6期。

張弛《山西省和順縣沙峪摩崖造像調查》,《敦煌研究》2016年4期。

員小中、王雁翔《久别重逢的石雕——雲岡石窟窟前出土的幾件石雕找到了位置》,《敦煌研究》2016年2期。

陳振旺、樊錦詩《文化科技融合在文化遺産保護中的運用——以敦煌莫高窟數字化爲例》,《敦煌研究》2016年2期。

吕文旭、段奇三《利用三維激光掃描測量數據與電腦繪圖軟件繪製敦煌彩塑》,《敦煌研究》2016年2期。

吴曉慧《手工測繪龕内展開圖的基本方法》,《敦煌研究》2016年2期。

張明泉、郭青林、楊善龍等《潮濕環境黏性土地區考古現場地下水控制試驗研究》,《敦煌研究》2016年2期。

趙林毅、李黎、樊再軒等《古代墓室壁畫地仗加固材料的室内研究》,《敦煌研究》2016年2期。

梁金星、萬曉霞、劉强等《敦煌彩繪文物數字化保護色卡製作方法研究》,《敦煌研究》2016年2期。

陳港泉、李艷飛、劉瑞等《莫高窟壁畫疱疹病害調查研究》,《敦煌研究》2016年3期。

尚瑞華、閆增峰、王旭東等《莫高窟窟區微氣候環境研究》,《敦煌研究》2016年3期。

樊夏瑋、閆增峰、尚瑞華等《敦煌莫高窟區室外下墊面温濕度現場實測研究》,《建築與文化》2016年11期。

李江、楊菁《敦煌莫高窟九層樓屋頂結構探析》,《敦煌研究》2016年3期。

孫曉峰《麥積山石窟雙窟研究》,《敦煌學輯刊》2016年2期。

陳鵬飛、張景科、諶文武《Flac3D在潮濕環境史前考古土遺址直立探方穩定預判中的應用》,《敦煌研究》2016年4期。

張博、王旭東、郭青林等《西夏陵夯補支頂加固工藝質量控制研究》,《敦煌研究》2016年5期。

韓向娜、張秉堅、羅宏傑等《薄荷醇在墓葬壁畫搶救性揭取上的應用研究》,《敦煌研究》2016年5期。

阿不都艾尼·阿不都拉《高昌故城城墻保護加固研究》,《敦煌研究》2016年5期。

徐永明、葉梅、王力丹《庫木吐喇石窟第56窟空鼓及起甲壁畫的搶救性保護修復》,《敦煌研究》2016年5期。

倪、葛承濱、汪萬福等《敦煌莫高窟壁畫起甲機理研究》,《現代電子技術》2016年3期。

劉洪麗、王旭東、張明泉等《敦煌莫高窟降雨分佈及入滲特徵研究》,《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6年2期。

李紅壽、汪萬福、詹鴻濤等《封閉對敦煌莫高窟洞窟温濕度的影響》,《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6年3期。

李紅壽、汪萬福、詹鴻濤等《敦煌莫高窟洞窟水分蒸發量的測定與蒸發特徵分析》,《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16年3期。

杜建國、尹緒超、郭士旭《敦煌莫高窟環境聲學特性數值模擬分析》,《噪聲與振動控制》2016年1期。

杜建國、謝冰、劉洪麗等《莫高窟壁畫地仗試件物理力學性能分析》,《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6年2期。

邵强軍《從宫殿到石窟: 莫高窟早期平棋藝術的構成形式及其功能變遷》,《敦煌學輯刊》2016年1期。

劉振剛、王玉芳《富縣石泓寺石窟歷代題記識讀與分析》,《敦煌學輯刊》2016年3期。

朱生雲《西夏時期重修莫高窟第61窟原因分析》,《敦煌學輯刊》2016年3期。

楊學雙、閆增峰、王江麗等《敦煌莫高窟前室尺度研究》,《建築技術》2016年1期。

于向東《北魏至隋代敦煌中心柱窟圖像佈局的演變》,《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6年3期。

() 少數民族歷史語言

馮培紅《絲綢之路隴右段粟特人蹤跡鈎沉》,《浙江大學學報》2016年5期。

馮培紅《五涼後期粟特人蹤跡考索》,《石河子大學學報》2016年1期。

楊銘、貢保扎西《Or.8210/S.2228系列古藏文文書及相關問題研究》,《敦煌研究》2016年5期。

陳國燦《對敦煌吐蕃文契約文書斷代的思考》,《西域研究》2016年4期。

王丹、楊富學《回鶻醫學與東西方醫學關係考》,《敦煌研究》2016年4期。

朱麗雙《從印度到于闐——漢、藏文獻記載的阿那婆答多龍王》,《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陸離《敦煌藏文P.T.1185號〈軍需調撥文書〉及相關問題研究》,《西藏研究》2016年2期。

仁欠卓瑪《敦煌古藏文〈羅摩衍那〉翻譯時間與故事文本探析》,《西藏大學學報》2016年1期。

楊銘《英藏敦煌西域古藏文非佛教文獻的刊佈與研究》,《西域研究》2016年3期。

張旭《吐蕃的王族葬禮——兼論松贊干布卒年》,《敦煌學輯刊》2016年4期。

任小波《“權現馬王”儀軌故事與西藏早期觀音信仰——敦煌P.T.239.2號藏文寫本探例》,《復旦學報》2016年6期。

高定國《敦煌文獻中藏文字形及書寫特點的研究》,《西藏大學學報》2016年3期。

改瑪本《吐蕃時期古印度因明文獻初析——以敦煌藏文殘卷P.T.0123爲例》,《西藏研究》2016年3期。

黄維忠《英藏敦煌藏文文獻IOL TIB J 1375譯釋》,《西藏民族大學學報》2016年2期。

陳繼宏《蕃佔時期敦煌“上”“下”部落考論》,《求索》2016年2期。

吉加本、更藏卓瑪《從倫理學角度淺析敦煌古藏文寫卷〈兄弟教誨録〉的倫理價值》,《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6年3期。

向秋卓瑪《論敦煌吐蕃藏文應用文書的種類及應用意義》,《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6年6期。

王東《敦煌古藏文文獻P.T.113號〈大論致沙州安撫論告牒〉小議》,《文獻》2016年3期。

白玉冬《P.T.1189〈肅州領主司徒上河西節度天大王書狀〉考述》,《絲路文明》(第一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2月。

張波《美學視野下的傳統漢藏民族禮儀文化研究——從〈史記·禮書〉和敦煌藏文書卷〈禮儀問答寫卷〉談起》,《西藏藝術研究》2016年1期。

() 古籍

方廣錩《現存最早的粘葉裝書籍——敦煌遺書斯05478號〈文心雕龍〉裝幀研究》,《文獻》2016年3期。

蔡副全、宋濤《法藏敦煌P.5544册頁釋考——兼論P.5544與P.4022+P.3636殘卷之關係》,《敦煌研究》2016年4期。

賈小軍《河西出土魏晉十六國文獻紀年信息申論》,《敦煌研究》2016年5期。

高秀軍《大足石篆山〈嚴遜記〉碑補正及相關問題考略》,《敦煌學輯刊》2016年1期。

許建平《吐魯番出土〈尚書〉寫本輯考》,《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何亦凡《敦煌吐魯番出土〈鄭玄論語注〉“束脩”條綴補復原研究》,《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金少華《日本永青文庫藏敦煌本〈文選注〉箋證一則》,《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游自勇《敦煌寫本P.2683〈瑞應圖〉新探》,《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孫士超《敦煌本〈兔園策府〉與日本古代對策文研究》,《日本學習與研究》2016年4期。

夏國强《日本杏雨書屋刊佈李盛鐸舊藏敦煌寫本〈論語〉殘卷續論》,《孔子研究》2016年2期。

丁紅旗《從敦煌寫卷看李善注〈文選〉的文本變遷》,《社會科學》2016年9期。

田偉偉《敦煌寫本北宋〈重修開元寺行廊功德碑並序〉習書考》,《文史》2016年1期。

屈直敏《敦煌寫本〈兔園策府〉敍録及研究回顧》,《敦煌學輯刊》2016年3期。

高天霞《敦煌寫本〈俗務要名林〉編撰體例及編輯思想管窺》,《寧夏大學學報》2016年1期。

李銘《敦煌寫本〈晉書〉殘卷校勘釋例》,《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年2期。

趙繼寧《敦煌本王弼〈周易注〉劄記》,《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16年5期。

(十一) 科技

僧海霞《唐宋時期“藥中王”訶梨勒醫方探析——基於敦煌醫藥文獻考察》,《敦煌研究》2016年2期。

任曜新《新疆庫車出土鮑威爾寫本中的印度阿輸吠陀藥物理論》,《敦煌學輯刊》2016年4期。

王杏林《敦煌本〈新集備急灸經〉研究》,《敦煌研究》2016年6期。

賀志有、劉海偉《敦煌遺書中特色灸法及其臨牀應用》,《上海針灸雜誌》2016年5期。

李廷保《敦煌遺書〈輔行訣〉用藥規律數據挖掘研究》,《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16年5期。

李廷保《敦煌及古代醫籍中柴胡湯用藥配伍規律的數據挖掘研究》,《中醫研究》2016年7期。

薛文軒、沈澍農《芍藥在敦煌醫藥文獻中應用情況考察》,《環球中醫藥》2016年6期。

景永時、王榮飛《寧夏宏佛塔天宫裝藏西夏文木雕版考述》,《敦煌學輯刊》2016年2期。

戴璐綺《敦煌捺印佛像研究》,《敦煌研究》2016年2期。

徐愛蘭、李廷保《敦煌醫方黄芩湯與古醫籍中同名方用藥配伍組方的相關性研究》,《中國中醫藥科技》2016年6期。

李廷保《基於敦煌及古代醫籍中黄連散用藥配伍規律的數據分析研究》,《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年7期。

曹晴、李廷保、羅强等《敦煌及古代醫籍中牛黄丸用藥配伍規律的數據挖掘研究》,《中國中醫藥科技》2016年2期。

王蘭桂、李廷保《基於敦煌〈輔行訣〉方劑中五味對臟腑病證用藥配伍規律的分析研究》,《中國中醫藥科技》2016年5期。

丁文君、沈明霞、秦鋒《敦煌輔行訣大瀉腎湯聯合西藥治療慢性前列腺炎60例》,《中醫研究》2016年1期。

趙貞《敦煌具注曆中的“蜜日”探研》,《石家莊學院學報》2016年4期。

趙貞《中古曆日社會文化意義探析——以敦煌所出曆日爲中心》,《史林》2016年3期。

邢家銘、嚴興科、趙中亭等《敦煌遺書中灸法研究與應用》,《中古中醫藥信息雜誌》2016年8期。

嚴興科、邢家銘、劉安國《敦煌石室文獻中的貼敷療法與應用》,《中國針灸》2016年11期。

施茵、商海霞、吴焕淦《敦煌本〈灸經圖〉腸腑病證用穴探析》,《中國針灸》2016年5期。

劉海偉、路玫《敦煌遺書之特色耳療法》,《針灸臨牀雜誌》2016年2期。

湯志剛、楊繼若、白晶梅等《敦煌〈灸經圖〉四天庭穴組的歷史價值》,《西部中醫藥》2016年2期。

安麗榮、賈清妍《敦煌醫藥文獻P.3596校補》,《蘭臺世界》2016年15期。

(十二) 書評與學術動態

王素《中國經學史上的新里程碑——略談〈敦煌經部文獻合集〉的價值與意義》,《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馮培紅《粟特研究又一春——榮新江〈中古中國與粟特文明〉介評》,《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趙和平《書評〈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藏西域文獻遺珍〉》,《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六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

鄧文寬《一種不曾存在過的歷史紀年法——〈古突厥社會的歷史紀年〉獻疑》,《敦煌研究》2016年2期。

顔廷亮、巨虹《秋風獨倚書齋立,遥想真暉對暮山——讀汪泛舟〈敦煌詩解讀〉有感》,《敦煌研究》2016年2期。

張善慶《〈敦煌佛教感通畫研究〉介評》,《敦煌學輯刊》2016年4期。

鄭怡楠《〈敦煌莫高窟第100窟研究〉評介》,《敦煌學輯刊》2016年4期。

徐子福《知微見著、窺斑見豹——評〈天水麥積山第127窟研究〉》,《敦煌學輯刊》2016年4期。

楊文博《敦煌石窟藝術研究的新起點——〈敦煌石窟彩塑藝術概論〉讀後》,《敦煌學輯刊》2016年4期。

[日] 岩本篤志撰,田衛衛譯《何爲敦煌文獻》(書評榮新江《辨僞與存真——敦煌學論集》),《2016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8月。

趙大旺《敦煌社邑研究的新視野——孟憲實〈敦煌民間結社研究〉述評》,《絲路文明》第一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2月。

曹學文《關於炳靈寺名稱之爭的學術史鈎沉》,《敦煌學輯刊》2016年1期。

李國、沙武田《敦煌石窟粟特美術研究學術史》,《敦煌學輯刊》2016年4期。

王清雲《敦煌姓望氏族譜研究綜述》,《敦煌學輯刊》2016年4期。

伏俊璉、徐會珍《敦煌歌辭〈五更轉〉研究綜述》,《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16年1期。

鄭驥、伏俊璉《早期敦煌佛教歌辭研究史》,《西華師範大學學報》2016年4期。

桑吉東知《敦煌藏文文獻研究綜述——以藏文論文爲中心(1982—2014)》,《中國藏學》2016年3期。

周倩倩《敦煌本〈大雲經疏〉研究綜述》,《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016年1期。張琳惠怡《近五十年敦煌契約文書研究綜述》,《河西學院學報》2016年6期。

徐磊《敦煌變文域外影響研究綜述》,《文學教育(上)》2016年5期。

劉爽《敦煌寫本家訓類蒙書的研究綜述》,《名作欣賞》2016年30期。

桑吉東知《百餘年敦煌藏文中與西方淨土信仰相關文獻之研究綜述》,《青藏高論壇》2016年4期。

張蕾《21世紀以來研究敦煌俗字的碩士論文綜述》,《遼東學院學報》2016年4期。

王琨《敦煌古代武術研究綜述》,《武術研究》2016年7期。

《敦煌研究》編輯部《2016敦煌論壇: 交融與創新——紀念莫高窟創建16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敦煌研究院召開》,《敦煌研究》2016年2期。

王旭東《“交融與創新: 莫高窟創建1650周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致辭》,《敦煌研究》2016年2期。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郝春文致詞》,《敦煌研究》2016年2期。

《賈泰斌在紀念莫高窟創建16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致辭》,《敦煌研究》2016年2期。

張先堂、李國《“紀念莫高窟創建16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敦煌研究》2016年6期。

樊錦詩《簡述敦煌莫高窟保護管理工作的探索和實踐》,《敦煌研究》2016年5期。

[美] 内維爾阿根紐著,王平先譯《客觀真實性: 莫高窟保護與管理中的文化與合作問題》,《敦煌研究》2016年5期。

王旭東《守望敦煌》,《敦煌研究》2016年5期。

[美] 倪密·蓋茨,宋羅蘭譯《在“敦煌莫高窟專題研討會”上的發言》,《敦煌研究》2016年5期。

[美] 羅泰著,王平先譯《在“敦煌莫高窟專題研討會”上的總結發言》,《敦煌研究》2016年5期。

賀玉蕾《“敦煌莫高窟專題研討會”綜述》,《敦煌研究》2016年5期。

周倩倩《“敦煌與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敦煌學輯刊》2016年3期。

聶丹、聶淼《〈居延新簡〉中的“行幘”》,《敦煌研究》2016年1期。

孟艷霞《漢簡所及敦煌地區水利建設與管理》,《敦煌研究》2016年2期。

馬智全《漢簡反映的漢代敦煌水利芻論》,《敦煌研究》2016年3期。

張麗萍、張顯成《釋“慈其”及相關稱謂》,《敦煌研究》2016年4期。

李碩《漢長城西端新發現城址與敦煌漢簡中的大煎都侯障》,《敦煌研究》2016年5期。

林獻忠《〈肩水金關漢簡(貳)〉考釋六則》,《敦煌研究》2016年5期。

周艷濤、張顯成《〈肩水金關漢簡(貳)〉“口陵丞印”考》,《敦煌研究》2016年6期。

李洪財《釋簡牘中的“莫食”》,《敦煌研究》2016年6期。

黄艷萍《〈肩水金關漢簡〉所見“燧”及其命名探析》,《敦煌研究》2016年1期。

宋雪春
《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2017年第00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