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国故事与中国话语

更新时间:2009-03-28

中国故事是时代写照,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中国故事很精彩,但如何把中国故事讲精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1](p24)中国话语与中国故事之间依然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和间距。相对于中国故事的惊艳程度,中国话语显然与之不相匹配,“软实力”未能跟上硬实力的步伐,中国故事尚缺乏系统的话语支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依然任重道远。

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将书本知识用于实践,而且能以书本理论为基础,扩展和延伸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是一个有历史、有深度、有故事的国度。前现代与现代相互缠绕,历史与现实交互作用,本土与外来激烈碰撞,东方经验与西方逻辑纠缠一体,这既是滋养、孕育中国故事的历史背景,也构成了中国话语建构的独特语境。中国今天所处的历史语境是无法选择的,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本土与外来的共时性反思都在考问我们:中国故事,究竟如何讲述?中国话语,究竟定位于何方?

中国话语不能定位于过去,不能寄希望于历史故事的当代重现,也不能寄希望于传统话语的当代复活。有人以为,中国在历史上长期雄踞世界之巅,中国传统话语绵历数千年,塑造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民间信仰,塑造了独具东方风韵的民族性格,塑造了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交往理性,塑造了独步世界之巅的东方王朝,以至于今天我们才有资格以历史的高点为坐标,以“民族复兴”作为国家的梦想,前行的动力。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将这套话语弃之不用?为什么要另起炉灶,另搞一套?其实,前现代话语不过是封建中国的话语表达,不过是农耕经济时代的经验总结,今天的中国早已置身于现代文明发展大道,不可能依靠退回到前现代来寻求话语自强,也不可能依靠伦理的救赎来解决当今世界的复杂利益问题。

中国话语也不能定位于西方,不能寄希望于西方故事的东方再现,也不能寄希望于西方话语的中国翻版。有人提出:文艺复兴,特别是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收获了现代化的巨大成果,西方话语在几百年的历史洗礼中日臻成熟,全球秩序、世界体系都是西方话语塑造的。今天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与西方惯例接轨?其实,西方话语不过是西方经验的话语表达,是现代性的西方版本。西方话语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而言,对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独特历史命运而言,对于中国的历史性实践而言,只能起到“隔岸观火”的作用。有人试图通过“西方理论”的置入和“西方话语”的中介来讲述中国,最后呈现的不过是西方又一个“他者”形象,而非中国的真实形象。西方故事不可能在中国再现,西方话语也不可能解码中国,中国话语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不是看是否迎合西方的话语逻辑,是否贴近西方的历史经验,而是看是否能够讲好“中国故事”,是否能够破译“中国密码”。

革命的中国故事。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创造了革命的世界奇迹,塑造了世界上最强大的革命党。这个奇迹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p2-3)近代以来,康乾盛世的余波还未远去,中国人民的命运却迎来了一百八十度的翻转,昨天还挺直脊梁的中国人一步跌入跪着讨生活的深渊。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王朝统治的历史,却没有结束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大清国倒下了,中国人民却没有站起来。这一面貌直到共产党的出场才有了根本扭转。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结束了中华民族最危险的局面,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是中流砥柱;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定鼎乾坤;抗美援朝,更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也是中国人的成人礼。自从中国人民挺直脊梁站立于世界的东方,东西方角力的天平从此改观,“东亚病夫”从此落幕,西方颐指气使的日子从此终结。“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多么朴实的宣示,然而,不了解跪着的屈辱,就不可能了解站立的意义,不可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贡献,也不能了解这几个字的分量。

从此以后,上鲍老师的课,我每次都会提前30分钟来到教室。有一次,她的一位研究生迟到了20分钟,这时鲍老师突然停下来,对同学们说道:“各位同学,这位是我们北大的保安,工作任务很重,但他每周都能坚持上我的课,他比你们要积极得多,你们可要向他学习啊。”

中国话语只能定位于现当代,只能寄希望于对中国故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度解读,只有洞察中国故事的本质性规定,方可迎来中国话语的决定性出场。中国故事不同于西欧故事、北美故事,不同于苏联故事,也不同于东亚“四小龙”的故事、日本故事,它是由超大人口规模参与书写的,是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孕育的,是深受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明滋养的,是在社会主义的制度框架和价值体系中展开的,是在较短时间内写就的,这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前无古人的历史性事件。21世纪的中国话语,不能简单延续我国传统话语的母版,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的模板,不能简单复制“苏东”国家话语体系的样板,也不能沿袭西方话语体系的翻版,没有现成的教科书,东拼西凑、东搬西挪无法建构起中国话语的宏伟大厦。中国话语,从其本质上来说,是中国故事的理论表达和话语呈现,中国故事构成中国话语的本体。绕开中国故事的中国话语,不过是彻头彻尾的虚妄。把握中国故事的本质内涵,必须穿越“中国经验”“北京共识”的感性直观,穿越流行的日常经验话语,穿越鲜活的感性生活体验,穿越具体学科(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的形下视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深入到历史的本质那一度中间去,依循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智慧,才可能洞察中国故事的本质性规定以及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历史方位。

文明的中国故事。任何国家的崛起都有其文化的根源,中国奇迹背后的文化密码是解码中国无法绕开的重要维度。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现代性文明、制度模式和价值体系,冲破了西方现代性的“牢笼”,动摇了西方文明的普世地位,宣告了西方中心论的破产,捍卫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中国的崛起实际上代表着一种新的文化精神的崛起,中国的成功实际上代表着一套新的价值体系的成功,中国的复兴实际上代表着一种新型文明形态的出场,这是中国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也是中国奉献给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文明没有终结,西方文明不是终点。起始于欧洲的文明进程绝不是唯一成功和正确的发展逻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也绝不是唯一可靠的现代化支柱,如果世界上唯一未曾断裂的文明被弃之于荒野,如果缔造“中国奇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被排除在人类思想宝库之外,如果全世界真的都走向“西方化”,那将是人类迄今为止遭遇的最大人文精神危机。今天,我们应该重视支撑中国崛起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解码中国奇迹背后的文化密码,讲好中国文明的故事,让世界知道“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改变世界的中国故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说,“中国的奋斗,便是人类的奋斗”。2008年特别是2016年以来,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相继爆发,随着特朗普当选,英国脱欧公投成功,法国勒庞崛起,意大利宪法公投失败,随着一系列黑天鹅事件接续上演,西方世界逆全球化深入扩展,全球化运动第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中国,中国“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4](p100)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20年前甚至15年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今天反而是我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积极主动同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做斗争。”[4](p212)在特朗普高举保守主义旗帜的关键时刻,中国扛起了全球化的大旗,从跟随全球化转向引领全球化,从融入全球化转向塑造全球化,从输入型现代化转向辐射型现代化,全球共同发展与世界秩序重建第一次寄希望于中国。这是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时代的变迁决定了中国应当心系天下,关怀世界,直面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为世界提供优于西方的中国方案,自信地参与世界的理性塑造。比如,在经济领域,中国开辟的新型现代化之路,中国提供的新型全球化方案,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中国提出的世界经济复苏方案,改变了全球化的术语,为加快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中国动力;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方面,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倡导并积极参与的亚投行等多边金融架构,中国推动构建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丰富了全球治理的话语体系,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格局发挥了切实作用;在文化和价值观领域,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倡导的共同价值观、正确义利观、新安全观,改变了全球交往理性,重塑了世界文明规则,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价值引领。

讲好中国故事,不能绕开中国共产党。中国故事肇始于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运动中逐渐生成,在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历史性实践中走向辉煌。中国故事,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今天,我们有责任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让世界知道真实的中国,真实的中国共产党。

治理的中国故事。中华民族由乱到治,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由乱世到治世、再到善治三个阶段。1840年到1949年属于“无人管得了”的乱世阶段,社会一盘散沙,没有谁管得了,没有谁“Hold”住,中国共产党之外的各派政治势力均是昙花一现,成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匆匆过客。110年来,中国人苦苦追寻善治之路,西方各种治理模式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中国依然处于乱世,最后才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才实现了由乱到治的历史转变,开启了重塑民族自强的伟大征程。相对于三权分立、多党竞选、轮流坐庄的西方政治模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和治理模式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一是社会整合的能力。中国治理模式可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克服不同党派和利益集团相互倾轧和掣肘的弊端;二是战略规划的定力。中国治理模式的优势之一在于可以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保持大政方针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使今天的事业与明天的事业相衔接,当前的利益同长远的利益相结合,局部的利益同整体的利益相一致;三是决策执行的效率。中国治理模式崇尚实干兴邦,拿事实来说话,对出现的挑战及时反应,对认准的事情有序推进,对攸关长远的事情“一届接着一届干”;四是选贤任能的制度。中国执政团队有序更替,注重基层经验和多层级历练,不受财团的牵制、民粹的裹挟、演技的忽悠;五是自我净化的机制。中国共产党不是没有犯过错误,但与其他政党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能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3]六是国际交往的韬略。国内外历史经验证明,国家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国内外环境,需要尊重国际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逆世界历史潮流而动,最终只会饮下自己酿造的苦酒。中国奇迹的出现,与中国营造的总体有利的国际环境是分不开的,与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分不开的,与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交往韬略是分不开的,与“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十六字方针是分不开的。

一是个税应该进一步降低。今年10月1日起,个税减税政策已经率先实施,工资薪金起征点提至5000元,并适用新的税率,而明年1月1日起个税改革将全面实施,老百姓还能享受专项附加扣除。个税起征点提高到每月5000元以后,从总体上来讲,税收一年大致要减3200亿。

发展的中国故事。在和平年代,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发展的世界奇迹,塑造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执政党。这个奇迹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2](p3)中国的发展奇迹是建立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基础上,是发生在一个具有超长文明史、超大国土面积、超大人口规模的国家里,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经历过这么大的制度变革和这么快的财富增长。中国共产党的成绩单,世界上其他任何政党难以比肩。中国的发展道路绕开了西方开辟的现代化道路,绕开了资本主宰劳动的发展逻辑,绕开了殖民、扩张、掠夺的发展思路,果敢地走出一条不同西方发展模式的现代化之路,第一次通过自主的选择、自己的力量、和平的方式成功崛起。中国的发展故事,改变了现有的国际规则和全球发展观念,证明了“单一发展模式与模式可输出理论的简单和偏颇;”挑战了西方经验唯一正确的神话,终结了西方模式主宰世界的线性史观;证明了通往现代化并非只有华山一条路,所谓“现代化=西方化”不过是西方的一厢情愿;揭示了“走自己的路”,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才是不变的法则、永恒的真理。

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指数)的Morlet小波变换系数实部时频分布图(图5)中看出,其周期变化与相对湿润度指数(M指数)基本是一致的。

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站稳国家立场、人民立场。中国话语的任何言说本质上都是“解码中国”“为人民说话”,这有别于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新自由主义话语,也不同于权力逻辑主导下的特权阶层话语。“中国立场”,这是由中国话语的主体属性决定的,避免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避免西方话语的简单嫁接和深度殖民;“为人民说话”,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决定的,由执政党的性质决定的,由社会主义制度的属性决定的。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奋力开创的,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中国话语作为中国道路的理论表达,只能说出人民的心声,为人民代言,替百姓说话,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立场”“人民立场”从来不是空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是真正的主人,资本逻辑是社会的主导逻辑,西方故事说到底是资本扩张的故事,西方话语本质上是服从资本逻辑的话语。在中国,“人民”是真正的主人,代表人民利益是中国话语的最高利益所在。在少数人和多数人的利益拉锯中,中国话语应该自觉选择站在最大多数人的一边,替人民发声;在资本和人民的利益博弈中,中国话语应该有自己的坚守和定力,做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言人;在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和战略冲撞中,中国话语应当坚守国家立场,绝不充当西方在中国的代理人。遗憾的是,现在有极少数国人开口说话的时候,使用的全是西方的语汇,背后充斥的是西方的立场,服膺的是西方的逻辑,全然没有了国家、人民的位置。试想,这样的话语如何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如何能揭示中国成功的密码?站稳国家立场,代表人民利益,让中国学术说中国话,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本要求。

讲好中国故事,关键是捕捉中国样本的特殊性。伟大的话语,背后总是有一个伟大的实践样本。21世纪以来,中国正在成长为世界经济中心,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无疑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景观,解释这道景观的中国话语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全球话语。中国话语的逻辑起点是“中国问题”,中国话语的言说对象是“中国样本”,中国故事构成中国话语最深刻的基础、最充足的根据。中国故事是完全不同于人类过往实践的伟大创举,今天的中国正自信地向世界提供“另一种发展模式”“另一种制度架构”“另一种现代性文明”“另一种价值体系”。解码中国样本,核心是“发现中国”。中国无论在何种意义上都是一个世界级的样本,它与19世纪以英美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以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的莱茵模式,20世纪以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20世纪下半叶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模式,以阿根廷、智利为代表的拉美模式,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中国样本当然有普遍性的一面,但在发展道路、经济体制、政治架构、政党运作、理论基础、文化精神、治理机制、外交方针、价值体系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特殊性。若不能揭示出中国样本的特殊性,中国话语就无法成功出场。“发现中国”是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反动,但目的不是走向东方中心主义;“发现中国”意味着对西方“普世性”思维方式的否定,但不是为了将自身提升到“普世性”的高度;“发现中国”意味着自我的肯定,但不是以否定西方作为逻辑的前提。

讲好中国故事,当务之急是创设世界性议题和凝练标识性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4](p346)“标识性概念”往往是对实践经验沉淀、总结和升华的结果,是重大理论创新的突破口,是理解中国故事的重要符号。随着中国时代的开启,我们不仅应该主导关乎自身的话语议题,而且应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世界性的议题,凝练一些叫得响的标识性概念,主动引领国际话语场的讨论。近年来,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牵头筹建的“亚投行”,中国应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中国方案”,中国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开启的新型全球化愿景,中国提供的共同价值观、全球治理观、新型文明观、正确义利观、国际交往观、新安全观,这些世界性议题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目光。“一带一路”“亚投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共同价值”以及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新发展理念等标识性概念本身就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也是构成21世纪中国话语走向世界的重要符号。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陈曙光.中国共产党最有理由自信[N].光明日报,2017-09-04(16).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陈曙光,杨洁
《湖北社会科学》 2018年第04期
《湖北社会科学》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