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旅游生态文明视野下区域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区域物流是指:“为全面支持区域可持续发展,而建立的适应区域环境特征、提供区域物流功能、满足区域经济管理需要,具有创新空间结构和服务规模的物流活动体系。

近三十年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创造了国家发展经济的奇迹。但是,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是资源紧缺、生态破坏严重的严峻形势。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大政治代表大会,为推进文明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战略,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文明新时代的现实路径。因此以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区域物流发展,实现区域物流管理模式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形式的转型,同时也是为顺应国家社会发展指导方针的有效策略[1]

1 旅游生态文明视野下区域物流发展现状

1)“重生产、轻物流”的现象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状态中,较为普遍。我国对生产物流的忽略,和对物流的发展与旅游生态文明的结合欠缺。造成了资源浪费,旅游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机动车的大量运营,仍然是我国区域经营的主要模式,导致了我国大气中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持续增长,造成了我国的GDP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的社会发展局面。而目前我国开始重点实施区域物流文明绿色发展的,只有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等少数区域,所以区域物流的发展仍在起步阶段,发展速度缓慢。区域物流目前的运营状况表明,旅游生态文明视野下,区域物流要实现绿色生态发展,需要将物流发展体系进行完善,提升区域物流的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企业成本管控工作的改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因此现阶段,企业最主要的是要从人员对成本管控的意识方面进行改进,纠正原先粗放式的成本管理模式以及对于成本管控的错误认识。除此之外,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也是实现成本管控的基础工作。企业做好了这两方面的应对,才能不断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才能立足于现在激烈的竞争时代。

2 旅游生态文明视野下区域物流发展问题

2.1 区域物流重视程度不高

在旅游生态文明的视野下,区域物流发展相对薄弱,群众的观念和认识也比较落后。首先是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政府缺乏对区域物流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和发展体系的管理,导致对物流项目人员的缺乏,使区域物流的发展缓慢。而有些地方政府只是表面性倡导绿色物流生产,在实际发展状态中,依然是以经济为主,环保为辅。所以,对于区域物流生态文明的发展,缺乏可行性的扶持政策,而各项法律法规也存在着很大的漏洞。第二,企业缺乏区域物流文明绿色发展意识,因为区域物流涉及的主体数量很多,导致了政府和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不协调性。加上市场的不完善,使区域物流交易成本大幅度提升,形成企业把区域物流建设视为一种负担的局面[2]。第三是大众消费对区域物流的重视程度不高,使设施得不到有效利用,资源严重浪费。

2.2 旅游生态文明视野下区域物流技术落后

区域物流的发展是建立在物流技术的基础之上,要实现区域物流文明绿色发展,需要加强物流技术,对区域物流发展过程中,每一项过程进行严格管理。根据目前我国区域物流的发展状况来说,信息平台过于简单、区域物流技术落后,使区域物流无法实现绿色生态转型,比如在包装方式上,生态物流所倡导的可降解性、可重复性理念,因为区域物流技术的落后,而无法得到满足。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体系也还未建立完全。

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对区域生态文明型物流发展意识薄弱,导致了专业区域物流人才的短缺。区域物流人才掌握着整个项目运营的灵活性。虽然21世纪为网络大数据时代,但是区域物流的运营管理框架中,物流人才必不可少。区域生态文明技术,无法用网络和计算机实施,包括区域物流企业供应链信息管理对策,同样需要专业的物流人才给予裁决。所以,区域文明型物流有效发展,需要高层次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对区域物流实现规划管理、技术改进。扩大区域物流的发展范围,提升区域物流社会影响力。

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的管道是设备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安装管道阶段,工作人员更应完善自身的工作素养,提高专业能力,在人员安排中把控好安装工作的每一步。同时,对于管道的购置也应由拥有专业技术以及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士参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价格最优的管道,确保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能够尽快的投入到生产之中,推进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进程。最后,在安装管道阶段,技术人员应确保技术的先进性,将最完善、最符合设备实情的管道安装方案设计规划好,并严格按照设备安装相关规定施工,同时严格把关安装设备的每一步,争取做到无后顾之忧。

2.3 专业的区域物流人才的短缺

德公公找到了一双新鞋,无奈却又走上老路。位高权重遭人嫉,不遭人嫉是庸才。他固执地认定,是官场上的仇家瞄上了自己。这一回,醍醐灌顶之后,他发现杀人利器是火药,不过,他怀疑的目标却是——火器营。他的想法也不无道理:试想,既然是官场上的仇家,能耐自然不小,既然能耐很大,自然能买通火器营里的贪财者。

区域物流的发展,得不到技术的支持,使区域物流失去了向前发展的动力,同时局限了区域物流的发展空间。

3 旅游生态文明视野下区域物流发展对策

3.1 政府对区域物流发展对策

采用快速截留超绿-超红方法(以下用FIE表示),即EGR2中的3G和2.4R的值若大于255,则看作255,计算得到的ExG - ExR2值只能够保留大于0的像素[7]。

区域生态文明性物流,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同时,这也是协调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区域生态文明性物流的发展过程,首先,政府对物流发展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降低物流发展外部成本,提升有效资源的利用率。

第二,完善旅游生态文明事业下,区域物流的发展机制。区域物流的发展与社会群众息息相关,所以需要提升社会群众文明物流发展的意识。为文明环保型区域物流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形成社会公众组成的功能公益组织,社会个人参与文明性区域物流的发展,建立参与平台。

首先,以我国绿色环保发展方正为发展方向。同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清除政府与企业、企业与部门之间的发展障碍。使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有效的政策,为区域物流的发展奠定基础。

所在旅游景区的企业,需要清楚的认识,在旅游环境下,企业发展过程中,生态文明型物流的重要性。通过对生态文明性物流理论和实际性的了解,提升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环保意识。企业可以通过生态文明型物流来应对环境危机,同时提升企业绿色品牌形象。建立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好感度,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2 企业对区域物流发展对策

最后,为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型物流发展,制定相关政策。比如建立文明环保激励政策,对于旅游景区的项目设施,采用环保设备,对实施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能源的旅游景区,进行绿色补贴政策。相反,对资源浪费,违反文明区域物流发展规则的旅游景区,进行相应的惩罚。利用法律的威严性,遏制旅游景区不良状态的发生,使区域物流规范化发展[3]

消费者的增加和忠诚度的培养,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号召力,同时,也激发了更多提投资者的好奇心。间接地提升了人们的环保意识,给区域生态文明型物流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发展平台。

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在不同地区及气候条件下各不相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初的症状是暗绿色圆形浸水的小斑点,经常出现在较底层的植株叶片上以及围绕在叶尖和叶缘上,然后再向整个叶面扩散。在潮湿的环境中,叶片的背面可能会有白色绒毛出现在病斑的边缘。受侵染的块茎表面会呈现出不正常的、凹陷的、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的区域。

第二,通过各个企业主体之间的联盟,实现市场资源的整合,提升物流市场的整合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重复建设。进一步降低区域生态文明物流发展的成本,使区域生态文明性物流为企业带来实质性效益。

3.3 发展技术对区域物流发展对策

区域生态文明型物流发展的前提,是提升物流发展技术。通过强化区域物流管理机制中的核心技术,来增强区域生态文明型物流的发展动力和扩大市场的资本。需要从现阶段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化、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等,进行实质性的技术提升。培养专业的技术型人才,着重物流技术的开发。缩短与建立区域性文明生态型物流标准的差距。用专业性的技术,精准的提供,区域文明生态型物流管理对策。加快区域文明生态型物流的发挥速度。使整个物流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4]

4 结束语

旅游生态文明视野下,区域物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要建设高服务、高效益的旅游生态文明产业,需要加快区域物流的发展速度。通过完善生态治理的社会机制,提升所在旅游景区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注重物流技术人才的培养,使区域物流文明化提升、数字化加强,推动旅游生态文明视野下区域物流发展,为实现区域物流与生态文明经济互促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大勇,苟晗珺.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物流发展的对策——以渭南市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5):48-49+75.

[2]周媛媛.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河南省区域物流发展研究[J].经贸实践,2016(11):29-30.

[3]吴剑.河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2016(34):276.

[4]娜仁图雅.内蒙古沿黄经济带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15(1):32-36.

喻正义
《度假旅游》 2018年第04期
《度假旅游》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