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整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优化小学科学生态课堂——以整合哈萨克族传统文化为例

更新时间:2016-07-05

2017年2月6日教育部印发了新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提出“无论学生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或者性别、个性等个体条件的不同,小学科学课程都要为全体学生提供适合的、公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如何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适合的、公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是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小学生态课堂对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今天的第二张照片是我的家乡,嘉善姚庄的桃源新村。10年前,这里作为嘉兴市“两分两换”的首批试点,率先实施这项新的土地改革政策。所谓的“两分两换”,就是把农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分开,搬迁和土地流转分开,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

小学生态课堂是在生态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整体和谐的发展观,以尊重学生为基点,遵循小学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课堂为依托,促进教师、学生、环境之间的和谐建构,达到课堂的生态平衡,使课堂教学呈现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实现教师、学生、课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ii)依据评价值(j=1,2,...,n)对方案aj(j=1,2,...,n)进行排序,然后,选择最优方案。由于 a3> a2> a4> a1,因此,a3是最优方案(产品 3是最优的)。即,产品3是在阀值水平δ=0.2条件,一致性水平大于0.8(一致性=1-0.2=0.8),迭代次数c≤288的条件最优方案。也就说,产品3是基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的1,500条有关4个主流品牌手机客户偏好数据挖掘发现,估计有80%以上的客户可能偏爱的手机产品。

在生态课堂基本标准中,除了教师和学生以外,课堂环境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而课堂环境的指标不仅包括教室、教学设施、教学工具等物质环境,还包括制度因素、人际关系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等非物质因素。多民族聚居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影响教师和学生教学的观念、习俗等内隐和外显的文化因素都会对小学生态课堂的构建产生一定影响。如何将少数民族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有效整合,优化生态课堂的构建,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民族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

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价值

2.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建构主义者认为,儿童的学习是新经验和原有经验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的过程。儿童原有的社会经验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多民族聚居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学科学课程仍照搬主流文化的课程模式。少数地区依据当地学生特点采用模式一、模式二等教学模式,但主要是在汉语言使用比重上有所区分,对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差异未给予足够重视,文化差异阻碍了学生对科学课程的理解和适应。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和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对课程文化的适应,提高生态课堂质量,促进对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整合哈萨克族传统的乐器文化,如哈萨克人最熟悉的弹奏乐器冬不拉、谢勒铁尔,打击乐器达不拉、和哈拉等,相对于课本中的吉他、大鼓等更贴近学生生活文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建构新知识。

1.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在向少数民族学生传授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承担保存、延续和创新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有选择性地吸纳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少数民族学生接受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例如,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整合有关哈萨克族的历法文化的内容:哈萨克人根据星体变化的规律制定自己的历法,依据此历法较为准确地推算出四季转场、接羔、剪毛、配种及播种谷物的适宜时间,对畜牧生产和群众生活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中小学生态课堂文化是指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对课堂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价值观直接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取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科学教师在整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空气弹簧的动刚度与其内部压力有很大的关系,在研究动车组整车动力学性能前,首先需要研究空气弹簧在列车交会时的气动响应。空气弹簧外界气压的变化采用式(8)中Pv时间历程作为输入。在不同的车速工况下进行数值计算,得到某型动车组前转向架左、右两侧空气弹簧的内压变化分别如图3、图4所示。

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策略

3.挖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可以充分整合哈萨克族的饮食文化的内容,利用学生家庭、依托家庭文化环境展开。为了适应游牧需要,便于迁徙,哈萨克人十分注意贮藏食物,他们尤其善于做各种各样的乳制品和肉制品,有自己独特的长期保存使其不腐败变质的办法。通过观察父母或自己动手制作酸奶疙瘩和熏马肠的过程,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一课。由此可见,将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选择地和小学科学课程整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积累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整合教学内容。小学生态课堂作为一种更加开放的教学形式,不仅赋予教师更大的教学自主权,同时也给学生更大的自由思考权利。小学教师应以开放的思维重新理解和审视课堂教学运用好教材,正确处理自身与教材的关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小学科学课程普遍使用的是汉族版本的全国统编教材,迫切需要在课程内容中整合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小学科学课程更有生命力。在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双语学校应根据本地区学生的民族文化特点挑选教材,可以编写和采用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地方教材。例如,哈汉双语学校可以编写和采用哈萨克族文化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材拓展资料库。由于生态课堂最终要实现教师、学生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仅要使少数民族儿童学生了解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科学,还要使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和处理材料,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2.丰富教学形式。课程教学不是一种机械的操作程序,而是与民族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教育形式。小学科学课程性质首先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提高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少数民族儿童立体的生活状态中有很多民族文化传统仪式、民间游戏、社会活动等,可以从中有选择性地挑选并纳入小学科学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实施方式使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与民族文化传统间建立亲密的内在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可以让学生体验、观察并记录自己家人在搬迁时怎样处理杂物、垃圾,了解哈萨克族的游牧文化中关于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的知识,感受哈萨克人几千年来对草原的深厚感情,增加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在少数民族地区中进行教学值得提倡,是小学科学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但在教学实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时应注意的问题

3.创设教学情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科学来说,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科学教育应立足于本民族文化背景,使科学问题情境很好地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融合,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文化情景中学习科学,有利于学生关注本民族所在的区域文化的发展历程,形成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养成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本土意识。教师应尽力为少数民族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情境,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师生均感到丰富和愉悦,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使生态课堂中的一草一木都发挥生态意义。例如,将哈萨克牧民的居住文化和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充分整合,可以实地参观哈萨克族的毡房,也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哈萨克族在不同季节住的毡房的结构图片,搭建和拆卸的过程视频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在科学课堂上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阿里的并购行动似乎每天都在进行,其中涉及区块链、通讯、物流等各种类型。以物流领域的投资为例,除了大量优质的创业企业获得了阿里系的融资以外,阿里直接参与并购的企业也非常多。

1.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地域来源、民族来源、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开展教学。

2.教师应尽量选取贴近少数民族生活、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且富含科学知识的少数民族文化现象开展教学。

3.教师应根据教材知识解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现象,尽量挖掘文化素材,但不能脱离教材,不宜太深太难。

总之,将少数民族文化和小学科学整合起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将更具特色,课堂教学将呈现更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生态课堂必将取得更好成效。

参考文献:

[1]杜亚丽.中小学生态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向 冰,岳 莉.民族文化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凯里学院学报,2015

李欣,恰特克·海拉提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