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三融合四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

更新时间:2016-07-05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树立了“三融合(思维、知识、能力)”的现代教育理念,提出了全面推动专业特色化建设“一体、二翼、三能、四轮”(专业建设为核心主体,物流规划、不动产管理为两大专业方向,具备区域分析、管理信息技术和专业应用技能三大能力,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学生培养四轮驱动)的办学思路,积极探索学科、专业与专业方向三者的关系,建立由两大目标和六个子目标组成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推行“2+2+1”的课程模块耦合方式,采用全过程、多层次的“链条式”实践教学支撑系统,最终构建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MFEO新模式,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科学的区域发展观、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娴熟的地理信息技术技能、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操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人才。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

(一)以“三融合”为专业创新改革理念,明确专业发展战略规划,促进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三融合”是指“思维融合”、“知识融合”和“能力融合”。

1.“思维融合”即把宏观的空间结构性思维(地理学思维)与微观的管理形态性思维(经济与管理学思维)相融合,论证地理学科培养管理型应用人才的理论基础与拓展空间。规划是属于管理学范畴的计划职能。资源、环境、城市与乡镇的规划是一个很宽的领域,最终要解决资源有效配置与高效利用的问题。地理学科培养规划管理型人才,优势在于对中宏观资源的布局与规划,如结合市场需要,与产业发展或企业决策所需的规划思维相融合,使培养的人才既具有宏观的空间分析与科学资源观,又能掌握企业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体现复合型人才的思维特点。

2.“知识融合”即通过对课程的模块设计与耦合,把“学科—专业—专业方向”的知识内容进行科学重构,并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与教材建设进行固化并实施教育过程。在专业知识结构上,首先确保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模块,然后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定位,与行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相融合,进行应用模块课程设置。

3.1.4 洒水 根据设计标准及碾压试验结果,结合该工程地形特点,两套洒水管路在坝面适量加水,管路上下游各一套,左坝肩蓄水池来提供施工用水。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学校宽带网络、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特别是要为村小学和教学点配置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努力做到全覆盖。

3.“能力融合”是指通过课程教学与实践教育系统的构建与执行,实现对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规划与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与操作能力和通用管理能力的融合,体现在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实践教学与课外拓展训练等环节,最终达到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通过“落地”,把学科的理论、技术与办学资源优势与产业发展的水平与用人需求进行对接,找到专业发展的结合点。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提出并实现了地理基础学科培养应用型人才要对专业建设的创新思维理念、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目标进行有机整合的“三大融合”,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独到的理论视角与战略思路。

买回豆腐,均由舒曼来做。他是学烹饪的,又有多年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个活儿非他莫属,他也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二)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科学设计MFEO人才培养方案

机会网络是一种不需要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存在完整链路,利用节点移动带来的相遇机会实现通信的自组织网络,源节点S向目标节点D传递消息的过程[1]如图1所示,以“存储-携带-转发”的路由模式实现节点间通信[2],具有网络拓扑时变、节点资源受限、不要求网络全连通等特点,更符合实际环境下的自主组网需求,近年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3,4].链路预测是机会网络研究的难点,链路预测的目标是根据节点间已知链路及节点的属性,估计节点间链路存在的可能性.有效的链路预测不仅能够挖掘网络节点间的潜在关系,还能进一步分析网络消息传播的规律,为机会网络的上层应用[5]提供支撑.

从学生入学伊始就被灌输从思想到行动上的实践学习理念。从入学的第一课“专业导论”到四年级的项目管理,从大一的社团活动到毕业生产实习,从低年级基础实验课到高年级的综合实验课,从低年级的创新实验立项到高年级创业大赛等,通过有目的地引导和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实践贯穿于大学全过程。

该项目利用均匀设计法对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中的PID参数和增益K同时进行整定,将增益作为因素引入实验表格中,这时整个控制系统共有8个参数,均匀设计表的选取与串级控制器参数整定相同。

2.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应包括专业性和拓展性两大目标和六个子目标系统(如图1),并通过不同的课程模块设计予以固化。

图1 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与课程模块关系图

3.科学设计MFEO人才培养方案

17) species ['spi:ʃi:z] n. 物种 18) avatar ['ævətɑ:(r)] n.化身;头像

以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考核方式,构建全过程、多层次的“链条式”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创新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MFEO人才培养模式[即多元化Multivari⁃ate(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柔性化Flexible(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灵活组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弹性化Elasticity(力求个性与共性的协调,使学生成为大学生活的主人)的教学过程管理、开放式Open(坚持开放式育人,社会化办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据此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三)以模块化教学为核心,科学设置课程模块,推行“2+2+1”的课程模块耦合方式

模块式的课程设置既能体现较强的学科与专业特色,又能基于市场需求的柔性管理。找校经过探索与实践,以学生能力需求为导向,通过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设计课程系统中的“五大模块”,包括两大理论知识模块(学科、专业理论基础模块和专业应用方向知识模块)、两个技术能力模块(区域资源规划管理技术与技能模块、信息技术与操作技能模块)和一个实践过程模块,推行“2+2+1”模块耦合模式。其中第一个“2”是指两大理论知识模块的耦合——在课程设计上实行平等推进,有所偏重,在教学内容上互相渗透。第二个“2”是指两个技术能力模块的整合,如在教学上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手段与方法,通过“产学研”,结合物流园区与物流网络区规划实现技术与技能的耦合。“1”具体指实践教学模块系统,通过课内实验、独立实验课、各种实习实训形式,实现理论知识与管理实践能力的耦合。最终通过“2+2+1”的耦合实现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提高人员素质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司在过去的发展中,过分重视财务人员的工作成效,但是缺乏对财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财务人员素质较低、专业水平欠缺的状况长期缺乏改善。财务人员的整体能力难以满足公司日益增加的财务管理需求。同时,巨大的工作量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的缺乏使得财务人员没有主动钻研财务问题的意愿。为此,公司应在基本工作之余,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同时建立相应的加薪、奖励和带薪学习机制,激励财务人员进行自我学习、努为提高业务水平,这对M公司的长远发展来讲是“小投资、大回报”。

3.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

(四)采用“翻转课堂”方式,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推动教学全面改革

1.开展课程考核改革

为改变传统的以单一的闭卷笔试为主的终结性课程考核方式,根据《广州大学“十二五”本科专业建设规划》的精神和专业特点,我们制定和实施了不动产管理等5门课程试点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实行了“N+2”(“N”指考核次数,即建立基于学习量的学分计算方法,将练习、实验、团队学习、学术考察及研讨会和学生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方式和时间均列入各模块的教学安排和考核中,N≥3;“2”是指期末考试和读书笔记)考试制度,变末端考试为过程监控,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2.开展项目驱动教学法

针对合作企业生产实际的项目选题,通过项目载体,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校企联合培养的目标。着力提高学生解决实践过程技术难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如根据产学研合作项目,要求学生根据企业需要提供真实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指导完成。

人才培养定位是以市场需求为前提的,定位明确意味着人才培养目标、规格、途径和适用性的清晰化。根据社会需求,我们把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明确定位为:培养具有现代资源观和空间分析、规划思想,掌握现代信息与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专业应用管理能力,服务于新兴服务产业的创新型人才。在此基础上设计既体现了地理学科传统优势与特色,又构建了市场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1]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以模块子目标为导向,积极建设省市校各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网络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可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最终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现本专业建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校级网络课程4门。同时开展不动产类、区域物流规划类、土地管理类三类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对本专业教师编写的物业管理、物流规划方面的两大系列教材进行全面升级改版,已在科学出版社出版高起点、系列化(不动产系列、物流规划系列)教材9本,在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不动产测绘》1本。系列配套教材的出版,为专业课程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在教学中要注重课堂讨论,转变教师单向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建立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的平等关系,鼓励不同思想的表达和知识存疑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采用全过程、多层次“链条式”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

1.全过程参与

再如,临床科室在给患者诊治过程中供电出现故障导致诊疗中断,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患者就诊完毕后,在院内行走时,遇到地面有积水打滑或墙粉滑落,也会导致患者受到二次伤害,等等。

2.多层次渗透

3.链条式相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多层次的相互渗透。如理论学习与实践过程的渗透,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与面向就业的综合实验课程的渗透,低年级参观实习与高年级实习的渗透,大三年级见习与大四毕业实习的渗透,计划内实践教学与计划外拓展训练的渗透。通过多层次实践方式将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区域性与空间分析方法与企业营运管理相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以增强[2]

通过校内实验、社会实践、见习、生产实习、专业技能大赛实践教学形式,形成环环相扣的“链条式”实践模式。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了全方位、开放性的实践学习环境,在操作技能训练方面降低了对企业的过分依赖,提供了较多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机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综合能力得以循环上升,最终获得社会的竞争力、发展力和学习力。

加强实践环节管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5年来,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挑战杯”及创新创业研究项目65项,获得国家、省、校、院级科研奖励189项。通过指导学生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参与行业调研、专题研究、专业论坛、技能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或公开发表论文[3]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

(一)促进了教学研究和改革,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经过多年的建设,专业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主持或参与省级教研立项12项、市级5项,校级5项,在正式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25篇。通过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大大促进了专业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这种体验在我的女朋友身上感触更明显。“病生久了,就会生出一些接纳,一些习以为常,打消了原本的焦虑不安、伤心苦痛,反而比正常人多了几分从容,从新规划如何带病生活。”她在患癌症十个月后变得坦然,如今她已突破了三个月的生存期,肿瘤正在缩小。现在她开始调制中药面膜,重拾自己的微商生意。“不希望余生以病人自居。”她吐露一来想要赚钱养活自己,不想成为任何人的负担;二来就是还有很多想法没有实现,就想着从做自己喜欢的事开始,一点点地把自己重新拼起来。家里人认为她应该像个病人一样卧床休息,她不以为然:“我还是一个正常的人,只不过生了严重的病,我接受,我想办法去治疗。”

(二)出版的系列配套教材发行量大,应用范围广

出版的专业系列教材社会认同度高,教材的印数不断增大,有2本教材出版后已进行第5次印刷。有1本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配套教材被地理类、管理类、财经类院系的相关专业广泛使用,其中集体订购教材的有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农学院、西安邮电大学、陕西理工学院、宝鸡文理学院、广西师范学院等24所学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注重实践环节,重视学生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参与科技训练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高。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挑战杯”及创新创业研究项目65项,获得国家、省、校、院级科研奖励189项。通过参与行业调研、专题研究、专业论坛、技能大赛、创业大赛等活动,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综合素养得以提高。

(四)增强了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毕业生得到社会和行业的认同

以产学研合作办学的方式,使实践环节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确保应用型人才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2009-2012级学生中得到实践应用。2013-2016届共有414名毕业生。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1.03%以上,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就业率为68%,有较多学生服务于品牌大企业。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强,就业面广,行业认同度高。

(五)特色明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得到同行的关注与肯定

地理学培养房地产、不动产、区域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凸显了专业特色,其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了国家地理科学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重视与充分肯定,近年来多次在全国性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了书面或会议交流,得到同行的关注与认同。人才培养方案被兰州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福建闽江学院、兰州城市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嘉应学院、岭南师范学院等多所兄弟院校参考使用或给予充分肯定。

(六)利于高校优化资源配置,开拓办学新路子,走专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该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传统基础学科(如数、理、化、地、生等学科)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开拓办学新路子,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科学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点

(一)理论上

提出基础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实行思维、知识与能力“三大融合”、以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学生培养为“四轮驱动”的创新改革理念,为高校地理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独到的理论视角与战略思路。

(二)人才培养内涵上

建立由“两大目标,六个子目标”组成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推行“2+2+1”的课程模块耦合方式;整合学科资源,设计综合实验课程,采用全过程、多层次的“链条式”实践教学支撑体系;最终构建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MFEO新模式,致力于培养博、专相结合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④工程亲水效果。治理后河道应具有良好的亲水效果,如河岸设置缓坡、沙滩,居民可以直接入水、戏水,可以进行水上活动等。

(三)专业拓展方向上

提出发挥学科资源优势,拓展专业发展方向,实现专业跨越式发展的3个落点:(1)突破点:以地理学科规划管理技术与地理空间信息系统技术作为人才核心竞争力的突破点;(2)支撑点:以“课程、教材、实验、基地、教研”作为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支点撑点;(3)增长点: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修订专业特色方向,拓展了现代服务业与地理学相关的国土、房地产、不动产、区域物流等领域方面的人才培养作为专业发展的增长点。

四、结语

由此可见,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秉承“三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实行“四驱动”的人才创新与实践,创建出MEFO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更好地为广州市以现代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培养大量的人才,也为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张茜凤,薛丽芳,马晓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6(1):96-101.

[2]赵映慧,袁兆华,王杜春,闫雷.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13(4):94-98.

[3]徐立清,钱国英,马建荣.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专业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53-57.

[4]刘富刚,祁兴芬,袁晓兰.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以德州学院为例[J].高师理科学刊,2014(6):108-111.

[5]胡兴,刘卫今,刘胜贵,吴镝,付明.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5(3):139-141.

[6]王璐.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培养经济学创新型人才[J].大学教育,2014(2):101-102.

[7]于宁,刘景军,邓琳,王纯岩.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创新——以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J].高师理科学刊,2014(5):117-120.

林媚珍,邓慧玲,滕丽,杨木壮,姜燕宁
《大学教育》 2018年第06期
《大学教育》2018年第06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