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召唤·借用·融合 ——书法元素在国产动画片中的演绎与发展

更新时间:2009-03-28

20世纪50年代,中国动画曾有过一段向前苏联学习的经历,虽在国际上取得过不俗的业绩,但始终缺乏较大的影响力,这让中国动画人深刻意识到开创本国风格特色的重要性。1956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后,第一任厂长特伟身体力行地贯彻“探民族风格之路”的精神,自此开创了中国动画的崭新天地,成就了一批以《大闹天宫》为代表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特色的动画佳作。在这些具有中国风格的动画片中,除水墨、剪纸与皮影等民族、民俗的表现形式外,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铺陈以及文字场景运用上,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书法元素。书法元素与国产动画片的结合,不仅是书法精神内涵的延续,更有助于动画片传播品质的提升。

传统文化的召唤民族风格动画片的回归

纵观美、日等国的动画发展之路,其每一时期制作的动画作品都极具民族性特征。美国迪斯尼动画公司的大部分作品取材于欧美传统文化,如《白雪公主》《美人鱼》等。竭力开发西方传统童话题材之后,迪斯尼将目光投向了其他地区。如1998年上映的动画电影《花木兰》改编自中国民间乐府诗。《木兰辞》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传世名篇,迪斯尼的编剧们不仅为其添加血肉,更将其改编成颇具迪斯尼品牌标识的动人故事。影片赋予花木兰勇敢率真、执着追求的“迪斯尼公主”的形象气质,她抗拒媒妁之言,不愿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过身不由己的生活。她希望能够做自己,渴望实现作为一个“人”的生存价值。

再如近年来在全球热映的《功夫熊猫》系列,以我国国宝熊猫为主角,并融入“功夫”“武侠”等中国元素。影片主角熊猫阿宝分明就是个家境平凡但对未来充满憧憬与幻想的美式少年。他乐观开朗,从小便心怀“武侠梦”,那肥胖笨拙的身材更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快餐文化影响下的“麦当劳体型”。而阿宝的父亲——一只经营面馆的鹅,将“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奉为人生信条,是“美国梦”的坚定信奉者与执行者。“基于文化图式理论,观影过程其实就是在观众的潜意识中进行文化图式建构并使之认同的过程。美国动画电影给观众带去的即广泛而新颖的各种关于美式文化的事实与概念图式。”[1]无论取材于欧美传统文化,抑或来源于中国民间艺术,美国动画都离不开诙谐幽默的叙事风格、个人英雄主义的张扬和对“美国梦”的高度推崇,这些文化图式在不断地重新包装下被反复演绎。

在中国,青少年人口占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动画市场空间极为广阔。青少年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他们的伦理道德观、文化审美观等均受到动画片潜移默化的影响。近些年,中国动画片在追随他国动画制作的风潮中一度迷失方向,自身话语权日渐缺失。与此同时,国外动画片却在琢磨中国文化,努力探寻中国元素。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的媒介接触活动是具有特定“需求”和动机并得到“满足”的过程。在国外动画片市场的强力冲击下,中国受众渴望看到更多彰显民族文化特色、艺术品质精致优良的国产动画片。因此,国产动画片要想赢得青少年群体乃至更多受众的青睐,亟需回归民族文化。传播学大师拉斯韦尔曾提出大众媒介的三大社会功能,其中之一便是文化传承功能。作为媒介传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动画片对文化的传播与承继作用大有可观。不同的民族文化造就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书法作为瑰丽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传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已在国产动画片中产生一些较为成功的范本。

民族符号的借用书法元素在国产动画片中的演绎

2010 年后,国产动画电影在数量与品质上有了明显提升,因此研究近十年的国产动画电影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这一时期的作品当中有两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一是日趋精良的动画制作水准,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借用。”[2]如《大圣归来》借用“孙悟空”这一经典角色,《大鱼海棠》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鲲”作为人物形象,《阿唐奇遇》以中华小茶宠作为故事主角。“传统文化符号,是民族历史上长时间沉淀下来的代表性形象元素,具有高度凝练的文化内蕴。”[3]林语堂先生认为,中国书法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精神。他提到:“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及中国的艺术……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4]而动画片作为一种集独特艺术趣味和自由表现风格于一身的现代艺术形式,将书法元素融入其中,无疑会带给受众审美的愉悦、艺术的熏陶与精神上的满足。

(一)以形传神:书法视觉元素的再现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的艺术创作向来注重“文以载道”。国产动画片在创作过程中既要重视思想道德上的教化,又要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此同时,找寻快乐是人的本性。受众观看一部动画片,首先是要获得精神上的放松与心灵上的愉悦,而后才会收获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动画片的艺术力量更多地来源于它的趣味性,由此而引起受众欣赏的兴趣,可以说动画片是‘趣味的艺术’”。[11]国外动画片无论在动画形象的塑造上还是故事情节的设置上,都极具趣味性。迪斯尼动画系列中的米老鼠,长着圆滚滚的脑袋和硕大无比的耳朵,梨形的身体似橡胶软管般柔软,可任意拉伸、变形。他总是嘟嘴吹着口哨,蹦蹦跳跳,充满活力。相对而言,美国动画片的故事情节较为简单,但在简单中也能挖掘出趣味的元素。如《猫和老鼠》中的各种打闹场景,总能将人逗得前仰后合、忍俊不禁。日本动画片在场景设计上偏重于日式清新恬静意境的营造,但静止的画面、简单的镜头运动以及极具特色的配音,这些都并不足以让日本动画立足于世界动画之林。日本动画片之所以获得成功,更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其故事性强、趣味性足、人物个性鲜明。反观我国,说教型、沉闷型的动画片显然难以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在整个学期的授课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仅仅按照介绍理论、建库、建表、索引、查询、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安全性的顺序讲授,没有给学生带来一个数据库整体的建设印象,导致学生对SQL数据库的印象是割裂的,往往只知道这一块怎么建,那一块怎么查询,而不清楚建设数据库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建好的数据库又可以与哪些软件联系起来,处于一种云里雾里的迷惑中,缺乏大局观,导致自己作为数据库管理员的角色代入感不够,间接影响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艺进道:书法人文内涵的彰显

“书法美学依托的思想基础是系统完整的中国美学和中国哲学,参照的是中国文艺和历史,先要还原其中真实鲜活的人文灵韵,才能顺着根荄理清其枝叶花实。”[8]本雅明在《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一书中提到:“技术对艺术的发展有正面、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艺术作品‘韵味’的消失。”[9]而书法元素与动画技术的有机结合,使中华民族审美精神外化成一种“有意味的形式”。2014年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的原创3D大型动画片《兰亭小精灵》,以书法、汉字等传统文化为依托,成为首部弘扬中国书法的动画作品。片中毛笔爷爷多次向七个笔画小精灵强调:“书法重形更重意!”“线以见道,墨以呈气;表现情思,体验化境,融生命本体存在之意而非外在物象形迹于笔墨线条律动浑化之中,不拘滞于形迹而忘形忘质。这种以线条表意明道、以简略之迹传神造境的观念,正是中国书法指向幽深之境的美学精神之所在。”[10]29-30借书法之精神,动画片不仅要发挥精神引领的作用,承担寓教于乐的社会功能,还要以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指引受众求真、求善、求美,赋予世界和人生全新的意义。

(三)目击道存:生命本体审美的生成

“任何一门艺术归根结底都是人的创造,因而在本质上都是人的精神的映照。书法也不例外,它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能够成为一门举世公认的艺术,正与其丰富复杂的精神意味紧密相联。”[4]书法即心法。也就是说,书法作品要映现人的精神世界。在书法题材动画片《王羲之吃墨》《王献之依缸习字》中,两位书法家都秉持对书法的高度痴迷与勤学苦练的精神,专注到蘸着墨汁吃馍馍却浑然不知,勤奋到写完了院子里的十八缸水,这些都展现出“二王”苦修苦练的精神品质。“书如其人”这一说法正是对书法创作与人的综合素养之间的密切关系的高度概括。诚如福柯所言:“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7]显然,我们对书法题材动画片予以观照,最为重要的参照系数并非影片中讲述的历代书法名家的动人事迹,而是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浮躁社会里,对“克己修身”价值观念的呼唤与推崇。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某些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受众的心理紧张与精神焦虑。动画片对书法元素精神内涵的生动展示,有助于消解现实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完成对动画片叙事文本内在生命力的深度挖掘。

、“书法动画的未来:“快乐多元的双重融合

中国动画艺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喜爱。书法元素运用于国产动画片,如何扬长避短,在国际市场上发挥自己的民族优势,赢得国际声誉,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在好莱坞动画的冲击下,国产动画片也尝试过“西化”。2006年8月上映的《魔比斯环》就是一部3D数字国产魔幻大片,但由于其角色设定上过于美国化,我国受众对这部电影反应平平,最终以600万票房遭遇滑铁卢。《魔比斯环》与2015年7月上映的《大圣归来》同为国产3D动画电影,后者却成为票房黑马。《大圣归来》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正在于,它塑造了一位国人乃至于全世界都有口皆碑的中国式英雄。在《大圣归来》中,我们看到了国产动画片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即在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将国外先进技术应用于动画制作,以受众基础广泛、家喻户晓的“孙悟空”形象作为创作的灵感源泉,在中国观众的审美诉求与西方动画电影的美学风格中寻找到适当的平衡点。这为书法元素在国产动画片中的运用指明了方向。

(一)快乐原则: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从视觉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主体对视觉符号的接受建立在一种视觉文化范式的基础之上。“一方面,作为文化对象的图像类型要借助视觉范式来界定;另一方面,作为文化主体机能的视觉范式又必须通过客观的图像类型来规定。”[5]线条作为中国艺术美学的符号体系之一,其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就是书法。随着创作者情感情绪的抒发,书法线条的节奏感、立体感与力量感有机组合在一起。“关于书法的线条,常有‘入木三分’和‘力透纸背’之说,虽然这是对线条力度夸张的说法,但却说明了书法讲究笔力,让线条充分展现出力度的美,如瘦能挺,壮能遒,摇曳生姿,似有飞动之态,这样的力感与势态造成了线条的动态美。”[6]如此说来,即便是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出来的文字字体,所展现出的动态美感也难与书法线条相提并论。如《大鱼海棠》的片名用书法的形式呈现出来,字形饱满,左右挥洒,在带给人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又不失端庄规整,追求一种“中宫收紧、倚侧有正、曲中求直”的美感,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对电影影像丰富性、观赏性的需求。

国产动画片在书法元素与动画艺术形式的结合中增添风趣幽默,能让受众在收获愉悦的同时,更真切、更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意蕴与精髓。当然,借鉴吸收并不等于肆意搬用。将书法元素作为趣味性元素运用到国产动画片中,更多的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润滑故事情节,避免讲述生硬,使动画片成为一个和谐自然、流畅动人的艺术整体。如果适得其反,那么这种运用便流于形式,无异于画蛇添足。

按偏差的比例P(Proportional)、积分I(Integral)和微分D(Derivative)进行控制的调节器(简称为PID调节器),它是一种成熟技术的调节器,最广泛应用于连续控制系统。在长期应用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微机技术的发展,微控制器可以很容易地实现PID控制算法。在模拟调整系统中,PID算法的表达式为:

(二)多元原则:民族化与国际化相交融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动画产业迎来大好的发展机遇。但当今我国动画市场却被美、日动画产业占据不少份额。美国动画坚持写实的叙事风格和夸张的艺术表现,产制出一大批惹人喜爱的动画人物和经典场景。日本动画坚定走偶像化的发展道路,萝莉正太、俊男靓女的身影频繁闪动。时至今日,美、日动画已成为其国家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相较于美、日等动画大国,我国的动画产业发展却不容乐观。随着20世纪80年代国外动画片的大量引入,美、日动画迅速占领国内市场。除此之外,我国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屡屡为他国所借鉴,并获得热烈的市场反应。外来的影响终究短暂肤浅,一个民族的民族性却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国产动画片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势必要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动画制作当中,坚定不移地走民族化道路。而书法作为实用价值较低的一种传统文化元素,又该如何实现与国产动画片的完美融合呢?

自由主义向每个人承诺分得更大的蛋糕,从而使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有信仰者与无神论者、土著与移民、欧洲人与亚洲人和解。如果存在一个不断增长的蛋糕,上述的和解是可能达到的。而且这个蛋糕很可能还会继续增长。然而,经济增长可能无法解决目前因颠覆性技术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因为这种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更具颠覆性的技术的发明。

“一种完整的书法生态美学观,应该在获得世界性的审美共识的形式框架中,注入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和东方魅力,这才是中国传统向现代转型、现代传承传统的必由之路。”[10]306-309事实上,民族化和国际化并非不可兼容,适度的国际化有助于推动民族化更好地发展。在叙事时空的构建上,国产动画片不应局限于中国古代和国内语境,应积极把书法元素与当今时代和国际大环境相融合。在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中,我们既能感受到鲜明、浓郁的本民族特色,又能看到以西方世界为背景的对战争与和平、环境保护等问题的深层思考。可见,只有使书法元素与时代接轨,才能充分散发出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魅力。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国粹,书法被边缘化的只是其实用功能。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与日俱增,文化审美诉求也已被逐步唤醒。将国产动画片与书法元素相融合,不仅能传播民族传统文化,亦能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审美诉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动画产业想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结合时代语境,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动画叙事文本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将书法元素运用到国产动画片中大有可为。

在精彩的歌舞表演中,颁奖典礼高潮迭起。在众人期待中,主持人正式公布本届金樽奖金樽大奖及金奖名单,晚宴嘉宾为获得金樽大奖的5款葡萄酒,获得金樽奖金奖的19款葡萄酒颁奖、合影留念,并颁出“金樽奖微醺大师”等单项奖。

[参考文献]

[1] 李刚. 新世纪以来美国动画电影的文化认同策略及其文化图式建构回溯[J]. 民族艺术研究,2017(5): 64-70.

[2] 刘宜东. 中国梦视域下新十年中国动画电影民族化探析[J]. 当代电影,2018(1): 110-112.

[3] 罗业云. 互联网时代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符号的借用与重构[J]. 当代电影,2017(5): 115-118.

[4] 晁岱双. 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与人格魅力解读[J]. 理论学刊,2007(11): 109-112.

[5] 周宪. 视觉文化的三个问题[J]. 求是学刊,2005(3): 90-93.

[6] 黎炳锋. 从电影片头中感受书法艺术之美[J]. 电影评介,2010(6): 82-110.

[7] 布里恩·汉德森. 《搜索者》——一个美国的困境[J]. 戴锦华,译.当代电影,1987(4): 65-80.

[8] 周睿. 二十年来书法美学理论若干问题集疑[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4(3): 93-98.

[9] 瓦尔特·本雅明.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M]. 许绮玲,林志明,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34-135.

[10] 王岳川. 书法文化精神[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1] 赵颖. 国产动画片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08.

 
李琦,汪怡心,黄笑笑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