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困境与应对

更新时间:2016-07-05

为了促进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文件,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增强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形成人才制度优势,推动人才强国建设。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强调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当前,中国正大力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人才培养的现实性与紧迫性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中国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备受瞩目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在上海这个中国通向世界的窗口拉开大幕。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进博会像一部宏伟的交响乐,展示着中国的自信态度、负责任气度和热情。她的音乐主题包含了中国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的政策宣示,是中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标志性事件,表明中国愿意世界各国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便车,更愿意分享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成果。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全球经济复苏迟缓,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呈现新的发展态势。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日益凸显,需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中国应对当下经济转型再平衡的主导思想。”[1]通过改革优化供需结构和要素配置,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达到供需更高水平的平衡。

从需求结构来看,人们主导的市场需求发生明显变化。需求层次逐步提高,需求结构正加快转型升级,尤其是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从供给方面来看,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使供给侧调整明显与需求结构升级不相匹配。同时,固有的体制机制也影响供给结构的有效调整,难以实现供给结构的新转型,这就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做好‘减法’,还要做好‘加法’‘乘法’和‘除法’。做加法,就是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做乘法,就是要转向创新驱动”“做除法,就是要提高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2]完善供给侧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实现生产要素在行业间和行业内的自由流动,去掉过剩产能,实现资产重组,创建新兴产业,培育好服务业,才能促进供需的有机协调与动态平衡,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当今高等教育正逐步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从学校数量、招生规模等指标来看,已经实现了既定时间内的跨越式发展。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教育结构不断优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供给长期不足的问题,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也为人才强国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但随着高等学校数量和规模的飞速急增,高等教育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专业设置千篇一律,优势专业缺乏特色,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呈下滑趋势,人才培养不够与时俱进等,严重影响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对高等教育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适应当前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保证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顺利完成。

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实例中也广泛应用基于性能考虑的抗震设计方法,且目前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对提高我国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的可靠性有很大的推动。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工程实例的不断应用,基于性能考虑的抗震设计方法也会变得日趋完善,我国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又会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高等教育结构性改革与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供给性结构改革就是要建立起管理体制、布局结构基本合理、办学形式多样、学科门类齐全、规模效益好、教育质量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教育体系。”[3]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在于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更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

重发展,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人才培养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高校要积极树立先进的发展理念,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国家发展需要,进行学科设置和课程建设,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并能实现应用型成果的有机转化,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有作用。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高低,严重影响高等教育改革和国家全方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更进一步关乎中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顺利实现。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或多或少存在一定问题。

表1 2013-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

资料来源:教育部网站——教育发展统计公报

普通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单位:所)2013 3460 34.5% 2491 2014 3559 37.5% 2529 2015 3647 40.0% 2560 2016 3699 42.7% 2880项目\年份 高等教育总规模(单位:万人)高等教育入学率

二、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用型人才培养困境

从人才供给角度来看,由于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规模逐步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如下表1)。尽管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但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却越来越少,导致过多毕业生难以实现充分就业。从人才需求角度来看,国家经济发展处于发展转型期,急需能够适应国家经济调整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应用型人才。但由于人才培养的循环周期较长,一时又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导致企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创制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源源不断地供给,一方面,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却越来越少,这就出现高等教育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因此,为了高效完成高等教育任务,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人力资源保证,高等教育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高校办学思路不够明晰

为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目前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有的高校疲于形式,忙于招生,而忽视了大学生培养的真正目的及教育本质,使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两层皮”。精心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学以致用,社会需求的人才又迟迟不能到位,既影响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经济的转型,也给高等教育改革带来困境。没有给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教育,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调整。

(二)教育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近几年,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需求量几乎接近饱和,而新专业的结构调整未能及时跟上社会发展需求,无法满足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使专业调整处于“尴尬”境地。因此,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需求。

一般情况下,高校毕业生的社会竞争优势与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社会竞争优势越明显,为国家和社会的贡献率也越大。但事实上恰恰呈现非正相关关系。一大批职业性、技能性人才正迎合了市场发展需求,就业质量逐年提升,而相应学历层次较高的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率则相对低一些。这也凸显出教育结构矛盾所在,急需改革教育结构。尽管高等教育结构不断调整与改革,但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与多样化要求,促使人才培养的方向趋向应用型转变,培养真正适应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应用型人才,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成果。

(三)人才培养与实践相脱节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但事实上部分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充分通过教育功能的发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之一。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大部分高校思想上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从教学设计、教学大纲、教学发展规划等环节也能体现出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注程度。有的高校还通过理论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加以论证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培养目标的顺利完成。但在高等教育的实践环节,往往容易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初衷相背离,致使培养方案与实践相脱节。办学思路不明晰,影响培养质量。有的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违背办学初衷,盲目办学,甚至为了利益而忽视教学质量,导致办学思路比较混乱,严重影响高等教育在正确轨道上运行。

三、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为国家经济发展转型提供人才支撑,也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实现国家经济新发展、新振兴和新腾飞。

为了搞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一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明晰的高校办学思路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之维。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明晰的办学思路,主要是指重发展、应要求、赋特色。

(一)明确办学思路

使动用法在古汉语的语法中经常出现。一般动宾结构中的动词往往表示的是由主语施行的动作。比如“我爱你”,“爱”这个动作是由主语“我”来施行的。但使动用法中的行为并不由主语来实施,而由结构中的受事发出。成语中也有这种特点。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进程,为经济提质增效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和人力支撑。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是否能培养与国家发展相适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优秀人才,是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转型的客观需要。但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与社会发展和现实需要不匹配、不平衡,影响企业转型,更不要谈在经济整体比较低迷的情况下实现“华丽转身”,进一步影响经济转型中人才资源支撑力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暴露出来的问题在于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应要求,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接地气”。目前,国家引领部分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这就更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培养方式的转变。不能一味局限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要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需求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支撑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既要使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又要使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高校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基础上满足社会需求。

赋特色,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要突出各大院校的特色之处,突出培养优势。否则,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很难满足当今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也不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色重在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潜能发挥的空间和平台,让学生真正能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怀旧”,是一种心理体验,带有强烈的个人或集体情感,意为“怀念往事、故人或过去的美好时光;同时,怀旧也是当今社会中,极为热门的文化现象之一。[27]3-6“怀旧”成为了近年中国流行乐坛的一大主题。[28]71本文对2000年前就已经走红,且活跃到2010年代仍在举办个人演唱会,在台北/北京举办演唱会场次总数达到10场以上的歌手(含组合)进行了统计。②江蕙出道时间较早(1981年),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共举办了33场个人演唱会,在统计中,其开办演唱会的数量位居第四,因此本文也将其列为观察对象。

(二)优化教育结构

教育结构的不合理也会给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人才培养带来影响。为此,优化教育结构,能够有效推动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依据实时采集的数据,通过专业后处理软件(Reflexw)进行数据开发,通过进行一系列变换和去噪处理,对数据依次进行直达波切除、去除直流飘移、增益、背景去除、巴特沃斯带通滤波、滑动平均等处理,并通过时深转换进行滑坡坡面的地形校正,通过f-k倾角滤波、偏移处理等对噪声信号进行压制,排除干扰,使有效信号尽可能清晰干净[11-12]。最后进行拾取分层绘制出探地雷达探测剖面的能量堆积图和波列图,并据此进行图形解译。

从专业设置来看,高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一些“接地气”的新专业,打开市场需求口径,培养市场需要的大学生,既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又使学生在社会上充分体现出自身价值。对于一些老牌劣势专业,可以适当减少招生名额,调整各专业学生比例,也能减缓就业压力,把不必要的人才浪费降低到最低限度。从学历层次来看,可以“给予学生教育选择权,打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院校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教育选择的‘阻隔’”“逐步让学生在就读学校、课程教材、指导教师、学习年限等方面能够真正‘选’起来”。[4]本科院校可以适当增加高职类、大专类,“短而精”的应用型学历培养类型,加快人才培养循环周期,优化高校学历层次,逐步使学校向应用型过渡。不是所有学校都需要过渡到应用型,但只要符合转变标准和需要转变的高校都要积极优化结构,不能怠慢,高效地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转型的现实需要,不要使滞后的教育结构成为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绊脚石”。

在小额贷款行业工作的几年中,笔者发现各小贷公司、协会对于资金使用率的计算方法各不相同:有的取的是贷款余额的效率,有的考虑的是期间内发生的每笔贷款的效率,有的考虑了时间因素,有的没考虑时间因素。公式的不同给小额贷款公司间进行行业数据对标分析造成了较大的障碍。针对这类情况,笔者根据自己的岗位经验,通过多年的应用及与考核部门的校验,给出一种计算资金使用率的方法。这该方法易于理解,且便于计算,向各位同仁提供参考。

(三)增强培养针对性

高校人才培养多种多样,全方位、多角度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这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当下,高等教育改革工作更应关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性和多样化。

就价格来讲,刘仲涛表示,各个厂家通用复合肥的报价没有太大的区别,这是因为通用复合肥的价格透明,缺少操作的空间。鉴于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利润增长点寄托在了特肥上。大型企业因为具备研发实力,因此很多大型企业的特肥产品进入市场后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应用型人才适合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要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既不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也不能使社会形成人才缺口。应用型人才培养针对性,主要体现在对各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上。要突出专业特色,体现专业优势,加大社会实践环节比重,保证大学生理论与实践操作能有机结合起来,不至于造成“上岗即下岗”现象发生。比如物流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开设物流实践中心,加强社会物流行业交流,为自身“镀金”,争取毕业就就业。这样,既缓解就业压力,也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实现“双赢”。

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而道远,而改革中应用型人才培养也不能一蹴而就。围绕国家经济发展转型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以主动的姿态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并付诸实施,势必会迎来经济发展的新一轮振兴与腾飞。

参考文献:

[1]张旭,郭菊娥,郝凯冰.高等教育“供给侧”综合改革推动创新创业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2]王一鸣,陈昌盛,李承健.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人民日报,2016-3-29.

[3]张有声.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6(1).

[4]刘云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怎么办?[J].教育发展研究,2016(3).

曾宁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