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一、引言

职业能力即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知识、理解力和技能等,这些要素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综合地发挥着作用。职业能力的组成有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一般职业能力指的是基础性能力,例如语言交流、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方面能力;专业能力即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综合能力内涵较为丰富,包含跨职业的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以及个人能力等。

高职院校有别于普通的大专院校,它主要培养的是技术性和实用性人才。这些人才不但要有一般的大学基础知识,更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在社会上才能生存。因为现代社会的竞争究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是能力的竞争,求职模式也逐渐从“以学历求生存”向“以能力求生存”转变。作为高职教育中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的一门基础核心课程,高职数学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切实建立起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的问题

高职院校中的数学教育除了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外,还要求能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但实际上却问题颇多,难以做到。首先,数学教师教学方法上的不足造成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缺乏。从小学到大学,数学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同小异,普遍存在着枯燥、单一、呆板等问题,教学时强调题海战术,现代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较少运用,而对于数学知识在实际专业学习中的运用,则更少涉及,从而使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其次,学生数学底子差,学习动力不足。当前高职院校生源的类型多样,有普高生、三校生(中专、职高、技校)等,一般而言,这些学生的成绩达不到本科院校的录取线,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对于学习,特别是数学学习就心存畏惧,加上基础不够扎实,学习习惯较差,灵活贯通能力不足,克服困难的决心不大,导致在上课学习期间缺乏相应的学习动力。再者,学生吸收掌握不易,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中,更注重技术性和实用性,重视专业课程而忽视高等数学课程,从而导致高等数学的学时和学分不断被缩减。这样就要求高职数学教师用较少的课时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容易造成教学进度过快,学生吸收掌握不好的状况。此外,我国目前的高职数学教材绝大多数是直接对本科院校的教材内容进行删减,极少会根据自身专业的内容和高职学生实际编写教材,因此对高职学生来说,存在教材偏难以及教材内容与相关专业的联系性不强等问题。最后,与专业教师不同的是数学教师的科研内容与教学内容差别较大,不容易进行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因而一些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投入精力不够,只是简单地进行数学知识的传递,而不会融入专业的数学研究思想,这样不但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认识和培养。

金隆电解测量阴阳极板的悬垂度采用9点测量法,选取测量所得差值的最大值即为悬垂度。图6、图7例举了常规和PC电解用阴阳极板悬垂度波动及比例范围。以PC阴极板悬垂度为例,范围在5 mm以内,占比小于20%,10 mm以内为60%,因此出装槽极距的影响将是金隆电解长期发展面临的一大重要考验。

三、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改革高职数学的教学模式策略

高职的数学教学不应如中学那样侧重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讲授,更不可如本科院校着力于追求数学知识的理论性、完整性以及广阔性。高职数学知识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做好前期准备,实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中数学思维方法上的能力。为此,要做到:

(一)坚守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必须、够用”原则

例如《线性代数》课程的教材建设。线性代数是一门应用性很强,但在理论上又可以进行高度抽象的数学学科,因此它可以有两种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提升数学理论,可以向抽象方向引导;为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就应当向应用方向发展。在教学中,这个方向性的问题必须十分清楚。事实上,线性代数的那种单调、机械、枯燥的运算,只是由于计算机的出现才赋予它在应用方面的生命力。过去,由于计算机还不普及,应用方面还无法进入课堂,加上数学教师的思维习惯,教学和教材内容都向理论和抽象方面引导。从20世纪80 年代末起,微处理机和数学软件的迅猛发展,在教室中使用计算机已经非常方便,线性代数面向应用发展也就成为实际可行的方向。可以增加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线性代数》实验课程;增加应用计算软件子程序实现计算的例子和习题;增加线性代数各部分理论在现时各领域新兴科技中的应用,尤其是突出《线性代数》理论在影响我们生活方式的各种信息技术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增加对课程中各种抽象概念的背景介绍和图片形式几何直观描述等。

传统的高职课程教材多以本科教材为蓝本进行简单的删减,这样挑选出来的教材一方面程度偏难,不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科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传统本科教材偏重理论体系的严谨性,但对实际问题的背景介绍与分析不够;侧重数学定义的叙述和定理证明与推导,但缺乏数学方法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实际应用能力训练不足等,使学生学完该课程后难以学以致用。可以说,基于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高职院校重视和加强自身教材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模块教学方法自1993年进入我国以来,首先被运用于职业教育中,产生了巨大的生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考虑到学生知识基础与专业需求,在知识点的取舍上下功夫,遵从实事求是及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专业发展服务。[2]为实现数学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展现数学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生命力和价值,数学教师需要:一是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数学教师可以采取通过与学生关系较为密切的辅导员、专业任课教师、宿舍管理员等人员的交流座谈等方式,了解所教授专业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和生活情况等,以实现分专业分模块化数学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二是要加深对专业所需要的数学知识的调查及了解。专业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因专业而异,即使不同专业用了同一模块的数学知识,也会有侧重点和应用方面等的不同。因此,加深对专业所需要的数学知识的调查及了解,有利于数学教师准确确定教学内容、适合实例和重点难点,更有利于提升数学知识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为此,数学教师需要走出数学圈,要动用一切力量积极向专业任课教师和社会本专业从业人员虚心请教,开阔眼界,认真了解和熟悉本专业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及其应用方法。再者,实现高职数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在做好前期对学生和专业的了解后,建立分专业分模块的教学还需要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就是要求数学教师不但需要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学科的专业知识。还是以电类专业为例,数学教师知识的专业化在微积分部分除了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微分方程、傅里叶级数、线面积分等基础知识,还需要熟悉电类专业的电压有效值、电流变化率、节点电压法等专业知识,通过数学教师专业化,将能够保证数学更好地为专业学习服务,达到专业的数学教学要求与目标。[3]

(二)进行分专业分模块教学,建立数学模块教学系统

足球专项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足球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足球教学理念和经验,还要提高足球技术技能。同时,在上足球课中能做到示范准确,展现良好的技能,为学生树立好的足球学习榜样。

学术桥梁课程(Academic Bridge Course)与学术用途英语(EAP)课程旨在依托专业知识开展的语言教学,以语言教学促进对专业知识的了解,达到顺利进入专业学习的目的,既能够突破通用英语(EGP)课程的教学瓶颈,又可以为专业的学习铺平道路;最终达到语言学习为专业学习服务的目的。

因此,要把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作为高职数学类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宗旨,结合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标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加强与应用技术型方面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对教材进行多方位、立体式改革与建设,使之与应用技术型高职培养目标相一致,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三)建立案例库,实现应用型教学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

为了在数学教学中实事求是、推陈出新,彰显数学理论与专业结合,教师更要重视收集高职数学在专业应用方面的实例。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但要重视自身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提升,还要努力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报刊、文献和与专业人士沟通交流等方式,积极收集与专业密切结合的案例,并把该案例切切实实地应用于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应用魅力,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实现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最终实现数学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目的。当然,高职数学的案例库必须不断更新,注重时效性,唯有如此,数学才能永恒地展现应用能力,学生才能真正的受益。

(四)编写建设适合高职层次的数学教材,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以理工科专业为例,一般的工科类学生必须要掌握基本高等数学知识,比如一元函数的极限、微分与积分、微分方程、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的偏导数与重积分、级数等,但针对高职的学生,里面的知识点只需要基本的概念以及运算,对于较深较难的内容可以当作选修课加以介绍。对于“必须”的知识点要不折不扣的进行传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高等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最基本的大学数学素养。但是对于电类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等)的学生,除了以上基本的知识点之外,还要特别注重下面几块知识的教学:曲线积分、曲面积分、散度、旋度及级数中的傅里叶级数等,这几块内容的介绍将对电类专业后继课程的学习起到很大的影响,也是基本的知识要求。由此,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在“够用”上要确实的下功夫花时间进行探讨。

模块化教学要立足学生,以专业特点为指引,选取恰当的形式进行授课。在知识点的把握上、在内容深度调整上、在分层教学上都要事先规划好,可以有机融合,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推演,保证高质量地服务于学生。

高职数学的教学实现模块化教学,是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当前,模块化教学已经进展得如火如荼,数学类的模块化教学也有了多种形式:(1)按数学知识的作用把高等数学课程分为基本模块(基础理论)、扩展模块(数学实验)、开发模块(数学建模)三个教学模块;(2)按数学知识的内容把高等数学设计为极限模块(函数、极限和连续性)、微分模块(一元函数的导数和微分)、积分模块(不定积分、定积分)等;(3)按学生程度分层教学,把高等数学分为基础模块、应用模块、提高模块三个模块。[4]

根据高职院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数学教学应该放弃谋求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而应重视课程的实用性和职业性,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坚守“必须、够用”的原则。[1]所谓“必须”就是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专业体系培养的需求,特别难或是对专业培养起到的作用不大的知识点可以适当的删减弱化,这就需要深入了解各个专业特点,做到心中有底。但也要注重“够用”,知识点不能盲目的删减,在强调实际、实用、实践的同时,知识点的选取要饱满,恰到好处。因此,在高职数学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数学知识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数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进行深入的探讨,结合各个专业特点和职业需求开展数学教学改革,让数学在专业学习以及职业发展中的作用最大化。

通过开展教材建设,立足学生实际,深入研究和探讨应用型高职院校对数学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在课堂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寻找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建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评价体系

创建高职数学教学课程“评价体系”首先要明确评价的标准,要牢固树立以高职数学应用目标为导向的标准,建立全面的考察体系。高职数学教师可以考虑将学生的总评成绩分成三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占20%),包括学生平时作业、课堂问答以及课堂测试和单元测试等,对于缺课严重的课程,还可以考察出勤情况;二是开放式成绩(占20%),这部分考查学生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参与和对数学知识、数学软件的运用能力,学生根据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与讲授学生专业结合较为密切的数学建模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团队合作、查找文献、分析数据等方式对题目给予解答并以数学小论文的形式上交评分。三是期末卷面成绩(占60%)。本部分考查学生对数学定义、数学运算等基本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变通能力,以通用的纸质答卷形式在考场限时完成。此种综合考核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交流以及沟通能力,实现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动员各方面力量搞好村庄环境宣传,把全体村民发动起来,让他们都真正理解支持,是每个村民都能做到爱村、护村,并行动起来,投入到美丽村庄建设上来,形成合力势头和建设发展力。

防尘方面防护等级IP65、IP66、IP67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在防止湿气和水方面有差异。IP65表示向外壳各个方向喷水无有害影响,防护等级IP66则表示向外壳各个方向强烈喷水无有害影响,防护等级IP67为外壳短时间浸入水中无有害影响,而防护等级IP66/67则表示能够同时满足喷水或者短时、持续浸水的要求。

此外,建立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体系,还可以结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通过以赛代练的形式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注重课后反思以及做好课后的补充工作,[5]如与学生交流、答疑等方式来真正实现。总之,高职数学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实施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实事求是地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长进、有所提升、有所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高职院校数学课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泽娟.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11):280-281.

[2]陈杏莉. 面向职业能力的高职数学课程开发原则和策略[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4):78-82.

[3]李粉凤. 高职高专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6):86-88.

[4]张红莉.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J]. 教育与职业,2011(30):129-130.

[5]余胜斌. 浅谈独立学院高等数学的教学[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 92-95.

林育山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