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桃 红 四 物

更新时间:2016-07-05

一、我自当归君远志

当归、熟地,中药四物汤里很重要的两味,很多人熟知。

远志是个药名,却有点意外了。中药的远志是指植物的根,它的叶名小草,又名棘菀,喜生长于山谷间。“远志”与“小草”同属一物,却是一高远一幽微,一大气磅礴,一低调卑俗,反差有点大。很多中药都有谜一样的名字,有的有来历,有的却充满神秘感,如果你一定要探寻它的出处,就未免牵强了,如一个拙劣的导游,附会景点的神话传说。

细节对于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虚构文学作品中显而易见。而放到“非虚构”作品中,它却常常被人所忽略。诚然,任何“非虚构文学”都不可能没有一点虚构的成分,适当合理的虚构是必要的,也恰恰是将“非虚构文学”推向成功的必然因素之一。显然宁肯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成功的将其熟稔掌握,为小说文本增添了许多张力。

远志之名,目前有据可查的解释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此药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认为服之可提高智力、立志高远,故此名之。此说仍有附会之嫌。其实对远志之名有疑惑的古已有之。据刘义庆在《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权臣桓温曾经指着远志问谢安:“这种药又叫小草,是何故?”魏晋南北朝,世族名流好养生,多有精于岐黄者,桓温对药名有疑问也是正常,只是当时的谢安身份特别。谢安年少时便才名在外,却一直隐而不仕,到四十多岁才出山,心甘情愿地做了桓温的司马。于是,在场的参军郝隆高声回答:“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意思是地下的根叫远志,一长出地面发出苗来便成了小草了,既巧妙地回答了桓温,又不无幽默地讽刺了谢安:你这株积年的“远志”终于也出来当官做“小草”了。谢安当时是“甚有愧色”。郝隆这个解释从药学角度是很中肯的,远志与小草并非同指一物,而是作为一种植物的不同部分,且有各自功用。远志属于安神药——用李时珍的话是“能益智强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去痈疽肿毒”;而小草据《别录》载是“主益精,补阴气,止虚损、梦泄”。不知谢安是否知道远志这些常识,尽管是“有愧色”,仍是尽职尽责,为官为民。有句话在朝野间流传了多年?:“安石(谢安字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在谢安,“处”时,洒脱自我;“出”时,苍生社稷。小草是一种情怀,远志是一种境界,或归隐或出仕,顺随本心。也许,这才是真正的魏晋风范。

(2)利用暗示的方法调控学生的课堂行为。当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不严重时,教师可以采用暗示的方式,如眼神交流、手势或走下讲台在教室里巡讲等解决这些问题。

“处为远志,出为小草”,似乎也就是魏晋名士们才能意会。后世人心里的远志更多是李白式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凌云壮志,似乎应该是“处为小草,出为远志”。孔子说得好: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小草与远志只不过是处世的一种明哲保身。至于后世,儒家人更崇尚的则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论何时何处、在山出山、是进是退,都只是远志而无小草了。“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中国传统的男主内女主外的家庭分工决定了远志者多为男性,漂泊万里为功名,辛苦遭逢起一经;富贵还乡,锦衣荣归,是漂泊者的当归熟地梦。曾国藩在其声名显赫时依然长叹着“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行不得也,满天风雨鹧鸪声”。不管是官做得再高,钱赚得再多,人走到多远,总还牵挂着远方故乡明月下的西窗烛,还有来时窗前未开的那枝寒梅。

我刚参加工作那阵子,身体常不舒服,也查不出什么症状。向老太太请教,老太太没有故弄玄虚:吃好一点,多炖四物汤补补。似乎也没什么特殊之处。临走时,送了盆芍药给我:“你们宿舍在荒郊野外的,人气不旺,养盆花,给你养养气。”

当然也有例外的,因为远赴他乡而名留青史的。可相较于男人的志在四方,她们的远离则有更深的背景、更多的无奈。相传王昭君是因未向画工毛延寿行贿,被画丑了,因此被送胡地和亲。此中恩怨已难分辨,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不是王昭君,必然还有另一女子得担当和亲使命,一样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和男人们的主动出行不一样,她们的一切都操纵在别人手中,所以从出发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永远的漂泊异乡了。当然,个中寂寞只有她们知道,后人们从史书上看到的更多是她们的深明大义、利国利民。

相较昭君、文成等女子的远志而未归,身处东汉末年的蔡文姬是个例外。身为名门之后,又是一代才女,有幸得到曹操赏识。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孩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如此待遇,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归与不归的犹豫中,一边是子女,一边是父老家乡,她最终还是放下了孩子,选择了当归熟地,然而割舍不断的依然是母子亲情,也因此有了凄婉悲怆、缠绵悱恻的《胡笳十八拍》《悲愤诗》。虽遭磨难,但终是回归故里,蔡文姬的命运可以说是既不幸又幸运的。

有些女子既当归不得,又没法像王昭君、文成公主一样把他乡当故乡、把生地熬成熟地,她们终其一生都只能在生地里漂泊着。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之“出嫁从夫”使得她们在出嫁的那一刻起,就得把夫家那块生地熬成她的熟地。可世事难料,也许是火候、也许是原料欠缺,那块熟地怎么也熬不出来,最后也只能黯然离开。南宋的陆家,对于唐婉而言,应当不完全是生地,尽管如此,她最终还是在她的亲姑姑也就是陆游的母亲的逼迫下离了婚。据史学家分析,离婚原因有二:一是没有子嗣。对一个女子而言,没有生育,就像一块土地没有播种育秧,土地就荒废了,所以得换个人来深耕细作。另一个原因是唐婉和陆游两个人太相爱了,两人吟诗作赋,沉湎于耳鬓厮磨的小日子里,使得陆游不思进取,胸无远志。没想到太相爱也是一种错!于是深明大义的老太太不得不快刀斩乱麻,即使是亲侄女也不例外。离婚后的陆游感情上虽如他题于沈园上《钗头凤》所叹的“错错错”“莫莫莫”,却也真如他母亲所愿的,有了六儿一女,仕途上颇有作为,诗作在当朝就负有盛名,成为名垂千古的爱国主义诗人。而唐婉才情虽高,后也再嫁文人赵士诚,从夫妻同游沈园可见两人还是琴瑟和鸣的,可是没多久她就郁郁而终。我自当归君远志,敢言同病一相怜?没能熬成熟地的女人,在那个年代里,只能像小草一样卑微地生或者死。

(1)分隔土体。可采用土工膜等防渗隔水材料,或者非分散性黏土及改性分散性黏土,将低溶盐水和分散性黏土隔离开来。

最有骨气的女子当数严蕊了,身为营妓的她遭诬陷入狱,饱受酷刑而宁死不服罪,幸而终得昭雪。她的《卜算子》“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可以算得上封建社会女性争取自由的告白书。此刻,她不再是小草,也不在乎当归熟地,更无所谓男人们的“出”或“处”,她就是一株林野中热辣辣开满自由自在花朵的山茶树。

1.2 处理方法 根据文献报道[1-2],Ⅰ ~Ⅱ度:对症处理或不作任何处理,可自行缓解,不影响紫杉醇药液的输注;Ⅲ~Ⅳ度:抗过敏治疗,病情稳定后,严密观察和护理下,缓慢输入,由慢至快,完成余下紫杉醇药液的输注。34例患者中,8例Ⅰ度患者调慢滴速,加强监护。3例Ⅱ度患者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推注,减慢滴速,加强监护。23例Ⅲ度患者立即停用紫杉醇药液的输注,更换输液器及液体,予以氧气2~3 L/min吸入,地塞米松5~10 mg肌内注射或静脉推注,异丙嗪25~50 mg肌内注射,西咪替丁300 mg静脉推注,监测生命体征。

有一篇小说里写道,盘山公路上,一辆巴士寂寞地前行着,终点是深山的一处古村落,它是这个村与外界交通的唯一工具。两个小时之前,这辆巴士在山路上出了意外,司机生命垂危,送医院抢救。一小时后,车到达终点站,司机在医院里微笑着咽下最后一口气。原来这不只是普通载客的巴士,还负责运送灵魂返乡,大山里那些不安现状的人们到外面的世界里闯荡,生老病死,不管再远,灵魂也要回归。曾经的远志,到如今只剩当归熟地。那辆大巴便是这些身死异乡的灵魂的摆渡车,弥留之际的司机那将去未去的灵魂做了最后一次的摆渡人……

远志也罢,小草也罢;男人也罢,女人也罢;城里也好,乡下也不错……没有谁的故乡不是他乡,没有谁的灵魂不漂泊。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来送你当归熟地?

二、有情芍药含春泪

传统中药里的四物汤一直被认为是妇人病的圣药,是补血、行血、活血的主方,一般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芍药)配伍而成。四味药都取自草本植物根茎植物。正常情况下,植物根茎发达者,其植株就不可能多出色。芍药是其中特例,不仅根是良药,还花色艳丽,被称为“花之良相”,在中国文化史上妖娆惊艳了三千年。

《诗经·郑风·溱洧》云:“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可以想象,三千年前的少男少女们,在溱洧之滨,兰草离离,玩闹嬉戏,临别意犹未尽,送一支芍药,深情款款:“约吗?”我们仿佛能听到芍药花瓣间传来怦然心跳的声音。据学者分析,古代的“勺”通“芍”,有约的意思;而“药”字,去掉草头就是“约”,古代的“约”既是完美也有邀约的意思。不知这是否是后人附会,然而,听其别名“将离”“何离”“离草”……便是凄凄满别情。

从我会吃饭起,四物汤就成了我饭桌上的一部分,白芍在我印象中便是一块不白不黄的土土的根茎,与艳丽与风雅无关。认识芍药是因为姐姐。

母亲生我时年龄已经很大了,我生下来就先天弱质,没奶水,家里又舍不得买奶粉,饿了就喂糖水。那时的我,高额细目,肤黑毛稀,塌鼻大嘴,因为总吃不饱,小小的眉头总是苦大仇深地蹙着,一张小脸皴得像个老核桃似的。隔壁做药材的五叔公没见过一个婴儿长着这样一张脸,便笑道:怎么长得个川芎脸?于是下次碰到就都唤我“川芎”,那“芎”的音调还往上提成阳平,说是喜爱亲昵也可以,可正在长大中的我认为那是轻蔑嘲笑。已经带大七八个孙子孙女的祖母,根本没想到这个顺口叫出的外号会给我带来怎样的童年阴影,竟然也跟着这么叫!懂事后的我恨透了这个外号,面对着那皱巴巴又灰暗的川芎根茎,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我哪里像它了。为这,我一天照了上百次镜子,也没有照出一个美女来,却做出一个决定,我必须为自己正名。于是当有人叫我“川芎”时,我或者置之不理,或者就冲他翻白眼。结果这些可恶的人们,我越在意生气,他们就越故意。其实也怪不得他们,因为在老家那个偏僻的小渔村里,没有哪个孩子没外号,而且外号都是冲着缺陷去的:歪嘴、大耳、平鼻、扁头、六指……实在长得无可挑剔了,还送你一个“水面”(闽南话指美貌,带调侃意味)。而且,不让他们叫我外号,他们也不知道叫我什么。为了摆脱这个丑陋的名字,我远离老家,逢年过节能不回去就不回去。以至于多年后,有人问起老家人认不认识我时,所有人都一脸茫然了;而问他们是否还记得“川芎”这女孩时,她是宗族里哪一支、哪一房脚、谁家的孙女,他们倒记得一清二楚。若问他们这女孩是不是长得特别丑,不然怎么叫川芎,所有的人一脸惊讶,不会丑啊。那为什么要这么叫?因为大家都这么叫啊。这些人已经忘了,或者说是原谅了,当年那个女孩曾经对他们的不恭。

“你肯定是看上了姐夫长得帅!”姐夫一米八的瘦高个,清秀洒落。

2)调研阶段:在设计前期,没有进行现场调研,仅根据地形图确认管线位置,施工单位进入现场开挖后,发现设计与现场情况不符,需要重新调整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进度。

“哼,比他帅的人多了去。”姐姐早已习惯了用鼻孔说话。

去了姐夫家才知道什么叫庭院深深,老厝是真的大,不是大在房子上,房子一进才三间,除去客厅过道,住着都嫌挤,特别之处在于每一进都有一个大大的深井,地上、大石板条上摆满了一盆盆的花。去时正是5月,我惊叹道:“这牡丹花开得好漂亮啊!”闽南牡丹花少,开得这么盛这么艳的更是难得一见。老太太听了微微一笑:“那是芍药,不是牡丹。”芍药是草本的,牡丹是木本的。老太太和姐夫一样白皙清瘦,温和慈祥。我这才见识了芍药的惊艳,难怪杜牧、姜夔心心念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开”!老太太没读过书,却识得几个字,她有一个老旧的本子,上头记的字只有她自己看得懂,据说是老辈人传下来的民间老方子。平时煮个四物汤,煎个凉茶,疥疮涂点青草汁,也没见得比别人高明处。倒是小外甥女从出生起就由她带,时不时见她给灌个遍地锦汁,点个朱砂什么的,从没去过医院,也没去诊所看医生,还噌噌地往上长个子,比别家的孩子都好养。

相比中国古代男人们的远志与当归,那抹乡愁总是稍嫌做作,用现代人的话是:你的选择你承受。至于女人,似乎与远志无关,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甚至是寒窑,扶老携幼,精耕细作,把男人家的生地熬成下半辈子的熟地。有些幸运的能够夫贵妻荣;有些孤老此生;还有些熬到母以子贵,赢得个贞节牌坊或者某某诰命夫人……却不知道这是幸与不幸!

那时候,我才明白四物的白芍原来就是这芍药花的根,便打趣道:“哪天,我没四物用了,是不是挖了它的根出来炖了?”

“当然可以啊,本来芍药就是根为良医,花为良相,看你是重它的花还是重它的根了。你看你姐,让她挖根的话,那是绝对不肯的。”

这里分析市场风险e、购电商风险规避度λ、批发价格w、零售价格p、购电商成本cr对购电商最优购电量q*的影响。

老太太八十九岁高龄才去世,临终前几个月都是卧病在床的。姐姐和姐夫照顾汤药屎溺。看到一向有洁癖的姐姐用手夹着纱布为婆婆清洁口腔,担心用牙刷会伤了老人那已经败坏的牙龈,我想那似乎已经不是爱、责任或者孝顺这些单薄而乏力的词可以形容了。老妈很欣慰又很不开心:“你看你姐,曾经多要强的一个人,在他家都活得没自我了!”老妈忘了,那个所谓的“他家”就是老姐现在的家,她的自我融入她的家,似乎没什么不对的。我不知道,姐姐这几十年来有没有后悔过,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她真心喜欢这个家里的人和物,特别是那些花花草草。那些娇弱的芍药,即使是老太太过世了,在她的呵护下也依然花叶葳蕤。

目前,水生态保护修复的应用基础薄弱、关键技术缺乏,科技支撑能力不足,需加大投入,重点开展水工程生态学效应的基础理论研究,重要栖息地保护与修复、珍稀特有鱼类人工繁育与增殖放流、过鱼设施、生态流量保障与生态调度等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为长江大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不知道是四物汤的滋补还是芍药花的养气,我先前身体的那些毛病竟就没了。一直很讲究调理养身的姐夫却感觉不大好,说是心火旺而肝阳上亢,头重脚轻。我妈说他是太闲了,想得太多,吃得太少了。姐夫很认真地研究一番他母亲的老本子之后说:“都是白芍惹的祸,四物里,女人用白芍是滋阴平肝,可男人吃多了,阳气太盛,便是肝阳上亢了。只要把这白芍换成赤芍就可以。”因着姐夫我才明白,白芍、赤芍的区分并非芍药花色的不同,分别主要在于家种与野生和是否经过去皮、水煮等加工过程。若家种,需加工去皮,水煮为白芍,野生晒干者为赤芍。白芍能滋阴平肝、养血调经,止痛,止汗。赤芍则侧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姐夫去好几家药店竟然都找不到赤芍,因为四物里只讲白芍,谁会去用赤芍呢?有一家药店囤了一些,因为搁久了也卖不出去,竟就半卖半送给了姐夫。不知道煎了赤芍汤的姐夫最后好了没,反正没听他再喊头痛就是。说来姐夫挺幸福的,三十来岁就赋闲在家,不受人闲气,做想做的事,说想说的话。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我不知道他这是一种消极逃避,还是一种豁达洒脱。老太太是最了解自家儿子的,说他是无私无虑,无嗜无欲,无秽无累,绝群离偶,神形两忘,烦恼自然不来侵扰了。

一向时髦娇气的姐姐正提着一个大桶,挽着裤腿给花浇水,脸上竟有了和姐夫一家相似的温顺之气。其实嫁到姐夫家的姐姐挺辛苦的,工厂倒闭了,她和姐夫都下岗回家了,姐姐辗转找了另一家工厂,起早摸黑。姐夫竟就从此不上班了,在家一本本翻看母亲堆放陈年的古书,也不知他看懂了没有;《芥子园画谱》练了一册又一册,却只是练而已,从没见他画出一幅可以摆挂厅堂的大作来;看电视报纸,通晓古今中外天下大事;天气好时,便打球跑步……日子过得比谁都充实。我妈很看不惯姐夫的做派,一方面也是心疼女儿,说那是少爷习气,哪有一个大男人不工作的?姐姐却毫无怨言:他喜欢就好,而且他又不需要我养。姐夫确实不需要姐姐养,因为他的吃穿用度节俭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而他家老房子虽破旧,一直被老租客用着,那点微薄的房租也就够他用的。姐夫似乎过在自我而封闭的世界里,花草鸟兽虫鱼,琴棋书画诗酒花,如世外桃源般,还不用担心五斗米,比陶渊明还幸福。可是家里电脑中毒了,是他来优化程序升级软件的。手表坏了,他借来工具,敲敲打打一番竟然就修理好了。父亲的腿肿了,他劝道:不要再吃海鲜了。去医院一查,果然尿酸偏高……他守拙抱朴却与时俱进。“这叫修养!”姐姐扔给老妈一句话,扭头就走。

芍药枝柔而媚,正因为柔媚没骨,所以芍药又被称为“无骨花”。因其无骨,故花形不整、袅袅婷婷,宛如酒醉微醺、踉踉跄跄的妙龄女子,这样的形象更为惹人怜爱。所以《红楼梦》里“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也只能是芍药而不是牡丹或其他的。说来姐姐和姐夫也是那“无骨花”,虽没有芍药花的风雅艳丽,却似一味良药,一个是无骨而多情地守护这个家,一个温和内敛地躲开与世俗的碰撞。

2) 如图5(a)(d)所示,通过观察可以发现SRC-4较SRC-1构件滞回曲线的饱满度基本没什么变化,由此可知改变构件的箍筋间距对构件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

老太太送我的那盆芍药,很遗憾地在我手中香消玉殒。花是心气高的,只为有缘人盛开。我想,花败了,至少也留个根药用,谁想挖开土层,那根早已烂入泥中。如果不是根先烂掉,只要一息尚存,它就还可以为花和叶输送养料。“将离”已离,看来我只能去姐姐家才能赏得“芍药花开出旧栏”,听老姐夫幽幽地闲话说扬州……

三、良药降苍穹——川芎

老妈的厨艺一直没长进,可她却有自己的妙招,不管是蒸鱼还是煮肉,她总是往里边扔个三两片川芎,那样做出来的鱼不腥、肉不腻,药效滋补多多少少是有的,但口腹之快还是最重要。而且,在中药里,川芎算是便宜的,花个两元钱,便可从药店里拎回一大包。而且老家五叔公家切出来的边角料,也常常分给大家。川芎的清香长年累月在我们家族每户的灶头餐桌氤氲着,虽然襁褓中的我被养得磕磕碰碰,像个老根疙瘩,可在之后的日子里,却也是没病没灾,顺顺利利长大。老妈笑着说:都是川芎给养的。

从上述对比中可看出,“倍的认识”依然包括“倍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在概念学习后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倍概念教材都呈现三个量,一个量为“标准量”,其余两个量与“标准量”进行比较,从“几个多少”引出“多少的几倍”;在解决问题中教材都呈现示意图和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和探求方法的策略。

虽说是如此良药,一直以来,我对川芎总怀着深深的恨意。

心比天高的姐姐终于出嫁了,男方父母都是七老八十的平头百姓,无权无势,邻居们说姐姐是看上他家三进三落的大厝。可我知道应该不可能,那老厝虽然大,可实在太老太破了,在当年并不值钱,而且几个兄弟姐妹一分家,并不能得多少。

1.2.1 超声造影 选择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有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软件,探头频率2~5 MHz,超声造影剂为SonoVue。常规灰阶超声观察患者的肝内病灶情况,记录其大小、个数、回声、边界等。经肘静脉团住SonoVue溶液2~4 ml,尾随快速注入5 ml 0.9%氯化钠溶液。在动脉期(0~40 s)、门脉期(41~120 S)及延迟期(>120 S)观察病灶的表现及特征等。两次间隔时间>15 min,每次持续造影至少观察5 min。如需重复造影。

其实,在古代川芎有一个更别致的名字——蘼芜。翻开《乐府诗集》,“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细细读来,眼前浮起一个形单影只的弃妇形象,她纤细单薄,孤独落寞的身影,在夕阳里渐行渐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恨恨哪可论?她心里无限酸楚诉与谁听……蘼芜在我眼里便是凄美哀怨。但是这个名字更多只在于古诗中缠绵悱恻,是弃妇的“度日采蘼芜”,是闺阁里的“梦里蘼芜青一剪”,是隐士的“朝食松子晚蘼芜”……我不知道,如果当年人们给我的外号是这风情万种的“蘼芜”,而不是灰头土脸的“川芎”,我是不是就可以接受。可是,现在如果有人称中药的川芎为蘼芜,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感觉川芎的药效便轻了许多,其气性便没办法上行头目,中开郁结,下调经水。那在湿地水泽招摇的蘼芜,只合杨柳岸晓风残月,如何能够气上芎穹动心忍性呢?川芎熟地摇,也只有这满是烟熏火燎之气的川芎,才能经得起俗世间一次次的风吹日晒,酒炙锅炒,水煎火烤。

五叔公老了,背驼得像张弓,脸黑得像块炭,已经有中风症状的双手就像老树的虬枝,弯曲哆嗦着,却苍劲有力。这时候的他才真正像颗老川芎呢。可没人为他取外号,辈分年龄摆在那,谁敢呢?而且他尽管哆嗦着,却没有哪件活给落下。一双老眼混沌无光,依然能一眼分辨药材良莠;打着瞌睡,听到药壶的咕噜声就知道这药煎了几分;偶尔还神神道道地对上门来的小媳妇们把脉,据说能把出男女……“真有这回事吗?”我一脸狐疑,偷偷问五婶婆。五婶婆也是神神道道的:“你信他就准,你不信他就不准……”怀的孩子是男是女没人当一回事,可村里的孕妇们还是习惯来让这个又丑又老的药王把脉一番,似乎经他这一把脉,肚子里的宝宝便能身强体健、百病不侵。

相传唐朝药王孙思邈带着徒弟云游到了四川的青城山,披荆斩棘采集药材,观察到白鹤食用了混无顶峭壁古洞的绿草,竟然可以治愈身上疾病。他发现这种植物有活血通经、祛风止痛的作用,便称赞道:“青城天下幽,川西第二洞。仙鹤过往处,良药降苍穹。”于是这药就叫“川芎”。川是产地,“芎”是药效,“人头穹窿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有芎䓖之名”。在医家眼里,药材的作用总是太多太好用,唯恐不能尽述其详,有的甚至还有所夸大。其实很多药材是在与其他药配伍时才能尽显其功效。因为川芎这味药易种植,又产量高,所以在很多老方子里都有它的身影。同羌活防风祛风止痛;配香附苍术疏肝解郁;而民间最常用的就是同地黄、当归、芍药为四物汤,补血行瘀,为血中之气药,是治少阳厥阴头痛及血虚头痛之圣药。

我立马恶狠狠冲她翻白眼,条件反射——童年的阴影一直还在……

四、桃之夭夭

中国古代神话中,夸父逐日,干渴而死,化为桃林。于是便有道家称桃者为五木之精,亦称仙木,有镇宅辟邪之神功。《封神演义》中云中子用来帮助纣王消灭宫中妖气的就是桃木剑;三国里曹操的头痛顽疾据说也是悬挂桃木剑后才得以痊愈;到了宋代“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挂桃符已经成了一种风俗了。拨开迷信的烟云,在中国人几千年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里,一直都有桃树的影子。

古代的中国,桃李罗堂前,榆柳荫后檐,是当时生活常态。同样身为果树,桃树比梅花幸运得多。古人种桃,纯粹就是为了开花后的结果,桃木辟邪、桃花观赏只是顺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再漂亮的桃花也是为了后面“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作铺垫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桃是为报李!故而王冕嘲笑“凡桃俗李争芬芳,唯有老梅心自常”。可怜的梅花,正因为文人们赋予了它经霜傲雪的风骨,成了一种象征一种情怀,很多时候,它的花开便只为赏玩,至于一川烟草、满城飞絮后的梅子黄不黄,倒在其次。怪不得清代龚自珍忍无可忍地写了篇《病梅馆记》:“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当人类把自己的意念强加于自然之物时,虽言爱之,实则害之。

高次谐波电流通过变压器时,变压器铁芯损耗明显增大出现过热,导致变压器的效率降低,寿命缩短;谐波电压加至电容器两端时,由于电容对高次谐波呈现零阻抗,使得电容器过负荷导致损坏;谐波在供电系统内流窜、叠加甚至放大的过程中,会使得电缆的情况下内耗、发热大幅增加而严重缩短其使用年限;高次谐波的干扰还会导致空气开关的误动作,引起大面积停电,影响地铁设备的正常工作和运营。谐波污染不仅会对地铁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影响其他企业和居民的用电质量。

相较而言,人们对桃花似乎总是流于物质,虽然也赞美桃花,可更重要的是看上它开花后要结的果实。即使像朱自清这样的文人也不例外。《春》里,赞美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可是“一闭眼”,想到的还是“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还是实用主义居上。在闽南,只开花不结果的花是不受待见的。如果是为传粉的,还算有点用,于是称之为“公花”;如果既不结果也不传粉,这样的花即使再漂亮也会被人很鄙视地称为“哑花”。

如今,在小区公园里,多了不少专为赏花用的桃树品种,没有人再关心它是不是“哑花”。只要当时花开绚烂就够了,至于有没有结果,现代人没耐心等待。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不管人们对桃树桃花的观点如何变化,桃树一直都是很随性生长的植物,吃过了的桃核往地上一吐,可能落在房前屋后、路边草丛,风吹日晒,水淹了土埋了,可就是这样,来年春天,春风一吹,它就长出嫩嫩的芽儿,如果没人理它,也没飞禽走兽折腾它,它也就悄悄地成长,然后静静地开花结果。可是它结的果子注定是遭人唾弃的,又小又苦,没人爱吃。于是一树树的苦桃子就这样挂在枝头,从春天到秋天,倒成了鸟雀们的乐园。邻家阿婶做事最麻利,她让家里的野小子,提了桶,把那一串串没人要的苦桃子捋到桶里,提回家,从井里吊桶水冲一下,然后就抓了一大把一大把的盐进去,拿根木棒用力搅和,苦桃表皮上布满的绒毛就都脱落了,颜色或青或黄依旧,却变通透了,这时候是最好吃的,不仅不苦了,而且咸中带着甘,还特别脆口。怪不得阿婶常说:要想甜,加把盐。于是,阿婶又往里边加了几把盐,装陶罐里封住。一段时间后,那加多了盐的苦桃却不再甜了,苦味去后只剩咸劲。这咸得没其他味的桃子,小孩是不爱吃的,可在那艰难的日子里,阿婶常常就着一个咸桃子,可以扒拉几碗稀饭,然后挑着桶下地干活就是一整天。偶尔有谁家孩子腹胀难消,就来找阿婶要上半碗咸苦桃,泡水吃下,便可以消胀通便,比药还好用。有些苦桃因为长得高,摘不到,也可能是没人愿摘,有些掉了,有些还固执地坚守着,就那样挂在枝头,经历了夏天、秋天,还有冬天。三叔公就会拿个钩子把它们钩下来,他说这种在枝头挂干的桃子叫桃枭,入药可疗心绞痛,治肺气腰痛、小儿虚汗,妇女妊娠出血等,用处还真不少。此外,经常被我们弃掷的桃核,叔公收集了,敲开外壳,将桃仁晒干,说是可以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从桃子守成桃枭到晒成桃仁,幸而有个懂药的人将它采下,不然这一路的顽强坚守、艰辛落寞有谁知道啊。

不管怎样,苦桃终究是不好吃。有些邻居就去买了专门培育好的桃树苗,那种桃树长出来的果子又大又好吃,于是大家就去他家接枝种植,可能技术不过关,种出来的也没比苦桃好多少。倒是我家墙边一棵长了十多年的桃树,从来都只结苦桃,因为盖房子,砍掉它的一些枝条,第二年,它竟然长出了又大又甜的桃子。我妈说,可能是砍了的枝条,凑巧砍到点子上了,相当于嫁接了。因着这个原因,我们拿着小刀,几乎把路旁、山上无主的苦桃树都折腾遍了,有些就这么被我们折腾死了,有些坚强的,到了第二年,开花结果,依然是苦桃子!

比起诗人笔下桃花的妩媚娇柔、乡野小民对桃子的功利贪馋,谋臣玩弄于股掌间的桃子则显得冷酷而侠义。史上最血腥的桃子应该是揣在晏子手上的那两颗。谋臣的阴谋诡计借桃杀人,使得三个最血性的勇士不得不以命相搏。当齐景公赐公孙接、田开疆、古治子三士二桃,让他们论功食桃时,三个勇士就陷入了死亡的圈套:不食则不勇,食之又如何?公孙接、田开疆先行食之,则耻——愧对勇猛有加的古治子,于是惭愧自杀;古治子吹捧自己,羞辱朋友,这是无义,于是也拔剑自刎。当桃子握于权臣手中,勇士们便无还手之力了;当三个勇士纠结于勇与义的矛盾时,死亡便是他们的选择,而桃子便是死神抛出的诱饵。

相较于史书里二桃的肝胆与血腥,戏曲里的桃花一点也不逊色。

“点点碧血洒白扇,芳心一片徒悲壮。空留桃花香。”

孔尚任直言《桃花扇》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本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的妓女李香君,不仅如桃花般美丽娇艳,还正直刚强,明大义有气节,巾帼不让须眉。为抗奸臣,她以头撞地,血染诗扇,经友人点染而成桃花,遂成桃花扇。正是在春风十里的扬州路上,这个为国为节挣得头破血流的歌妓唱一曲:

高皇帝,在九天,

不管亡家破鼎,

那知那圣子神孙,

反不如飘蓬断梗……

这里存在两种相反的趋势。一种是破坏效应,即新技术替代某些劳动,减少劳动力需求;一种是补偿效应,即新技术扩大劳动对象,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通过城市开发边界与生态红线的“两线合一”,实现通州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以及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带动作用[3]。将通州与北三县衔接,加强跨界地区的统一管控和规划,共同开展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工作,并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相结合,带动区域的协调发展。解决通州建设的历史问题,在实施单元上实现管控“两张皮”到管控一体的突破,并在全区层面协调乡镇的发展问题,落实发展和生态方面的重点项目。

以李香君的大义凛然,能否为“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商女们洗净风尘?

戏曲结尾,在国破家亡之后重聚的侯方域与李香君,张瑶星道士给他们的是一声断喝:“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它不断么!”故事以男女主人公入道而告终。我不知道张道士是否用上桃木剑,我也不敢臆断入道是否就意味着“花月情根”已然割断,我只知道,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如此无情,纵是十里桃花,何来三生三世?

开了三千年的桃,依然灼灼其华,春花秋月等闲度,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桃花流水里涌动的是古往今来的忠孝仁义。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王常婷
《福建文学》 2018年第05期
《福建文学》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