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大数据时代网络文学的审美转向

更新时间:2016-07-05

新世纪以来,大数据技术在社会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与理念,大数据正在影响与改变着我们的生活。2011年,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正式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他们认为,“数据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而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将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1]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已经在很多领域产生重要影响,也必将在更多领域产生影响,其中就包括文学领域。就目前而言,大数据在文学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于网络文学,它对网络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

一、大数据与网络文学的内在关联性

第四次科技革命如同宇宙爆炸,席卷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技术的进步使传统行业纷纷搭乘上电子网络的快车,技术的革新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快捷,第四媒介(电脑)和第五媒介(手机)成为人们更好生活的一种工具。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在21世纪迎来了一个信息时代。信息大爆炸为我们带来海量数据,泥沙俱下其价值一时难以判断,而更难的是对海量数据的保存与处理。如何在其中打捞“金沙”成为一种技术挑战,大数据的出现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大数据”概念早在1980年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就已提出,但是在当时其仅仅是一种理论的预测。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是一个艰辛的过程,直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大数据才开始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运用,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因素。

大数据在概念界定上存在很大争议,部分研究者将其作为数据在“量”上的一种描述,认为“大数据是指大小超出了典型数据库工具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2]。但是这种界定忽略了大数据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功能,毕竟大数据最为重要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对信息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国际数据中心IDC在2011年的报告中认为,“大数据技术描述了一个技术和体系的新时代,被设计于从大规模多样化的数据中通过高速捕获、发现和分析技术提取数据的价值。”[1]大数据的产生与运用与多种媒介并存发展存在一定关联,不同媒介持续传递与反馈的各类信息资讯为大数据提供了多样的信息来源与渠道。多媒体与媒介的并头发展加速了信息的周转速度与传播数量,网民的普及则最大量地提升了信息的全面性,为收集网络用户的个人数据提供了方便。不同网络产品的用户有不同的使用习惯,各类媒介收集大量网民及手机客户端用户习惯与喜好的数据信息,例如收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用户的内容以及点击频率、点击时段、点击时长、浏览速度等阅读习惯,然后对庞大杂芜的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再加工,使其产生有效的数据信息,将有效的数据信息利用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率快、定位精准等特点,其在不同领域的广泛运用已初见成效,产生了科技意义上革命式的影响。

质量管理,一场无法抵达终点的旅程。采用现代工具,实行精细化监管,只为更少差错,更少事故。这过程漫长而美好,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大数据这一处理有效信息的方式;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中国的网民人数成线性不断增值叠加,全民的网络狂欢现象依托不同的网络媒介得以进一步实现,网民的阅读信息为大数据分析提供了可信的信息渠道。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3%。[3]网络的全覆盖改变了我们既有的阅读与欣赏习惯,同时也制造出海量的信息数据。这些曾经作为垃圾处理的信息数据蕴含大量商机,对于它们的处理能够呈现出读者的审美需求,对读者审美需求的把握,能够创造出满足他们要求的网络作品,而网民点击的背后则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利润。来自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等不同身份的网民,有着不同的网络阅读特性。大数据依托网络技术,通过不同媒介收集不同的个人用户阅读喜好数据,相异特征、数量庞大的网民为数据的收集、整理带来了可靠的数据来源。

网络文学基于互联网的传播与阅读方式,为大数据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在资本的推动下以及技术的支撑下,以点击率、粉丝经济为着眼点的网络文学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可以说,今天网络文学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不是说它的文学成就有多高,而是说它的运营模式已经形成,且相对完善。就网络文学而言,普遍意义上的网络文学可以理解为借助网络新媒介的平台去创作、传播和阅读的文学作品,但是“狭义网络文学,应该是超文本文学,它是网络时代具有新媒体特征的真正网络文学”[4]。这种“超文本”最为重要的一大特征是“超链接”,作为一种电子文档里面充满“超文本”标记语言书写的“链接点”和“热链接”,随意点击便可以自由切换到其他内容和文档。可以说,在这个“‘数字化生存’的时代,‘超文本’以‘去中心’和不确定的非线性‘在线写读’方式解构传统、颠覆本质……改变了文学的生存环境和存在方式”[5]

网络文学的生产机制与时代特征有着紧密关系,网络文学体现出的种种特征同样折射出整个时代以及时代人群的特征,它并不是偶然发生的新生事物。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庞大,如果仅依靠读者片面的点击率来判断作品的优劣,显然有失偏颇。“文学活动的本质特征之一就在于它是一个流动的、充满生命力的过程,网络文学带来的这种丰富和改变必然要从创作领域延伸到文学批评的领域。”[18]文本阅读对文学批评家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只有建立在文本阅读分析之上的批评,才能产生更加真实有效的评论。网络文学批评家需要在对网络文学的针砭时弊中,对文学作品质量需要仔细甄别与定论,以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文学作品评判机制,有效规范网络文学的创作机制,营造出健康的、符合时代特性的网络文学创作环境,以此不断提高创作水准,在高品质文本的带动下,提高读者的接受鉴赏力,从而发挥网络文学自身的文学属性与价值。

网络写手根据大数据信息集合,精准分析读者的阅读习惯,从而进行作品创作,在作品题材、语言表达方式、产生影响等方面更加契合网络文学接受者的阅读兴趣。大数据在网络文学创作上的应用,对网络文学作品的精准定位,起到科学的数据分析与助推作用,使其成为一种定向创作。合法的网络言论自由权意味着网络成为人人可以发声的公众平台,每个拥有独特个性的网络读者都可以成为大数据信息集合中的一个碎片,而碎片的拼接就是大数据信息的全貌。网络文学是技术与文学共同交融的结果,其必然带有文学的固有的特质,因此,“年轻的网络写手,既痴迷于‘自由、民主、个性、肆意’的网络空间,又急于抛弃传统文学创作种种硬性和软性的约束,于是,他们更多地热衷于在网络世界里挥洒自己色文字,并试图以此名利双收。”[7]网络写手们在键盘上敲击文字,将作品发表到各大网络文学平台,以公开的方式呈现给网民。而文学网站设立的TOP排行榜层出不穷,VIP付费阅读模式也促使长篇连载小说成为网络文学较受追捧的一种类型,日以继夜的更新与催更诞生了超级长篇小说,动辄百万千万字数。这种书写方式往往是“我手写我心”,大批的作品成为一次性的消费品,成为“电子零食”,具有“阅后即焚”的特征。

正如任何变革都是一体两面,文学数字化的生存浪潮改变了网络文学的基本形态,但也产生了大量问题。比如,全球化、市场化、图像化、大众化、快餐化、碎片化、边缘化,以及从无限“广播”走向定位“窄播”,由“批量生产”过渡到“量身打造”,从“沉吟冥想”渐变为“身临其境”,等等。[8]网络写手不断迎合读者口味,网络文学更为趋近于商品,资本色彩过重,由此导致网络文学良莠不齐,为人诟病。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文学,在文学数字化的生存浪潮中,需要时刻警惕希利斯·米勒“文学死了”的预言。[9]

二、大数据时代网络文学接受美学的变革

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有关文学作品的四个要素:作品、艺术家、世界与欣赏者。[10]艾布拉姆斯认为,艺术四要素间相互关联呈现出一种完整互动的循环结构:作者从现实世界出发创作作品,读者通过阅读实现与作者的对话,完成对现实世界的再认识。这种破除主客二分的理论,体现出一种哲学的辩证思维,同时,也为我们认识当代西方文论的两次转移提供了基本的逻辑起点。“第一次是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第二次则是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11]由此形成了当代西方文论的三个阶段: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这三个阶段的划分分别以单一要素为着力点,形成以不同要素为中心的文学理论。任何思想流派与文学现象的产生都是时代的产物。伴随接受美学的到来,艾布拉姆斯理论中的最后一个要素“读者”开始浮出历史的地表,曾经被压抑被忽略的读者在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的地位被不断拔高,这也成为消费时代大众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山地式农村的海拔高差大于100 m,山坡坡度较大,地形地貌极为复杂,是地质灾害频发区。土地资源利用受自然条件影响极大,导致生态功能用地布局散乱,也意味着细碎化程度高。老居民住宅零散,多分布于道路两侧及两侧山坡相对平缓处,道路一般沿等高线修建。该类乡村受地形地貌等影响,区内经济水平普遍较低,与此相反的是该区域的生态系统保持较好,具有较高的生态功能,在规划过程中仅需考虑水土流失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就可以实现生态网络的建立。

挖泥船从海侧向陆侧方向进行开挖,前后各布2门八字锚。然后根据测量导航软件窗口中自动实时动态显示的当时船位指挥抓泥船定位,挖泥船就位后即可停靠驳准备开挖。由8m3抓斗式挖泥船开挖,分层按等于2m控制。

较之于“作者中心论”和“作品中心论”,“读者中心论”的文学大众化倾向更为明显,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市场化经济,趋向以读者意愿为需求,借助大数据对读者阅读喜好的具体分析,产生对网络文学创作精准的指导意义。现如今各大网络文学网站不计其数,在知名网站上注册的网络写手更是如雨后春笋纷至沓来,网络写手根据读者的不同喜好创作出可供阅读者娱乐、消费的文学作品。这一趋势的发展在历史上有迹可循。在大工业时代后期,人们开始广泛关注个体人的发展,消费主义大肆盛行,在消费过程中借助科学技术分析个体人的意图与需求成为可能。在消费时代,生产推动消费,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网络文学由消费需求牵引而出,文学作品有其消费的特性,它可以成为读者娱乐放松的方式。任何一种可以承载信息的媒介都有可读性,而信息的承载价值则各有不同。

只是平素过日子,还是有些不习惯。往日一大家子热闹惯了,突然间只剩下我跟大梁两个,怪冷清的。我们之间好像也变得有些生分了,话也越来越少,在一个桌上吃饭,有时眼光碰到一块儿了,又很快挪开,瞄到别处。

大数据的参与令网络文学类型化趋势更加明显,也更为得心应手。以往的类型化小说依靠出版商的推动以及作家的敏锐捕捉,在题材、主题、人物和叙事方式等方面形成程式化创作模式。但是,这种文学创作的总结依赖的是小数据模式,在具体细节上无法实现创作的类型化。但大数据带来的全数据分析模式,可以将所有网络文学现象全部纳入分析体系,实现类型文学的细节化。大数据可以根据读者网络阅读信息进行判断,比如读者网络搜索文学作品的数量和类型,尤其是某一地区网络搜索量的分析判断,可以确定地域读者对于不同类型文学的喜好,可以做到针对性作品投放。2006年3月,天下霸唱开始在网上发表《鬼吹灯》,一时间洛阳纸贵。于是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黄河鬼棺》,天下霸唱的《贼猫》《鬼打墙》,蛇从革的《密道追踪》,景旭枫的《天眼》,阴阳眼的《我在新郑当守陵人》,等等,一系列盗墓类小说跟风而起,形成盗墓类型网络小说的风行。

同时,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文学创作,在接受美学方面实现了一次全新的变革,为普通读者争取到最大的话语权,实现了文学批评话语权的平等化。“在传统社会,权与势总是结合在一起的,而在现代化的今天,网络强大的造势功能,使得‘权力’与‘众势’分离开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权力关系。”[13]传统媒介的话语权往往掌握在精英与权威者手中,文学优劣的评价掌握在少数专业权威人士手里,所谓传统的“读者中心论”中的“读者”是一种特指,特指那些少数精英分子,恰如福柯认为的那样,“话语是一种控制力,这种控制力体现社会权力,对应着特定的权力结构。”[14]但是,技术的革新使网络平台成为网民的发声媒介,各大论坛、贴吧、留言板等众多发声地带,依托技术发表见解的渠道和平台打破了传统的、独尊的话语权模式,不同身份的、拥有言论自由的人在不同的媒介渠道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言论汇聚如网渗透在网络平台的各个角落,进而缓解冲散了传统的、权威式的话语权主导模式,彰显出平等自由的网络精神。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具有隐蔽性、交互性的特点,给予民众以足够充分的自由发言权,去中心化、线性发展是网络技术的特征之一。互联网的“去中心化”表明,在公开的网络平台上,没有一家独大的发言权,每个个体都可以是发声源,网民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独到的感言,言论自由权对网民的敞开,使得言论的发表呈现出一种“话语狂欢”式特征。网络文学文本的交互性主要体现在依托大数据分析的作者与读者的交流互动中,从读者角度而言,读者可以在网络文学作品评论栏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文本进行评论,在这种互动模式中网络文学作品是读者与作者共同的创作。这种打破传统的文学创作方法,是互联网技术为网络文学带来的独有特征。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15],尼葛洛·庞蒂认为数字化文学在本质上是“人的延伸”[16]。通过新媒介与网络文学人类的活动范围再次扩大,同时改变的还有人与文学间的传统关系。网络文学写手的创作、粉丝阅读、阅读信息反馈、写手更新式再创作,在整个网络文学的创作过程中,传统作者与读者的界限逐渐模糊,创作者几近平民化,普通读者的审美诉求被最大限度地满足。以往传统的文学作品以纸质形式出版在各大报纸、期刊、杂志或书籍中,作家具有一定权威性与知名性。而网络文学作品的发表对作者的写作背景或经历不设限,网络文学创作者在各大知名网站上进行账号注册,作品通过初步审查就可以进行发表,依靠作品点击率而在各大网站进行写作等级划分。从网络文学的创作到读者阅读再到读者的反馈,然后完成作品的再创作,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不同程度的理解发表不同看法。在网络文学的连载与更新中,读者通过网站留言区或其他途径发表读后感、阅读体会和写作意见,与读者进行即时性沟通互动,作者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更新。这是作者面对读者意见的小数据处理方式,信息数量不大,作者可以独立处理。但是如果读者信息量过大,尤其是其他不依赖技术无法得到的数据,比如读者的拖拽、读者的点击率、读者的互相推荐率等等,这需要一个创造团队,需要网络技术支撑,即面对海量数据需要大数据参与到创作中来。大数据分析有助于网络文学的创作以及读者对网络文学的反馈,从而增加了文本的交互性。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受众而言,读者的需求可以被大数据分析、归总,再次成为作者创作的参考系。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在海量大数据中都将成为信息交互的一份子,更好地推动信息传播的信度和效度。

从更为宽泛的角度来看,网络文学创作者的大量涌现也是话语权在网络扩大的体现。网络平台具有的自由交互性,造就了人人可以发言的自媒体时代。拥有独立属性的网络文学创作者成为网络节点一个发光体,推销着自己并且借此发声,寻找来自其他发光体的回声,从而寻求自身存在的价值。网络平台就是这样一个可供寻求发声、回声、共鸣的公共平台。

三、网络文学的类型化和技术化审美转向

网络文学是新媒介技术与文学的一次相遇,是技术化和文学性的一次世纪碰撞,是计算机技术和文学审美的一次有效交融,因此无论如何诟病,文学性和审美性都应该是网络文学追求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学性是指文学的诗性、审美性、终极价值的特性,具有历久弥新代代传承的特点。就今天而言,以精英文学为代表的高雅文化与以大众为代表的通俗文化间的区隔已经发生了嬗变,以传统精英为主体的文学作品更为注重人文关怀属性以及对终极价值的追问。而网络文学则追求自我意愿表达和个性解放,加速了个体发声的热度,代表了人民大众的一种话语狂欢。但自由与非自由总是相对而言的,消费时代的到来使大部分作品一味迎合读者的阅读方式与审美趣味,造成网络文学的过度消费,导致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庞大,但质量参差不齐,与传统精英文学相去甚远。

经典文学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其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如大浪淘沙,那些反映时代生活、聚焦人文性与审美性的文学特质,可以经受住时间的磨洗与考验。而网络文学以其超文本特征提升了作品的趣味性与可读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本质的根本性变化,甚至很多研究者发现最初的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最大区别不过是传播途径,一个借助于纸媒,一个借助于网络。从文学性与审美性的角度来看,甚至可以说是传统文学的网络传播。但是,在资本完全介入之后,网络文学逐渐沦为“出版资本盈利模式的升级版,它直接推动了网络文学的商业化,开启了网络文学向类型化的转向”[17]14。资本的介入以盈利为目的,类型化网络文学的出现正是基于文学销售体系,追求点击率、追求商业利益成为当下网络文学创作的主要动机。

网络文学的出现对传统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科技的更新与进步也渐渐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电子读物包括网络文学网页阅览、手机APP阅读等,碎片化的阅读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阅读方式。而无论是分析网络文学的题材方面,还是分析网络文学的内容方面,网络文学更像是一种文化快餐,成为一种快节奏生活的消遣与娱乐方式。根据网络文学的设定程式,网络作家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关注率与点击率,他们需要每天定量写作,以不断更新自己的作品。翻新的网络文学体裁和内容与受众的需求息息相关。根据不同读者群的需求,网络文学的题材出现了有异传统文学的特征,例如玄幻、同人、耽美、穿越、YY小说等不同类别的小说体裁。诚然,文学作品本身具有消费属性,依托不同的网络媒介,读者的需求更容易被市场所捕捉。因此在网络文学时代,“读者作为消费者,其地位空前提高,读者的喜好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创作方向,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在读者和作者之间斡旋,以期使作者创作的文本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12]网络文学写手根据大数据信息呈现,以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要求进行网络作品的创造,具有针对不同读者群特定的指向性。若以性别为数据分析的分类标准,大部分女性偏重较为感性的网络文学,而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的阅读兴趣又有不同倚重,如青少年阶段的女生多喜好言情类的网络文学作品,中年女性则偏重家庭类的网络文学作品。不同阶层的女性阅读兴趣也迥然不同,例如,相较于乡村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白领阶层的女性更加偏重都市情感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网络文学写手可以依据大数据信息分析,根据网络平台操作与整合各种不同类别的数据,能够为其提供更为准确的写作信息取向与内容。因此,网络文学对不同读者群特定的指向性特征,在大数据的参与下显得尤为突出。

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大数据同样起到关键作用,它保证了网络文学创作模式的类型化。比如,读者在具体阅读过程中的留言、评论甚至剧情预测都被划类分析,形成读者意见,而读者的每一次拖拽、停留、反复阅读等痕迹,都成为判断读者审美趣味的重要依据。在哪类情节、人物形象和表现方式上读者阅读点击量更大,停留时间更长,哪类情节和人物读者拖拽率和阅读速度更快,基本能够判断出读者的审美倾向,据此可以增加或删减一个人物在小说的比重,处理相关类型的故事情节以更好地吸引读者,从而使网络文学的创作更能够符合大多数读者的需求,在创作方面实现网络文学的类型化。网络文学类型化的结果造成了“数亿读者真实而丰富的阅读需求与高度预设的类型化快感机制之间的矛盾”[17]15。在利益的驱使下,为赢得点击率、赚足读者眼球,实现粉丝经济的最大化,当下网络文学开始无限迎合读者口味,文学的彻底商品化,粗制滥造的创作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7] 禹建湘.网络文学产业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109.

李太嶂略一寻思,这话不无道理,于是分派下去,从自己的远字营营中,调拨部分兵士,归李陆峰指挥,并嘱咐他多加小心。

纸质出版的传统文学与以超文本链接形式出现的网络文学,两者之间可以发生互通有无的关系。经过时间的淘洗,存留在纸质上的文本是超越时代的,具有被后世解读的经典文学价值。而网络文学的纸质出版,是否能经得起时间的过滤与打磨,还要看网络文学作品自身的价值。作为新兴事物的网络文学,能否继续以勃发的态势发展下去,还得根据自身的存在方式进行定论。而网络文学的发展走向还取决于网络文学本身的创作动机以及文本自身的文学价值,如果说网络文学的出现是单方面满足网络写手的言论自由以及读者的消费意愿。文学消亡论看起来有些危言耸听,在其背后潜隐的实则是对文学本身未来发展的忧虑。那么,在作者与读者的相互协调下,网络文学的发展该何去何从?从网络文学的产生过程来看,网络文学受众以及写手的低龄化特征提醒着我们,提高网络文学创作者与接受者的审美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网络文学的写作者与读者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才有可能将网络文学导向一个更好的发展态势中,使其成为一种规范网络文学质量的内驱力。

就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态势来看,无论从发表与阅读数量上,还是从传播与分享速度上,都有着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资本、技术与文学的结合创造了网络文学的神话,如同传统商业与网络结合诞生了电商一样具有传奇色彩。“它拥有文学基因,又依托技术载体,但绝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涅槃中生命化合。”[6]历代相传的文学作品是集体记忆共同努力的结果,契合时代要求随着媒介发展不断更新,文学传唱内容与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层面上的支持,它促使媒介不断更新换代,从兴起的第一代媒体报纸刊物开始,到如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媒体手机的“读屏”时代。纵观文学搭载方式的发展状况,承载文学的媒介也不断更迭新变,开始以口口相传、代代相继的信息传承方式到如今搭乘网络的传递平台,表明信息载体随着时代变更有其不衰的生命力。所载甲骨文的龟骨是利于文学保留的可见载体,为了更好地保存文学,逐渐有了可供长久的如绢、纸、石碑等载体,而文学传播方式的更新有赖于蔡伦纸的发明以及活字印刷术的创造。从文学搭乘的载体来看,文学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文学形式随着科学技术革新发生的变化,能更迅速被读者阅读接受。就如同自然生物的进化,搭乘文学的载体与文学形式的变化具有丛林原则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相似性。大数据正是在媒介不断更迭中诞生的,它是信息集合化的产物,它的出现同样改变了异于传统文学的网络文学的创作方式。网络文学是近二十年出现并且迅速发展的新兴事物,它表面的生机与繁荣达到了一种沸腾的状态。

既然科学技术与文学联袂诞生了网络文学,“而到了现代电子媒体阶段,所谓‘批评’,已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阅读观甚至我们的趣味,批评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19]网络文学的批评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对网络文学进行解构分析。以其年龄阶段、生活履历、创作动机入手为参照价值,利用大数据的信息汇集,由此分析归纳网络文学创作者的创作水准,把他们看作独立的个体进行写作特征的归纳总结与分析。其次,利用大数据在文本中的运用分析,根据大数据的查频功能,就网络文学作品中各种词句出现的频率(长短句出现频率)、句式结构、引用与其类似文本内容的模仿频率等进行累加计算,利用大数据信息判断分析文本类型以及文学自身的特性,由此体现、加强网络文学批评的重要性。文学评论家也理应根据大数据的结果分析,更加贴近网络文学的文本研究,从专业角度对网络文学提出中肯意见,发挥文学在社会中本有的价值担当,为网络文学的不断转型与创新助力。根据以上“读者中心论”特征以及所引起现象的流弊,专业的网络文学评论应该从更加精准以及专业化的角度进行网络文学环境的规范与品评,使得网络文学能在一种更加健康的环境中高速运转。

参考文献:

问题在哪里,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奇葩”案例的背后是违纪违法问题呈现出的新特点,我们要准确把握,加强监督,对症下药。

[2] [美]Bill Franks.驾驭大数据[M].黄海,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4.

[1] 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EB/OL].(2011-05-01)[2017-06-19].https://www.mckinsey.com/business-functions/digital-mckinsey/our-insights/big-data-the-next-frontier-for-innovation.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08-04)[2017-08-15].http://www.cac.gov.cn/2017-08/04/c_1121427728.htm.

[4] 金振邦.新媒介视野中的网路文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3-74.

[12] 金元浦.作者中心论的衰落——现代西方文学批评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J].文艺理论研究,1991(4):23-29.

[6] 欧阳友权.比特世界的诗学——网络文学论稿[M].武汉:岳麓书社,2009:10.

而更新式写作方式以网络写手大量消耗体力与精力为代价,此时的网络文学创作已经成为不断码字的加工创作场,网络作品内容的单一与雷同成为追求点击率的结果,从而使网络文学在创新性、文学性、人文性等方面表现不足。就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研究文学经典,将经典作品进行分类细化,产生关于文学性与审美性的有效信息,进而指导网络文学创作。读者也不必过度苛责网络文学,他们的阅读自由度极高,选择性丰富,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阅读对象,根据个人需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消遣娱乐,寓教于乐,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品味等等。网络文学的出现体现出消费意愿,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文学符合历来商品经济的发展态势。在消费与被消费的以物为主的时代,传统身份在不断消解与重构,人机关系有着微妙的变化,而人的情感与自我意识想象力的存在,始终是文学创作的滥觞。

[8] 陈定家.大数据时代的文学生存状况[J].长江学术,2016(1):68-73.

[9] [美]J·希利斯·米勒.文学死了吗?[M].秦立彦,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12.

[10] [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

值得一提的是,在厦门试驾会期间,虽然受到海峡地震和大雨的影响,前往水果园的山路湿润泥泞湿滑,碎石遍布整个路面,普通车辆难以正常行驶。但锐骐6搭载的博格华纳电控分动器派上了大用场,在开启4L低速四驱系统后,扭矩放大,通过高扭矩输出,如履平地,轻松征服。

[11]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

[5] 陈定家.“超文本”的兴起与网络时代的文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7(3):161-175.

[13] 肖俊.从福柯的话语权理论看网络舆论带来的权力博弈[J].新闻传播,2013(3):113-116.

[14] 钱圆铜.话语权力及主体位置——基于福柯理论的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16-118.

“形制奇妙、气势恢宏”是皇城相府给人的第一印象。一座土黄色城堡式的宅院被高大的城墙包围着,依山就势,枕山靠水,占地面积如此之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如此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历经战火和岁月的摧残,完整地保留下来,其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建筑的规模形制古朴粗犷、浑厚坚固,给人以奇特宏伟的神秘之感,加之典雅别致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装饰和大量皇家御赐牌匾、物件、门楼、牌坊、景观小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站在长1700余米、高12米的城墙上俯瞰,皇城相府的全貌尽收眼底。

[15] [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

Structural Thinking in Academic Journal Publishing……………HU Yi(4·82)

现任/北京和睦家医院骨科医生。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2004年经北京市卫生局认定为骨外科专科医生,于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医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对骨科学、包括脊柱外科学有着深入的研究。

[16] [美]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谢泳,译.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17.

[17] 乔焕江.让网络文学走向人民[J].红旗文稿,2017(18):14-15.

[18] 于洋,汤爱丽,李俊.网络文学的自由境界[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66.

上述各个动作均采用电气控制,通过控制柜面板进行操作,为方便操作,增设一个HS-14S遥控器,在控制柜和遥控器之间,可任选一种操作方式。

[19] 谭德晶.网络文学批评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18.

宋学清,李暖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