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生态公正思想探析

更新时间:2016-07-05

一、问题的提出

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猛发展,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对大自然的干预和破坏日益加剧,人与自然的紧张对立关系也日益显现出来,生态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互交织形成了资本主义的深重危机。马克思恩格斯以深邃的理论洞察力,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出了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态的世纪警示,创立了生态文明思想,构成了唯物辩证法中熠熠生辉的华彩篇章。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中没有直接提出关于“生态公正”的理论表述,但是只要我们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遵循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发展的脉络,从整体性视野进行深入考察,不难发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同样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公正思想,与社会公正思想共同构成了马克思公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令人触目惊心,社会不公正问题正逐步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向生态环境领域延伸,近年来,围绕生态权益和生态公正问题引起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呈现集中爆发之势。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如何应对由社会不公引起的生态权益不公正,以及由生态权益不公加剧社会不公正问题这个新的挑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系统梳理并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蕴含的生态公正思想,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指导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生态公正思想探析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献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以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为考察对象和理论逻辑起点,揭示人类思维活动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立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暴力革命、消灭私有制等以实现人类社会平等公正为旨归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和政党与国家建设理论;一是以人与自然关系为考察对象和逻辑起点,深刻阐释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互为目的、和谐统一的辩证的生态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发展规律,构建了内涵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含的生态公正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公正理论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生态权益遭受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侵害给予的极大关注,内在地蕴含了人类在平等地分享自然资源、获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方面应遵循的公平正义原则。

式(2)中W0和W1分别为腐蚀前后Q235钢片试样的质量,g;A为试样面积,m2;t为盐水浸泡试样的时间,h;V(F)为腐蚀速率,g/(m2·h).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环境在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要受到所处的生存环境状况的影响和制约。自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到人的综合素质和生存能力的提高。早在青年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对劳动人民平等公正地享有生存和发展的生态权益表现出极大的关切。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时,十分关心国家立法和司法不公对公民自由民主权利和生态权益的侵害,以及统治当局对贵族特权的袒护。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马克思通过深入剖析莱茵省地方法院审理的一起普通林木盗窃案,从资产阶级国家法正义的视角,揭露了贵族阶级凭借控制的国家立法和司法机构,剥夺普通劳动者平等享有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利的虚伪本质。马克思指出:“国家应该把森林条例违反者看做一个人,一个和他心血相通的活的肢体,看做一个一个应该保卫祖国的战士,一个法庭应倾听其发言的证人,一个执着社会义务的集体中的一员,一个神圣的家主,而最主要的是应该把他看做国家的一个公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4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资本主义社会的司法不公,也是导致人民生态权益不公的一个重要因素。恩格斯在《乌培河谷来信》中曾这样描写到:“这条狭窄的河流,时而徐徐向前蠕动,时而泛起它那红色的波浪,急速的奔过烟雾弥漫的工厂建筑和棉纱遍布的漂白工厂。然而它那鲜红的颜色并不是来自某个流血的战场……而只是流自许多使用鲜红色染料的染坊。”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49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这段描述向后人形象地展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工人生存环境的恶劣。马克思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和恩格斯的第一篇文章《乌培河谷来信》,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生态公正意识,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生态权益的维护,展示了对资本逻辑剥夺生态资源做法的抨击。马克思恩格斯对人和自然生态权益的关注与维护,实质上是其社会公正理论在自然生态领域的延伸、丰富和发展。

首先,不断推动社会变革,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同人类历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一样,自然历史也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人类只有遵循自然界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规律,在自然解放、社会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整体性解放逻辑进程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社会变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消灭私有制,消除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平等、不公正的一切根源,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才可能达到人与自然共存共荣,人类文明与生态文明比翼齐飞的理想状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未来新社会的创建要以在人化自然基础上的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重构在实践基础上的自然与历史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与人和谐的新社会并完成在实践中改造无产阶级自身的历史任务,为通向共产主义社会开辟道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恩格斯满怀豪情地构想共产主义人类社会美妙的理想蓝图,那就是“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当人类彻底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桎梏,消灭了导致人与自然异化的根源,生态和社会的不公正自然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85-18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因此,要在“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三位一体中推进社会整体进步和全面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的生态自然观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共存共荣的辩证关系,高度确证了自然界对于人类社会永续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价值,蕴含了生态公正思想的理论因子。

马克思主义辩证的生态自然观高度肯定了自然界在人类社会中永续存在和发展的权利和价值。人类和自然之间是双向互动的、相互改造的关系,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被自然所改造,从而产生“人化的自然”和“自然的人化”过程。“自然”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阐释和话语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分量。马克思恩格斯从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中,特别是从人对自然能动的实践关系中赋予“自然”以新的内涵,从而把他的唯物史观彻底地贯彻到自然观之中,实现了人类历史上自然观划时代的变革。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自然”的内涵应该是包涵了“自在自然”、“人化自然”和“历史自然”内在统一性的哲学概念。就人与自然的共存共生、和谐统一关系来看,人和自然是平等的,人的生态权益和自然生态权益都具有其存在的合法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荣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内容,高度肯定自然生态价值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地位和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公正思想的理论逻辑起点。马克思、恩格斯首先确证了人与自然之间是辩证统一的,是正义的、平等的关系,人类没有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特权。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植物是一样的,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6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因此,人与自然作为物质循环过程的参与方都需要保护与发展。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作为马克思早期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所揭示的人与自然辩证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异化理论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生态公正思想。其一,马克思生态公正思想蕴含在对个人的考察,即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谁能够成为价值主体。马克思指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01、274、308、30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是马克思在处理社会与自然关系上所凸显出的最为真切的一种基于终极性的思考,是社会公正与生态公正有机统一的最精炼的概括。其二,在人与自然关系异化方面,马克思批判了人的异化、劳动的异化对自然界带来的危害必然导致自然的异化:“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生产的对象,也就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类生活,即他的现实的类对象性,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缺点,因为从人那里夺走了他的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01、274、308、30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这是马克思生态公正思想的又一集中体现。马克思对人类自然科学的反自然界的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主张“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自然界的社会的现实和人的自然科学或关于人的自然科学,是同一个说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01、274、308、30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反对把未来社会的对异化的消除建立在自然科学通过工业为人的解放做准备这一条件上,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是反生态文明的,即反对生态公正的。马克思心目中的理想的自然界是一种超越异化的人本化的自然界,“自然科学将失去它的抽象物质的方向或者不如说是唯心主义的方向,并且将成为人的科学的基础,正像它现在已经——尽管以异化的形式——成了真正人的生活的基础一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01、274、308、30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可见,马克思的自然界是一种建构性的自然界,是寄托着马克思未来社会理想和价值的一种基石性的哲学概念,带有本体论意义的思考。

其次,消除导致劳动异化、自然异化以及人的异化的社会制度根源,实现“三大解放”(人的解放、自然解放、社会解放)和“两大和解”(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解),从而实现社会公正与生态公正的有机统一。面对日益恶化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如何实现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从而最终实现生态公正呢?由于社会制度是导致三大异化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通过完成“两大变革”的历史任务,实现“两大和解”的路径选择,强调“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变革,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60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中,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都存在于物质生产中,存在于包含地理环境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导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不公正的真正原因都根生于人的物质利益,根生于人与自然的矛盾。因此,要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人与自然的对立,仅仅有认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8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中,“社会化的人”,联系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成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交换。那时“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6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只有当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停止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自然和解了。到那时,人类生态公正得以实现的美好前景将呈现如马克思、恩格斯描绘的那样:“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7、686、686、6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人、自然、社会的最终解放,使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恩格斯深入工厂一线调查了解英国工人阶级生存状况的基础上完成的一篇调查报告,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悲惨的生存环境及其尖锐的阶级矛盾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价值。恩格斯用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描述了工人阶级在资本的压榨下所遭遇的社会不公和生态权益不公:“伦敦的空气永远不会像乡村地区那样清新,那样富含氧气。250万人的肺和25万个火炉挤在三四平方德里的面积上,消耗着大量的氧气,要补充这些氧气是很困难的,因为城市建筑形式本来就阻碍了通风。呼吸和燃烧所产生的碳酸气,由于本身比重大,都滞留在街道上,而大气的主流只从屋顶掠过。居民的肺得不到足够的氧气,结果肢体疲劳,精神委靡,生命力减退。因此,大城市的居民虽然患急性病的,特别是各种炎症的,比生活在清新空气里的农村居民少得多,但是患慢性病的却多得多。如果说大城市的生活本来就已经对健康不利,那么,工人区的污浊空气造成的危害又该是多么大啊,我们已经看到,一切能污染空气的东西都聚集在那里。在农村,就是在房子旁边有一个粪坑,也不会那么有害,因为那里空气可以四面八方自由流通。但是,在大城市的中心,在四周全是建筑物、新鲜空气全被隔绝了的街巷和大杂院里,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一切腐烂的肉类和蔬菜都散发着对健康绝对有害的臭气,而这些臭气又不能毫无阻挡地散出去,势必要造成空气污染。因此,大城市工人区的垃圾和死水洼对公共卫生造成最恶劣的后果,因为正是这些东西散发出制造疾病的毒气;至于被污染的河流,也散发出同样的气体。”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40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在此,恩格斯不仅用大量详实的资料反映了资本主义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同时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悲惨遭遇,批判了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代际生态不公正的制度根源。

然而,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使得资产阶级在战胜封建地主阶级,实现了社会变革的同时,也日益走向它的反面。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趋势,资产阶级为扩大生产,垄断全球市场进而攫取超额利润,展开了全球性殖民扩张和掠夺,加剧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生态失衡,产生了全球性生态危机,为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国际生态不公正埋下了隐患。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极度不平衡,不同社会阶级、不同国家、民族和不同地域的人民之间享有的生态权益也是不平等、不平衡的。具体说来,这种群际的、区域的、民族的和国际的生态不公正表现为“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3、33-34、36、3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这种使“农村从属于城市、落后国家从属于发达国家、落后民族从属于先进民族、东方社会从属于西方社会”的不平等状况,恰恰是国际生态殖民主义形成的历史根源,它像枷锁一样牢牢地套在了一切被剥削和压榨的阶级、国家、民族和地区人民的头上,使得资本主义越发展,资产阶级对国内被剥削阶级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生态殖民掠夺就越疯狂,由此导致族际的、域际的和群际的生态不公正问题愈演愈烈。

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带来了全球性生态危机,导致国际生态不公正,在国内,还表现在资本对工人的压榨导致劳动的异化,加剧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与紧张,劳动的异化带来自然的异化,形成了种际生态不公正。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这两部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永远无法摆脱的命运和梦魇:劳动的异化、自然的异化最终导致人的异化。由于资本主义制度下催生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工人近乎牲畜式的劳动非但不能获得优美的自然生态带来的身心愉悦,反而使自然资源作为与工人劳动相结合创造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成为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价值,获得超额利润的工具,由此导致工人对自然的排斥与破坏。

一八四八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不仅是一部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斗争学说的力作,同时也是蕴含丰富生态公正思想的力作。在这篇光辉文献中,马克思一方面对资本主义制度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给予了热情的歌颂,对资产阶级在人类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给予了客观的评价,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3、33-34、36、3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方面,“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3、33-34、36、3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因而,“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3、33-34、36、3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也随着资产阶级对外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而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

再次,提出了缓和人与自然生态矛盾,改善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防止社会不公正导致生态不公正的一些具体构想和实现路径。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针对未来新社会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公民生态权益,维护生态公正的一些重大举措:“开垦一切荒地,改良已垦土地的土壤”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7、686、686、6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把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点”,“拆毁一切不合卫生条件的、建筑得很坏的住宅和市区”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7、686、686、6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通过改造传统农业,使农业进入崭新的繁荣时期,“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7、686、686、6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为建设未来绿色新社区描绘出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在《共产党宣言》这部光辉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为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带来的区域生态不公正提出了解决方案:“按照共同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5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等等。此外,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提出了“取缔国家寄生虫”,“杜绝巨量国民产品浪费”和“厉行节约”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19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等实现劳动解放的途径;在《论土地国有化》中提出了通过土地国有化保障土地肥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设想。在马克思看来,“土地国有化将彻底改变劳动和资本的关系,并最终完全消灭工业和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只有到那时,阶级差别和各种特权才会随着它们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一同消失。靠他人的劳动而生活将成为往事。与社会相对立的政府或国家将不复存在!农业、矿业、工业,总之,一切生产部门将用最合理的方式逐渐组织起来。生产资料的全国性的集中将成为自由平等的生产者的各联合体所构成的社会的全国性的基础,这些生产者将按照共同的合理的计划进行社会劳动,这就是十九世纪的伟大经济运动所追求的人道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9-13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这些设想和解决方案无疑都指向一点,那就是自然解放不能脱离社会解放和人的解放而孤立实现。同样,生态公正也不能脱离社会公正而自发完成。

在临床实践中,基层兽医常常把非发热性或黄疸型牛病简单的判定为牛寄生虫病,但对哪一种寄生虫引起发病却并不清楚,给牛驱虫后牛仍然发病。本文对非发热性贫血或黄疸型传染性牛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予以简述,希望能对兽医朋友在牛寄生虫病诊断中有所帮助。

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资本逐利的本质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及其导致的生态不公、社会不公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不能寄希望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改良,而必须另辟蹊径,进行新的社会变革。只有超越资本主义社会,建立起基于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对生产进行有意识的社会调节,才能根除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重构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以及新型的人与社会和谐关系。对于这个事关人类未来发展方向、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中提出了许多宏大构想。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每一个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本身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代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这个论断深刻揭示了一定时代和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生产力、资本、环境及其人与自然关系必将对当代和后代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实现并维护好人类生态环境的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逻辑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的并不是建立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的,相反,它是建立在追求经济的无限量增长和追逐利润的基础上的。正是资本主义这种毫无节制的经济扩张对自然生态系统和工人阶级造成了最大的损害,正如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福斯特深刻指出的:“资本主义经济把追求利润增长作为首要目的,所以要不惜任何代价追求经济增长,包括剥削和牺牲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种迅猛增长通常意味着迅速消耗能源和材料,同时向环境倾倒越来越多的废物导致环境急剧恶化。” [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第3页,耿建兴、宋兴无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资本家为了使资本增值以获得超额利润,根本不顾及自然的承载力和工人阶级在恶劣的自然生存条件下身心的健康。马克思深刻揭露了资本家唯利是图的贪婪本性:“当西班牙的种植场主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取得木灰来作一代的能获得最高利润的咖啡树的肥料时,他们何尝关心到热带的大雨会冲掉毫无掩护的土壤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呢?对于自然界和社会,在今天的生产方式中,主要只重视最初的最显著的结果。后来人们才惊奇于为了达到上述结果所采取的行为的较远的影响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在大多数情形下甚至是完全和那种结果相反的;需要和供给之间的协调,变成刚刚相反的东西。”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56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所有,从而根本消除了导致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的制度根源,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才有了公平公正的自然生态资源的保障。正如恩格斯指出的,“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不仅会消除生产的现存的人为障碍,而且会消除生产力和产品的有形的浪费。”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56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因而,“应当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使所有人共享自然生态给人类带来的福利。

现状柴米河两侧堤防顶宽及顶高程不足,局部顶宽仅1 m,顶高程低于设计防洪水位,难以抵御柴米河上游20年一遇来水。

随着公众社会意识的加强,大众对企业的要求不再仅是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还要求企业对社会有更大程度的贡献。如中化国际对当地动植物等环保领域的关注,以及他们对民生等方面的可持续支持。这些行为属于伦理层面和慈善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于国际化企业获得当地社区、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大众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支持,对当地社会环境的保护以及社会和谐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好的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履行能够进一步加强国际化企业在当地公众心中的品牌形象,对于企业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具有深远影响。

(三)在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经济基础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并加剧生态不公正的社会制度根源,工人不得不忍受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的多重贫困与不公正。

(四)提出了消除生态危机,化解人与自然对抗性矛盾,在人类与自然界自由平等的良性互动中实现社会公正与生态公正和谐统一的理想方案和宏大构想。

为克服益智游戏教学大班额的瓶颈限制,除了校领导与教师外,广大家长朋友也积极参与其中。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数学益智游戏,让孩子将游戏“带回家”!(如图5)根据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看到孩子在这份有趣的“数学益智游戏”菜单中玩得尽兴,家长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乐此不疲。在家长不断的评价反馈中,学校也改进和提升了“小学数学益智游戏”课程品质。

三、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生态公正思想的当代价值

生态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诉求和实践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习近平与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江苏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js.xinhuanet.com/2013-03/09/c_114960099.htm.在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生态矛盾日益突出的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第1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深入挖掘、系统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蕴含的生态公正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第一,有利于我们深入认识全球化态势下的国际生态殖民主义的本质及其危害,维护我国人民的生态权益和国家生态安全。近年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全球化和在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中牢牢掌控的话语权,一方面将本国生态环境的污染源转移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借此转嫁国内生态风险和生态矛盾,以维护本国公民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权益;另一方面,打着对外投资、援助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幌子,通过资本输出、技术垄断、绿色壁垒等手段,以更加隐蔽和欺骗的方式间接甚至是赤裸裸地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实行生态殖民掠夺,加剧了国际生态不公正问题,严重威胁到其它国家和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益及其国家生态安全,也为全球生态治理设置了障碍。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对资金、技术、原材料等的迫切需求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淡薄,生态风险和环境安全意识的不足,将大量有毒有害的“洋垃圾”出口我国,许多工艺落后、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传统落后产业纷纷转移到我国,加剧了我国的生态环境污染,抬高了我国生态治理成本。随着我国经济越来越深刻地融入国际经济发展浪潮,面对全球化态势下的国际生态殖民主义的生态剥削和掠夺,我们应时刻保持警醒和警惕,提高鉴别能力和防范意识,绝对不能让我国的青山绿水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垃圾集散地。

第四,在讨论和审批设备、耗材、药品时,凡涉及开展新技术、补短板的技术、患者治疗急需的项目时,一律坚持优先原则。在不违反纪律的原则下,开设绿色通道,全面实行优先通过、优先采购。

第二,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公正思想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的研究。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之上消灭一切不公正的社会现象,追求人类的彻底解放,实现人类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与正义,这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价值目标,也是显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马克思主义公正思想是一个内在地包含了经济公正、政治公正、文化公正、社会公正和生态公正五位一体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在生态危机愈演愈烈,人类面临着基本生存权利受到威胁的形势下,每个公民平等公正地享有自然生态权益就愈发显得重要。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口、资源和环境所承受的压力和矛盾日益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在当代中国面临严峻的生态危机、生态矛盾与社会矛盾交织叠加日益尖锐化的时代背景下,由社会不公正衍生的生态不公正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必须给予理论的回应和深入研究,并且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给予解决。

第三,有助于指导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遵循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重视并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关系中的生态公正问题,维护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每个生存个体的生态权益诉求,实现自然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人类价值的和谐统一。西方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全球性教训、经验和趋势,为中国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传统的以牺牲十几亿人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而片面追求GDP增速和总量无限扩张的经济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巨大资源需求和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对于人口众多、渴求富强的中国来说,是不可承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应该探索一条超越资本主义国家传统工业文明从未有过的全新发展道路,真正实现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的共同富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最终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当代中国在加快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必须深入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确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生存方式,明确现代人应承担的生态环境责任,树立科学的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开创美丽中国生态梦的新时代而努力。

(1)教师安排具体活动的活动内容,对家长进行一对一或者分组讲解,使家长能够接受教师的安排,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

第四,有利于从理论上澄清并批驳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各种非议与诘难,捍卫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性。系统研究和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蕴含的生态公正思想,为我们辩证地评价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等流派的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传播、发展和演变的一个重要哲学流派,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渊源,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的社会危机给予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流派则从社会正义的视角对资本主义制度导致的生态正义问题进行了批判。生态社会主义抓住社会正义问题并将其作为分析生态问题的重要方法论,揭示出生态问题的本质是社会正义问题,而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正义性是产生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价值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理论,对认识生态问题的成因以及有效解决生态危机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其内在的理论缺陷,注定其与科学社会主义还相距甚远。” 方世南:《社会正义观:生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阅江学刊》2014年第4期。很显然,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无论其思想理论来源,还是逻辑方法都只不过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指责马克思恩格斯只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而没有关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理论的诘难是站不住脚的。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期,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还没有向纵深发展并集中爆发式显现出来,在生态领域产生的不公正问题还不十分明显,还没有引起那个时代人们的关注,因此,尽管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没有出现单独论述生态文明和生态公正的任何一部专著,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也没有使用过“生态公正”的概念,没有单独就生态公正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阐释,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指责和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只有“红色”的阶级斗争理论而缺乏“绿色”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依据。正如我国长期致力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著名学者方世南教授深刻指出的:“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有机整体,他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辟论述与当代的生态文明概念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和一致性,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生态文明思想的论述不仅早于现代国内外的一些生态文明专家,而且其阐述的生态文明思想也体现了思想内容的超前性、深刻性和完整性。” 方世南:《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研究》,第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生态公正思想是内在地蕴含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闪烁着独特的理性光芒。

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不仅体现在人民依法公正享有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和社会权益,还应包括每个人平等公正享有的生态权益。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和政府应该遵循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原则,在加强生态治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更加重视生态领域的公平正义,更加关注生态弱势群体的生态权益,努力实现并维护好每个公民基于生态权益的生存权、发展权和享受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罗志勇,方世南
《东吴学术》 2018年第02期
《东吴学术》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