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价值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显现

更新时间:2016-07-05

一、价值教育辨析

价值教育包含两个方面:价值和教育。价值,在哲学层面,与“事实”相对立[1]。以往,人们容易忽视价值对于人本身的作用。而“效用”只是价值的一个方面,更关键在于价值对于人本身的力量。教育通常被划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现代化教育的关键在于改变将人作为一个社会构建的培养目的,而是让人成为有完善人格,有理想有追求,且能实现和创造价值的人[2]。这种教育观念挑战了教育仅仅传授科学知识,而忽视了美德与完善人格形成的人的本身。

价值教育的本身就是在塑造人。价值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存在”的问题。其在搜索人本身的人格与特质,不仅仅是对于社会的作用,而且包含人对于其他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3]

一个行业的发展,要想走出困境,得到创新,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保证。充足的资金保障是畜牧兽医改革发展的重要后盾,也是整个行业活跃的保证。发挥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培育畜牧兽医行业的尖端人才和专家,把畜牧业的产品大力推广,让这个行业不再低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乏创造力的问题。

二、地理教学的价值缺失

这里的地理教学指中小学的地理教学。地理教学的主体是人:地理教师与学生。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传递者的角色。那么究竟要传递什么内容?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往往,地理教师受到教学压力与工作经验的限制,绝大部分精力花费在研究教材知识点与教学方法上,注重题海战术与识记内容。学生仅仅被动地吸收地理知识点,而忽视了地理学科本身的特性与魅力。

地理教学价值缺失,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仍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应试教育追求效率与成绩,而人的价值观的培养与塑造更多体现在学习之外的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这是一张试卷很难去立判高下的。我们需要的素质教育,恰恰包含了地理教学的价值教育。素质教育的主体是人,在于塑造人的态度、品质与行为。今年初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学生应该具备的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这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地理教学中价值教育所需要注意的[4]

在笔者看来,地理教学的主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现在地理教师关注的地理学科知识点,其中包含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地理信息技术;另一方面,是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的价值含义;在先前的地理课程标准中,叫做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则更加突出了价值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地理教学中的价值教育细究自成体系,具有多种表现,笔者将一一论述。

三、价值教育在地理教学中体现的优越性

首先,纵观地理教学(这里指中小学地理教育)中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各个版本的教材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含四个方面:自然地理篇、人文地理篇、地理信息技术篇、区域地理篇。笔者通过综合探究与分点探求,罗列出如图1所示的地理教学与价值教育的思维导图雏形。

1.环境价值教育

综合思维是新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核心素养之一。综合思维是指人们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从价值教育角度来看,需要学生具有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学习地理。地理教学中融入综合思维的观念,有助于学生形成多元的时空观,乃至多角度地看待地理概念和地理问题。中学生因其社会能力缺乏,综合实践经验较少,对事物的思考往往不能全面,容易事倍功半。而地理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有意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学科问题的解决。

图1 地理教学体现价值教育思维导图雏形

在局部成组方案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本文方法所生成的Pareto解集自动满足这些局部成组方案,避免了设计人员在探索Pareto解集时对模块划分方案进行繁琐的人工调整。

2.生存教育

再次,会计信息造假成本低廉。如果做一件事的收益远大于成本,那人们很可能铤而走险。从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的产生看,伪造一套完整的交易事项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其制作的成本很低,由于失真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使用人的非专业性。被发现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即使被发现,虚假信息制造者受处罚的成本微乎其微。

人在社会环境中首先需要做的是学会生存、适应环境。如何生存对于在家长庇护下的中小学生来讲是陌生的,而地理教学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生存教育的大门。生存教育包括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及其自然环境,衣食住行等所存在的社会环境,乃至自然灾害或环境污染状态下的危机自救与施救等等。

价值教育突出强调塑造人以及人的价值,而地理教学中的生存教育可以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世界观,即我们生存在地球中,我们依赖的自然地理事物有哪些,它们有何作用;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是怎样动态发展的;我们在面对自然演变和灾害的应该具有怎样的应对方案等。这些都是笔者所认为的教师需要注意引导的生存教育方面。

3.综合思维

从图1可以看出,地理教学中的价值教育体现并分布于四大知识体系中。首先,笔者突出强调环境教育。之所以将环境教育放置于第一位,是因为究其地理学科的本质,离不开人与环境的关系。而环境教育更是我们在实际的学科教育中经常忽视的方面。

4.人地协调观

综合来看,笔者所提出的七点价值教育,地理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融会贯通,相互联系,一一实践。

5.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模拟相结合,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特有的学习方式[8]。不同于“地理实践能力”,地理实践力除了涵盖“能力”所具备的潜在参与地理实践的可能,还包括切实进行地理实践的活动。这更多体现在地理实践过程中,学生意志品质的磨砺、团队协作、选择与改变、冒险与勇退等人格品质的培养。

环境教育是在跨学科的基础上,使受教育者重视环境,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国外学者如英国的卢卡斯(Lucas)提出著名的“卢卡斯模式”,即环境教育是“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或通过环境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5]。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或地区较早重视环境教育,上世纪末均具有完成的体系。例如,澳大利亚1999年由各州教育部长签署《阿德莱德宣言》[6],强调环境教育在澳大利亚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特殊意义。环境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对于环境观念的转变,例如旧物再利用、认同自然、尊重自然,而且还有环境行为的转变。这恰恰是价值教育所需达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价值教育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具有地理学科本身贴近现实、贴近环境的特点,落实于实际行动中。

6.区域认知素养

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比重不是很大,但其在实际生活中却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来整合地理知识,发挥地理信息的更大价值,这是在价值教育中教师需要渗透的地方。例如,商业电子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与出行。地理信息技术观念的养成能够促进地理教学紧跟现代化步伐,焕发生机与活力。

7.信息技术观

区域认知是地理教学中增强学生对世界与区域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区域观念,例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四、价值教育对地理教师的启发

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的价值教育中发挥着桥梁的作用。如何将教材中的文字与图片转变为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甚至人地环境的认同以及正确的行为,是地理教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重点。

人地协调观是新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的思维视角[7]。定位人地关系是地理学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那么“协调”就是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传递的重要态度。如何协调人地关系,体现在众多的地理教学篇章中。这一点,与环境教育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但仍有不同。具体体现在“人”与“地”的互动上。能够人地友好的互动,是地理教学体现价值教育的方面。

综上,本研究显示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种)、出现急性感染期频次(≥3次/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3次/年)、吸烟史、变态反应性鼻炎、引流不畅、抗菌药物使用频次(≥3次/年)等仍是慢性鼻窦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应从停止吸烟、加强慢性鼻窦炎规范化分型诊疗、减少上呼吸道感染与变态反应性鼻炎等诱因的发生、通畅引流、尽可能避免过多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掌握其感染病原菌种类与耐药性、根据病原菌感染特点与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治疗抗菌药物、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等主要危险因素入手的综合措施,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疗效。

可是,我怎么开口向林老板提出辞工呢?凭心而论,我现在工作稳定,工资不低,地位也不错,而且我对大发厂是有感情的。然而我对我们林老板却是没什么感情的,这也不是一言两语一两件事能说清的。林老板给我总的感觉就是一个暴发户类的无良老板,比如没日没夜的加班,没完没了的罚款,没头没脑的辱骂,没心没肺的抢单……反正我觉得林老板为了牟取暴利可以不择手段,可以昧着良心,是个利欲熏心的人。我这个人实在,看到不合理的事情就不舒服。林老板做事总是让我不舒服,我就觉得干得挺没意思的。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ntelligent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ITMS)属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子领域,是智能交通系统在道路交通管理领域中的应用。[1]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控制检测、信息处理等技术,对交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分析及应用,进而实施科学、有效、标准化的控制和管理,实现交通管理从传统的静态方式向科学实时性的动态方式转变,达到高效解决道路交通四要素人、车、路、环境之间的问题,解决交通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的目的。

首先,环境教育方面,教师在教授自然地理开篇,可以环境纪录片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到自然和谐与统一的氛围中,让学生与动植物亲近,与自然融为一体。这是一种情景式教学,更是价值教育的良好实施方案。第二,生存教育。生存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课上的认知来实现,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身边曾经或潜在发生的自然灾害或安全风险,形成清晰的自救与施救观念,具有逃生与脱险的能力。第三,综合思维方面。教师在准备地理课时,除了穿插多元教具之外,还可以利用地理学科中地理要素的多元性,发挥学科优势,利用思维导图或者头脑风暴模式,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第四,人地协调观。人地之间如何友好互动,是地理教学需要关注的问题。而“协调”二字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是教师需要及时总结的。教师不妨从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出发,引导学生分析人与地怎样相互作用才能够促使更好的发展。人地协调观应该始终贯穿于地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与互动,在实践中去体验与理解。第五,地理实践力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与学校应该重视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地理实践往往需要完整而周密的过程,包括行前准备、过程体验以及后续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磨炼学生的意志品格。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锻炼。第六,区域认知的培养。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重视程度,能够更好地认知世界与区域,在这个过程中,深入世界观的形成。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重地图和地球仪的作用,同时穿插时事新闻,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世界公民观念。第七,信息技术观念培养。教师在实际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中方便快捷的地理信息与电子地图平台,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案例与生活体验,拉近学生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关系。这有利于激发出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同时产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五、总结与展望

总的来看,价值教育在地理教学中呈现出多方面、多样化的特点。价值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人,而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价值教育的融入。

地理教学中的价值教育主要表现为七个方面,其中四个方面与新课程标准的学科核心素养相吻合,此外,对于环境教育、生存教育与信息技术观的培养也值得地理教师关注。价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地理教学在深化素质教育的今日需要抓住时机。地理教师有能力也有义务将价值教育融入地理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张书琛.西方价值哲学思想简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

[2] 邱琳.人的存在与价值教育价值[J].教育研究,2012(5):42-46.

[3] Powney J. Understanding value education in the primary school. York: Reports Express.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5][7] 崔建霞.环境教育:由来、内容与目的[J].山东大学学报,2007(4):147-153.

[6][8] Minister Council on Education, Employment,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 The Adelaide Declaration on National Goals for Schooling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R].1999.3.

侯璐
《地理教学》 2018年第11期
《地理教学》2018年第1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