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CLUE-S模型的干旱区典型绿洲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动态模拟研究——以新疆奎屯河流域为例

更新时间:2016-07-05

0 引言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作为国际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土地计划(GLP)的重点交叉学科[1-3],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系统相结合,一直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1994年,我国响应联合国《21世纪日程》,也将LUCC研究列为中国全球变化研究方向的重要课题[4]

本文提出了一个单层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求解含约束的l1-范数问题。与已有求解问题(1)的神经网络模型相比,提出的模型需要神经元数少且层数少。利用Lyapunov函数,证明了该模型的Lyapunov稳定性和渐近稳定性。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具有良好性能且可以用于图像恢复问题。

LUCC的时空动态特征直接反映了陆地表面的人类活动过程与自然环境变化的交互作用,涉及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生态学、地图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5-9],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在LUCC的研究过程中,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对区域空间格局演化进行模拟和预测,是揭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动态规律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外主流的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包括注重驱动力要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Probit回归模型、元胞自动机(CA)模型、CA马尔可夫链(CA-MARKOV)模型、Agent模型、SWAT模型、土地利用变化及效应模型(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Model,CLUE Model)、CLUE-S(at Small Region Extent)模型等[8,10,11],以及注重驱动力动态变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复杂系统模型等,极大地丰富了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手段及其应用范围。其中,CLUE-S模型作为适用于不同时空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工具[12],能够有效利用社会和自然驱动因子完成LUCC时空动态模拟。

目前,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LUCC及其模型的相关研究,按研究领域可分为3类。1)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例如,Borak等[13]针对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期农田、森林、草地及水域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Venugopal等[14]利用多时相的IRS-1A LISS-I遥感数据对印度的旁遮普国际重要湿地土地覆盖及湿地环境等进行了研究。2)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例如,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于1995年启动的“欧洲和北亚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拟”,将土地资源、人类利用和经济因素纳入模型核心部分,并充分考虑了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15];Veldkamp等[16]通过案例比较及建立描述模型,对LUCC驱动因子进行了综合研究;李平等[17]从全国宏观角度,选取 11 项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标,对我国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空间分异进行了分析;李景刚等[18]对我国北方13省4个时期的地表土地覆被特征进行分析,重点讨论了人类活动对耕地变化特征的影响和耕地变化的驱动力。3)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效应研究。国际上关于LUCC变化的环境效应主要集中在气候方面[19-21],在水文、土壤方面也有所涉及[22]。例如,苏筠[23]对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和湖南洞庭湖区LUCC对农业自然灾害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陈强等[24]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温瑞塘河流域土地利用对地表水质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张帅等[25]针对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深层土壤活性炭组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王鹏等[26]对赣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河流水质进行研究,得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水质的主要污染源。

干旱区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0%,对其LUCC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对全球环境变化的认知,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部分[27]。在城市扩张的空间特征研究方面,学者们发现干旱区典型的绿洲城市有其独特的城市空间形态,许多人类活动都与自然环境中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有关,如:农业与畜牧、自然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地区的交通网络、人口分布、居住格局等[28-30],普遍认为干旱区城市扩张对区域水文过程和水环境具有重要影响[31]。由于水资源利用与城镇发展密切相关,水资源分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选址、规模及空间扩展等[32],因此,在水资源条件约束下,以水为核心的土地发展规划也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决策依据[33]

鉴于此,本文以干旱区典型绿洲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动态模拟为主要研究内容,选取新疆天山北坡奎屯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和GIS等技术,建立不同情景驱动的CLUE-S模型,模拟在不同发展情景下奎屯河流域2011—2030年土地空间格局变化,分析水资源约束下干旱区土地利用空间发展过程,并揭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与驱动力之间的交互关系,以期为城市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中国西北干旱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包括新疆全境、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及内蒙古贺兰山以西的广大区域,总面积为235.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4.5%[34];该区域地形上受青藏高原阻隔,远离海洋暖湿气流,年降水量小于200 mm,是全球同纬度较干旱的地区之一[35]。研究区奎屯河流域位于新疆天山北坡中部,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地理坐标为43°20′~45°30′N,83°20′~85°20′E[36](图1);该流域隶属于艾比湖流域,以奎屯河为主流,主要支流有四棵树河、特吾勒特河和古尔图河,支流由东向西汇入奎屯河,并最终流向艾比湖。研究区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奎屯市、乌苏市、克拉玛依市的独山子区,城市间交通主要有乌—奎高速公路、312国道、217国道和北疆铁路。2011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了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区的范围,包括本文整个研究区范围;由于其经济总量在区划中的重要地位,该区域又被称为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金三角”[37]

1 研究区及数据

1.1 研究区简介

社会嵌入理论是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基础理论,它所支持的观点是所有的人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嵌入在特定的社会结构以及关系网络中,能够从中得到各种社会支持和社会资源。社会嵌入理论的专家格兰诺威特提出:社会嵌入理论寻求"社会化"平衡,社会化不足和社会化过度两种做法都不可取,只有实现个体和社会结构之间的有效融合,互补,才能在具体动态的社会关系中达成既定目标。很多人认为,老人进入晚年后就将颐养天年,无需与周围社会结构和关系网络进行互动。他们天然具有教化权位,可以对其他人进行教化,不再需要社会化了。但社会嵌入理论和现实情况表明老年人还需要继续实现社会化。

1.2 数据源及数据处理

(3)根据区域社会经济数据,利用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确定研究区域土地利用需求。本文在设计发展模式时,选取GDP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城镇化率变化率、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城镇绿化用水定额、农田灌溉用水定额、城镇生活用水定额和农村生活用水定额为主要控制指标。选取2011年为现状年,采用奎屯河流域3个中心城市2001—2010年的统计数据,选取上述指标的不同组合方式,构建了现势延续、协调发展、节水发展和经济优先4种模拟情景。现势延续情景中,各项经济指标延续2010年现状水平,用水配额保持现状不变;协调发展情景中,各项经济指标选择2001-2010年的平均值,用水配额亦为多年平均值;节水发展情景中,各项经济发展指标设定为2001-2010年中最小值,调整各项用水配额为多年最小,以反映节水技术应用;经济优先情景中,各项经济发展指标设定为2001-2010年中最大值,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与农田灌溉用水定额为最大以应对经济发展,其他用水延续2010年水平。

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计算14个CLUE-S模型驱动因子,即:地形坡度、地形坡向、海拔高度、水资源密度、灌溉可达性、湖泊可达性、高速公路可达性、主干公路可达性、乡镇中心可达性、河流可达性、中心城市可达性、人均非农总产值、人均GDP、人口密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从数字地形图上提取,包括国道、省道、县道、大车路和乡村公路等道路交通网络信息;基于DEM数据提取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地形信息;通过统计年鉴收集社会经济数据,对人口、GDP或气象站点上的观测数据等非空间统计变量进行空间化操作,并统一各数据的空间参考系统。

2 研究方法与参数核定

(4)利用迭代方法,模拟土地利用的时间推演,完成土地类型的空间分配。CLUE-S模型分为非空间土地需求模块和空间分配模块两部分,其中,非空间土地需求已通过步骤(3)完成。空间分配模块综合非空间及不同用地类型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确定空间单元栅格对土地利用类型的总体适宜概率;所有空间化文件均转为ASCII格式,在Dyna-CLUE软件中设置相关参数,利用不断迭代实现空间布局模拟。基于上述4种土地利用需求情景,利用建立的CLUE-S模型模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输出2015年、2020年、2025年和2030年4个主要年份的结果。

(1)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各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形成各用地类型的概率分布。公式如下:

Log(Pi/(1-Pi))=β0,i+β1,iX1+β2,iX2+…+βn,iXn

(1)

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Logistic回归的β系数如表1所示。回归方程通过ROC(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盐碱地、未利用地、水域和冰川的ROC值分别为0.924、0.839、0.914、0.864、0.886、0.948、0.971和0.981,说明选取的驱动因子对各类土地利用变化均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模型拟采用的回归方程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羊水作为支撑子宫内胎儿活动空间的媒介,含有大量胎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是确保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正常生长的重要成分。羊水过少对母婴造成的伤害体现在妊娠、分娩、围生期等多个阶段[4]。其对妊娠期的影响主要为以下几点:(1)羊水量偏少,子宫壁易包裹胎儿,影响其血液循环[5],不利于胎儿正常生长发育;(2)窒息、宫内窘迫等症状可增加胎儿肠蠕动亢进发生风险[6],影响肛门括约肌松弛度,胎粪污染本就偏少的羊水,从而引发胎粪吸入综合征等疾病。本研究显示,羊水过少组围生儿窒息、宫内窘迫、吸入性肺炎、低体质量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7]。

由图2可知:1)耕地在不同情景下用地需求总体呈增加趋势,在节水发展情景下的需求量最小,表现为线性持续增加趋势,其余情景下均有不同程度的阶梯形变化过程。例如,在2022-2025年间分别具有4 300 km2、4 190 km2和3 890 km2左右的用地需求,说明除节水发展情景外,其他发展情景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水资源承载力的约束作用。2)建设用地在不同发展情景下也表现为不断增加趋势,除节水发展情景外,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资源约束性特征。例如,2023—2026年期间,现势延续、协调发展和经济优先情景下的建设用地需求分别保持在311.24 km2、311.19 km2和311.21 km2左右。总体上,现势延续情景下的需求量最大;经济优先和协调发展情景依次降低;节水发展情景最小,在2023-2026年间的用地需求平均为302.52 km2。3)林地在不同情景下总体呈减少趋势,节水发展情景下的用地需求量最小,表现为持续但不稳定的减少状态,其余情景下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且在2017年达到峰值。总体上林地受水资源约束的特征不明显。4)草地在经济优先情景下的用地需求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且在2016年达到谷底(5 354 km2),其余情景下则表现为持续性减少,且以节水发展情景下的需求量最小。经济优先情景下草地需求量在2030年达到7 835 km2,而其余情景下在2030年用地需求仅为5 600 km2左右。5)盐碱地用地需求在现势延续和协调发展情景下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均于2016年达到峰值,需求面积分别为1 617.88 km2和1 617.64 km2;节水发展和经济优先情景下表现为持续减少。其中,现势延续情景下的用地需求量最大,多年均值为1 593 km2;经济优先情景下的用地需求量最小,多年均值为1 483 km2。6)未利用地的需求变化趋势特征较为复杂,在节水发展和经济优先情景下分别表现为持续性增加和减少趋势,在现势延续和协调发展情景下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过程。其中,节水发展情景下的用地需求量最大,在2020年前持续增加,在达到3 785.79 km2后呈现缓慢增加过程,2020年前后两阶段的年均增幅分别为7.69%和0.09%;现势延续和协调发展情景下的用地需求量在2016年达到最小值,分别为316.97 km2和326.91 km2

式中:Pi表示空间上每个栅格可能出现某一土地类型i的概率;Xn为第n个影响因子;β0,i为截距;βn,i为第i种土地类型第n个影响因子的回归系数。

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盐碱地未利用地水域冰川 地形坡度-1.4870580.182720-0.326311-0.616719-0.141411 地形坡向0.033078-0.031903-0.068250-0.102607 海拔高度-0.003989-0.0008420.001540-0.002192-0.002722-0.0198450.002558 水资源密度0.075454-0.255897-0.334194 灌溉可达性-0.0004780.0001260.000258-0.0002200.0000380.000071-0.0005680.000217 湖泊可达性0.000026-0.0000080.000030-0.000058-0.001551-0.000072 高速公路可达性0.0000080.000006-0.000041-0.000030 主干公路可达性-0.000228-0.000057-0.000247-0.0009420.000372 乡镇中心可达性-0.0000660.0000210.0000310.0000250.0000940.000217 河流可达性-0.000023-0.0000110.000182-0.0002160.000085 中心城市可达性-0.0000270.0000140.000027-0.000017-0.0000600.000062 人均非农总产值0.0817780.2385120.833099 人均GDP0.259658-1.492764 人口密度-4.119546-0.6611400.526041 常量5.906171-3.867000-2.161733-3.854142-1.536948-3.9688895.536277-13.181713

(2)参考已有研究,根据土地转化的难易程度,将土地利用变化相对弹性系数(ELAS)取值设定为0~1,“0”表示土地类型极易发生转换,“1”表示土地类型不转换。土地类型的转移弹性设置主要根据1999-2011年土地利用转化的实际情况,经反复模拟、筛选、调整,选取模型效果较好的系数作为最终参数。8种土地类型ELAS取值分别为:耕地0.90、林地0.81、草地0.79、城镇建设用地0.98、盐碱地0.43、未利用地0.45、水域0.92、冰川1.00。

LUCC的基础数据通过遥感影像提取,遥感影像数据源包括1999年、2007年和2011年的ETM+影像、2003年的TM影像和2011年的CBERS影像,用于提取各类土地利用信息。利用eCognition面向对象的遥感土地分类法,将覆盖整个研究区的地物类别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城镇建设用地、盐碱地、未利用地、水域、冰川共8类,获得研究区1999年、2003年、2007年、2011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图。精度检验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去除混合像元后的1 258个检验点,利用Google Earth结合实地调查验证完成样点检验,结果表明,4期遥感影像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分别为82.3%、77.6%、80.5%、75.3%。

本文利用CLUE-S模型对奎屯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演化趋势进行动态模拟,其基本步骤为:

(5)在模型模拟运算结束后,利用历史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与模拟土地利用格局做空间对比分析,借助混淆矩阵和Kappa系数检验模型输出结果的空间匹配程度。选取2003年、2007年和2011年3期土地利用模拟数据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做空间对比分析,Kappa系数分别为0.873、0.847、0.817,说明模拟数据与现状数据较一致,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地利用需求变化趋势

为分析土地类型在预测期内的时间序列动态特征,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模拟结果,以时间步长为1年,绘制出2011-2030年土地利用类型(除冰川与水域)的需求曲线(图2)。

编辑出版工作过程体现出一定的创造性,这种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的实践性质活动,主要是从新时期编辑出版的创新要求出发,深入挖掘出创新成果,实施出版管理创新和出版产业创新。人类在整个编辑出版行业中占据着主导性地位,这对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启示就是要在实践过程中创新,发展自身的沟通协作能力,不断完善编辑出版各个环节需要。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要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团队之间良好沟通协作,充分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善于处理人和事。还要有较高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保持内外关系之间的平衡,尊重自身及团队的劳动成果。

GRP是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缩写,与金属同类产品相比,它不仅重量非常低, 而且具有极高的耐介质性和无磁性,性价比也非常高。为了全线扩展用于直线技术的drylin W直线模块化系统,运动塑料专家igus研发出一种使用塑料滑块的GRP导轨。由玻璃纤维制成的drylin W直线导轨比铝合金导轨轻20%,比钢轨轻70%。同时,它比碳纤维导轨便宜50%,这意味着GRP直线导向系统是适用于汽车和飞机制造,以及医疗设备或测量系统的替代方案。

3.2 土地利用需求规模分析

由情景模拟结果(图3)可知,草地用地需求变化是流域内规模最大的,平均占比为38.16%;耕地规模次之,平均占比23.63%;除假定发生变化的冰川以外(1.42%),水域需求最低,平均占比仅为0.62%;建设用地占比也不高,平均为3.67%;林地、未利用地和盐碱地的平均占比依次为11.63%、11.40%和9.47%。

草地用地需求在经济优先情景下平均占比最高(41.64%),而节水发展情景下最低(35.90%);耕地在现势延续情景下的需求规模占比最高(24.93%),而在节水发展情景下最低(22.01%);水域的平均占比变化不明显,不同情景下基本保持在0.62%左右;林地在现势延续情景下的平均占比最高(13.25%),在节水发展情景下最低(8.87%);未利用地在节水发展情景下的平均占比最高(19.88%),在经济优先情景下最低(2.82%);盐碱地在不同情景下的平均占比介于9.06%~9.72%之间,变化不大;建设用地的规模需求占比差异性较大,其在经济优先情景下的平均占比高达9.09%,但在其余情景下的平均占比均在1.8%左右。总体上,耕地在不同情景下均表现为增加趋势,林地在不同情景下均表现为减少趋势,草地在经济优先情景下增加,在其余情景下减少,未利用地与草地变化趋势正相反。相对于前面几种类型,建设用地、盐碱地和水域的变化趋势相对平缓、动态特征不显著。

综上,不同情景模拟结果显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最显著的是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各土地类型需求变化特征和情景模拟结果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水资源约束特征,只有在节水发展情景下对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的需求最小,且其耕地、草地、未利用地的变化趋势平稳,说明该情景模式在变化过程中占用了最少的土地转换资源,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发展模式。

3.3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LUCC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具有典型的山地、荒漠、绿洲过渡的缓冲带特征(图4,彩图见封2)。奎屯河流域在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类型间动态转移频繁,具体表现为:1)现势延续情景下,未利用地将被大量开发利用,耕地面积将向其他用地类型转换。2)协调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将向山前丘陵地带转移,未利用地破碎化趋势特征明显,耕地将主要退化为盐碱地和未利用地。3)节水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从南部山前地带转移,盐碱地分布范围向东部扩张,南部山区—绿洲过渡带的盐碱地被整理发展为草地。研究区东部盐碱地规模较大,北部荒漠地带林地退化特征较为明显。4)经济优先情景下,耕地分布范围自东向西迅速扩张,北部荒漠区林地分布范围扩大,建设用地自中心城市区域向南部山地—绿洲过渡带爆发式蔓延,近乎“病态”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表明这是一种极不合理的发展模式。

4 结语

通过驱动力与LUCC的关系建立经验模型,预测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是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常用的手段。由于CLUE-S模型的开放性,可耦合其他模型,无论是具有空间特性的驱动因子,还是非空间的土地需求,都可统一到空间分配的步骤上。受数据源获取和研究者自身认知的局限,如何选取合适的经验模型,达到土地利用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状态,目前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还需要对CLUE-S 模型开展深入研究。

某工程为高效节能变压器项目1号至6号车间的基础工程,项目地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为独立基础。建筑层数为地上1层。

参考文献

[1] 陈义彬,梁锦梅,俞万源.中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1):51-57.

[2] TURNER B L.Local faces,global flows:The role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i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J].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2010,5(2):71-78.

[3] 熊莉芸.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简介[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4,2(1):109-110.

[4] ZHAO S Q,ZHOU D C,ZHU C,et al.Spatial and temporal dimensions of urban expansion in China[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5,49(16):9600-9609.

[5] LIU M,HU Y M,CHANG Y,et al.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China[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9,43(5):899-907.

[6] 张新荣,刘林萍,方石,等.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与环境变化关系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4,12(1):2013-2021.

[7] ROUNSEVELL A,PEDROLI G B,ERB K H,et al.Challenges for land system science[J].Land Use Policy,2012,29(4):899-910.

[8] VALBUENA D,VERBURG P H,BREGT A K,et al.An agent-based approach to model land-use change at a regional scale[J].Landscape Ecology,2010,25(2):185-199.

[9] 杨梅,张广录,侯永平.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27(1):95-100.

[10] 蔺卿,罗格平,陈曦,等.LUCC驱动力模型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5):79-87.

[11] GANZEVELD L,BOUWMAN L,STEHFEST E,et al.Impact of future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s on atmospheric chemistry-climate interactions[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2010,115(D23):1-18.

[12] 张永民,赵士洞,VERBURG P H.CLUE-S模型及其在奈曼旗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模拟中的应用[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3):310-318.

[13] BORAK J S,LAMBIN E F,STRAHLER A H,et al.The use of temporal metrics for land cover change detection at coarse spatial scal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00,21(6-7):1415-1432.

[14] VENUGOPAL G,TURCOTTE K M.Land use/cover classification using enhanced IRS-1A LISS 1 data-A case study of Calcutta Metropolitan District,India-1989[J].Geojournal,1993,29(2):139-141.

[15] JI C Y,LIU Q,SUN D,et al.Monitoring urban expansion with remote sensing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01,22(8):1441-1455.

[16] VELDKAMP A,LAMBIN E F.Predicting land-use change[J].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2001,85(1):1-6.

[17] 李平,李秀彬,刘学军.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J].地理研究,2001,20(2):129-138.

[18] 李景刚,何春阳,史培军,等.近20年中国北方13省的耕地变化与驱动力[J].地理学报,2004,59(2):274-282.

[19] 于兴修,杨桂山.中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1):51-57.

[20] WANG Y C,FENG C C.Patterns and trends in land-use land-cover change research explored using self-organizing map[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1,32(13):3765-3790.

[21] SUN L,WEI J,DUAN D H,et al.Impact of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on urban air quality in representative cities of China[J].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2016,142(1):43-54.

[22] YANG L S,FENG Q,YIN Z L,et al.Identifying separate impacts of climate and land use/cover change on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upper stream of Heihe River,Northwest China[J].Hydrological Processes,2017,31(5):1100-1112.

[23] 苏筠.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稳产的影响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18(4):99-103.

[24] 陈强,朱慧敏,何溶,等.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评估土地利用对地表水质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5,35(5):1571-1580.

[25] 张帅,许明祥,张亚锋,等.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深层土壤活性炭组分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5,36(2):661-668.

[26] 王鹏,齐述华,陈波.赣江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河流水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5,35(13):4326-4337.

[27] SATIR O,ERDOGAN M A.Monitoring the land use/cover changes and habitat quality using Landsat dataset and landscape metrics under the immigration effect in subalpine eastern Turkey[J].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16,75(15):1118.

[28] KANG S Z,LIANG Z S,PAN Y H,et al.Alternate furrow irrigation for maize production in an arid area[J].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0,45(3):267-274.

[29] SCHALDACH R,PRIESS A.Integrated models of the land system:A review of modelling approaches on the regional to global scale[J].Living Reviews in Landscape Research,2008,2(1):1-2.

[30] 孙璐,张友静,张滔.黄河源区土地利用/覆盖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及时空预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30(5):99-104.

[31] 白穆,刘慧平,乔瑜,等.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在LUCC中的研究进展[J].国土资源遥感,2010,10(1):19-23.

[32] KUANG W H,LIU J Y,ZHANG Z X,et al.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impervious surface areas across China during the early 21st century[J].Science Bulletin,2013,58(14):1691-1701.

[33] ZHOU F,XU Y P,CHEN Y,et al.Hydrological response to urbanization at different spatio-temporal scales simulated by coupling of CLUE-S and the SWAT model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J].Journal of Hydrology,2013,48(5):113-125.

[34] 骈宇哲,姜朋辉,陈振杰,等.LUCC研究进展及其对干旱区生态环境的意义[J].水土保持研究,2015,22(5):358-364.

[35] 王玉洁,秦大河.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影响研究综述[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7,13(5):483-493.

[36] 母敏霞,王文科,杜东,等.新疆奎屯河流域平原区生态需水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3):96-102.

[37] 李新琪.近期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2):115-119.

彭树宏,钱静,陈劲松,陈曦,马英莲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