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相地合宜·借景随机—基于场地特征的乡村景观设计探索

更新时间:2016-07-05

1 美丽乡村之困惑

中国的乡村占国土面积的1/2,但它们却曾经长期处在城市化的边缘,基础设施陈旧,空巢化现象严重,随之而来的是乡村社会结构的瓦解和乡土文化、工艺的消逝。自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寄语之后,中国广大农村终于从被遗忘的角落中走出来,开始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美丽乡村整治,宜居乡村设计,田园综合体规划等各种建设的大潮席卷全国各地,农村的风貌、农民的生活、农村的产业都在探索与实践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观和提升。

设定“Time Slicing”值为1;节点类型“Keywords”;阈值设定为“Top70%”,算法选择“Minimum Spanning Tree”(最小生成树计算法)运行,并选取“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综合网络)裁剪方法,生成了关键节点N=42,连线E=54的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如图3)。其中每个节点代表不同的关键词,圆圈越大,关键词频次越高;节点外有紫色圈出现,说明这些节点具有较大(不小于0.1)的中心度。

但是我们也要警惕以城市化的方法来改造乡村,这将导致乡村魅力的消逝。特别是在设计学层面,美丽乡村的建设始终伴随着争议和困惑。首先是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大课题在此不展开讨论),其次是普通村落(占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大部分比例)改造与提升的导向性问题。

念蓉吃得很少,这让楚墨的四菜一汤基本保持着装盘时的模样。念蓉离开餐桌,去卧室,打开抽屉,准确地抽出一本影集。那是很久以前的影集,里面放着很多楚墨大学时候的照片。念蓉翻动影集,很快找到其中一张。照片上,四个年轻人手拉着手,身后,四辆并排的单车。

抛开那些为产值而设计,直接把城市公园的施工图搬到乡村的“画图匠”不谈,稍有情怀的设计师们往往一厢情愿地把自己对于乡村景观或者乡土风景的固有观念投射于案头之上。在长三角地区,设计师从安徽省宏村鳞次栉比的马头墙中汲取灵感,把吴冠中的水乡画作奉为圭臬。衍生出马头墙、石板路这些屡试不爽的乡村景观元素进行组合搭配,但却忽视了千差万别的“吾乡吾土吾山水”和真实的乡村生活,带来新的“千村一面”以及看似乡土,实则预设场景的“舞台布景式”景观(图1)。

难道这就是美丽乡村的景观风貌?这困惑着村民,困惑着乡村领导,也困惑着设计师。

1 看似乡土,实则预设场景式的乡村景观 Seemingly rural, actually “scenario-based” rural landscape

2 相地与因借

“如果你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的不够近。”这是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的一句著名的话。设计师的美丽乡村设计之惑是因为自身离乡村还不够近,如果放下案头的画册来到乡村,你会发现现在的村民和市民一样需要大量停车位,村里的大妈和城市的大妈一样喜欢跳广场舞,村里饭馆和城里一样需要导入人流量,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乡村中还有口口相传的宗族起源和文化认同(往往伴随着神话传说),乡村中还有一些工匠和手艺人,更重要的不同是乡村所在的多种多样的场地,依山而居,临水而居,傍树林而居。这些相同和不同都是造园的先决条件,也是造园的起始点。

所以在笔者看来,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设计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只是场地的类型和因借的资源更趋向于咫尺山林的大环境和小集体的认同与使用。

《园冶》相地篇中提到的山林地、村庄地、郊野地、江湖地各有特色,都是乡村景观中常见的场地,虽然现在的设计师往往都是被动地选择场地,但是对指定的场地进行全面的勘察和踏勘,才能发现地利之所在,才能巧妙地去构思和创作,此所谓相地合宜。而不是先入为主地预设一个自认为乡土的蓝图去安放和摆弄。

乐器展上或简约或华美的钢琴吸引着来宾与之合影留念,而雅马哈钢琴的完美音色更受到了众多钢琴演奏者的青睐,流畅悦耳的琴音不绝于耳。

《园冶》借景篇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1] 。孟兆祯院士在《园衍》中更提出“借景”是中国传统造园理法的核心,借景并非简单地借园外之景,而是凭藉之借,不仅秉承了中国文学“比兴”的手法,也贯穿了明旨、立意、问名、相地、布局、理微和余韵等诸环节[2]

皂溪村位于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是一个盛产香榧的乡村。在现场调研中最吸引我们的就是从上游潺潺而下的2条山溪在村口汇聚并绵延而下,形成一个“Y”字形的水系,在“Y”字形的交叉口还有一棵百年老樟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庇佑着这一方水土,村落基本就是沿着这2条山溪和溪边的道路次第建造。但遗憾的是因为单纯防洪的需要,两边的驳岸又高又直,在路边基本上感受不到水系的存在,人与水之间没有任何互动。另外,很多村民把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山溪中,道路雨水也大部分直接排到溪中,对溪流的水质造成较大的影响。

2 皂溪村改造规划总平面图 The general plan of reform of Zaoxi Village

3 实践与探索

乡村的不一定是乡土的,现在大部分的乡村有新功能需求,有新生活和新产业的承载,不再是宏村的粉墙黛瓦,也不再是楠溪江的文笔塔,乡村景观没有固定的模式,创新设计就应该是在对场地和现代乡村生活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随机应变之利用,巧于因借,才能推陈出新,凸显特色。特别是乡村景观因为场地、业主方和利益方的复杂性往往是边画边改、边施工边设计,一方面这是对现有设计院标准出图流程的颠覆,另一方面也接近古代兴造园林的过程,借景随机,触情俱是。下文3个案例是笔者有限的乡村景观实践经历,抛砖引玉以讨论创新与探索之艰难。

3.1 临借双溪境自出

乡村天然地具有山林、江湖等自然资源,同时又因村民世代居住而流传下宗族起源和文化认同,这给了设计师难得的机会去挖掘、思考和创作,相地合宜,借景随机,则佳景自成。

于鉴于此,我们临借双溪造景,提出“榧乡清流”的概念,还溪于村,还溪于自然,以溪流改造为核心,串联多个景观节点,沿溪改造水街,跨溪串联骑行道(图2)。

首先在水质层面,通过截污纳管,杜绝居民的生活污水进入溪流,然后在道路两边设计生态集水沟景观带,滞留和净化道路雨水。其次,通过与当地水利部门沟通与实地调研走访,我们发现实际上皂溪的洪水期一年只有几次,集中在夏季,且瞬时洪峰很快就会过去,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低水位之中。经过严格的计算和推演,我们一方面在溪流上筑石堤汀步调蓄起一定的水量,并营造石阶跨溪而过的景观;另一方面改造一部分驳岸,用当地的溪滩石垒砌多层高差的驳岸,增加行洪面积,减缓瞬时洪峰,并在这些最外一级的驳岸层中增加导流性小岛,小岛之间以石栈道相连,增加村民和游客的亲水性(图3)。同时,沿溪在驳岸外再增加一条卵石小道,在低水位时可以作为亲水步道,在高水位时被洪水淹没也不影响行洪(图4)。

通过比较,两版教科书有理数例题中问题解决型的例题比重差异不大,但是概念型例题所占比重差异显著.CM教科书对有理数概念的分析透彻清晰,比RJ版教科书更注重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张奠宙教授曾说过:“西方在数学教学中强调理解、理解、再理解,而中国则是练习、练习、再练习.”[10]李士锜教授也在其著作中提出西方教育与中国教育在理解与练习方面的思想差异[11].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美国教育比中国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理解为什么,而不是仅仅知道怎样做.

此外,我们还对溪边的村委会旧楼进行了改造,打开围墙,将建筑及其前面的广场和溪水发生关联,对当地的竹材进行防腐处理后作为立面元素,以考特钢围绕现有大香樟设计螺旋楼梯,成为视觉焦点(图5)。

支气管结核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会引起气管支气管狭窄,导致严重临床后果[9]。对于局部介入治疗效果差,临床症状明显的病例,应及早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由于病变部位特殊,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术前充分检查,积极对症治疗,给予心理疏导;术后加强体位和呼吸道护理,注重营养支持,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是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分别计算了冬小麦和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并计算了不同生长阶段两者的差值,计算结果分别见表2和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冬小麦整个生长季节的需水量太原站和介休站分别为467 mm和475 mm,有效降水量分别为140 mm和155 mm,水分亏缺量分别为327 mm和320 mm。两站之间的需水量、有效降水量和水分亏缺量相差极小。同理,比较两个站玉米生育期的数据发现,所有数据也非常接近。因此,说明灌区内的气象条件总体比较均一,空间变化小。

目前,皂溪村的改造一期工程初步完成,涉溪成趣的优美景观获得了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好评,赵家镇也入选了首批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名录。在2007年的春节前夕,皂溪村枕水而居的照片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条,这也是对浙江省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的肯定。

3 溪畔骑行道与矶岛上的石栈道 The riding road by the stream and stone trestle on Ji island

4 溪畔古树、汀步和亭廊 The ancient tree, stepping stone and pavilion by the stream

5 原有村委会旧楼及广场改造 Reconstruction of old building and square of village committee

6 现状茶—山格局 Structure of tea-mountain at present

7 构思来源:《潇湘奇观图》(宋·米有仁) The source of conception: Picture of Xiaoxiang wonders (Song dynasty, Mi Youren)

8 龙坞广场轴测图 Axonometric drawing of Longwu square

3.2 远借青山遥问史

杭州上城埭村(龙坞茶村)位于杭州西南郊的龙坞茶镇,是龙井茶的主产地之一。在美丽乡村整治提升的施工过程中,村口的停车场因为村民统一征地的要求,多征了4亩(约0.27hm2),甲方打算做个入口广场,让我们紧急去工地处理。

于是,我们的规划和设计也是藉地名而明确方向,围绕着整理疏通水系,重塑郊野水乡的主旨来展开。村长一再要求我们在村口造一个牌坊,这是他去周边的美丽乡村考察回来后的经验所得。并且村里的老人回忆说下杨村历史上确实有过一座牌坊,传说村里曾经有个老先生当过皇帝的老师,后来归隐在此,皇帝便下了一道圣旨到村里来表彰他。为了迎接这道圣旨,村民特地在村口造了一座牌坊,但当我们深究时又大都语焉不详。对于做这种假古董式的恢复,我们很谨慎地拒绝了。

在确定景墙形式时,联想到该村的得名传说:远古时期有蛟龙蛰伏山坞修炼。某年山坞大旱,蛟龙不舍百姓受苦,毅然撞向山崖……从此静静的幽谷深山就有了飞流直泻数千年的白龙潭瀑布,这个地方也名之为龙坞。我们藉此构景,以景墙寓意龙脊,左右摆动,绵延起伏,或为小桥,或为平台,或为月洞门,同时依托墙体用石材和砾石做了流水纹的铺装,与墙体的绵延之势互为呼应,也表现“见龙在田,或隐于坞”的意境,流水纹围合出来的绿岛里就是鸡爪槭飘逸的枝叶,与设计的隐逸之风相得益彰[3]

我们在入村口借景现有的水杉大道以及道路所指向的远山,改造成为水中长堤(考虑到现有的水杉长势良好,斟酌之后采取保留而不是替换为柳树的方案)来回应下杨村名所描述的郊野水乡场景以形成特色。

首先是墙体的整体扭动,除了Z轴上的高低变化外,在X-Y平面上我们设置了大约20%的偏心,使得墙体变得更为自由。随后就青砖的肌理,我们希望整个墙体是镂空的,并且青砖排列方式如同龙鳞一般波动,我们在Grasshopper上运用函数编写了速率感较强的波纹纹样,然后用函数数据干扰青砖的宽度,通过宽度变化衍射纹理,创造出整体浮动的效果(图9)。

遗憾的是,那2棵大鸡爪槭属于被征地的村民,因为和施工单位价格上的争议,他连夜把树移走卖掉了,徒留原本为了它们而度身打造的广场,虽然我们在水波纹绿岛上又补种了2棵鸡爪槭,但不仅达不到原有遮阴避日的尺度,也失去了原真性。不过,也许这也是乡村景观营造的真实性和不确定性所在。

广场建成后,成为村民和游客最爱停留拍照的场所,虽然他们未必能读出广场“龙隐于坞”的文化,但是我们本来就希望这种文化的附会是若有若无、似是而非的,重要的是人们在这里能够蓦然感受到茶山叠翠的隐逸与旷达,感受到青砖流水的精致与殊异(图11、12)。2017年春,中央电视台直播“杭州茶文化博览会开幕式暨西湖龙井开茶节”也选在了这个广场展开。

现状场地的外围都是层层叠叠的茶田,为了把茶田引入到广场,或者说将广场融入到茶田之中,我们在“龙墙”低平处引蔓通津,设一小石拱桥隐于茶田之中,跨桥而过则是一个悬挑于茶田上的观景平台,平台顺延而下又与“龙墙”连为一体。

图纸到了施工单位那里,因为没有在三维空间放样的技术和设备,希望我们能够做一些简化,于是我们做了两方面的调整,一是放弃了墙体整体的偏心摆动,变更为全部垂直地面;二是简化干扰纹样,将干扰波纹改成直线,并重新确定了每块青砖的长度和宽度,制定了12种规格,以便加速施工(图10)。

9 用参数化软件确定景墙空间尺寸和结构柱位置 The space dimensions and the location of structural columns are determined by parametric software

10 用参数化软件确定景墙上每块砖的长度和宽度 The length and width of each brick on the wall are determined by parameterized software

11 引蔓通津,石拱桥隐于茶田之中 Vine is set to the ferry, the stone arch bridge is hidden in the tea garden

12 接茶田,纳远山,风景这边独好 Tea garden and mountains could be seen from here

3.3 随借遗构臆趣生

杭州下杨村位于杭州转塘双浦街道,毗邻借互联网概念风生水起的云栖小镇。从地名也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河网密布,是一个郊野的水乡。并且经过我们的考证,村名中的“杨”其实指的是柳树(古代杨可代指柳,如《老残游记》里记载“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其实是指垂柳),描述的是村中河堤众多,堤上植柳的风貌。南宋杨万里在南京当知事也曾在《过广济圩》里以“夹路垂杨一千里,风流国是太平州”的诗句来描述千里江堤尽植柳树护堤的场景。

到了现场,我们发现场地近有2棵枝繁叶茂的鸡爪槭和茶田,远有连绵起伏的群山宛如宋代画家米有仁的《潇湘奇观图》(图6、7),我们当机立断决定借景近树、茶田和远山,对原本一览无余的空间进行分隔。用绿岛围合出鸡爪槭,用绵延的景墙围合空间,将远山的意境延伸至人们的脚下(图8)。

文献查阅法:整理分析有关卫生人才优先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奠定本次研究的理论,并查阅天津市及东丽区卫生统计年鉴。

远观有势依布局,近看有质仗理微。接下来是景墙动势和肌理的深化,由于青砖易于加工、成本较低,且村里已有不少建筑和景观小品以青砖为主要材质,因而景墙也考虑使用青砖作为主要材质,以保证与村内整体风貌相统一,同时,我们主要借助参数化软件进行细节的推敲。

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村里同时展开了拆违工作,在一个拆违现场,居然真的挖出了牌坊的残片,我们很欣喜地到现场去观摩,牌坊体量不大,从有限的几个字中也很难得知全文。一方面我们建议村里积极和当地文保部门沟通,另一方面我们也以此为契机展开设计。

我们希望做一个有别于其他村的牌坊,既保留牌坊的原真性,又是新旧并置,让人看到历史的断面。德国议会大厦玻璃穹顶的修复给予我们启发,于是我们以现有遗构大概确定牌坊的体制和造型,并以工字钢结构搭建起完整牌坊,把遗构安放在原来的位置,遗缺部分以玻璃砖填充。玻璃砖的透明和石柱的古朴形成鲜明的对比,历史和现实在此交织,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图13~16)。

同时,玻璃砖的特有属性让白天阳光下的牌坊投射出五彩的倒影,而夜晚结合灯光设计又可以让牌坊绽放晶莹的光芒,成为一个具有历史印痕的入村新地标,也暗合传统造园布局中的“涉门成趣”之说。

式中:ρ为油液密度;Cd为油液缩流系数;As为油液流入回流腔腔体的截面积;Aorise为反行程回油腔油孔截面积;Aorisc为正行程回油腔油孔截面积;AFL为活塞杆内部截面积;Aori为油孔静截面积;式中的AFL和Aori均为缓冲器行程S的函数。

13 入村道路现状 The road into the village

14 水晶牌坊设计逻辑 Design logic of crystal archway

15 水晶牌坊日景效果 Rendering of crystal archway in the day

16 水晶牌坊夜景效果 Rendering of crystal archway at night

4 结语

美丽乡村的整治与提升因为所处的环境多样复杂,用地的范围时时变动,施工的过程充满变数,从某种程度来说,乡村景观的营造更接近中国古代的传统造园,是一种有法无式的造园过程。这给传统的设计单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国有大院往往因为设计费低、设计周期长、变更频繁而不愿接这种项目;或者就是一套图纸用到底,马头墙、卵石花境、石板路三件套以不变应万变,让本来风貌多元的乡村经整治后反而越来越雷同,更会限制设计师、村民和管理者的思维,把一种预设的乡土景观投射在全国各地而理所当然之。

通过应用标准化患者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生临床态度和基本操作的评价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8]。善于利用标准化病人与医学生进行沟通时的优势,带教老师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锻炼医学生沟通方式与技巧的同时,弥补标准化病人在沟通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可取得双重的培训效果。

不过,挑战伴随着机遇,乡村造园也给锐意进取、勇于探索的设计师们一个回归土地,传承创新的机会,审时度势以相地之异宜,随机应变以借景之无由,再配合以现代语言和技术,必能使全国各地广大的普通乡村变得殊异而有各自之美丽[4]

注释:

图1引自http://www.gad.com.cn/index.php/projects/info/477?from=groupmessage;图6引自http://www.zhlzw.com/lz/yis/242243.html;其余图片均由本来设计工作室拍摄或绘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计成.园冶[M].北京:中华书局,2011.

JI cheng. Art of garden-building[M]. Beijing: Zhonghua Book Company,2011.

[2]孟兆祯.园衍[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MENG zhaozhen. Yuan Yan[M]. Beijing: China building industry press, 2012.

[3]沈实现.与古为新·俯拾即是[J].风景园林,2016(10): 57.

SHEN shixian. With the old as new, found it everywhere[J].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6(10): 57.

[4]沈实现. 无为·无味:评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J].风景园林,2011(1): 32.

SHEN shixian. Less and elegant review of Hangzhou jiangyangfan ecological park,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11(1): 32.

沈实现
《风景园林》 2018年第05期
《风景园林》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