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摔跤吧!爸爸》中的身体叙事和权力话语

更新时间:2016-07-05

20世纪末以来,印度电影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印度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电影业成为印度政府和民间组织获取国外资本、扩大全球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涌入印度电影业,合资片也相应增多,印度电影的宝莱坞俨然成了南亚地区的“好莱坞”。2017年5月一部印度大片《摔跤吧!爸爸》引爆中国国内票房,上映仅37天票房就突破12亿元,创下非好莱坞进口片票房最高纪录,成为当年的票房大赢家。由号称印度“三大汗”之一的阿米尔·汗制作和主演的励志大片《摔跤吧!爸爸》,不仅给国内观众带来感人故事和异域景观,也收获一大帮眼泪和票房。

一、身体意义和表达

或许是英国殖民统治的多年浸染和英语语言在印度的广泛使用,印度电影中隐秘地流转着一股向往西方文明和追求西方文化的潜流,尤其在印度电影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展示西方景观和唤醒印度民众对传统价值体系的思考,成了印度电影的一项重要内容。就印度影片而言,始终存在着两种鲜明对照的类型片,一种是以将摄影镜头对准欧美,通过展示人文西方景观,直面西方文化的冲击,从而达到震撼观众心灵的目的;另一种是以镜头对准印度国内,尤其是贫穷的底层人群,在面对典型印度社会和本土景观时,观众感悟文明的差距和传统意识形态的落后。那些带有国际范的印度电影,从取景地、故事情节到拍摄手法都借鉴和模仿好莱坞大片,如《有时快乐有时悲伤》主外景地是伦敦街头,《我的名字叫汗》《纽约》《永不说再见》展示的是美国大城市景观。那些具有本土特色的电影,将镜头对准印度国内,如2009年获得第81届奥斯卡5项大奖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孟买贫民窟为背景,讲述一个穷小子马利克凭借电视知识问答节目一夜暴富成名的故事,折射出印度社会宗教冲突、社会矛盾、贫富差距、教育不均和阶级倾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显然,从揭示社会问题角度,《摔跤吧!爸爸》与其一脉相承,都聚焦印度国内社会问题,聚焦社会底层小人物,但区别在于,《摔跤吧!爸爸》在展示小人物梦想的同时又具有好莱坞惯常弘扬的大情怀,将个人生存、梦想和国家荣誉融为一体。强壮的身体在摔跤项目中至关重要,人的身体在这部影片庞大的叙事中也担任着重要的媒介和载体。影片中从故事设定到情节发展,都以身体作为场域,展示以身体为媒介的政治博弈和话语争夺。

图1.《摔跤吧!爸爸》

身体是一个复杂意义的构成体,其存在兼具自然、社会与文化的多层含义,其意义受制于形态、经验和社会知识,并非一成不变。美国社会学家约翰·奥尼尔指出身体是“多维度、多层次的现象,其意义随民族与性别的不同而不同,随历史与境遇的变化而变化”。与通常认知不同,身体不等同于肉体,奥尼尔将现代社会中的身体细分出五种形态,分别是“世界身体、社会身体、政治身体、消费身体和医疗身体”,肉体只是身体的一种形态,“仅当身体被视为生理学、解剖学的对象时,它才是肉体”。因此,身体不仅仅是肉体,还附带政治、社会和世界等多重含义。

在现代主义影响下,很多文学作品都具有鲜明的“身体转向”特点,即以身体作为现代话语体系中的叙事媒介,《摔跤吧!爸爸》也具有身体叙事特点。该影片前期宣传的一个热点,就是主演阿米尔·汗讲述自己如何为了影片拍摄历经增肥、减肥和健身的亲身经历,生动地阐释只有掌控住身体的人,才能掌控成功的人生。阿米尔·汗为了真实演绎片中爸爸跨越30多年的身体形态变化,他先增肥28公斤,塑造出大腹便便的中年大叔,又通过健身和健康饮食减掉25公斤,练出一身摔跤手健壮的肌肉,他通过控制体重的变化证明自己是具有壮硕身体和坚强意志的人生赢家。

影片主角马哈维亚一家是虔诚的印度教信徒,对于信奉印度教的人们来说,人类奋斗的目标有四种,“道德生活”“获取财富”“感官享乐”和“寻求解脱”。马哈维亚的梦想就是“为国家获得一块金牌”,这构成他人生奋斗的最终目标。影片一开始,一台老旧的黑白电视上正播放1988年汉城奥运会美国选手和俄罗斯选手的一场摔跤比赛。电视摔跤比赛中两个扭在一起的身体吸引了一群摔跤爱好者,摔跤选手的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谁的身体更强壮,谁能为自己国家赢得比赛。电视机外,马哈维亚与一位比他高一头的强壮同事一言不合,甩开膀子开始摔跤,干净利索地将其三次摔倒赢得比赛。电视机内外的两次摔跤比赛,不断搏击中的身体形成互文叙述,从此刻开始,闪转腾挪的身体如同无形的“上帝之手”控制着这部电影的发展进程和叙述节奏。摔跤是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正如奥运会口号推崇的“更快、更高、更强”,摔跤比赛不仅是对身体力量的挑战,也是对身体的灵活、速度和极限的无止境追求。若想赢得比赛,拥有最强壮的身体至关重要。

起源于吠陀时期的《摩奴法论》是记录婆罗门教伦理法规的典籍,其中列出印度教徒一生四个重要阶段的行为规范,对印度社会生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甚至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一些法律制定都参考了这部法论。法论中提到万物之主“把自己的身体分为两半,他用一半变成男的,用一半变成女的”,并且严格规定印度的习俗“习俗是最高的法,习俗是吠陀之教导和传承之规定”。这部法论对婚姻有详细规约,一个男子有“十不娶”,“不娶头发红棕色的姑娘,不娶有多余肢体的,不娶有病的,不娶没有毛的,不娶毛过多的,不娶贫嘴嚼舌的,不娶红眼睛的,不娶以星宿、树、河、低贱种姓、山、鸟、蛇或者仆人的名称命名的、不娶名字可怕的”。显然,在“十不娶”中,有半数以上是基于对女性身体的评价和考量。这部在印度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法论中对女性地位也有明确规定,“女子必须幼年从父、成年从夫、夫死从子;女子不得享有自主地位。她不得想要脱离父亲、夫主或者儿子”“父亲,或者兄弟经父亲允许之后,把她给谁,谁就活着应该由她伺候,死后也不可受她藐视”。在生育过程中女子居从属地位,“女子相传为田地,男子相传为种子;一切有身体的生物皆因田地和种子的结合而出生……种子与子宫相比较,据说种子更显要;因为一切生物的后代都以种子的特征为特征”。

图2.《摔跤吧!爸爸》

二、身体叙事和两性差别

电影在开场中运用男性群像建构出一幅身体画卷。在印度北部哈里亚纳邦巴拉利村,用细沙铺就着一片热气蒸腾的摔跤场地,一排排男性摔跤手赤裸上身,抖动着健壮的肌肉块,这一幕展示男性强壮身体的场景对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镜头下的摔跤场地是一个充满男性荷尔蒙的权力领域,宣布男性在摔跤领域的主权和力量。赤裸的男性肉体作为活生生的视觉符号,简明直观地构建出一个男性为主导的空间视域。在这个男性身体统治的话语体系中,女性先天的身体弱势导致其从属地位,女性话语失声与女性身体符号缺失形成呼应关系。

道路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工程建设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确保道路工程建设的档案资料一直处于完整、准确和详实的状态,以便于日后在维修和养护过程中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第一手资料,这是一件烦琐而又艰巨的任务。一个比较完备的工程档案项目需要经过前期立项、方案设计、项目施工和竣工验收这四个阶段。但由于基建工程项目的设计及施工单位众多,前后耗时较长,给工程施工档案管理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在男性摔跤手群像的映衬下,前摔跤手马哈维亚想生儿子的执念就合情合理了。马哈维亚年轻时曾获得印度摔跤全国冠军,因为贫困放弃比赛事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普通的办公室文员。他寄希望能将自己的摔跤技巧传给儿子,去赢得世界摔跤金牌,完成他的梦想,可惜他和妻子连生四个女儿。让人气馁的是,马哈维亚和妻子的大半生都在为生儿子绞尽脑汁,遍尝各种偏方土法,身体筋疲力尽,还是接二连三地生下女儿。在这场生儿子大战中,他们的身体已经不属于自己,而是被简单地等同于生育机器,尤其是马哈维亚的妻子,更是完美阐释女权主义所痛恶的生育工具形象。当她怀抱着第四个新出生女婴,怯懦地看向失望透顶的丈夫,不敢发一言的愧疚模样,鲜明地揭示女性在生育中的被动地位。很不幸,社会将生不出儿子的罪过归咎到女性身上。

印度文化中由雅利安人创作和记录的印度远古文明和神话,被认为是开创印度文明的源头,记录了男女两性的性别差异和男尊女卑的根源。在印度文明中深藏着对身体的敬畏和崇拜。印度创世大神“原人”,是拥有无比威力的巨大创世神,他创造了日月星辰和山川河流,还用自己的身体造出印度四大种姓,其造人的过程完美地揭示出身体各部位与印度种姓制度贵贱之间的对应关系,“他从口、臂膀、腿和脚生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并且规定“最初派定哪一种生物做哪一种行为,在一次又一次被创造出来的时候,那种生物就本能地遵行那一种行为”。创世神的造人过程昭示出身体的等级界定,上半身洁净,“口为人的最洁净部分”,因此“口创造出婆罗门”。

影片用耐人寻味的一幕展现出身体胜利的最重要社会意义。两个女儿吉塔和巴丽塔获得摔跤比赛胜利后,兴高采烈地走在庆祝队伍前列,后面簇拥着一群女性,这幅女性崛起的画面与影片开头的男性摔跤手群像形成鲜明对照,预示女性以身体作为话语表达载体,破坏男性身体主导的话语领域,因此身体成了社会空间划属的重要视觉表征,并借助身体的缺席和在场生产出强大的意义结构,折射出身体在这场权力话语中的博弈结果。

(1)文书档案管理人员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以及环境因素,决定了管理人员必须认真负责,遵守工作纪律,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耐得住寂寞、忍得了繁琐、吃得了辛苦、守得住纪律,保证文书档案管理的准确性、时效性、应用性。

图3.《摔跤吧!爸爸》

印度社会中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生不出儿子对一个男人来说是遗憾,而对于女人来说则是羞愧和内疚。马哈维亚的妻子因为自己肚子不争气而心怀愧疚,在丈夫面前低眉顺眼,用辛苦操劳来赎罪。印度传统习俗将妻子不生儿子视为一种罪行,夫家可将其逐出家门,“不孕的应该在第八年被更换;其后代已死的,在第十年;只生女儿的,在第十一年;说话难听的则在当时”。由于印度社会对女性身体的鄙视,马哈维亚眼中的身体范围更狭窄,只圈定男性性别,不包括女性。他把生儿子当成努力方向,认为只要生出儿子,才能有一个男性身体,才能延续他的人生梦想,去赢得摔跤金牌。

个体的身体并非孤立的存在,每个渺小的身体构成庞大的宇宙。从身体在场到话语权力产生,必须要经过一定的社会形式,才能从生活文化和社会伦理方面明确达到抗争目的,“所有形式的抗争都依赖表演”。身体的抗争与仪式的表演性具有密切联系,“当一种斗争表演获得了明显成效时,它就成了未来表演的可资利用的范本”。当爸爸鼓励吉塔去赢得国际比赛冠军时,曾说道,“如果你明天赢了,胜利不仅属于你,胜利还属于数千万个,被认为不及男生的女孩”。吉塔的胜利带给女性解放的范例,女性强壮的身体给了更多女性希望。当吉塔战胜澳大利亚女选手,并将金牌递给爸爸,爸爸恢复了往日的荣光。在此,身体的胜利寓意着精神、政治,乃至文化的胜利。

勒布雷东曾说,身体彰显出“人类社会对人的理解与看法”。对于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更常见以身体为反抗手段。女儿们对马哈维亚暴君式的训练进行反抗也是从身体开始。她们在言语上假装顺从,私下却逃避训练,调慢爸爸的晨起闹钟,弄坏训练场灯泡,只为能减轻训练强度。后来,女儿们对爸爸的理解也是来自对身体的认识。为了躲避爸爸残酷的体能训练,吉塔和巴丽塔偷偷溜出家,参加小姐妹的婚礼仪式。影片借机展现印度社会特有的童婚现象。虽然印度政府在1929年就明令禁止童婚并将男女结婚年龄分别提高到21岁和18岁,但是在印度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山区,童婚依然盛行,很多还不到青春期的少女就被迫嫁入夫家,懵懵懂懂地开始生儿育女和操持家务。尚处青春期的新娘苏尼塔被庆祝的人群围在中间,面无表情,眼神呆滞,无力接受自己嫁人的命运。她向小姐妹们含泪道白,“我多羡慕你们有这样的父亲。他会让你们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而不是像其他印度女孩一样,小小年纪就要嫁给一个从未谋面的男人,然后做一辈子的家务活”。童婚小伙伴的无奈和无助,唤醒吉塔和巴丽塔的斗志。由身体道明的真理是如此不可辩驳,女儿们终于明白爸爸的一番苦心,领悟到父亲严厉训练是为让她们获得身体的自由和自主选择的权利,是为改变命运而奋斗。

图4.《摔跤吧!爸爸》

三、身体的抗争与话语权力

身体决定人的根本性差异,或者说,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归根于身体差异,而“不再从思想、意识、精神的角度作出测定,甚至不再从观念、教养和文化的角度作出测定”。男人与女人最根本的差异更是如此,身体为女性决定其与男性的根本区别。传统印度女性的身体是柔弱的、温顺的,而影片却展现出女性身体由弱变强的过程。通过对身体的极端折磨,挑战身体极限,达到磨炼意志和心理,消除女性身体的“弱势感”。每天早晨5点马哈维亚准时叫女儿起床,开始长跑训练。为了训练胆量和自信,他要求女儿们从小桥上跳到河里。为了跑步训练更方便,马哈维亚让妻子裁剪出适合她们的训练服装—类似于男孩着装的短袖短裤,女儿们脱下印度女孩传统衣裙,穿上爸爸改良后的短袖衫和短裤。为了女儿们能真正感受摔跤比赛,马哈维亚在稻田里用木桩和稻草搭建简易摔跤场,铺上细沙以便女儿们练习摔跤。为了能感受真正的摔跤比赛,马哈维亚带领女儿们参加摔跤比赛,和男选手过招,这些行为都违背印度社会对女性服饰和女性角色的定位,遭到村里人的嘲笑。

面对嘲讽与不解,马哈维亚始终不改初心,坚信女儿们一定会成为优秀的摔跤手。连向来温顺的妻子都质疑他,“你不能让女儿承担你没完成的梦想”,而马哈维亚则始终坚信女孩不比男孩弱。女儿们的比赛过程就是证明自己身体力量的过程。马哈维亚在训练女儿们时,就让她们和年长几岁的侄子做对手,说明在马哈维亚眼里,性别根本不重要,重要的就是奥林匹克精神里的更高、更快、更强,谁拥有最强壮的身体,谁就应该获得胜利,这和性别无关。他并不在乎金钱,女儿们获得奖金和奖牌,他都细心收藏,家里贫困,也没舍得花掉。马哈维亚收入不多,为了给女儿们买鸡肉,他与肉贩子讨价还价时许诺说,等女儿们获得金牌,就可以给肉贩子家的鸡肉做广告代言了。从这段喜剧感的菜市场买肉场景中,马哈维亚流露出的自信和对女儿们身体能力的信任。

正是基于对身体本身的深刻认识,马哈维亚开启了人生第二次拼搏。这一次目标简单而明确,训练女儿们获得摔跤金牌,这是对最强身体的奖赏。“凡是影响比赛的东西,统统都去除掉”,不管是束缚女儿们手脚的漂亮长裙,还是女儿们的漂亮长发,统统都去掉,只留下最可塑的身体。为了把身体培育得更强更壮,马哈维亚给女儿们喝牛奶,去和鸡贩子讨价还价买鸡肉;一向温顺的妻子抵抗他,不允许他在厨房烹制鸡肉,他就自己在院子里对着菜谱学习,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女儿们的身体更壮实。在印度教传统等级制度里,高种姓阶层都崇尚素食,下等人才吃肉,肉被认为是不洁之物,吃肉会污染身体,遭到神的厌弃,“猪以嗅毁,鸡以扑腾,狗以投下目光,生自低贱种姓者以接触”。为了赢得摔跤比赛,马哈维亚给女儿吃鸡肉增强身体,他的行为看似简单,却与整个印度的传统制度相忤逆。对身体的认知转变,也造就马哈维亚和女儿们的人生辉煌。

大女儿吉塔进入国家体育学院训练后,对爸爸的态度发生转变,从最初对爸爸的仰视变成轻视,都是通过身体变化展现出来的。吉塔悄悄留起了长发,不再就摔跤技巧听从父亲的建议,她眼中的父亲远远比不上高高在上的教练,父亲原本伟岸的形象渐渐变得渺小,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吉塔对爸爸的轻视最明显地表现在与父亲在沙地里的一场摔跤比赛,当吉塔利索地把爸爸摔倒在沙地时,旁边围观的妹妹们惊呆了。吉塔在身体优势上战胜了爸爸,寓意着她羽翼丰满,脱离爸爸的掌控。身体的压倒性优势与权力的归属理所当然地划上等号关系。

马哈维亚对身体的重新认识打破了想生儿子的执念。一次偶然机会,马哈维亚发现自己的两个女儿在学校里可以把故意找茬的男同学打得鼻青脸肿,这极大震撼了他最初对女性身体的偏见,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梦想未必非要一个儿子来实现,女儿也同样可以。他顿悟后说道,“以前,我一直迫切地希望要一个男孩,然后他就能为我们国家争取一枚金牌,但我意识到,金牌就是金牌”。他内心真实的渴望,并不是男孩,而是一具可塑的强壮身体,无关性别。朱迪·巴特勒在进行主体建构研究中指出,“性别乃至一切身份都是表演性的”,性别的表演性就是通过个体的不断模仿和重复,达到建构某一性别主题的目的,因此,性别具有表演性和建构性特征,“人的身体一出生就落入语言的象征网络之中,被语言所命名、区分、被赋予社会意义”。

碉堡里的马灯亮着豆大的火苗,艾草嗞嗞冒着青烟。孔志新没有跟民工队后撤,坚持要和孔老一一起回家。现在,孔志新和几个机枪手四叉八仰地睡得和死人一样。

①[美]约翰·奥尼尔.身体形态:现代社会的五种身体[M].张旭春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3.

【注释】

在具体师资培训模式上,可以借鉴国外已有经验。欧洲、澳洲和亚洲的部分国家以建立ESP专业相关的全日制学习、业余学习和远程教育。其中,在非英语国家菲律宾在ESP教师培训上较具借鉴意义,菲律宾马尼拉德拉萨大学与英国政务委员会以及兰卡斯特大学合作启动ESP教师教育硕士学位项目,为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ESP教学的教师提供学习ESP专业知识和某学科领域知识。(高战荣,2012)。

②[印度]沙尔玛.印度教[M].张志强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48.

③④⑤⑦摩奴法论[M].蒋忠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3,72,106,178,180,184.

⑥严泽胜.朱迪·巴特勒:欲望、身体、性别表演[M].国外理论动态,2004(4):38-44.

采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首先根据无量纲化计算公式(1)和(2),得到天祝牧区2007~2014年草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结果,然后根据计算熵权法的公式(3),(4)和(5),计算得到天祝牧区高寒草原生态安全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表1),其中压力指标体系所占权重最大,状态和响应指标体系所占权重较小,说明压力指标体系在牧区草原生态安全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然有啊,”陆教授说,“古代又没有电脑制图,也没有现代化的造币机,那么第一批样钱,也就是我们说的雕母,当然是纯手工造的啊。而且肯定比别的钱造得精细。要是样品都造得随随便便,成品钱就不象样了。”

⑧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3.

⑨[法]大卫·勒布雷东.人类身体史和现代性[M].王圆圆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1.

⑩[美]查尔斯·蒂利,西德尼·塔罗.抗争政治[M].李义中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19.

他涨红了脸,前倾的身体顿时僵在原地,动弹不得,“不……不……不需要了,我先走了。”他整理了几下衣服,狠狠扫了一眼蘑菇,悻悻而去。

朱岩岩
《电影新作》 2018年第01期
《电影新作》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