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二维码”的民国文献数字化模式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引言

民国文献是指编纂、出版于1911-1949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各种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历史、教育、自然、地理等文化遗产知识和信息的载体记录。它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1-4]。然而,由于当时特殊时期作为文献载体的纸张质量等原因,民国文献的保护工作形势严峻,其珍贵和不可逆性不输古籍善本。国家图书馆策划的“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正式启动后,民国文献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图书馆及数字出版机构都在积极开展民国文献整理及数字化开发工作,即针对馆藏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采集、编辑和格式转换等加工与整合,对民国文献数据库进行引进与应用。该项工作既具有传统图书馆的收藏与保护功能,又提供高质量、深层次、集成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是传统图书馆服务的扩充和延伸。

1二维码模式概述

二维码(two-dimensional code)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而直到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广泛普及后,二维码才迎来真正的蓬勃发展期[5]。二维码是利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二维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图形上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技术[5]。常见二维码最多可容纳4000多个字母或者1800多个汉字信息,有着普通条形码不具备的明显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具有高密度编码、数据信息容量大的属性,比普通条形码信息容量高几十倍;(2)具有编码范围广的特点,除了可编码文字信息外,还可编码存储图片、网址、声音、指纹等信息,这是普通条形码无法匹敌之处;(3)制作与使用成本低廉,普通二维码生成器即可制作,普通打印机即可打印;(4)容错能力与抗损毁能力强,如果污损、破损面积不超过50%,仍可正确识读。因此,二维码技术逐渐成为包括图书馆界在内的各行各业品牌识别、推广和进行管理与服务应用的最佳选择。

2二维码在图书馆的应用

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二维码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图书馆,而我国对二维码技术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网络环境的逐步改善,图书馆行业开始重视二维码技术,与其交叉点也日益增多且成熟。国内率先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当属上海图书馆,其利用二维码技术实现了读者身份识别、图书自助借还、展览信息获取等服务[6]。有学者提出二维码技术与OPAC系统、信息素养教育、图书馆导读、移动图书馆网站相结合,也能创造出智慧的火花,极大提升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7-9]。另外,二维码技术在读者标识、图书标识、座位标识等方面,与Beacon技术充分结合,能够实现基于位置的情景感知式读者服务[10]。可见,二维码技术与图书馆各项业务环节的紧密融合,使得图书馆管理与服务锦上添花。

3 基于二维码的民国文献数字化模式

众所周知,为有效保护民国文献不遭受二次破坏及保持其完整性之需求,各民国文献收藏机构及图书馆一方面采取不对外开放阅览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民国文献数字化研发方式,以期实现保护民国文献之目标。本文探讨利用二维码技术优势,与传统民国文献数字化模式有机结合,建立民国文献云服务平台,实现基于“二维码”的民国文献数字化新模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打破不对外开放模式,避免营造民国文献神秘感。读者携带手机等智能终端即可进入民国文献书库欣赏民国文献原貌,若想继续深入了解相应文献,无需翻看纸质文献,只需利用手机扫描其封面二维码即可查看文献详细信息,并享有在线阅读或离线下载阅读服务,打通线上与线下服务两条平行线的信息流渠道;(2)基于“二维码”的民国文献数字化新模式的提出,对于拥有手机上网用户破11亿人的泱泱大国来说是一件可喜之事,为广大手机读者利用智能终端设备查阅民国文献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加强读者对民国文献重视,提高民国文献利用率,以期实现民国文献利用的便捷化、管理的科学化、服务的个性化。

一般来讲,传统民国文献数字化流程主要经过民国文献的数字化翻拍、翻拍图像后期处理、数据上传与元数据标引、数据发布检索与展现四个步骤。基于“二维码”的民国文献数字化流程,在上述流程的基础上考虑了Epub格式转换、数字化电子目录检索表创建、云服务平台上传镜像文件、二维码标签制作同步云端等步骤,如图1所示。

(2)翻拍图像后期处理

图1 基于“二维码”的民国文献数字化模式流程图

3.1 民国文献数字化制作

(1)数字化翻拍

分析得知,该图的最大应力为916 MPa,发生连接块与连接螺栓的连接处,单元305 461即表示此时最大应力的地方。统计分析发现所有连接块与连接螺栓处的受力都在880 MPa左右,考虑到它们的应力状况,螺栓被拉断对连接块造成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需要进行适当加强或改善设计。另一侧的支座受力和变形情况与此极为相似,只是有略微的不同,故不再赘述。

镜像文件上传至云服务平台后生成的网址信息,是二维码标签制作所需重要信息之一。那么,针对馆藏民国文献的二维码标签制作需要考虑三点问题:第一,二维码本身可存储信息容量尽管很大,但存储空间毕竟有限,不可能存储整本民国文献内容信息。第二,二维码标签具有一次性写入属性,且要求写入信息必须是相对固定的内容。因此,本文保存在云端的民国文献网址信息为www.cipuc.edu.cn/2barcode/ebook.asp?id=ID&svc=cdb(id+key)。其中,ID为民国文献的馆藏号,svc为安全验证码。第三,利用离线或在线的二维码生成器生成二维码标签,并将其打印到不干胶标签,粘贴在馆藏民国文献封面底部。在提供民国文献对外开放阅览服务,尤其是大型展览与推广活动时,在禁止浏览民国文献纸质原件的情况下,便于读者利用手持智能终端扫描二维码,迅速获取云端下载地址,完成在线阅读及本地离线阅读,实现线上与线下服务的融合统一。

平日大家去觅星殿见东方宇轩谷主论武议事,去赏星居看孙老神仙抟丹制药,或者上摘星楼摸云扪星,都得坐吊桥与绳车,由岚天梯轧轧往来,闻着桐漆松木的香气,由这交通机关里慢慢体验僧一行和尚跟司徒一一的天工巧思,优哉游哉,也有趣味,但予上官星雨李离这些还未养出闲情逸致的新人,乘鲲鹏高来高去,当然是最爽利的交通法门。

在继电保护技术应用在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中时,必须要对多个问题来进行考虑,从根本上实现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翻拍图像后期处理工作是民国文献数字化制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图像翻拍过程中,对纸质文档尤其是厚重书页拍照,生成图像将不可避免、或多或少地出现弯曲变形等问题,故需要对其加以矫正,以有效完成OCR、归档等翻拍后期处理。同时,制定符合要求的降噪、命名、编号、裁剪等图片处理规范与标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保证翻拍图片与纸质书页的真实性与一致性,图像后期处理工作需维持原图像本身的颜色、完整度等属性。另外,选取与利用如Photoshop等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及图像批处理功能进行降噪、纠正等操作,能节省不少时间成本。

(3)数据上传/元数据标引

数据上传/元数据标引工作是民国文献数字化制作之核心环节。首先,需要将翻拍处理后的图片排序编号,并用转换制作工具生成目前较流行的PDF、CAJ等格式的全文数据文件,即每册民国文献资料对应生成一个全文数据文件。其次,按照已定义好的数据库后台存储结构创建民国文献数据库,并将生成后的全文数据文件上传至服务器,再按照标引规范要求,针对每一条记录进行数据标引。最后,将数据内容录入到民国文献数据库,对各种图像数据、标引数据、元数据、文本数据等进行合成,以丰富民国文献数据库内容。

大数据环境下,民国文献收藏机构及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平台,可根据采集到的资源点击、页面浏览、检索词输入等读者行为记录,进行基于底层海量数据的大数据整合、分析,挖掘出读者最关心与最有兴趣的资源,以提供上层个性化服务功能。如根据读者对信息服务平台上与民国文献相关资源的点击信息,可以将馆藏同类民国文献信息及其他相似爱好者关注过的同类民国文献信息,自动推送到读者智能终端设备上,以实现民国文献同类推荐的个性化服务。读者利用智能终端设备识别推送来的封面二维码,即可随时随地阅读该民国文献,既能有效节约读者检索与收集民国文献资料时间,又能实现民国文献收藏机构及图书馆资源利用最大化。

为用户提供民国文献的移动终端阅读服务,最重要步骤是选择主流电子读物呈现格式。由于Epub电子书格式具有章节目录呈现功能,文字显示大小可选,排版自由,自适应终端屏幕比例等优势,已然成为电脑端与智能终端设备呈现电子读物的最主流方式。另外,在“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启动后,很多民国文献收藏机构及图书馆通过OCR等方法,制作成如PDF、txt、doc等可编辑的文本格式,并建成数据库。因此只需在此基础上采用最常用的PDF与EPUB格式转换软件ABBYY FineReader,将PDF格式转换成Epub格式保存即可,以方便读者利用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在线阅读和下载后离线阅读。

3.2 Epub格式转换

数据发布、检索与展现工作是民国文献数字化制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标引完成的数据库借助自建库发布平台,以资源数据库的形式发布到数字图书馆网站,并加入到与其他资源库的统一检索中。同时,需要设计相应的概览字段、细览字段,确定元数据的页面展示样式。另外,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各收藏机构和组织之间要密切配合,相互合作,遵守同一个可操作标准,以及数据共享的具体可操作方式,并严格执行,最大限度地发挥民国文献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3.3 民国文献数字化电子目录检索表创建

创建馆藏民国文献数字化电子目录检索表,一是为馆藏民国文献云盘库的建立提供目录数据检索支持;二是兼顾实现馆藏实体民国文献快速定位查找、获取等功能。由于民国文献年代久远,当时我国还没有颁布ISBN、ISSN、CIP等详细标准,故民国文献可供电子目录检索表利用的字段有限,筛选后仅包括题名、著者、出版社等书目信息,以及馆藏号、层架号等馆藏信息。另外,若为提高馆藏民国文献数字化电子目录检索表录入效率,可从已创建好的馆藏民国文献数据库中批量抽取题名、著者、出版社、摘要等元数据。

建立民国文献云服务平台及上传镜像文件,一是考虑到图书馆存储设备不足,资金短缺的问题;二是云服务平台方式更便于各收藏机构间实现民国文献资源共享。此步骤需要考虑三点问题:(1)选取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目前,互联网上提供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的主流公司包括百度、360、华为等,选取时要注重其安全稳定性、可扩展性、服务质量、网络传输等属性,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前期产品调研、测评;(2)申请专用账号及开通公共云存储服务。以构建与馆藏实体民国文献相对应的云存储目录与结构,上传与下载民国文献数据,测试实际运行效果,并做出及时调整;(3)同步上传镜像文件。将加工好的数字文献制作成镜像文件上传至云服务平台对应目录下,数字文献命名规则可考虑题名与馆藏号的结合,确保云服务平台上所有镜像文件有序、准确、合理。同时,可充分利用云服务平台的批量上传与秒传功能,以提高上传效率。上传镜像文件后,需要保存同步生成的云服务平台网址信息,以备二维码标签制作所用。

3.4 云服务平台上传镜像文件

在《角的概念》的教学中,教师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入,唤醒学生对角的初步认知,接着,教师又让学生们摸角,直观感受角以及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辨别角等活动,都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接着,教师再借助合情推理帮助学生把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既促进了学生对角的概念知识的建构,又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3.5 二维码标签制作同步云端

数字化翻拍是民国文献数字化制作的第一个环节,以非接触式的文档数字化方法为主,凭借设备便携、操作简便、不对原纸质文档造成任何损伤等优势,在文档数字化领域,尤其是珍贵文献数字化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根据馆藏文献的纸张、版式等特性制定最适合方案,包括拍照设备参数选择、镜头选择、拍照距离设定、分辨率清晰度设定、光房搭建、翻拍相关技术要求、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相关人员操作规范制定等。例如,最基本的拍摄环境选取需考虑2m×2m×2m光房,其四面需用2m×1m的白色摄影柔光布环绕,外加2组专业摄影背景架、4根横梁、2组冷光源专业摄影灯及一块背景布。拍摄设备选取需考虑全高清像素在1600万以上的单反相机、定焦镜头、专用摄影架、无线快门等因素。

4 基于二维码的民国文献数字化创新服务

基于“二维码”的民国文献数字化模式的出现,与图书馆自身业务紧密结合,可衍生与变幻出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服务,以提升图书馆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如民国文献同类推荐服务、标识定位服务、语音文件传递服务、数字化阅读推广服务等。

4.1 民国文献同类推荐服务

(4)数据发布、检索与展现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存在事前决策论证缺失、事中监督管理缺位、事后绩效评价缺乏的不足,建议增设预算会计收入类科目“投资预算收入”,科目下设“以前年度投资”和“本年度投资”两个明细科目,并按具体投资项目核算货币资金投资成本的收回。收回以前年度货币资金投资成本时,借记“资金结存”,贷记“投资预算收入—以前年度投资”,收回本年度货币资金投资成本时,借记“资金结存”,贷记“投资预算收入—本年度投资”。

日本藤井一二教授做了《丝绸之路与日本古代的文化交流——以唐朝为中心》的报告。藤井先生以中国学者甚少关注的日本文献为依据,丰富了日本遣唐使和遣渤海使的研究内容,特别是关注到日本大伴家持家族以及唐人陈怀玉改名千代怀玉、袁晋卿改名清村宿祢等内容,这些史料多为中国学者所不知。并以1970年西安出土日本钱币“和同开珎”、日本正仓院东大寺开田图与敦煌山水壁画、日本法隆寺飞天形象与敦煌飞天的对比等为例,阐释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往。

4.2 民国文献标识定位服务

随着读者数量与日俱增及馆舍面积逐年扩大,各收藏机构及图书馆能提供民国文献的有效标识与快速定位等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在民国文献二维码标签设计时,除存储民国文献基本信息与云服务网址信息外,也可存储纸质民国文献的馆藏位置标识信息。例如,二维码采用QR编码解决方案时,其位置信息即可存储在QR码的三个“回”字图案中,并同步上传至云服务平台。当读者检索到民国文献时,扫描其封面二维码即可快速定位民国文献物理存放位置,完成线上至线下服务信息流的贯通。同时,结合公共检索系统与Beacon 技术,可实现对民国文献的精确定位跟踪与3D实景路线绘制导航功能,及时、快速、精准引导读者找到民国文献馆藏具体位置。

4.3 语音文件传递服务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记录手段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图书馆文献载体形式日趋多样化,读者对文献资源也有着更高要求,因此图书馆需要充分利用一切软件平台研发适合手机识别的资源载体形式。例如,利用语音转换软件将民国文献资料转换为语音文件、有声读物等,再将其上传至云服务平台,吸引更多读者了解和学习民国文献史料。读者扫描民国文献封面的有声读物专属二维码后,即可享受从云端直接欣赏和体验有声读物或视频读物等服务。另外,部分民国文献收藏机构及图书馆还保管了一些民国光碟、音频或视频等资料,同样可以通过二维码方式标注实现,既拓宽读者知识获取渠道,又便于图书馆业务有序化管理。

4.4 数字阅读推广服务

数字阅读推广服务作为图书馆的一项重要服务内容,一直深受图书馆界的高度重视。数字阅读推广服务是图书馆开展精细化、人性化服务的基础,利用活动期间收集与积累的大量数据信息,能够帮助图书馆进一步分析与提升活动成效,更好地调动读者参与的积极性。针对民国文献数字阅读推广服务,在前期宣传阶段,可以将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信息以二维码方式提供给读者,即在二维码标签中存储活动详情网址信息,读者需要获取信息时用手机点击识别该二维码即可查阅详情。在活动开展阶段,可以结合Beacon技术设定不同的主题体验场景,观察和收集每位读者的活动范围与位置信息,开展现场投票、抽奖、互动等环节活动,便于组织者与参与者进行有效沟通,充分发挥与体现数字阅读推广服务的价值。

5 结语

民国文献的保护工作虽初见成效,但还遗留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各收藏机构及图书馆间需要精诚合作,砥砺前行,为我国抢救、还原与保护民国时期珍贵文献,继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贡献光和热。

参考文献

[1] 刘建忠.论民国文献的史料价值与保护利用[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2(6):77-79.

[2] 王雅戈,侯汉清,黄建年.民国文献数字化整理研究——以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整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09(11):63-66.

[3] 毛雅君.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现状及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7(5):36-40.

[4] 张春梅.浅析民国文献分级保护体系的构建——基于复旦大学图书馆民国文献管理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3):61-67.

[5] 钱宇.二维码与图书馆的深度结合:二维码替代条形码[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1):106-109.

[6] 孙晓瑜,王荣宗.国外手机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1(3):23-25.

[7] 张秉军.二维码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6(7):103-105.

[8] 瑚小雪.手机二维码在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4):68-70.

[9] 曹文琴,周玲元.二维码技术在移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5):63-69.

[10] 王雯霞,刘春丽.二维码对基于Beacon的智慧图书馆应用的补充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7(5):20-23,51.

芦晓红,张文娟,赵迎春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