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露营之歌》:尽现抗联的艰险与顽强

更新时间:2016-07-05

在众多铿锵有力、鼓舞斗志的红歌中,有一首气壮山河的战歌——《露营之歌》。歌词是民族英雄李兆麟携革命战友于天放、陈雷等集体创作的,诞生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无数抗联战士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英勇不屈、不怕流血牺牲,战斗在白山黑水之中。

焊接时,将样品置于如图1所示夹具中,以母材/中间层/母材的形式进行装卡,然后将具有一定压力的钛超声头装载到MB8镁合金试样上,启动感应加热器,样品加热到相应温度后,开始施加超声波.超声波设备(频率:20 kHz,功率:200 W)采用水冷循环系统,确保超声波振动的稳定性.超声波振动作用在试样上不同的时间,结束后冷却至室温.

(一)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

株高和茎粗是衡量棉株健壮程度的重要指标[18],适宜的株高有利于棉花株型改善,棉株主茎粗,则生长健壮,输导和贮藏养分的能力强,为高产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19]。田又升等[20]研究表明,棉花的株高和茎粗随干旱胁迫的加强而下降,本研究中轻度水分胁迫株高高于常规灌水,茎粗低于常规灌水,可能的原因是M3W2模式较好地发挥了间作效应,高位作物遮荫使低位作物生长环境发生变化,而作物形态具有可塑性,对自然环境的改变会在形态上产生相应的响应机制,表现为株高增加,茎粗减小[21]。

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

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

起来呀!果敢冲锋!

兽面纹最具特征的两个部件,一是眼,为两圆圈;二是横梁。有的只有一道横梁,或连接两眼,或处于眼下,类似嘴唇。

逐日寇,复东北,

在大丰收,很多农户都是第一次种植柑橘,来自云南的柑橘种植大户李云鹏介绍,他第一年种植柑橘,由于技术、知识双匮乏,导致500亩柑橘收获惨淡。2018年在大丰收服务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使用云图的肥料产品,柑橘的质量和品质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柑橘种植户杨永盛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并表示:“感谢云图控股和大丰收能给果农提供这样一个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希望大家能够在大丰收和云图控股的帮助下,年年大丰收。”

天破晓,光华万丈涌。

(二)

浓荫蔽天,野花弥漫。

湿云低暗,足溃汗滴气喘难。

公共事件发生时,网络知识社群对公共事件的敏感性使得他们能够第一时间在网络上发布,在一众粉丝中传播、转载。网络知识社群在网络上的言行都会受到一众“粉丝”的关注,在网络中传播,该人物影响力越大,传播人数也就越多,事件发酵越快,舆情也就越重大。有时可能仅仅是微不足道的问题,也能引发社会热议,这也给舆情处理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

战士们!热忱踏破兴安万重山。

朔风怒号,大雪飞扬。

曙光至,黑暗一扫完。

(三)

夜火晶莹,敌垒频惊马不前。

荒田遍野,白露横天。

草枯金风急,霜晨火不燃。

作文的题材、主题的范围通常是较广的,要使学生学会写作,需要提升其综合的写作能力,需要其能够把握各类题材、主题的文章,因此就需要学生有较为广阔的写作视野,以为其想象力的开展奠定空间基础。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不仅要从学习中出发,还要能够结合日常生活、周围环境、大自然等,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使学生脑海中能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从而以更加独特、多样的视角去展开写作。

弟兄们!镜泊瀑泉唤起午梦酣。

携手吧!共赴国难。

振长缨,缚强奴,

山河变,片刻息烽烟。

攀着沙丘登上顶部,古城一览无余,现存城墙为元代扩筑而成,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434米,南北宽384米,周长约1600米,总面积近17万平方米。城外西南角有伊斯兰教拱北建筑一座。古城仿佛是百岁高龄的老人,虽然历尽沧桑,但却不失积淀百年的风度。四面城墙兀然而立,四个城门口都有瓮城拱卫,城墙外侧的马面、敌台延续着恪尽职守的习惯,夯筑的经纬线横平竖直历历在目,苍黄的夯土在强劲暴虐的西北风卷起的漫天飞沙和碎石的煎熬下斑驳不堪。流沙滚滚而天路遥遥,残垣断壁而古城缥缈,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

(四)

奋斗啊!重任在肩。突封锁,破重围,

大学生创业者通常认为转型重点在于对客户进行产品宣传,忽略了与投资商的沟通。事实上在创业项目转化为社会企业时,核心问题不在于客户群体的大小或销售量的多少,而在于保持资金链的完整,避免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创业计划申请书是风险投资公司了解初创企业的第一步。因此,在计划书中应着重分析项目潜力、当前市场环境以及融资用途。

A [kāya], which is the path (vartma) to be taken when the liberation from the obscurations [comes about] (āvtimuktigamyam), [a path] which is broad by virtue of great and pleasant good qualities (uddāmaramyaguavistaram), [a path] which is unmatched (astakalpam);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灭。

全民族,各阶级,

团结起,夺回我河山。

李兆麟,原名李超兰,曾用名李烈生、张寿籛。东北抗日名将,辽宁省辽阳人。李兆麟生在祖国忧患深重、苦难多灾的年代。他在自己的书箱上刻下了“运思出奇,横扫千军”8个大字,表达了愿为拯救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而驰骋疆场、杀敌立功的宏伟志向。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践踏辽沈大地,李兆麟义无反顾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反帝大同盟,开始了他的革命戎马生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22岁时他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在漫长而艰苦的抗日战争中,李兆麟始终如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怀抱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不屈不挠的英勇斗志,与日本鬼子浴血奋战到底。

李兆麟历任东北抗日游击队哈东支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政委等职。

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来,更加激起了抗联战士们的愤慨,戴洪滨军长率第二、第三、第四师继续沿汤旺河进军。经过一段时间的西征,逐渐进入人迹罕至、没有人烟的小兴安岭原始森林和平如明镜的沼泽、大小湖泊地区。穿过树林行军,人多马多,道路十分泥泞,沼泽水深没膝。当时正是伏天,森林里闷热异常,行军非常艰难。大约经过一个月的艰辛跋涉,李兆麟等率领抗联战士们终于走出小兴安岭。根据这段在小兴安岭里穿过重重山峦、遭受蚊咬虫袭刻骨铭心的抗联生活之亲身经历,李兆麟一气呵成地写出了第二段歌词。

1937年,日本关东军调集三江省(佳木斯)地区的日伪军几万人,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向抗日联军疯狂进攻。根据北满临时省委保存实力的指示,政委李兆麟通知第六军军长戴洪滨率第二、第三、第四师和军部保安团西征,并召开军部连以上干部会议,命令保安团和新编十四团于6月30日晚,赶到依兰县东白石砬子渡松花江。午饭后,他们从水曲柳沟出发,经树林直奔白石砬子,到达时已是傍晚,还刮起大风、下了大雨。李兆麟当即和下江特委委员高禹民(原依兰县委书记)组织船工协助过江。人马迅速上船,战士们用枪把子划水,衣服都被雨水和浪花打湿了,战马也因大雨浇淋和浪花涌动声、狂风呼啸声时不时地对空嘶鸣。待船靠岸后,李兆麟和战士们一起拾柴禾,在风雨中勉强点起一团篝火,烘烤各自的衣服。还没等烤干衣服,后续部队就到了。又继续赶往香兰北边的岔巴气河入口处(今大丰林场),在那里等第二、第四师和洼区地方组织运来粮食再走。这时,陈雷回想刚刚发生的艰难历程,有感而发,创作出了一段歌词。随即,李兆麟坐在河边的一块石头上,根据当时的具体情景:丛林、白石砬子、大雨狂风中渡江、烤火……触景生情,套用古曲“落花调”,对陈雷所作的那段进一步提炼,画龙点睛地加工修改后,让陈雷先教给少年连演唱。

8月上旬,部队到达海伦东的八道梁子,休整后就兵分两路。戴洪滨率第二、第四师和军保安团攻打叶家窝堡警察署,第六军第三师和第三军第六师攻打侯家大院自卫团。之后,转战于海伦东北部平原农村活动,并伏击了日本侵略军从哈尔滨乘10多辆卡车前来支援的部队。抗联部队乘胜北进,又攻下通北大宋家站。随即,李兆麟等率领部队又在海伦、绥棱等各处东征西战,歼灭日伪警察署等多处,后转战农村。

为了更好满足品质农业的发展需求,瑞丰生态在2018年投资3.5亿元人民币打造安徽宣城50万吨新型肥料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源于欧洲技术的碳能结晶新型功能肥料,并且二期工程建设的128米高的30万吨/年高塔造粒复合肥项目自今年8月18日奠基动工,仅仅历时88天就成功封顶。瑞丰生态企业顾问于国辉在发言中讲道:“安徽宣城高塔的雄起创造了‘瑞丰速度’!至此,瑞丰生态形成了拥有三大生产基地的全国生产布局,只为更好地为土壤修护事业作一份贡献!”

1937年9月,白露把草甸子染黄。经过半年的思考、修改,《露营之歌》于1938年7月在松花江北岸老等山发表。第二次西征时部队官兵已开始学唱。时至11月,秋天本是收获的季节,由于惨无人道的日军制造无人区,强行归大屯,建立“集团部落”,战士们看到的只有荒弃的田园和枯草上的白露,日伪的“围剿”还没结束,随时随地都处在交战的边沿。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残酷现状,在伊春老白山第六军营地,李兆麟创作出了《露营之歌》的第三段歌词(另一说为高禹民烈士所写)。

1938年年底,李兆麟率部队到达海伦八道梁子,完成了西征任务。正要着手赶写第四段歌词的时候,得知龙北两支部队遭到不幸,李兆麟就把写作任务交给时任第一师政治部主任的于天放,他徒步赶往北安找王钧部队。随后该部骑兵顶风冒雪,缴了南其岭、何家大泡子敌人的械,过嫩江到达巴彦旗,又拔了敌人几个据点。李兆麟带着胜利消息返回八道梁子,接过于天放的初稿进行修改。他的脑海里不时浮现着那些刚刚发生的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大雪没膝的林海雪原,严寒和饥饿都无法阻退抗联的战友们;“冷气侵人夜难眠”的雪地露营,都不能动摇“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的愿望和“夺回我河山”的坚强决心。抗联将士们顶风冒雪,“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真实征战生活,使李兆麟的脑海中流淌出《露营之歌》的第四段歌词(原名《冬征曲》)。

就这样,《露营之歌》这一首东北抗日联军歌曲,由李兆麟等一边行军一边宿营,在战争间隙中一路切磋、一路修改、一路传唱。从全面抗战开始一直写到1938年底,从帽儿山写到嫩江,经历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和无数个不同的地方,每段歌词都有一段战斗生活的背景。

《露营之歌》全曲首次发表在1939年7月7日印制的《革命歌集(第二集)》油印本中。该《歌集》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所编(见1991年中央档案馆和东北三省档案馆联合翻印的《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战后仅收存于中央档案馆,一直没有对外公开,直到1999年才被公之于世。

《露营之歌》由李兆麟、陈雷、高禹民、于天放先后共同作词,套用古曲“落花调”填词,唱起来十分悲壮激昂,堪称代表东北抗联文化的不朽之作。它是按春、夏、秋、冬四季写成四段歌词。每段都离不开“火”字。当时,火不仅在冬季里是人们最喜欢的,夏天在抗联战斗生活里,几乎也天天都离不开它。尤其在伏天里,火能驱赶蚊蠓的袭击,还能在阳光照射不进的阴暗密林里烤干衣服。这支歌曲反映了抗联部队西征一路露宿的情况。

《露营之歌》是当年东北抗联西征战斗岁月的写照。抗日联军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奋起自卫,在长达14年之久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歼灭和牵制了大量敌人,为东北和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露营之歌》不仅在东北抗联和爱国群众中广为传唱,在东北光复之后还曾经编入东北地区小学课本,作为教材培育民族的后代。此歌的创作达到了相当高的文学艺术水平,体现了东北抗联的将士们是一群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和民族英雄。一位华侨曾赞誉说:“能写出这样气壮山河、感人肺腑爱国诗篇的人,一定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四段歌词,在时间上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的露营生活,在空间上涵盖了从松花江到小兴安岭、从镜泊湖到嫩江平原的广阔天地。四段歌词,既有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又有对日伪统治下悲惨环境的揭露;既有西征艰苦生活的描述,又有对抗联战士藐视困难、不惧艰险的豪迈气概的歌颂;既有对信念的守望,又有对理想的期盼。字里行间把东北抗联将士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不避艰苦的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歌词描写生动,比喻贴切,语言精辟,通俗易懂,是东北抗联战士最喜爱的一首歌曲。

《露营之歌》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浩然正气、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夺回我河山的坚强意志以及爱憎分明的革命情操,极大地鼓舞了抗联战士的斗志,有十分广泛的影响,至今依然震撼着歌者和读者的心灵。《露营之歌》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中华民族的爱国文学史上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姚远
《党史文苑》 2018年第05期
《党史文苑》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