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文本与电影互动——英美文学影视化改编意识流表述架构

更新时间:2016-07-05

英美文学是人类智慧精华与文学文本精萃的集大成者。后现代的快节奏的碎片化生活方式使得传统的大段式阅读休闲正在向读图、读象、读影式休闲过渡,受此影响与冲击,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着一场英美文学影视化改编的新艺术浪潮。英美文学影视化改编滥觞自默片时代即已肇始;世界电影工业的先驱法国著名导演乔治·梅里埃率先将欧洲民间广为流传的,由法国夏尔·佩罗(Charles Perrault,1697)与德国格林兄弟(Jacob et Wilhelm Grimm,1812)采编的著名童话故事《灰姑娘》改编并以光影形式定格于电影的胶片之上。

一、文本与映像的演绎级具象化互动

(一)文学文本影视化诠解表达

影视艺术自其诞生之日起即对文学有着宿主般的依赖性。作为影视艺术不可或缺的支撑,文学文本具有着与影视映像的多元性、多样性、多层次性等演绎级的具象化互动。这些复杂的演绎级具象化互动为英美文学的影视化改编过程中的文学文本与映像的转化提供了多重选择时空。其中的多元性不仅仅包括了于文学文本、视觉语言、听觉辅助等诸多方面的选择,而且还包括了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跨领域的多元性以及比较文学、影视鉴赏、文本研究等诸多相关方面的,针对文学文本改编与影视化过程的更为高级的选项。而其中的多样性则更包括了传统方式的原汁原味的改编与反传统方式的侧重于大众认知、接受程度、社会世俗等的演绎化改编。多层次性则表达为一种基本层面的文学文本中所固有的作者性与影视映像综合艺术层表达的改编性,同时文学文本的影视化还必须关照商品化过程中对于西方审美尤为关键的艺术性与趣味性。

(二)文学文本场景氛围渲染

文学文本拥有着近乎无限的时空范畴,任由作者的想象进行充分的驰骋,而影视映像却有着物理时空的相对有限性。因此,将文学文本进行影视映像再现存在着压缩时空的巨大改编难度。将英美文学加以影视化的过程即是一种综合艺术的立体化再造过程。在这一立体化再造过程之中,场景氛围作为架构、人物、情节等而外的重要元素,其对于整部影片的表达起着维持叙事基调、串接过渡情节、烘托渲染气氛等重要作用。并且,在文学影视化作品中,场景氛围对于展现风土人情亦至关重要。现代改编技法对于文学的影视化不仅要展现文学彼时代的场景氛围,而且更要将此时代中的技艺、技巧、技能植入到这种场景氛围的表达之中,从而将文学文本对于场景氛围的渲染描写等进行最大限度的还原与提升,并由此而对文学文本中所蕴含着的文化价值进行更佳的具象化与表象化的演绎表达。

4G、Wi-Fi等无线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不仅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移动应用爆炸式的增长。如果能开发出基于移动终端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应用程序,将现有资源在服务器端整合,实现学校对分散到各地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学生从顶岗实习开始前的动员准备到实习过程中的监控检查、实时管理、互动交流、资料提交,到实习结束后的评价反馈、就业跟踪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从而解决传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的缺陷,为学校全程参与顶岗实习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让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变得更加高效。

(三)文学文本的视听演绎表达

英美文学影视化改编的原则之一,就是要兼顾其文学文本中的文学性的同时,更要兼顾文学社会化、文学大众化、文学通俗化,使得文学既能够成为视听新形态下的一种永恒的光影经典,又能够成为完全为当代大众所接受的一种视听素材。文学文本视听演绎改编是一柄双刃剑,过度强化视听会淡化其中的情节性,过度强化人物则会强化冲突性。文学文本中的视听演绎既是形象诠解与氛围渲染的一种综合过程,又是一种在形象诠解与氛围渲染基础之上的升华过程。这种升华过程主要体现在文学文本的由具象而表象,由能指而所指的过程。英美文学文本与映像的演绎具象化互动仅为影视化改编的一种较为初级的形式。这种形式广泛见诸于英美文学文本的影视化作品之中,其形象诠解、视听演绎、场景氛围渲染等已经为英美文学的视觉表达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宣介推广作用。

二、文本与映像的文本级符号化抽象化互动

(一)文学文本中架构的抽象互动

英美文学文本普遍存在着较为复杂的意识流表述架构。这种架构在改编过程中,可以采取后现代式的表达技法对其施以较为精确对位的原型化表达的投影式影视化,同时,亦可以将其架构根据主题单一化原则对复杂的意识流表达架构加以融汇,形成一种更适合于大众接受、理解、欣赏的单一化架构,以更加集中的情节性、戏剧性、故事性等架构出能够更加牢牢地攫住观众内心的剧情。例如,在影片《霍华德庄园》中,即针对主体架构进行了单一化的融汇处理,从而突出地表达了文学文本中的人类文明与人类命运的核心抽象。由此可见,英美文学的影视化成败,首先就在于改编者是否能够给予文学个性以足够的重视,改编不仅应模仿原著、忠实原著、尊重原著,而且更加获得原著的文学个性、文学秉赋、文学灵魂,唯其如此,方能够逐渐寻获一种影视化的文学意识的落脚点、切入点、契合点。[1]

(二)文学文本中名言警句的抽象互动

文学作为一种最为基本的原生艺术形式,其与衍生艺术之间存在着意识流级别上的可互动的相通性。文学文本中的意识流由作者一端牵系着人物、一端牵系着观众;而影视映像中的意识流则由镜头一端牵系着观众、一端牵系着人物。由此可见,影视映像中的镜头的非理性完全可以解构文学文本中的作者理性,并完全可以由此而形成一种影视映像对于文学文本的逆向互动。同时,这种逆向互动亦可以以其非理性与非连续性的跳跃而回复到文学文本对于影视映像的正向互动中来。影视映像相对于文学文本在其彼此的互动过程之中,显然更具视觉表达的主动性。这种影视映像表达的对于文学文本的互动远比文学文本更易实现潜意识活动表达与直觉活动等的更深层次的影像级意识流表达。而二者之间的这种既复杂丰富又多元多态的意识流互动亦为英美文学影视化提供了巨大的改编空间。[3]

(三)文本与映像中对白的抽象互动

传统的英美文学影视化改编存在着重视视觉语言的表现与表达,而轻视文学文本中的思想、哲理、意识的现象。而在有限的物理光影时空之中,展现文学文本中所蕴涵着的无限的情感、思想、意识、心理表达则应提炼文学文本中的关键对白。唯其如此,方能在保有文学优雅表达、怀旧风骨、忧郁气度等众多艺术风格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文学改编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电影。文学文本中的对白语言,才是文学文本中真正的文学秉赋之所在,同时也是文学文本中的文学灵魂之所在。这种文本与映像的文本级符号化抽象互动,为英美文学影视化改编确立了文学的个性化表达。这种文学的个性化表达,已经远比演绎级的文学具象化与表象化表达更加接近文学的真谛,英美文学文本向影视映像转化的文本级符号式抽象化互动已经为进一步深入英美文学影视化改编堂奥建构出了必要的抽象化基础。

三、文本与映像的影像级意象化互动

(一)内源性驱动核心

四是编辑出版了《北京餐饮新品牌》画册和《香溢京华》中国京菜名店、名厨、名菜画册第一辑。《北京餐饮新品牌》这本书由北京日报出版社编辑出版;囊括了北京地区的近百家非老字号的餐饮品牌企业,通过知名的美食街区、餐饮业态、消费水准等不同分类,记录了改革开放40周年来北京新餐饮品牌队伍的成长之路。《香溢京华》中国京菜名店、名厨、名菜系列画册第一辑收录了2017年认定的中国京菜名店、名菜、名厨,是一本实用的口袋书、美食地图,今后还要出版续集。

(二)影像级意识流互动

文学文本架构由过于抽象复杂向融汇式的简化,为大众接受、理解、欣赏下的影视化改编带来了一条化繁为简的抽象化捷径。从抽象意义而言,文学对于流行趣味实际上有着永恒的指导性,同时,文学对于提高大众整体文化水平以及抬升全社会的整体文化接受水准等均有着实际的抽象规训意义。尤其是文学文本中的名言警句,更是规训社会、指导人生、揭示人性的关键。并且,这些名言警句亦是文学文本中的文学个性化之所在,其对于人类深层心理能够释出一种文学开示式的哲理。例如,现代改编大师詹姆斯·艾弗里即针对英国文学作品进行了基于名言警句的抽象化互动式改编。其改编的影视艺术作品诸如《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霍华德庄园》以及《长日留痕》《伯爵夫人》等即为现代观众带来了浓郁的文学文本所特有的文化风骨与艺术气息。[2]其针对文学文本中的名言警句的剪裁、变换、修辞等加工处理,更是将文学文本中原生的艺术性、思想性、哲理性等透过娱乐性、趣味性、商业性等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影视化范式的文学本质,为文学文本与影视映像的互动提供了天然的传动纽带。文学文本的丰富内涵、精妙语言、深刻哲理等更是为文学文本与影视映象的互动带来了形而上于表象、具象,甚至是抽象的内源性驱动力量。并且,这种内源性驱动力量亦源于一种文学文本与影视映像,所共同与共通的叙事艺术核心、主题意蕴核心、表象抽象意象三级核心。同时,这种内源性的互动驱动也是由文学文本向影视映像转化过程之中对于文学文本局限性的一种艺术化嬗变与解脱。三级核心中的由文本级符号化抽象而映像,由抽象化而意象化,由表象流与具象流而意识流进一步形成了一种影像级的形诸于意识流互动的英美文学的文本与映像互动的思想结点。这种文本与映像高级形式的基于内源本质的互动,亦为英美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弥足珍贵的反身观照式的艺术规训。

(三)影像级意象流互动

文学文本与影视映像的意识流互动,以淡化情节而换来了对于主题的不断深化,以时空交错换来了影视作品意识时空的不断扩容,同时,更为观众带来了以另一种视角审视生命、世界、时空的对于文学文本的意象化反噬。视觉语言影像级的文本与映像的高级形式的互动,既能够在充分解构文学文本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基于意象化的文学灵魂建构,又能够实现文学本文的基于视觉语言的意象化的升华。尤其是视觉语言中的视觉冲击、视觉震撼、视觉奇观等表达,更能够凸显文学文本中,接近其作者性想象,甚至超越其作者性想象的更加形而上的视觉语言表达。这种表达最终形成了一种相融相通的形诸于意象化的解构文本、建构文本、意象化文本的意象流表达。英美文学文本向映像转化的影像级意象化互动,为进一步更加深入地探寻影视化改编堂奥,提供了一种文学文本与影视映像多向、多元、多态互动的阶梯。[4]

结语

英美文学的影视化改编既实现了一种基于文本与映像互动高级形式的多向、多元、多态递进,又实现了一种文学的基于视觉诠解、视觉演绎、视觉观赏的多模态表达。文学文本与影视映像的演绎级、文本级、影像级等多级互动使得文学文本经由具象化与表象化演绎。而抽象化符号化的表达,再经由抽象化符号化表达进一步达致了一种形而上意义下的意象化升华。英美文学的影视化改编为我们找到了一种实践经验与理论观照,从而为我国文学的影视化改编提供了诸多借鉴。

G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D组患儿,黄疸的消退时间也明显比D组患儿短,G组患儿在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方面明显优于D组患儿,且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参考文献:

[1]赵庆超.影像转换的增量与增值——关于新世纪文学电影改编的整体状况考量[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117-122.

[2]田苗,秦兴华.浅析中国电影对外国文学的改编——以《夜宴》为例[J].电影评介,2012(21):39-40.

[3]冯凯宁.外国文学中国影像化改编中的文化碰撞——以《哈姆雷特》和《夜宴》为例[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30-33.

[4]徐红.从“政治趋避”走向“多元复兴”——论中国本土电影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改编(1913-1977)[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4):142-146,161.

曹鹏
《电影评介》 2018年第01期
《电影评介》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