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扶贫干部:精准扶贫的新角色与新挑战

更新时间:2016-07-05

改革开放后,我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进展,按照现行贫困线标准,我国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039万减少到2016年的4335万,减少了7.2亿。但是,减贫到一定规模后,难度会更大,目前一些条件好的地方已经脱贫,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2014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普遍建立驻村工作队(组)制度,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确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在“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中,进一步突出了“因村派人精准”的重要性。随着国家精准扶贫配套政策的不断完善,驻村工作队、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成为农村扶贫的中坚力量,也成为扶贫干部的主要组成部分。2015年至2016年,各地共向贫困村选派驻村工作队12.8万个,派出驻村干部54万人,全国选派18.8万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基层党组织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在距离2020年全面脱贫不到三年的时间内,扶贫干部的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扶贫干部正在演变成为中国扶贫攻坚的核心力量。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小儿用的剂型一般是混悬液,用时注意摇匀。2种退热药不能同时使用,可以交替使用。使用退热药后大量出汗,只有出汗才能带走身体的热量,体内缺水的时候也会影响退热的效果,注意补水防止脱水。个人觉得乙酰氨基酚相对于布洛芬药性温和,比布洛芬好。

一、精准扶贫带来的新挑战

向贫困村派遣扶贫干部的做法,一方面是继承了党农村工作的传统,由上级向农村派遣扶贫干部,可以打破原有行政体制的束缚,最大限度实现农村动员;另一方面是继承了扶贫工作中的对口帮扶传统,通过行政手段派遣扶贫干部到村,能够带动一切资源进入贫困村,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脱贫任务。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当前扶贫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多重困境,严重制约着扶贫干部的工作开展,扶贫干部如何走出困境扎根农村开展工作,成为脱贫攻坚战中重要的课题。

1.扶贫干部的考核与管理的挑战。

当前,在推行扶贫干部制度过程中,多通过向贫困村选派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按照包户到人的形势进行一对一帮扶。由于扶贫涉及到发改、财政、民政、社保、医疗、教育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会拿出一套扶贫方案,而这些方案最终的落实需要靠基层扶贫干部,因此扶贫干部面临着各个部门的重压。“上面千头线,下面一根针”,作为基层扶贫干部,既要面临上级下达的各项扶贫攻坚任务,又要直接面对困难群众,落实国家政策,帮助其脱贫致富,在扶贫攻坚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调研中发现,很多扶贫干部被大量繁琐的事务压得透不过气,而近期扶贫干部因繁重的任务倒在扶贫一线上的新闻也频频出现,说明工作压力大已成为扶贫干部面临的最大问题。

为了跟踪管理扶贫进展,有关部门提出了很多管理制度创新。其中,扶贫干部需要应对繁杂的扶贫表格和检查,已经成为一个工作负担。精准扶贫重在精准上,这就意味着需要填写和录入大量的表格和数据。在政策制定者看来,扶贫数据统计的表格越详细越便于后期统计,但是扶贫干部在具体执行时会发现,大量时间忙于扶贫的各项手册和表格数据填写,使得他们难以抽出时间进行实际的扶贫工作,精准扶贫成了精准填表。同时为了保证考核检查的客观性,一般都是由第三方机构或不同地方之间的交叉检查进行,而这些验收和考核方对检查地并不熟悉,检查和验收的唯一标准就是按照扶贫数据进行判断,这就使得扶贫干部整天围绕着表格转,造成巨大的工作压力。

完成使命需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对于大多数干部而言,扶贫是一项新工作,需要调查研究,既总结扶贫工作规律,又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扶贫是对传统粗放式扶贫的巨大改变,针对不同贫困地区、不同贫困户状况采取的精准帮扶的治贫方式。其特点就是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当地的综合态势,找到当地发展致富的“命脉”。因此扶贫干部在进行帮扶时,要多深入基层,走访农户,因地制宜研究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实现帮扶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脱贫。

2.扶贫干部所在单位的“本职工作”和“扶贫工作”之间存在冲突。

在扶贫干部的选拔中,各单位往往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的干部作为扶贫干部人选,这些人原本就是工作单位的主心骨。由于精准扶贫的阶段性特征,这些扶贫干部在自身的工作量并未减少的情况下,还需完成上级安排的扶贫任务。在“压力型体制”下,很多扶贫干部的各项考核都与扶贫任务相挂钩,很多人经常放弃周末和节假日,开启“5+2”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让扶贫干部既无力干好本职工作,又难以保证驻村时间,无法深入农户了解实际困难。

值得关注的是扶贫资源困境。大多数被帮扶单位都面临资金匮乏的现实问题,扶贫干部采取的扶贫措施和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帮扶单位的实际情况。帮扶单位如来自政府的实权部门,则可以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贫困户找门路、上项目,脱贫见效快。但大部分扶贫干部的单位属于一些普通单位或“弱势单位”,能够获取的社会资源有限,加之单位自身也没有扶贫资金,导致这些单位派到贫困村的扶贫干部纵使有一腔热血也难以开展工作。在调研中一些扶贫干部感叹道,单位没有资金,就无法给贫困户提供合适的脱贫措施使其脱贫,只能逢年过节送上米面油和生活必需品,使得精准扶贫又回到原有的走访慰问的老路上。

二是缺乏调研,乱上项目。精准扶贫既要重视当前的脱贫,更要重视长期的致富。很多扶贫干部将产业扶贫当作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帮扶产业的选择上,部分扶贫干部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扶贫政绩,不进行实地调研,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急于上一些“短平快”的扶贫项目。这些不切合实际的“短平快”项目在实际运作中,一方面贫困户缺乏相应的种植经验,另一方面政府只鼓励种植,不重视后续的加工和销售,因此难以取得成功,很难得到群众的欢迎。即使取得了短期成功,这样的产业扶贫也不具有可持续性。

在这场攻坚克难的历史性任务中,扶贫干部的心态决定攻坚状态。虽然大多数扶贫干部在扶贫一线默默奉献,但在调查中发现,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有部分扶贫干部未能摆正心态,在扶贫中消极对待,主要有以下表现:

电力变压器的绕组是由截面为圆形,扁形的钢,铝导线绕制而成,绕组的主要形式有层式和饼式两种形式,层式绕组的线匝沿其轴向依次排列,饼式绕组的线匝在幅向形成线饼后,再沿轴向排列。

2012年1月,秦环龙上任上海十院院长,不久就提出了改变传统管理思维、推行医院转型发展的战略方向,并提出具体的五个转型思路,六年的努力成就了上海十院今天的跨越式发展。

2.创新工作方法,努力获得贫困户和广大群众的认同。

3.部分扶贫干部逐渐滋生的“应付”心态值得关注。

4.部分扶贫对象不配合,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干部干、贫困户看”现象。

最后根据县(区)行政底图上分别确定1个乡镇、1个村、1个自然村作为不同复核对象的样本区,并请县水普办提前通知当地水管单位、普查员和填表人做好待检准备。

6.在班子建设中,结合采油队的生产实际,从“深、细、准、实”四个字下功夫。即在提高学习讨论效果上,注重一个“深”字;在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上,注重一个“细”字;在具体措施上,注重一个“准”字;在狠抓工作落实上,注重一个“实”字,提高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争当贫困户现象依然存在。精准扶贫的目的是使贫困群众通过多种手段脱离贫困,但是在与扶贫干部访谈中发现,部分贫困户存在争做贫困户、以贫困户为荣的扭曲价值观。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因为“贫困户”这一称号能够为其带来巨大的利益:随着精准扶贫力度的加大,只要成了贫困户,就可以在医疗、教育、贷款、产业、就业等方面享受一系列的政策红利,但如果不是贫困户,将失去所有的待遇。这就使部分群众产生了“占便宜”的思想,特别是“五个一批”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让非贫困户看到了扶贫带来的利益,从而不愿脱、不想脱、隐瞒收入,争着建档立卡当贫困户,甚至一些没有被列为贫困户的一些人到处上访告状,以穷为荣。

据中正舆情中心博客提供的数据显示,该事件舆论发酵的路径经历了从自媒体介质到传统媒体平台的过程。 事件起始,微信平台开始流传事件消息,内容为死者母亲见到尸体哭泣、当日下午拍摄的诉说“孩子在学校没有人身安全”的视频片段与截图、T中学群众聚集的照片等。 这些内容随后迅速扩散到网络空间,传播内容以赵某“被校霸打死的‘内幕’”为主,甚至出现了多种针对政府部门包庇凶手的流言。 自媒体的极速传播迅速带动了传统平面媒体的介入,包括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澎湃新闻、腾讯、网易、搜狐、新浪等众多新闻网站都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4]

另一方面,“等靠要”思想严重。在对扶贫干部的访谈中,扶贫干部最大的感受就是,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在部分地方变成了“养懒人”的政策,一些贫困户整日游手好闲,拿着补贴到处打牌赌博,没有丝毫的勤劳致富的观念;有的贫困户在扶贫干部帮助下领到一些鸡、鸭,却等着扶贫干部为其盖圈舍、买饲料;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既不外出务工,也不学习技术,整天抱着手机玩游戏。这些贫困户出现工作上的“懒”和生活上“馋”是极不正常的现象,他们把贫困当成“本钱”,严重依赖扶贫干部,好吃懒做,不思进取,严重影响着脱贫攻坚工作的落实。

精准扶贫的关键在贫困户,贫困户“精神贫穷”“头脑贫穷”是扶贫攻坚中最大的问题。长期以来的扶贫政策使一些贫困户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这可以说与缺乏穷则思变、人穷志不穷的精神和理念紧密相关。如果说国家政策和扶贫干部是扶贫的外力,那么贫困户自身的脱贫之志和智则是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

二、扶贫背景下扶贫干部工作开展的思考

中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目前近4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建立了与之配套的扶贫机制,其中派村扶贫干部是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机制。与传统的扶贫相比,新时代的精准扶贫在扶贫方略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既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全面脱贫任务,又要防止扶贫过程中走过场、搞运动,其任务是艰巨的。扶贫干部成为精准扶贫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扶贫干部如何摆脱困境开展工作,关系到在剩余的三年内能否按时完成脱贫任务,也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实现。从基层扶贫干部的视角来看,要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

1.确立精准扶贫的使命担当。

这涉及到扶贫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基层扶贫干部队伍建设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之要,扶贫干部在这场扶贫攻坚战上要有热心、耐心和真心,摆正自己的心态,为困难群众分忧解愁,破解发展难题。当前的精准扶贫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壮举,也是对全人类反贫困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扶贫干部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机制,对全面脱贫起到关键作用,扶贫工作越到最后难度越大,扶贫干部在工作中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强烈的事业心,结合实际,最大限度地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近年来的理论研究以及企业实践表明,理论界一般都是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对供应链信息共享研究,并且大多数集中于信息共享的价值问题研究上。很多学者运用DEA方法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但大多集中于对供应链环境效益的影响研究、供应链知识共享评价、信息技术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等领域,几乎没有学者用该方法在供应链信息共享领域进行研究,由此表明了本文的研究价值所在。

一是出现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苗头。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同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入推进,一些地方的扶贫干部和扶贫部门出现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苗头。由于繁多的数据和表格,一些扶贫干部为了完成任务,采取虚报、浮夸收入的方法投机取巧、蒙混过关;在走访帮扶困难户时仅仅是走马观花,进行摆拍证明;一些驻村干部无法安心驻村,出现“走读式”“挂名式”扶贫等等。这些问题既有对扶贫干部保障制度不完善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扶贫干部自身不能摆正心态,对精准扶贫政策不重视。

面对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扶贫干部应当深入村户进行宣传动员,切实提高精准扶贫群众满意率,让群众知情、知晓各类扶贫优惠政策,更好地借助帮扶政策实现脱贫。

一方面,要了解群众疾苦,及时出谋划策。扶贫干部如果不能沉下身子深入基层,就不能了解群众实际需求,也就不能精准施策帮扶贫困户,以至出现“假扶贫”“假脱贫”现象。因此扶贫干部要把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拉家常、多联系,晓之以情,动之以情,拉近感情。了解群众疾苦,认真研究精准扶贫面临的实际问题,帮助群众出谋划策,缺志的励志,缺钱的找钱,缺技术的帮技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另一方面,要做好心理疏导,及时化解矛盾。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贫困户认定、扶贫资金分配等都成为村民关注的焦点,部分群众因为未得到所谓的利益而与村民和村干部发生矛盾,严重者会造成小范围群体性事件。因此扶贫干部在工作中,一方面要敞开心扉,掌握群众的疾苦和怨气,做好心理疏导,及时帮助化解纠纷和矛盾;另一方面要了解掌握当地存在的社会矛盾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及时发现处置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需求。

再一方面,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做好动员工作。由于受文化水平限制,一些贫困群众看不懂、不了解政策,耽误脱贫致富。这就要求扶贫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一方面,要和贫困群众一起读、一起学,用群众语言解读扶贫政策,帮群众理解脱贫政策、补贴标准、摘帽程度及落实情况。讲好身边脱贫致富故事,让政策入脑入心,用身边的脱贫致富典型引导和激励困难户树立早日脱贫的信心。另一方面,扶贫干部在宣传动员和帮扶时,要选择恰当的帮扶时机,帮忙不添乱,充分利用农闲时节开展帮扶,主动避开农忙时节。

3.以贫困对象为本,实现“鱼、渔”“志、智”间的平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面对扶贫对象不主动的现状,一方面要扶其志,让贫困户有脱贫的志气,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中来,另一方面要扶其智,让贫困户长知识、学技术,避免贫困的代际传播。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扶贫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贫困滋生的土壤。

一方面,扶贫先扶志。精准扶贫就是要将过去“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扶贫干部在扶贫过程中要调动贫困户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既要为其送温暖、送技术,也要送志气、送信心。扶贫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要从思想上、精神上对贫困户进行帮扶,让他们意识到,外在的帮扶只能起促进作用,脱贫致富的根本还得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实现。在工作开展中要进一步激发贫困户摆脱贫困的志气,帮助他们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正确价值观。

2) 常规参数检查、运行组态、零点调整等操作,只能通过手抄器或专用软件到现场挂接操作,耗时耗力,效率低。

另一方面,以“鱼、渔”均衡促进扶贫与扶智的均衡。美国学者莫伊尼汉在《认识贫困》中出了“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认为贫困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其可复制性。贫困是物质的贫乏,但归根结底是知识和技能的缺乏,教育是阻止贫困代内复制和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扶贫干部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把教育扶贫和技能培训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环节,通过教育扶贫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阻止贫困代际传播,确保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得起;通过技能培训提升贫困户“造血”能力,技能培训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充分了解贫困户所需和所盼的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项目和计划,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脱贫致富。

叶雷,牛晨光
《党政论坛》 2018年第05期
《党政论坛》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