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互联网+”环境下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术利用和传播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大量原生数字化科研资料正在不断产生,科研数据管理(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RDM)和科研数据服务(Research Data Services, RDS)成为科研机构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互联网+”环境下对科研数据管理的特性出发,提出对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策略方法,以期为构建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创新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推进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的开展,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上海市奉贤区副区长顾佾,上海市奉贤区经济委员会主任徐建龙,上海化学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侯金花,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公司副总经理朱健,上实投资(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冯煌,上海实业振泰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平,上海实业振泰化工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宗俊,国家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曹阳等领导及上实振泰公司领导、职工代表参加新建工厂开工奠基仪式。

3.2 悬挂式土壤改良机设计思路 为有效避免气动助力土壤钻孔机[20]劳动条件差、单钻头效率、精度低等问题,根据农艺参数设计了悬挂式土壤改良机,结构见图2。主要由机架、行走轮、液压马达、升降架、钻坑部件、定量施肥装置、覆土板、位置传感控制装置等部分组成。牵引点与拖拉机连接。液压马达、钻坑部件安装在升降架上,其通过机架导滑槽、限位块、液压缸与机架连接。螺旋钻罩后方设有半圆形的定向出土口。螺旋钻头部设有快换钻头。升降架后方设有肥箱,肥箱下部装有步进电机控制的排肥机构,排肥机构下方的弯型排肥管正好位于螺旋钻罩后方,机架最后面安装有4个覆土板。

1互联网+与科研数据管理

1.1 “互联网+”内涵

“互联网+”是创新2.0环境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1]。“互联网+”模式的提出,主要强调互联网与各行业联动,进行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互联网作为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军事变革等不同领域得到了运用,这种开放互联的模式为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带来了众多便利。例如,“互联网+”和交通融合,产生了滴滴打车、共享汽车和共享单车等便利的通行方式;“互联网+”和购物饮食互联,形成了各类电子商务网站和APP;如今在线支付和手机支付已经完全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互联网通过这种开放互联、深度融合的方式,实现了与不同领域的结合,达成不同领域的双赢局面。“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为科研数据管理和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科研数据可以利用这种互联模式,以用户为核心,构建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科研数据的开放存取。

1.2 国内外科研数据研究进展

科研数据管理主要是对科研数据进行选择、获取、组织、分析、保存和分享利用的一系列活动,可存储科研数据,验证科学成果,提供科研成果的利用率和影响力[2]。科研数据服务则主要是根据科研数据管理的周期,在数据管理计划到数据整理存档的整个过程中分阶段全面地提供服务。随着科研数据的产生,政府机构、基金组织、科研人员开始意识到科研数据管理的必要性,如何构建一种对大规模、繁杂化、分布式的多领域科学数据管理和利用的模式变得尤为重要。

科研数据的管理与共享一直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国外对于科研数据管理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1957年,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cientific Unions,ICSU)成立了世界数据中心(World Data Center,WDC);1966年,为了改进数据的管理和获取,建立了跨学科的国际数据委员会(Committee on Data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DATA);200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发布了《开放获取公共资助研究数据的原则和指南》,对科研数据的开放存取给出了新的界定;2013年,科研数据联盟正式成立[3],对于科研数据的管理、政策和共享的研究和讨论达到巅峰。高等院校、政府机构、科研机构是科学成果产生的主要阵地,随着学术科研成果的产生,大量的科学数据不断产出,国外许多大学也加入到科研数据管理中,如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华威大学、墨尔本大学等都相继开展了数据管理计划。2002年,中国开始构建“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项目,通过制定科学数据共享政策和平台,将科学数据纳入到国家科研数据统一管理中[4]。2014年5月,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分别发布了针对科学数据开放获取的政策声明。2017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开放获取推荐周的主题为“开放科学与创新服务”,支持开放获取、开放科学和开放创新的“开放获取2020”合作计划为中国开放科研政策及实施策略带来了新的机遇[5]。这些行动计划的相继开展,表明中国对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服务的重视,但是,科研数据所涉及学科领域十分广泛,又有知识产权权益等众多问题,使得中国科研数据管理和共享服务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3)由于浮选金精矿产率较小,金、铅浮选分离及铅细磨浸出工艺生产成本增加有限,远低于所获铅精矿以及金、银增加回收率所增效益。针对日处理24 t的金浸出系统,半年可收回基建投资。

2互联网+环境下科研数据管理的特性

2.1 开放性

互联网最为首要的特性是开放性,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开放存取已经普遍发展,加入到互联网这个大环境下,科研数据也能获得这种“开放”精神[6]。通过互联网,可以跨越时间和地域的界限,将科研数据进行开放存取管理,实现科研数据服务的开放性,让人们获取科研数据变得简单方便。正如通过互联网MOOC实现了开放课堂,商业数据得到了大规模开放应用,科研数据也应该创新管理,实现其开放性。但目前现阶段,科研数据的开放水平低,呈现数据质量不高、可利用价值较少和缺乏及时性等问题。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科研数据有效开放,将成为未来科研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2.2 共享性

科研数据管理可以利用互联网开放、共享和协同的特性,实现科学数据的开放存取。在未来,科研数据共享平台的发展建设也将开始关注政府和政府支持的机构以外的企业或个人的科研数据,将企业、高校、研究人员的科研数据全部融合在一起,扩大科研数据共享平台的规模,实现科研大数据的有效利用。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内容也将通过深度融合的共享互联模式,获得更为丰富的科学数据资源,服务界限不断扩张,延伸到各个领域,使科研数据的利用价值最大化。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开放机制,不仅可以延伸科研数据深层次的挖掘,也可以实现科研数据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大规模集成共享,丰富科研数据服务内容,创新共享互联模式,加快科研成果诞生,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2.3 协同性

依托“互联网+”环境和大数据的先进技术,可以构建科研数据管理的共享平台,实现科研数据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将不同领域的科学数据互联,以用户为中心提供科学服务。科研数据设施建设可分为技术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技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对科研数据进行选择、处理、保存、发布和共享等活动的平台[7]。只有构建一个完备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才能满足不同科研行业和学科发展的需求,为科研人员提供便捷的平台服务,实现科研数据的高效利用和共享。

3互联网+环境下科研数据共享平台构建

互联网联动了各个行业的协同发展,“互联网+”理念正是这种协同精神的运用。在科研创新活动中,利用互联网可以实现在线信息的实时交流与互动,加强不同领域的科研数据联合,产生出新的科研数据管理创新体系,使科研数据得到最大程度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科研数据协同服务贯穿到科研数据管理的各个阶段,包括科研数据选择、组织、归档、保存和共享等,解决现有科研数据关联性低和协同深度不足等问题。协同管理、行业联动是科研数据创新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互联网+”环境下科研数据管理必经的模式转变。

图1 科研数据共享管理平台模型

本文构建了“互联网+”环境下科研数据共享平台模型,如图1所示。该平台主要分为四部分:(1)数据层,包括政府科研数据、机构科研数据、高校科研数据和出版科研数据在内的众多科学数据集成系统;(2)管理层,主要包括维持整个科研数据管理系统运行的数据资源、重用、保存和安全管理;(3)服务层,指整个科研数据模式的共享服务,包括数据出版、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监护、数据发布和数据评价等服务;(4)应用层,即整个服务平台的接入口,包括传统的网站、平板电脑及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客户端等。通过科研数据共享平台的管理,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科研数据,为科研人员和用户提供便捷的学科数据获取模式。

“互联网+”环境下,更加注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共享共创理念。用户不仅是信息的使用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同样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科研数据管理可以实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科研人员之间的科学数据共享和交换,大大提高各科研工作者的参与性,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使科研数据的服务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这种“互联网+”环境下的科研数据众创机制不仅可以实现不同科研领域、不同学科之间学术资源的深度融合,还能使用户普遍参与到科研数据共享的活动当中,真正实现科研数据的创新管理和服务。

4互联网+环境下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策略

4.1 加强科研数据开放服务

在“互联网+”环境下,共享的概念尤为普及。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把所获得的信息分享给他人,包括文章、图书、歌曲和视频等都可以通过社交网站进行分享,这种简单即时的分享已经成为互联网服务大众的重要方式。但是,受思想观念、知识产权等制约,科研资料的共享不受重视,发展相对落后。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依托新技术发展,实现科研数据的共享服务,增强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机器人3D视觉搬运系统由MotoSight-3D机器人视觉系统、Motoman通用机器人MH210与抓手等部件构成。MotoSight-3D是安川最新推出的快速3D视觉搬运功能,可以对料筐内任意摆放的工件进行视觉定位、准确抓取,对沾油的工件、带曲面结构复杂的工件都可实现高精确度的识别分拣。视觉重复精度可达±0.1 mm。机器人3D视觉搬运系统能够适应汽车整车装配、零部件取放等不能精确定位的诸多应用场合;也可以满足螺母凸焊机上料,汽车冲压件上下料、归整码放作业等机器人作业需求。

4.2 拓展科研数据众创机制

通过科研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可以加强科研企业、出版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联系,开展科研数据共建共享服务,征集用户对服务平台的使用意见,共同完善平台的设计和使用体验。科研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一定要遵从以用户为核心,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供学科数据个人订阅、推荐分享和参考资源等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科研数据的开放机制是科研数据共享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科研数据的众创机制是科研数据共享服务的核心,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扩展科研数据内容和服务模式,为科学事业添砖加瓦[8]。利用“互联网+”的协同特性,联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科研数据管理,形成集成的科研数据共享系统体系,更好地为学术科研事业服务。

通过互联网,可以让更多的用户获取和共享科学数据资源,与此同时,数据伦理与法律问题也在不断产生,这就需要提高用户的数据素养,培养用户数据获取和使用能力,增强用户数据道德意识[9]。“互联网+”环境下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不仅要提升用户的数据素养,也要加强和提高数据管理人员的数据素养,通过相关的政策、培训和宣传来提升人员的科学数据意识、科学数据能力和科学数据道德,合理正确地运用科研数据,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和参与共享氛围。

两船投入使用后,将对打击水上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服务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绿色航运发展以及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注入新的力量。为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上一份大礼。(莫卫华 黄信榜 吕林霖)

4.3 培养用户科研数据素养

课堂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展开的交流也是一种课堂互动形式。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首先,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其次,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转换成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和交流,共同探究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最后,学生讨论完毕,每个小组可以选出一名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汇报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讲解课程内容。

对于科研数据素养的培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科研人员培训。管理人员通过定期的业务培训、会议研讨来提升自身数据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用户通过课程教育、讲座培训来获取科学数据使用意识和使用能力。(2)MOOC培训。通过MOOC进行数据素养教育培训,方便用户自主学习以提升数据素养,培养相关能力。(3)宣传推广。通过服务平台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号召更多的人来学习和培养科研数据素养。培训的内容除了对数据的获取、选择、使用和共享能力,还主要集中于数据的安全保护和知识产权上,了解不同数据的机密和版权保护措施有所不同,什么数据可以自由发布共享,什么数据需要有协议才能发布共享,什么数据属于机密数据,什么数据不能被共享使用等。

4.4 保障科研数据用户安全

“互联网+”环境下,科研数据管理中的用户安全主要是指保障用户在获取、利用、保存和分享科研数据的过程中,不受来自内外部各种形式的危险、威胁、侵害和影响其外在状态或内在主体感受的行为产生。科研数据管理中用户的安全问题主要分为隐私安全和权益安全两个方面。

4.4.1 隐私保护

科研数据管理中的用户隐私安全保护主要是利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从物理和网络两个方面出发。隐私安全的物理保护是从计算机设备、计算机系统等硬件出发,使用户的通讯链接设施不被他人破坏和恶意攻击,造成用户的隐私泄露。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延伸,用户在利用网络访问网站和客户端时,其复杂性大大提高,在数据获取、传输和分享过程中的加密问题变得更为重要。隐私安全的网络保护便是通过防火墙和VLAN对不同区域、网络和空间访问信息资源进行控制管理,采取加密的编码信道技术,利用防电磁泄露和干扰的技术进行用户隐私安全的保护。在科研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中建立防病毒体系和安全控制中心,保护数据安全管理,保障用户隐私安全。针对隐私安全泄露的问题,需要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全面的管理规章,由法律部门监管,才能使学科数据服务中的安全问题得到全方位保障。

4.4.2 权益保护

在“互联网+”的开放、共享特性下,科研数据管理中科研人员的权益保障变得尤为重要。在科研数据的传播、利用和共享当中,应制定数据责任者的权利划分标准,保障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对不能开放和公开的机密科研数据实施保护,对未到公开期限的科研数据加以控制。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对科学数据进行分级保护,提供不同级别的服务方式,全方位保障数据提供者的权益不受侵害。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一直不明确,存在诸多漏洞,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来保障维护。在科研数据管理和服务中同样不能忽略知识产权的重要作用,要遵守网络法律和网络道德规范,正确合理利用科学数据资源。

5 结语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环境下,科研领域迎来了全新的变革,我们必须突破传统思维,构建符合当下环境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模式,实现科研数据的开放互联和共享利用。在科研数据管理的过程中,除了构建共享平台、丰富科研内容、提高用户数据素养和安全防范意识,对于科研数据共享政策法规的掌握和理解也尤为重要。中国互联网环境下的科研数据管理,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相关的政策、模式和实施方法,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解决现阶段科研数据开放存取中的规范性问题,以更好地发挥科研数据的价值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邓仲华,黄雅婷.“互联网+”环境下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发展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2):128-132.

[2] 王璞.可持续发展的科研数据管理信息基础设施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6(8):44-48.

[3] 张瑶,吕俊生.国外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研究综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11):47-52.

[4] 刘晓娟,于佳,林夏.国家科研数据服务实践进展及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5):29-37.

[5] 2017年中国开放获取推介周顺利在京举办——聚焦OA2020和开放科学与创新服务[EB/OL].[2017-11-01].http://www.las.cas.cn/xwzx/zhxw/201710/t20171027_4879555.html.

[6] 黄红华,韩秋明.英国大学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8):73-77.

[7] 韩金凤.加拿大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调研及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1):38-46.

[8] 周晓燕,宰冰欣.澳大利亚高校科研数据管理政策制定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7(2):63-70.

[9] 张萍.英国高校科研数据管理及启示[J].情报杂志,2015(4):155-159.

徐阳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