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清朝藏书家甘福及其藏书

更新时间:2016-07-05

清朝道光年间,南京有藏书家甘福,其藏书楼名曰“津逮楼”,由其父甘国栋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建成,藏书十余万卷。津逮楼和朱绪曾的开有益斋齐名,为当时南京两大著名藏书楼,以藏书丰富而知名。

甘福,生于1768年,卒于1834年,字德基,号梦六,他“性喜书画,工赏鉴,于典籍尤癖嗜,凡市肆陈弃,旁及穷乡僻壤,蟑蚀鼠啮之余,靡不珍重购归,躬为补缀。复节衣食,买舟游吴越间,觅善本,盖辛勤逾三十年,楼之藏经、史、子、集积十万卷有奇,可谓笃矣”。甘福有二子,一名甘煦,一名甘熙。甘氏兄弟也是爱书且博学之士,和南京开有益斋的主人朱绪曾关系甚洽。他们曾经一起刻印过许多南京地方史书,为当地的文化保留尽了一定的心力。

2011年的德钦县,两镇六乡之间交通不便,一个单程就要行走3~4天。面对困难,立青多杰并未放弃,为了让群众不乱吃过期或者劣质食品和药品,他带领着6位工作人员,背上干粮和帐篷,起早贪黑,耐心宣传食品安全知识。遇到群众不识字或不懂汉语的,他们就一字一句地读出来或翻译出来;群众不理解,他们就耐心用实例解释,直到群众真正理解后,才进行下一家的宣传。

甘福祖孙三代呕心沥血聚集起来的藏书后来几乎全部被毁。那是在咸丰三年,即1853年,甘福已经去世19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津逮楼的藏书几乎全部被战火烧成了灰烬。

甘煦和甘熙兄弟相继去世后,其堂弟甘元焕将津逮楼剩余的少量残书加以整理,藏于聚贤楼之后的望月楼,后来又陆续收集到旧书数万卷,藏于复庐。甘元焕怀着恢复津逮楼藏书原貌的决心,可惜未能如愿。民国初年,甘福的后代似乎无人为继,尽管藏书尚存,但由于无人致力于此,故知者不多。

糖尿病患者除了生命质量和生命年的损失外,还伴有沉重的疾病经济负担。为抵御疾病经济风险,在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主干层的基础上,2012年7月,重庆市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合二为一,称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参加该医疗保险不再以户籍划分,并按两个档次的个人缴费水平自主选择,政府按实际参保人数每人每年提供财政补助。在此医疗保险政策背景下,本文研究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经济风险,讨论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障碍和局限,并提出相应建议。

1951年,甘福的后人姻亲卢前帮忙处理家中藏书,适值卢前身体不爽,便以每斤两角的价格将旧书全部卖给了一个书商。当年夏天,有一人购到一部《金石录》,疑是宋朝女词人李清照之夫、金石学家赵明诚所著的宋本,便将此书送到上海,请著名版本目录学专家张元济先生鉴定。书上有“金陵甘福梦六氏藏”“津逮楼”等藏书印章。张元济看到后,欣喜若狂,认定这是宋刊《金石录》,忙请冒鹤亭等朋友来家中共赏这书中珍品。在无数次战火中,津逮楼屡遭劫难,但这部宋刊《金石录》竟然幸存了下来,真是中国藏书史上的一大奇迹。

·重建后的津逮楼·

据有关史籍记载,赵明诚的《金石录》仅有几种抄本传世。《四部丛刊》中收的是吕无党抄本,说宋刊本已经失传。钱曾在《读书敏求记》中说,冯砚祥有不全宋椠十卷,当时已极其珍贵,人们都将这十卷本称为孤本和奇书,收藏此书者都镌有“金石录十卷人家小印”,钤于书上。如今竟然发现了三十卷本的全书,这说明宋刊全本的《金石录》并未失传。这在无形当中改写了中国的藏书史,还真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1983年,此书和张元济的跋文一起,被作为《古逸丛书三编》的一种影印本出版,珍贵孤本,惠及后学,甘福之功实在不能埋没。

甘福编有《津逮楼书目》十八卷,如今早已遗失,所以,人们对其藏书的情况没有过多的了解,真是一大憾事。

王吴军
《档案时空》 2018年第05期
《档案时空》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