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的几个问题

更新时间:2009-03-28

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以及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媒介格局的剧变,新闻传播行业的巨变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提高业务能力,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1]。显然,当下的新闻传播人才只掌握采、写、编、评、摄的基本技能还是不够的,优秀的新闻传播工作者理应是熟练掌握全媒体业务技能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为适应业界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要,新闻传播高等教育必须改革,改变新闻传播观念较为混杂、新闻传播教育理论较为陈旧、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的状况,进一步明确当代中国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路径方法和创新关键。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传播教育的指导价值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应用到新闻实践中的产物,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新闻舆论事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创新、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观,还包括列宁、斯大林以及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新闻思想,它不仅表现为一系列具体的见解、观点,还形成了逻辑严谨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等的一系列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指导新闻传播实践的同时,也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明确了基本立场和方向。

综上所述,电算化会计档案作为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的重点,同时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相对比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而言,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更高,更加符合当下企业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求。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企业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所以企业相关负责人需要引起重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提高思想意识和法制建设,同时引进高素质的信息化技术人才,最终提高企业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水平,为企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当代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和新闻传播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匡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立场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把党性原则放在第一位。党性原则是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集中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思想。同时,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关系,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这就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明确了立场和方向,使我国的高等新闻教育能够始终坚持为党和人民培养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新闻传播人才。

该竹栽培品种已于2017年12月通过了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权威的新品种国际登录认证,国际登录号:No. WB-001-2017-024;活体保存地:国际竹类栽培品种(中国·成都)登录园;命名范式保存地: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中心(ICRCB)[5]。

此外,新媒体时代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大数据的发展与使用。传统的文字叙述难免会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与模糊性。与文字叙述相比,数据叙述可使信息更为客观、精确和直观。新闻传播人才还应培养数据意识,善于寻找和使用数据,能够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整合与分析,掌握新闻内容书写的新方式。

2.保证新闻传播人才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

进入21世纪后,媒体格局和传媒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越发复杂。面对全新的舆论环境,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更需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以增强新闻传播人才的政治意识和党性观念,使新闻传播人才时刻保持政治敏锐和思想警觉,保证新闻传播人才不至于迷失政治方向,偏离正确的思想轨道和丧失职业道德操守。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还可以让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观念深入人心,有效防止新闻传播从业人员道德滑坡和职业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阈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新目标

在跨学科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过程中,学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实际出发,整合优质资源,确立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培养路径。比如,各外国语大学可以结合自身外语资源优势,培养在语言方面有优势的新闻传播人才;而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则可以发挥自身的技术资源优势,以文理交叉为教学特色,将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教学纳入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重点;综合型大学则宜以培养全科新闻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多学科相互支持的作用,较好地处理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通”与“专”的关系。

1.在知识结构方面优化以扎实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复合知识结构

创新创业教育业已被列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和重点。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修订后的一大特点就是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制度支持。例如,规定新生可以申请保留入学资格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入学后也可以申请休学开展创业;鼓励学校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这都体现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5]

AD9833可将DAC数据的最高有效位输出。通过对OPBITEN(D5)控制位置1,可将VOUT引脚输出DAC数据的最高有效位。这可以作为粗调时钟源。这个方波还可在输出之前进行2分频。控制寄存器的DIV2(D3)bit控制VOUT引脚提供的此输出的频率。

2.在专业技能方面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新媒体技术

强调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鲜明特色。实践教学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实验设备和实践平台则是新闻传播人才深入了解新闻工作的基础保障。由于资金不足,很多地方高校缺乏完善的实验设备,也难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平台。针对这个问题,一些地方高校借力中宣部、教育部推动的共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来说,这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部校共建是政府相关部门为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提高新闻人才培养质量而提供的合作项目,可为新闻传播院系教学科研提供更多的实践基地和政策保障。地方院校应当主动寻求部校共建与校企共建的机会,争取宣传部和新闻单位的支持,完善校内新闻传播人才学习需要的实验设备,如拍摄设备、剪辑设备、录播设备等,以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除了完善校内实验设备,还应该与宣传部、新闻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基地和新闻生产平台。2015 年 12月,在“部校共建”机制的推动下,湖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与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建设的“新湖南”媒介工作室,正式在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挂牌成立,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新媒体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媒体融合研究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4]。这种校园与媒体合作办学的模式,一方面缓解了学生的实习实践压力,为学生参与新闻工作、丰富实践经验开辟了新路径;另一方面也让学校了解媒体、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新闻传播人才。媒体、企业给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学校也有针对性地为媒体、企业输送人才,双方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当前,新闻传播领域一些杂音、乱象和舆论危机在很大程度上与新闻的产生者和把关人所持的新闻理念和新闻价值观密切相关。换言之,亦与这些传播者所持的立场和态度密切相关,需要引起警觉并从培养环节注意防范和规避。规避和防范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

3.在实践能力方面拥有一定的新闻传播实践经验

对于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国内顶尖的两所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它们的人才培养机制具有启示意义。两所学院均在跨学科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方面作出了努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从 2011 年开始,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合作,创办跨学科联合培养的双学位实验班——“新闻学—法学”实验班和“新闻学—国际关系”实验班,对于没有被选入实验班的学生,学院鼓励选修第二学位或第二专业,旨在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2]。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则自 2012 年起,正式施行“2 + 2”跨学科培养模式,将四年制本科教学分为两个历时两年的阶段:在第一第二学年,要求所有学生在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学、行政管理学这 8 个非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中任选一个进行系统修读;在第三第四学年,要求学生在系统修读了一个非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读新闻传播学科的各类课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跨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复合[3]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领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新方式

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技术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兴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强烈冲击,新闻内容的生产大不同于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新闻舆论工作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培养的创新,这就要求高校新闻传播院系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创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从而培养出符合新的时代要求的新闻传播人才。

1.明确自身优势,探索跨学科联合培养模式

传统的新闻传播类专业是按照不同的媒介类型来进行划分的。比如,新闻学专业倾向于为报社、通讯社培养记者、编辑,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则主要为广播电视机构培养电视节目策划及制作人才。但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潮流下,这样的专业设置显然已不能适应媒介发展的新趋势。当今传媒发展急需的是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既要求掌握新闻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也需要对其他专业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应该成为新闻传播院校的培养重点。

新闻工作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这要求新闻传播人才除了要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培养突出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不仅包括新闻采写编等基本业务能力,还包括分析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能力都需要在具体的新闻传播实践中进行培养。新闻传播人才要拥有一定的新闻传播实践经验,就必须在学习期间以各种方式参加新闻传播实践,在具体的新闻活动中感受新闻的制作与生产的过程,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与社交能力,在不同的新闻工作团队中培养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官员个人财产申报登记以及相应的公示制度,作为“阳光法案”的一项重要内容,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接受和采纳,并一再被证明是治理腐败的一种极为有效的制度措施。正如我国学者燕继荣所说的,“作为现代政治结出的一项硕果,官员财产申报登记制度已经成为现代政府的标志性制度。因此,要不要引入官员财产申报登记制度,不仅成为考验各国政府反腐诚意和决心的试金石,而且还是考核各国政治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就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位、意义、职责和使命等问题,进行了科学而系统的阐述,同时也对新闻舆论工作以及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

Michael Mauer:当然了!购买一部iPhone手机或者一辆大众高尔夫,其实不仅是在消费手机或者汽车本身,本质上是一种对于设计理念认同的行为。对于当下的汽车品牌来说,销售的其实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出行自由的权力,重点绝非是汽车本身。

2.完善课程体系,搭建学界业界联动机制

当下很多高校在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偏重于理论教学,对于技术和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新闻传播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新媒体与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新技术应用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新闻传播院系应该有意识地把握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平衡,在保证学生基本新闻专业知识和新闻素养的前提下,增加实务课程以及软件工程、网页设计、互联网应用技术、社会调查等技术操作类课程,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将实践成效纳入衡量其学业成绩的范畴。

新闻传播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质量。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往往拥有较高的学历学位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他们在媒体行业的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一般不够丰富。相比常年在校授课的高校教师,长期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专业记者、编辑是不可忽视的师资力量。他们拥有过硬的新闻业务水平和丰富的新闻采编经验,可以在新闻业务方面对新闻传播人才进行有效指导。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应该搭建学界业界联动机制,积极邀请业界的记者、编辑等新闻工作者来校讲学,签订聘用讲学合约,采取讲座或者研讨会的形式进行授课;给学生提供与一线新闻工作者接触的机会,让学生对行业和学业的疑惑能够得到及时解答,对未来职业的要求有较早的了解,对业界的最新样态有较为直接的认知。

3.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学生实践平台

在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与媒介转型对新闻传播人才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提出了新要求。全媒型新闻人才的培养应该成为当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重点。以往新闻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采、写、编、评、摄,这要求新闻工作者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摄影技术以及采编能力。但当下虚拟现实、视频直播、算法推荐、游戏新闻等新传播技术层出不穷,新闻传播人才除了具备采、写、编、评、摄的基本技能之外,还需要对新媒体技术有一定的掌握。具体来说,需要掌握从文档处理、表格制作到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网页制作,再到音视频编辑和处理等方面的技术,能够使用多种媒介技术来完成新闻的采编和制作。同时还应该清楚不同媒介形态和接收终端的传播特点与呈现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新闻生产。

4.重视创新创业,创设培育卓越人才的触媒

对于新闻传播人才而言,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过去所说的专业知识指的是与新闻学、传播学专业相关的知识,要求新闻传播人才掌握新闻传播的规律以及新闻采写的技巧。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只掌握新闻传播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显然已不足以担负起时代的重任。高等院校应致力于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专家型人才,即除了具备基本的新闻传播专业知识,还具备法律、金融、管理、营销、外语等其他专业知识的新闻人才。媒介融合背景下显现出的各种技术的融合,归根到底都是知识的融合。虽然精通其他所有学科的理论知识是不可能的,但至少应该精通一门非新闻学科,培养专业复合型新闻人才即专家型新闻人才。此外,由于新媒体准入门槛低,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普通民众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单一地信息采集与发布非常简单,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在新媒体和移动互联时代,新闻媒体从业人员需要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掌握复合型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对新闻信息进行解读,以生成能够使人信服、满足受众需求的新的内容产品。

对于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来说,创新创业教育同样十分重要。特别是当下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的兴起,为新闻传播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方向和机遇。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创新创业,相较于传统的创业,需要的资金更少,承担的风险也更小。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创新创业导师可以指导新闻传播人才注册微信公众号,并带领他们一起开展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推广活动。同时还应鼓励新闻传播人才参与创新创业类竞赛。相较于理工类或语言类专业而言,新闻传播类专业的竞赛较少。然而竞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抗压能力的有效途径。将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如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新媒体创新创业大赛等作为创新创业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能正是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感知业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接触业界前沿,还可以在某一过程中顿悟、爆发,迈出通往卓越的关键一步。

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引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新关键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创新之路是漫长的,其中困难和艰辛在所难免。新闻传播院系要善于抓住关键环节,明确创新理念,完善创新体系,厘清创新重点,培养适应当代、面向未来的新闻传播人才。 而在至繁至重的诸多工作中,尤需把握好以下几个关节点: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抗感染,平喘,祛痰,适当强心,利尿,纠正水、盐、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000U皮下注射,2次/d,再给予前列地尔10μg静脉注射,1次/d,总疗程10d。

1.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新闻舆论事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因此,在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新闻传播教育培养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新闻传播人才的职责使命。在媒介格局、舆论生态发生巨大变化的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兴起和西方舆论场边界的扩大对主流舆论场和意识形态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更加加重了新闻传播学术教育领域本来就声音芜杂的严峻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穿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过程始终,让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树立责任意识、明确目标任务,不仅是当前新闻传播教育教学之必需,也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之急务。

2.适度调整原有专业和课程设置

要创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首先要审视现有专业和课程设置,敢于突破原有的新闻传播专业局限。首先,各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在新闻传播类专业的设置上,除了保持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编辑出版学这五个基本专业外,还应该向新媒体领域进行拓展,增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数字出版专业。其次,即便原有的标配专业,亦可进行调整整合,如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等三个专业,就可以整合成一个宽口径、厚基础、强技术的现代新闻学专业。再次,在课程的设置上,要特别注意将网络技术运用、新媒体技术基础这类课程纳入新闻传播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之中,课程设置亦要随着人才培养的重点而调整,以适应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重点从只重专业理论教育向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和专业实践并重的转变。最后,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授课老师应自觉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深入了解互联网、新媒体,以更新授课理念,创新授课方式。

首先是人才总量小,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缺乏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其次是先进设备少,缺乏开展各种高精尖医疗技术所必须的设施设备,资金投入不足,建设进度也相对迟缓;再次是管理不够好,促进医疗技术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约束性政策多,激励性措施少;此外,各个维度的管理手段缺乏统筹协调,没有针对技术进步形成聚焦效应,综合施策的管理局面还没有构建起来。

3.适度突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素养

当下的新闻传播行业是由多种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支撑起来的行业,这要求其从业人员不仅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因此,对于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而言,重视新闻传播人才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新闻传播相关专业应该有意识地增加专业技术课程,尤其是新媒体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动手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对新闻传播专业技术的重视并不代表对专业理论的忽视,我们不应该陷入对先进技术的盲目崇拜中,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还得要注意避免过分的技术化。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戴元光教授说: “把学习现代技术作为新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应当受到质疑的,过分的技术化取向对新闻教育是一种伤害。”理论是实践的基础,高校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明确的是,拥有扎实的新闻传播专业理论功底永远是新闻传播人才的基本要求和必备条件。因此,要继续夯实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地位,适度突出对新闻传播人才专业技术的培养。将专业理论教育与专业技术培养有机结合,才是新时代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合适选择。

总而言之,在媒介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技术都发生了深刻变革的今天,传统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的需要,新闻传播院系有必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探索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出与时俱进、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闻传播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EB/OL].[2016-02/1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9/c_1118102868.htm.

[2]蔡 雯.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与创新[J].青年记者,2016(1):60-61.

[3]黄 瑚.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J].国际新闻界,2014(4):144-149.

[4]吴果中,何艳玲.“新湖南”媒介工作室的创建与新闻传播教育的新路径[J].西部学刊,2016(7):77-80.

[5]黄鸿业.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2017(7):70-72.

 
廖志坤,李冰婧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