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校双语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与对策——以“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为例

更新时间:2016-07-05

双语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一项重要指标。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明确提出“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第三产业代表性行业之一的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社会对本科毕业生的英语应用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具有良好的商科专业知识并且熟练应用英语的营销人才特别受到跨国企业和外贸企业的青睐。然而,高校双语教学的质量仍然参差不齐,在师资、教材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文章拟结合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实践,对高校双语教学问题作一探讨。

一、双语教学文献综述

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并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模式。《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 Richards et al.1985) 把双语教学定义为“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者外语进行的学科内容教学”。近年来,国内关于双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很多,张艳蕊梳理了2005—2015年间国内高校双语教学的论著、论文,指出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存在着研究内容失衡、理论与实践衔接性差、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提出意见建议。[1]张蓓等从双语教学的效果方面,引入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考察了高校双语教学满意度与忠诚度,对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有很强的借鉴意义。[2]安静等通过对香港、新加坡双语教育状况的考察,认为应当选择性、阶段性、递进性地开展双语教学,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创造语言环境,特别是要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3]徐春娥等也强调要重视和加强高校双语教学师资培养。[4]一些研究者也结合国际市场营销、金融等课程对高校双语教学进行探讨。如王宪认为,目前《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存在教材内容缺乏实用性、教师与学生的语言水平有限、教学方式不够完善等问题,认为应当采用情景式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拟表演式教学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双语教学效果。[5]此外,宋结焱等对高校双语教学的“变”与“恒”的辩证关系进行考察。[6]

综而言之,已有研究从国外经验介绍、国内研究现状分析、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等角度对高校双语教学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改进提升双语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要提高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法律援助的精准度。据笔者了解,相关部门对辖区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尚只掌握大概估计数字,未能实时获取相关精准数据。不准确了解辖区内有多少人急需法律援助,需要哪些方面的法律援助,这些问题不清晰,导致了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的效果欠佳。

二、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是以全球市场环境为背景,应用市场营销学理论及科学分析方法,考察企业开展跨文化营销时所面临的计划和战略问题,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课程。该门课程融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性、实践性与国际性,运用双语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用英语解决国际营销问题的兴趣。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国际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分析国外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宏观环境,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Case Study)、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汇报研究(Presentation)等方式,研讨重要营销概念或问题,培养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

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之体。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既是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又是实现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的重要途径。重庆市石柱县有1400年的建县史,文化底蕴浓厚,文化资源独特,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让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活”起来,成为全市乃至全国人民高品质生活的理想之地。

对于原版英文教材而言,例如凯特·奥拉编著的《国际营销》,该教材内容较多,对于国际营销宏观环境的分析细致,但是课程的课时却是有限的,因此,很多内容无法在一个学期内教授完成。此外,全英文教材没有配合相对应的重点术语和概念的中文解释,对于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在阅读和知识吸收上都有些吃力,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并不完全适用于本科层次的教学。其次,国际市场营销是一门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与商业生活紧密结合的学科,因此案例教学是重要支撑。但是原版英文教材中广泛应用欧美国家案例,站在美国编者的角度来评述企业活动和品牌营销事件。有些同学在没有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容易产生自我评判标准(Selfreference Criterion),同时由于国情不同,有些案例在中国市场上无法适用,学生会产生理解障碍,较难接受。

传统观点认为,金融中介和资本市场这两个金融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而它们在影响技术进步时,由于自身的特点导致其在面对创新时的反应大相径庭。

(一)学生语言水平参差不齐

双语教材选用应当综合衡量学校教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英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例如笔者所在的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特色的国际化视野精英班和英语创新班的学生,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的课程,配合相对应中文参考译本进行教学,推荐教材由菲利普R.凯特奥拉(Philip R.Cateor)、 玛 丽 C. 吉 利(Mary C.Gilly)、约 翰L. 格 雷 厄 姆 (John L.Graham)著,赵银德等译的《国际市场营销学》,注意原版案例的解说以及补充符合中国环境的案例。针对普通班级的学生采用双语教材,例如田盈、徐亮等编著的国际市场营销(双语版)。通过双语教学教材的合理使用,旨在形成与国际先进营销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接轨的、符合实际的、具有一定示范性和借鉴意义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

(二)国内双语教材较为缺乏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注重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和效果;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课程关注理论结合实际,重视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企业管理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国内的经管院校广泛使用。对于市场营销的教学中,能够让枯燥而抽象的营销概念变得生动易懂,具有鲜明的教学目的性。文章所指的案例教学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知识目标,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习、验证和运用营销的重要理论概念和方法,深刻理解、掌握、运用国际营销知识与技能。第二层综合能力目标,这与工商管理教育的基本目标“重在能力培养”相辅相成。国际营销综合能力包含了全球营销者应具备的必要能力:学习能力(中英双语阅读、速记、重点提纲架构、参考文献查询、演绎与归纳等),人际交往能力(跨文化交际、语言和文字表达、倾听与陈述见解、小组讨论沟通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主要问题、环境分析、撰写营销策划书等)。

双语课程的开设对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对于学校而言,应用型高校致力于打造外语和创业特色,开设双语专业课程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专业过硬、英语流利的国际企业管理人才。对于学生而言,提升专业英语能力,能够更快接触到国际最新营销资讯和案例,了解各国典型营销环境,深入吸收国际市场营销最前沿的理论和科学研究成果。但是,当前的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却存在着不能适应上述要求的诸多问题,影响和限制着该课程的实践效果。

(三)双语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师资队伍是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基础,有研究甚至认为“教师被广泛认为在双语教学中具有核心作用”。[7]但当前高校双语教学师资现状却不容乐观,专业能力强者外语水平又偏弱,外语专业强者专业能力又显不足,专业能力与外语水平同时兼备的教师明显缺乏。同时,受限于高校资源配置等因素,双语教师又往往忙于完成教学任务,到国内外参加职业培训的机会相对比较少,通过培训提升能力的途径不多。

虽然2018年三季度厨卫行业多品类零售额线上增长明显高于线下增长,但两者占整体的比重差距在逐渐减小。据奥维云网(AVC)的监测数据显示,烟机线上线下零售额环比分别下降了22.6%和14.0%,燃气灶线上线下零售额环比分别下降了10.6%和9.2%,热水器线上线下零售额环比分别下降了18.9%和11.3%。虽然厨卫行业多品类线上线下零售额环比均在下降,但线上浮动大于线下浮动,可见,整体正趋向融合发展。

三、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改革建议

(一)结合学校学生实际选用合适教材

在对学生英语能力摸底的过程中发现,同一班级间的学生在英语基础和学习兴趣上存在差异,如果采用双语教学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某些学生容易对双语课程产生惧怕或排斥心理。此外,在中国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下,部分学生存在重视“读写”, 忽视“听说”的情况,听力和口语较为薄弱,这影响了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效果,增加互动式教学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解释专有名词和语言表述,由此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而压缩对专业知识深度讲解的时间,可能导致教学结果变成偏重英语的培养而弱化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的训练,无法达到互相平衡的初衷。

(二)吸收先进理念改进创新教学方法

吸收国际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外企或外贸公司,对于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然而教学核心——相关术语(Key Terms)的国际标准表达是全中文教材无法培养的。双语教材是双语教学的基础,直接影响教学的成效。由于市场营销的理论起源于美国,国内中文教材普遍结合中国学者的认知习惯进行编著,可能存在逻辑性不够清晰、案例较老和较少等问题。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鼓励课堂讨论和参与式教学。课堂教学的教师应积极通过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增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参与度。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设计多个教学环节,特别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自己考虑答案然后掌握知识要点。如果学生思路偏差或不完整,则由教师继续逐步暗示,让学生自己体会其错误或不完善之所在,慢慢接近问题答案。多次互动与引导既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能力,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因此,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本科生而言,互动教学能够让学生主动挖掘问题,还能够引导学生直接学习英文文献,及时获取营销领域的最新成果。

(三)优化队伍结构加强师资力量

双语教学团队师资应多吸纳有海外留学背景、主修营销专业学科知识、同时能够熟练使用英文教学的教师;此外学校应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由点到面选派专业教师进修,或到外贸公司、外企等进行营销实践,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回校后,教师将企业经验应用于教学中,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教学团队应该注意教学经验方面的交流,加强在教案和教学课件制作、最新中外案例收集和教学参考资料分享等项工作上的互帮互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要发挥带动作用,指导团队中青年教师的成长,促进双语教学课程组的梯队建设。

(四)改革考核方式强化考核效果

国际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要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多向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营销商业伦理、职业道德以及商业礼仪等,案例教学乃至实践训练才是最适合的培养方法。相应地,对双语教学课程的考核就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上,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考核方式,以期能够全面评估双语教学效果。可以在实践教学中,改变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机制,灵活运用笔试、口试、闭卷、小组汇报,报告等组合考核方式,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兼顾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和发言水平,以此来激励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知识掌握程度。另外还要适当设计一些思考性的题目,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

随着应用型教学理念的强化,学校外语特色与创业特色的定位更加突出,为服务海峡两岸经济建设培养更多优质人才的目标更加明确。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特色双语课程,通过不断发现现有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培养教学团队,改革教学方法和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持续提升教学团队质量。课程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更加倾向于学生导向,教学团队计划编写符合中国学生思维模式的双语案例库,侧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思维能力和国际环境适应能力,让双语教学真正做到专业知识与英语应用能力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蕊.十年来国内高校双语教学研究现状与趋势[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5(10).

[2] 张蓓,杨炳成.高校双语教学满意度与忠诚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5(13).

[3]安静,李红卫.香港、新加坡双语教育对我国内地高校双语教学的启示[J].学理论,2010(19).

[4]徐春娥,李桂山.高校双语教学师资培养与建设机制探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10).

[5]王宪.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为例进行分析[J].教育管理,2015(2).

[6]宋结焱,孙云燕,袁杰.地方高校双语教学的“变”与“恒”——以兰州交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对外经贸,2015(3).

[7]万中艳.中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师资因素研究回顾:特点与启示[J].高教探索,2014(6).

林翊丰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