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湖湘民间艺术的文化传播路径

更新时间:2016-07-05

湖湘民间艺术来源于湖湘民间生活,记录了湖湘历代社会风貌、民间风俗、礼仪制度等,寄托了湖湘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湖湘民间艺术的文化传播是湖湘民族艺术获得文化认同、走向世界文化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当前“十九大”背景下,“乡村振兴”已在路上,湖湘民间艺术的文化传播路径应放在传承、挖掘和利用乡村地域文化资源上。

一、湖湘民间艺术的传承

湖湘民间艺术分布于湖湘各个角落,因地理位置的不同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发展状态参差不齐,不少民间艺术都濒临着失传和消亡的危机,重视湖湘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是势在必行的,只有在艺术得到保护和传承的前提条件下,文化传播才能得以进行。

(一)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立法机制的完善

湖湘民间艺术传承保护与传承立法机制的完善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200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16年湖南省文化厅公布了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在湖南省民间艺术传承立法机制的保障下,湖湘民间艺术得到了积极有力的保护和传承。目前,湖南省已入选有湘西龙山县捞车河村“土家族织锦技艺”传习所、怀化侗族自治县“侗锦织造技艺”生产地的呀啰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省湘绣研究所和醴陵陈扬龙釉下五彩瓷艺术中心4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此外,各非物质文化项目均建立了生产性保护基地,如泸溪县苗族踏虎凿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为踏虎凿花生产性保护基地,凤凰县传承民族工艺有限责任公司和凤凰县柳薄乡德榜村成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生产性保护基地,凤凰县叶水云土家织锦传习所和龙山县黎秋梅土家族织锦技艺传习所成为土家族织锦技艺生产性保护基地。

无论是在湖湘民间艺术的相关法律、法规、资金投入还是保护政策上,湖南省在完善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立法机制中都为其制定了具体明确的条例,各门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都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且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当前看来,湖湘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的重点之处还应放在领导人和领导班子的带头重视和对提高全民保护湖湘民间艺术的法律意识上。例如,可将各项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纳入各市、州、县的政务工作政绩考核中,并于内部制定明确的奖惩条例,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湖湘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效率。再如,组织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与各地基层组织协作,积极对民众进行保护湖湘民间艺术的法律意识的宣传,让民众全面了解当前保护和传承状况,深刻了解到保护和传承任务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动员全民的力量保护和传承湖湘民间艺术。

(二)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渗透,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断转变,给民间艺术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湖湘民间艺术的专业人才明显不足,年轻一代多不愿意继承老一辈的传统衣钵,民间艺术的传承也成为一大难题。具体而言,湖湘民间艺术后继乏人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困难和人才要求高两点。以滩头年画继承人为例。2017年6月28日,在长沙举行的滩头年画作品展新闻发布会暨技艺传承拜师仪式,90后少女钟星琳现场拜师,成为滩头年画的第四代非遗传承人。在传统艺人纷纷改行,滩头年画技艺逐渐荒废,滩头年画市场逐渐萎缩的背景下,出身于非遗大家庭的这位小姑娘毅然决然从大都市回到了家乡,继承了爷爷奶奶留下的光荣而艰巨的民族事业。但滩头年画的保护环境仍然严峻,年画艺人的缺少仍是一大难题。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发生山洪、地质灾害2 400多次(处),平均每年达40次(处)。其中溪河洪水灾害1 534次,泥石流灾害352次,滑坡灾害514处。进入21世纪以来 , 2000年、2002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10年都发生了严重的山洪灾害,造成了惨重的人员和经济损失。山洪灾害在季节上存在极端不均匀性的分布,每年主汛期是山洪灾害多发期,受灾损失占全年总损失的95%以上,且在同一流域、同一年份可能发生多次山洪灾害。

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湖湘民间艺术传承人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一方面,各项民间艺术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采取重点扶持政策,对民间艺人加大鼓励。湖南省文化厅的调研工作促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成立,当前仅长沙市内就有15家非遗博物馆成立。除综合性湖湘民艺展示馆,还有专门展示单项非遗的铜官窑博物馆、沙坪湘绣博物馆、华夏剪纸博物馆、浏阳花炮博物馆、柳建新刺绣艺术博物馆、朱国强皮影博物馆、火神庙博物馆等遍及湖南各个城乡角落,这极大地促进了湖湘民间艺术的传播,更大大地鼓励了民间艺术的传承。另一方面,民间艺人师徒传承得到了诸多政策和资金支持。民艺培训班培养较内部培养的方式更为普遍广泛,培养人数也更多,大多是官方机构与民艺传承人进行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例如高等院校或职业技术学校聘请优秀的民艺传承人至校内进行传道授业,或两方结合开创新的培训班。2009年,沙坪湘绣与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合作开办的湘绣美术培训班,不仅注重湘绣技巧,更着重对绣品鉴赏的整体把握能力,设置了绘画、素描、线描、工笔等多门课程协同培养人才。

布线长度是影响电路通信开销和能耗的重要因素[1],文献[12]将布局过程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将芯片按区域进行划分,目的在于降低资源浪费;然后在不改变占用资源总数量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布线长度来降低通信开销.该方法虽然考虑了资源占用与通信开销两个方面,但是仅以单一因素作为约束进行优化,并未考虑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共同作用.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大批研究学者协同民间老艺人一起进行整理和研究工作之下,当前,湖南省文化厅组织编纂出版《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等150余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著。依据当前形势,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工作重心都放在政府、研究人员、学生、传承人身上,但究其根本原因,继承乏力还应归诸经费问题,所以工作重心应放到制定更完备的激励与培养政策,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和社会团体参与上,促进企业与传承队伍合作,走向市场推广及产业化发展的创新道路,将湖湘民间艺术的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从根本上解决保护和传承问题。

同时,湖湘民间艺术产品在国外的市场也具有可观性。2017年上半年,湖南对外文化贸易规模加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7.67亿美元。其中,烟花爆竹、湘绣、醴陵瓷、黑茶等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强,工艺美术、动漫衍生品、电视电影节目等具有湖湘特色的文化产品出口额增长迅速。但总体而言,当前输出湖湘民间艺术文化产品大多是依靠成本优势的“硬件产品”,如醴陵陶瓷和浏阳烟花爆竹,不免产生“文化折扣”,而富有本土代表性的内容创意“软件产品”所占比例较低,只有通过纯粹的文艺演出和学术交流才能体现湖湘民间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获得“文化增值”。湖湘民间艺术走出去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机械的物质产品销售,而是内在其中的湖湘文化传输。

二、走市场推广及产业化发展道路

最后,拓展当前文化传播形态。在工业4.0的时代趋势下,时代从机械化迈向智能自动化,湖湘民间艺术不能无动于衷,如同在机械化时代所受到的剧烈撞击一样软弱无力,多少民间老艺人因此放弃了手中的绝活。今天的时代,湖湘文化的传播形态尽管已经积极地告知世人手工的无可替代性,但仍然需要更加鲜明、具体、形象的传播形态对湖湘民间艺术进行展示传播,包括它们的历史渊源、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内涵等。这需要从两方面入手进行传播形态的拓展。一方面,建立湖湘民间艺术的数据化系统。例如巴陵戏的四百多个剧目,包括其中的代表性作品,都应在政府的指导下,安排各级文化部门对巴陵戏剧团、剧目、服装、台词、人物等进行调查、整理、综合和记录,通过录音和录像等形式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库将这些珍贵的资源永久保存下来。再如湘绣工艺的制作流程、绣稿的样本和绘本、各类不一的针法等,都可在传承人的配合下进行记录和数字化保存。另一方面,创新文化传播形态。当前的湖湘民间艺术传播往往着重于对湖湘民间艺术的表层传播,很少深入到内里。如何让人们了解湖湘民间艺术的深刻内涵,这需要借助影视媒介进行宣传,影视传播给予人的视听感染力是任何一种传播媒介都无可超越的。电影《百鸟朝凤》讲述的是陕西无双镇一个小村落里一门历史悠久而濒临灭绝的民间艺术——吹唢呐。这门民艺的传承人是当地出名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爷,因为他会吹“百鸟朝凤”,电影讲述的正是吹唢呐传承故事。湖湘民间艺术正可以借鉴《百鸟朝凤》的传播模式,深挖湖湘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让人们了解到它们的深度文化内涵和优势所在,改善湖湘民间艺术的生存环境,积极保护这些珍贵的传统民间艺术。

(一)湖湘民间艺术产业发展现状

首先,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力。在湖湘民间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上下功夫,应用到各个领域,让湖湘民间艺术走进人们的日常。具有生活气息的产品,如家居设计、餐具设计、环境装置设计、文具设计等,都可成为湖湘民间艺术元素的重点融合对象。将巴陵戏、常德丝弦等经典剧目进行改编创作,无论是电视、电影、动画片等都可进行融合开发设计,在影视传播之下再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一系列文化衍生产品,如音像制品、戏曲礼品、服装、礼品等,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的市场推广,将湖湘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提取出来。湖南省文化旅游商品研发中心推出的“刘海砍樵”卡通形象产品,即是提取了常德花鼓戏《刘海砍樵》中的人物元素,设计出来的一系列作品兼具花鼓戏中相应人物的视觉特征和现代动漫形象的时尚娱乐感。在此基础上,又成系列地开发出布公仔、T恤衫等动漫周边衍生产品。再如,与高校协作进行设计。如2016年中南大学扶贫工作组根据江华瑶族文化的特色,发挥校内艺术专业优势,邀请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师生设计创新瑶族物品,开发了体现瑶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根雕、瑶族织锦等产品。此外,湘绣、年画等特色湖湘民间艺术元素都可以经过与日用产品的融合提炼,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将湖湘民间艺术文化弘扬至全国乃至地球各个角落。

湘绣产业集中于长沙火车站、登隆街、五一大道、星沙、沙坪、北山、桥驿一带的“湘绣之乡”。自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携带《斯大林绣像》等大批绣品前往东欧后就迎来了一个对外输出高潮[注]曾应明:《回归产业主流 重振湘绣雄风》,搜狐网,2017年3月18日,http://www.sohu.com/a/129247376_115910。,此后历经磨难,在曲折中持续发展,直到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才方有起色,目前已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但整体而言,由于传承人才的缺乏和产业结构的失衡,湘绣产业仍然呈现疲态。

湖湘民间艺术在注重保护和传承、走市场推广及产业化发展道路、创新传播形态的过程获得了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而要将湖湘民间艺术的文化传播之路走得更好,就应注意到对外传播的中心问题在于跨文化传播。对于“跨文化传播”的研究,最早可以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平队”和各种新兴学科的诞生背景下美国人外出旅行接受异域文化开始,美国人爱德华·霍尔首次提出“跨文化传播”的概念,可指同一国家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文化传播和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传播。由于价值观的差异,文化产品在交流的过程中会出现“文化折扣”“文化增值”“文化同化”“文化认同”等现象。[注]胥琳佳、刘建华:《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流变:文化折扣与文化增值》,《中国出版》2014年第8期。因此,无论以何种方式传播,湖湘民间艺术都应把侧重点放在跨文化传播这个中心点上,争取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做到“文化增值”和“文化认同”。

醴陵陶瓷产业集中于湖南省醴陵县,于2003年便被确定为湖南省十大标志性支柱产业之一。醴陵陶瓷产业覆盖面极其广阔,有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工程陶瓷、陶瓷新材料等多个品种,在艺术、餐饮、信息、建筑等多个领域皆有其产品,市内陶瓷企业发展到近700家。目前,当地已建成醴陵陶瓷产业园,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市场体系,但也存在产业链条过短、产业投入不足、品牌意识薄弱等问题。湖湘民间艺术产业的发展是打造地区文化名片的支柱所在,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湖湘民间艺术产业发展对策

湖湘民间艺术产业主要集中于纯粹民间艺术产业的发展。纯粹民间艺术产业是指单一的传统民间艺术品创造,如湘绣产业、滩头年画产业、醴陵陶瓷产业等,这些产业都致力于产品的输出。当前,湖湘民间艺术产业发展总体出现不平衡状态,有的民艺由于创造技艺的复杂和复制难度之大很难进行纯粹产业路径的尝试,如女书产业文化园的创建、巴陵戏产业化路径的实践等,其中又以湘绣产业、滩头年画产业、醴陵陶瓷产业较为发达。

由于电缆隧道所通过的地层主要为砂层,部分区段穿越粉质黏土地层,同时,考虑到注浆地层应保持后期强度,并兼顾经济性因素等,设计中注浆材料考虑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浆液。根据相关工程经验,在本工程中可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1∶1,水玻璃浓度25~35°Be,水泥浆:水玻璃浆约为1∶0.8~1∶1。

为了跟上先进的潮流,充分享受最新科技成果的利益,中国的相关组成部分必须时刻关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积极引进科技优势成果。在建设领域,我们需要引入互联网管理领域的领先技术,以提高中国网站管理的智能性。此外,全面提高我国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技术人员不仅应掌握计算机大数据分析和归纳技术,还应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管理中,以提高管理效率,因此适当的业务单位应更加重视并定期组织。负责人员将学习计算机管理技能,提高他们对新管理实践的理解和应用,以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山区洪水源短流急,陡涨陡落,历时短,突发性强,预报和预防已成为目前防洪减灾工作中突出的难点。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山洪灾害自身特点外,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基础工作薄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山洪灾害预警指标是监测预警重要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本文在文献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力图较为系统地对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确定方法进行探讨,抛砖引玉,与同仁商榷,以期更好地加强这一基础性研究工作,为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其次,形成旅游文化产业。当今社会,旅游业的发展不容小觑,旅游已成为人民大众主要的娱乐消遣活动之一,而旅游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也促进了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播。旅游文化正是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得以形成的,外来旅游人员在欣赏自然风貌的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当地的民俗风情,获得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审美享受。将湖湘民间艺术与旅游文化结合起来,注重于挖掘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与设计,分为两条产业化道路。一是旅游文化产品设计,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可渗透到旅游者衣食住行购各个方面。二是旅游文化演艺活动,旅游文化演艺活动是湖湘民间艺术产业化的一条特殊道路,适用于已有文化名片、民众认可度高的民间艺术。如岳阳巴陵戏班,又称“岳州班”,自巴陵戏晋京表演名声大噪后,前去岳阳旅游的人们对岳阳巴陵戏关注度并不少于岳阳楼,所以,岳阳市巴陵戏剧团也深受游客欢迎。当前,湖湘民间艺术产业规模化生产也呈现出重重困难,如多种民间艺术的产业链尚未形成,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有待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中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加紧开发与合理利用,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取得突破。

湖湘民间艺术并不是只存在于博物馆的观赏艺术,它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湖湘民间艺术的资源丰富,根据不同的题材、图案、色彩等应用于不同产业的开发和运作,如家居装饰、雕塑装置、功能性日用品等,加上市场化手段,得以实现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这样不仅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产品,更能从根源上解决湖湘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问题,扩大民艺的发展空间,也是进一步拓展了民艺的传播形态的有效方式。

三、湖湘民间艺术的跨文化传播

滩头年画产业集中于邵阳隆回的滩头镇,当地自古以来便是生产高质量土纸的重要基地,乾隆年间被列为贡物。当地制造土纸所用的原料粉白纸、岩浆和易于上色的泉水等都为滩头年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此外,滩头镇的历史所属地宝庆府曾为湖南四大木版印刷基地之一,为年画产业提供了一批优秀的刻板和印刷人才,加上当地深厚的湖湘文化作为底蕴,滩头年画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滩头年画也面临着继承人的缺乏和国内销售市场短缺等产业困境。

(一)传播湖湘本土文化特色是立身之本

制约跨文化传播的文化折扣因素和文化同化因素产生于各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的差异。文化在输出到不同文化共同体的当中,有不同的价值定义,价值被“打折”或者“增值”都取决于文化信息的传递内容。湖湘民间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应以优秀的湖湘文化精神迎接跨文化传播的挑战,在传播湖湘本土文化特色中令受众产生归属意识和文化自觉。

1.在选择制造元件的时候,必须要选择质量过硬的产品。质量好的产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继电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对不合格的元件要坚决抵制。

当前,湖湘民间艺术走出去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般的文化活动如演艺、展览、展示,学术思想交流,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湖湘民间艺术活动在海外展出收获的大量好评,输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湖湘民间艺术作品。2016年,湖南派出了4个演出团,分别前往印度尼西亚、南非、美国等7个不同的国家参加海外“欢乐春节”的活动,并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潇湘民乐《浏阳河》,花鼓戏《刘海砍樵》,以及歌曲《我爱你中国》《茉莉花》《父亲》等都受到海外人士的高度好评。2017年9月,湖南省侨联携湖南省演艺集团组织侨心民间艺术团,赴芬兰、奥地利、荷兰开展“亲情中华·纯粹中国·魅力湖南”对外文化慰问演出,花鼓戏《刘海砍樵》《浏阳河》等湖湘风韵曲目令国外观众为之倾倒。

此外,国外朋友也积极地参与湖湘民间艺术的实践学习,2017年8月,分别来自100多个不同国家的大学生来到被称为“湘绣之乡”的长沙沙坪镇,通过学习中国传统刺绣技术,深深地感受到了湖湘传统民间艺术“湘绣”的文化魅力。这些国际性民间艺术交流将有益于国外民众对湖湘文化认知,更能推动国外学者对此方面的研究。如2012年的“临武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湖湘文化研究基地”的成立、海峡两岸举办的“晚清湖湘经学研究”“湖湘文化传统与现代人文精神”“实学·湘学·东亚文明”国际会议等,充分利用湖湘学术资源,将湖湘民间艺术与文化由地域文化研究带动到世界性学术研究

欧洲对中国文学的关注与对中国绘画的关注具有同构性,自18世纪始,中国俗文学即被译介至法国。小说、戏剧等所谓的“俗文学”在中国文人的价值判断中并不被看重,却成为西方接受中国文化的主流文学作品。法国人对这类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甚至于译介之先就想象中国故事的样貌,乃至伪造译自中文的作品。欧洲人对中国俗文化的青睐甚至想象,源自其对中国历史、文化以及广阔社会生活的兴趣。这与对中国绘画中的世俗内容表现的兴趣有异曲同工之妙。

湖湘民间艺术体现出的经世致用、忧国忧民、敢为人先、勤劳坚韧等文化内涵不仅展现了湖湘民族精神气质,也是湖湘人种族特征的综合体现。无论是静态的湘绣、苗家服饰、土家织锦、滩头年画等,还是动态的湘西傩舞、岳阳巴陵戏、常德丝弦等,任何一门湖湘民间艺术都是在民间百姓千百年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弘扬、发展创新之下留传下来的。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媒介技术步步升级的背景下,民族文化的界限趋于模糊的边缘,湖湘民间艺术的跨文化传播更应重视媒介技术的力量,在文化背景的差异之下借助媒介传播所形成的文化名片开创一条新的产品输出道路。例如,随着湖南民间花鼓戏《刘海砍樵》和《浏阳河》等民间艺术在海外打响了名气,湖湘文化产业可借助其“文化增值”和“文化认同”效应,将之与竞争力强的产品设计结合在一起,在题材、人物、造型等方面提炼突出湖湘本土特色文化的可取元素,进行文化产品的再创造,为湖湘民间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开拓一条朝气蓬勃的道路。

(二)在受众多元化中表现人类共同美

爱德华·霍尔将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高语境文化”中的群体往往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注重群体内部团结和群体利益的维护,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牺牲个体来成全集体。而“低语境文化”则完全相反,个体的价值往往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强调个人的唯一性和特殊性,个体应充分追求自身目标和个人利益的实现。在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的模式中,实际就是两种不同文化群体之间存在的传播问题,由于两者交际模式、形式、语言等产生了大量的文化误解,从而在风土习俗、宗教信仰、个人观念等方面出现了诸多的摩擦,进而产生文化冲突。“由于无法达到理解而造成的极度受挫有时使人拔拳相向,他们觉得至少拳头是会被理解的。”[注][美]爱德华·霍尔著,侯勇译:《无声的语言》,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149页。

湖湘民间艺术的文化传播如何避免文化冲突,就应考虑到传播的内容能为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所接受。尽管在跨文化传播当中有着种种文化差异,但从生理学和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文化差异表现为审美个性,即人类因地理位置、生存环境、知识接受程度、兴趣爱好等原因形成的千差万别的审美特殊性和审美差异。而在审美个性之外,人类还存在着审美共性,个性与共性总是辩证统一的。因此,在受众多元化的环境下,湖湘民间艺术应表现人类共同美,让受众产生共鸣之感。

在甄选经典湖湘民间艺术作品、再创湖湘民间艺术、输出湖湘民间艺术产品和作品的各个环节中都要考虑到这种审美共性。湖湘民间艺术类目繁多,表现形式和内容也精彩纷呈,考虑到多元化的受众环境,最富有本土特色的湖湘文化基础上甄选广为不同民族和不同阶级所接受并能产生情感共鸣的作品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再创湖湘民间艺术的过程中,无论是戏曲歌舞演艺还是手工创作,都应在丰富的湖湘文化原始资源的基础上,融入时代艺术创作的新元素,引起人类的共同美感。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舞蹈表演专业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伍彦谚教授倾注10年心血精心创作的梅山民间舞蹈文化主题专场《梅山谣》正是改编自湖南湘中地区梅山原生态舞蹈,提炼其中具有典型性、象征性的民族舞蹈律动元素,结合交响编舞、八卦编舞等编舞技法,以及现代舞美光影技术,在《开山》《安居》《传人》三个篇章的舞蹈中再现远古梅山生活场景,让全场观众深深感受到了梅山文化的博大精深,符合观众审美需求,也将梅山民间舞蹈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接地气”的湖湘民间艺术

湖湘民间艺术的发展与广大湖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类目繁多的民间艺术之所以能得以传承下来也离不开人民群众多年的实践保护,百姓的智慧与功劳不容抹杀。因此,民间艺术从群众中来,也应回归到群众中去。湖湘民间艺术资源之丰盛是众所皆知的,但其大多是以博物馆、展览馆、会展等形式进行传播,这种隔绝式的保护实则大大地增加了民艺与群众的疏离感。当民艺以表演或综合演出进行传播时,也曾让观众一饱眼福,而最后演出散场了,观众离去之时也没有真切地接触到民艺本身,只能作为一种猎奇式的旁观。而以商品形式进行传播的民艺,如湘绣服装,产品价格的高昂也让普通百姓远远止步了。这些传播形态都为湖湘民间艺术塑造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群众至多只能远远地抬头看一眼。于是,民艺归于群众成了一项艰巨性的任务。

民艺回归群众的方式是润物细无声的,它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人们成为一种习惯,这种方式可从湖湘民间艺术的文化产业入手。一方面,群众共同参与设计实践。长沙地铁站的征名活动规定轨道交通车站的命名规则下,百姓的地铁名称设计需要体现长沙历史文化内涵,并贴合沿线区域文化。湖湘民间艺术的文化产品设计可向此借鉴学习。例如,在相关部门组织下,可联合民艺企业或文化产品企业,就当下热门的湖湘民间艺术,向不同文化群体的百姓发出邀请,根据这一民艺的艺术特征,提供不同的设计灵感甚至设计方案,随之采纳各文化群体的合理建议推出多样化的民艺产品系列。在推向市场时,由于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自然也有了更大的销售市场,民艺产品便能进入千家万户,从而将民间艺术归之于民。另一方面,降低参与门槛,在大众的活跃状态中传播文化。动态民间艺术如巴陵戏和常德丝弦,可在文化部门、专业剧团、基层的组织下,建立社区共同兴趣爱好协会,学习相关民艺知识,参与到民艺的具体实践过程当中,不仅愉悦身心,也促进了社区间的文化交流。

民艺回归群众的方式不仅仅限于民艺文化产品的使用。我们还应关注到的是新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日益明显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手机和网络成为人们每日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项,新媒体信息传播俨然成为跨文化传播中的后起新贵。由于新媒体数字技术的加入,企业团体、社会团体之间的跨文化联系形成了一个普遍而紧密的环球联动圈,文化话题从来都是谈论的焦点,特别是在艺术之中隐含的国家、宗教、种族等话题,在民族性格、价值观差异、思考方式等文化差异上获得了跨文化沟通和溶解,文化宽容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在跨越时空的线上交流互动之下,很快便能转化为实际行动力量。于是,利用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建立专业性和综合性的湖湘民间艺术官方微博和湖湘民间艺术的跨文化网络社区,定期更新湖湘民间艺术活动,让不同文化群体人员进行互动和交流,在群众积极的观赏和热情的线上探讨中获得文化认同。

结 语

湖湘文化是湖湘人在社会历史中所创造的一切精神和物质财富,这些集中体现在湖湘艺术当中,在湖湘民间艺术中得到了更为显而易见的观照,其中的精神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民间艺术本身是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艺术传播问题不仅是一种普遍的大众传播现象,也是关乎艺术本质和艺术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艺术传播的研究视野具有复杂性和多维度,在现代语境下,传播信息愈加丰富,拓展湖湘民间艺术的文化传播路径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力,无论是湖湘民间艺术的传承、走市场推广及产业化发展道路,还是湖湘民间艺术的跨文化传播,都道阻且长。推动湖湘民间艺术的文化传播需要各界有心人士的共同努力,致力向前。

李晓英眼睁睁看着陈山利的身体,不屈地摇了一番后,最终还是无可奈何地倒在血泊中。她的泪水奔涌而出,“陈山利!”她嘶叫着,一边快捷地拿出止血药,想堵住陈山利的伤口。

王伟,黄轶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8年第00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