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计算机网络对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作用

更新时间:2016-07-05

1 茶文化发展历史与内涵

1.1 茶文化发展历程

众所周知,提到茶就会想起中国,最早种植茶的国家就是中国,因此,中国关于茶叶的历史是非常的悠久。中国人关于茶,并不仅仅是饮用,还形成了一种非常古朴的茶文化,这种茶文化经过了时光的流转,经过了历史的检验[1]。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与儒、佛、道密不可分,对儒、佛、道是一种传承与发扬。茶文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繁荣景象,也是与它自身的作用有关,它能够对人起到教育作用。

中国历来有神话传说,按神话传说来考究的话,在神农时期就开始大范围的使用茶叶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茶文化的启蒙阶段是三国以前的时期。说起茶的历史,那不得不提一个地方——云南省。云南省就是世界上茶的发源地。可是为什么很多人却说茶文化是在巴蜀地区开始形成的呢?主要是因为云南地区属于高原,古时候交通不方便,经济和文化也落后,难以形成茶文化,有茶叶也不能大批量送出去。现在查阅相关书籍,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巴蜀地区有用茶来命名地名的情况。茶在我国有很深厚的传统。晋和南北朝时代,茶有一个划时代的进步,那就是茶不仅仅作为一种饮品出现了,茶开始走进了诗歌之中,有一定的文学作品写茶。在唐代,茶文化已经基本形成了,有一定规模去生产茶,能系统地加工茶,关于茶的知识已经比较完备,茶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2]

1.2 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的定义有很多。一般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之中关于茶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但也有人说,茶是一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即饮茶的方式、饮茶的传统、饮茶人的思想情感等。

茶是一种高品位的象征,是一种大众化的饮品。中国传统茶文化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道教以及儒家的理论密不可分。我国的茶文明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不断在发展,从未停止,茶已经被赋予了灵魂,茶是灵魂的化身。人们常说,酒就像人的性格,但茶也是如此。茶树,不管身处何地,不管是高山,还是谷地,还是荒野之中,也从不计较土壤是否肥沃,也不管气候是否恶劣,总是默默生根发芽。茶树的生长习性和生长场所的选择体现了对良好品格的追求。庐山云雾茶,在海拔800米以上才有,常年有雾,雾气很大,有一种人间仙境的感觉,正是在这种不寻常的地方,才使得茶具有独特品质。

2 茶文化的作用

茶文化其中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对人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能够从思想这个层次来对喝茶的人进行改变,能够使得喝茶的人变得思想高尚,行为优雅。古代的时候往往会从一个人喝茶的姿势与对茶的态度来判断这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能够了解这个人的“三观”,能够明白这个人对生活、对工作、对家庭是什么态度。简而言之就是:精行俭德、积极入世、仁民爱物。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崇尚礼仪阶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精行”指的就是一个人要守诚信,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不撒谎,不欺骗,“俭德”说的就是一个人要保持谦虚朴素的作风,在任何时候都不骄傲,也不放纵,更不会自满,狂妄自大,始终懂得保持低调,不浮夸,不哗众取宠。因而茶文化一直是古往今来用来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的重要方式。茶不污不浊,没有市井的气息,是一种保持低调且十分上进的文化,也是一种非常积极的生活态度的表现[3]

通过在Yeelink平台注册账号,用户会获得一个属于自己专有的APIKey,它是设备和Yeelink连接的唯一通道;然后在网页上添加设备;添加了一个温度设备和湿度设备。如图14所示为用户在温湿度设备下添加的两个传感器,其ID分别为407105和407113,当其上传数据时需要知道传感器属于哪个设备,以及设备ID、传感器ID。用户所添加的温湿度设备相关信息如图15所示,一个设备下可以挂载多个传感器。

实验中的机器人平台为美国Willow Garage公司设计的TurtleBot2移动机器人平台,机器人里程计采用高精度增量编码器(11.7ticks/mm,25718.16ticks/revolution),采样频率为50 Hz;陀螺仪型号为STMicroelectronics生产的L3G4200D,测量范围为±250/s,采样频率为50Hz;UWB采用英国DecaWave公司的DWM1000测距模块,官方的测距精度为cm级,采样频率为33 Hz。

3 计算机网络时代茶文化传统传播方式的问题

纵观所有计算机网络系统,都普遍存在一定的漏洞,理论上而言,几乎不会存在没有漏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事实也的确如此,无论是Windows系统还是Solaris或是Linux等各种系统,都没有办法彻底规避来自系统内部的冲击。当然,计算机更多的漏洞来自于后期用户的自行下载和安装软件的行为,许多不法分子利用这些系统漏洞趁机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再将这些个人信息进行转卖处理,以此牟利,给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者带来许多的安全隐患。

也常常有人用茶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比如在《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曾说,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也有古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写诗歌,通过歌颂茶树,来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健康与保健。现如今,茶文化已经不再简单,现在已经趋于多样化,但是由于在现实情况下,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茶文化传播是有很多问题的。首先,有些人会利用民众的无知,大肆宣扬茶叶的好处,把茶叶吹得天花乱坠。这是一种茶叶的营销。有人会把营销当作茶文化的传播,这是不对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饮茶者会忽视茶文化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精神。其次,现在处于市场经济。商人为了谋取利益,会以次充好,会弄虚作假,把茶叶包装做得一流,茶叶本身的质量却令人担忧,从而欺骗消费者,不利于茶叶的推广。最后,现在一般茶文化的传播都是人际之间传播的,通常是几个好友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下棋,打牌。这种传播方式不是开放式的,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传播,传播面不大。还有通过媒体传播,现在自媒体的新兴,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权义,都有讲话的资格,许多人为了谋利,不择手段,在媒体这个平台上,胡乱地吹捧,过分描写茶叶,不经过审核,利用网红的粉丝量去炒作,利用背后团队的运作,将茶叶变得庸俗。基于此,笔者认为,新时期,在引导茶文化产业发展时,必须转变思想,分析现代环境下茶文化传播与茶产业发展的途径,并积极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尤其应重视计算机网络对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作用。

4 计算机网络对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作用

现在这个社会只要有计算机网络就有人在接受信息、传达信息。有了计算机网络,也使信息传播的效率和速率大大提高。茶文化的传播问题,其实质还是在于其内涵以及精神的传播,为了提高茶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我们应当采用更加新颖的方式去传播,计算机网络就是重要的一种。比如,在现代生活中,计算机网络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信息渠道与交流工具,它的优势在于能将各种抽象的文化与精神通过图片、视频比较直观地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比起传统的纯文字的方式更易于受众接受,因为我们正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媒介大量传播茶文化,不仅如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人们可以更好地随时随地地去了解茶文化,去分享茶文化信息,提高了茶文化的传播效率。同时,用计算机网络也能促进茶文化的推广应用,大大拓展了茶文化与信息的传递空间,并且支持多人同时对茶文化信息进行分享与传达。基于此,我们首先要从茶文化的特点入手,积极探索计算机、互联网与茶文化共同发展的新模式,比如,可以创建茶文化传播App,定期上传最新的茶文化动态,供更多的人了解与分享。其次,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上的茶文化数据采集、分析,进而总结出茶文化发展趋势与方向,更好地引领茶文化的发展。同时,要注重茶文化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开发服务机制研究,可以通过建立茶文化传播网站、茶文化信息共享网站等方式,公布茶文化最新动态,实现开放的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最后,借助计算机网络整合不同地区的茶文化信息资源。例如,云南的普洱闻名中外,四川的工夫红茶、峨眉茶等茶特色鲜明,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整合不同地区的特色茶文化,对地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进而营造出良好的茶文化产业氛围,最终形成名茶产业联盟,这样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及物质文化需求,而且对促进地方茶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换言之,将计算机网络与茶文化信息资源传播与共享相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5 结语

总之,懂得利用当代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茶文化信息传播与共享一定能达到非常不错的效果。尤其新时期,在大数据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多样化,我们要善于运用计算机网络去传播茶文化、促进茶文化信息共享,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重要作用,从而推动整个世界去领略茶文化,进而影响中国的整体社会面貌。

参考文献

[1]卢莹.基于互联网模式下大学生茶文化创业项目的营销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08):53-54.

[2]黄为,程江珂,王胜男,刘勤云,隆涛.浅谈茶文化及其在计算机网络中的推广[J].科技经济导刊,2017,(03):226+223.

[3]祝明慧,张莉敏.基于物联网模式下计算机网络平台的设计——以茶文化推广为例[J].福建茶叶,2017,39(01):5-6.

潘军,刘泽辉
《福建茶叶》 2018年第02期
《福建茶叶》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