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几种因素对甘薯龙薯9号茎尖脱毒的影响

更新时间:2009-03-28

甘薯品种龙薯9号具有特早熟、超高产、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2013—2015年在全国累计推广100万hm2,约占全国鲜食和食品加工类总面积的30%。甘薯病毒病是造成甘薯产量、质量下降和种性退化的主要的原因之一[1],生产中甘薯主要通过无性繁殖提供种苗,在繁殖过程中病毒病主要是通过甘薯苗和甘薯块根进行传播,也可通过机械、蚜虫、烟粉虱等途径进行传播,生产中农户进行自留种薯繁殖也是造成病毒病传播的重要因素。甘薯病毒病目前尚无有效药剂进行防治,主要是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无病毒种苗来防止病毒病的发生[2-4]。随着甘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对种薯需求量越来越多,原种提纯扩繁及种薯(苗)繁育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对甘薯龙薯9号茎尖脱毒培养技术进行研究,以培育优质无病种苗满足生产需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龙薯9号种苗由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薯种苗圃提供,种苗生长健壮。

选择一所学校,就是选择一种文化。广雅是官办书院的遗珍,具有典雅的书院气息和浓厚的岭南文化,被许多学者称为“中国最有文化内涵的学校之一”,甚至被誉为“梦中的学校”。更可贵的是,因为有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所营造的氛围,广雅也被称为“天堂般的学校”。学校的文化积淀塑造了今日广雅的学生。这种塑造,来自学校文化,更来自学校的课程建设。

1.2 茎尖组培培养

1.2.1 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强度为1 500~2 000 lx,光照时间12 h/d;培养基均加7 g/L琼脂,pH调至5.8。

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最为科学的评价方式是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因为,任何学业的完成都必须经历必要的过程,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更要在一定的过程中体现。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才是对学生真实、全面、准确、客观的评价。

2) 甘薯龙薯9号组培快繁试验中,添加0.2 mg/L NAA比添加0.2 mg/L 6-BA和0.2 mg/L GA3快繁效果好,龙薯9号组培苗株高、茎粗、叶片数、根数、鲜重都有明显优势,说明NAA 在龙薯9号快繁中能促进脱毒苗的快速生长。而3种激素都添加相互作用反而抑制龙薯9号脱毒苗的生长。

1.2.3 茎尖培养各激素的最佳激素组合及浓度筛选 采用正交试验[5]筛选龙薯9号茎尖培养的最佳激素组合及浓度。设4因素3水平共9个处理(表1)。将剥取的龙薯9号的茎尖组织分别接种在9个处理组合的培养基上培养,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接15个茎尖,18 d后转移到1/2 MS(大量元素减半,其余元素不变)不添加激素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培养50 d后统计茎尖组培苗的成苗率[6-9]

表1 龙薯9号茎尖培养的正交试验设计

Table 1 The orthogonal design for shoot-tip culture of Longshu 9

  

处理Treatment激素浓度(mg/L)Hormoneconcentration6⁃BAGA3NAA蔗糖10.500.022020.50.20.052530.50.50.103041.00.20.023051.00.50.052561.000.102072.00.50.022582.000.053092.00.20.1020

1.3 组培苗快速繁殖培养基的筛选

以MS为基础培养基,分别添加0.2 mg/L的6-BA、NAA和GA3,共 6个处理(表2),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接种茎段30瓶,每瓶接种2个茎段,培养条件同1.2.1。培养21 d时统计组培苗的株高、茎粗、叶片数、根数、根长和鲜重。

表2 龙薯9号快繁培养基的激素及其浓度组合

 

Table Different hormone combinations for rapid propagation media of Longshu 9 mg/L

  

处理Treatment6⁃BANAAGA3100020.200300.204000.250.50.2060.50.20.2

1.4 组培苗移栽

将生长21 d、长势健壮的瓶苗置于大棚练苗7~15 d,洗净培养基,种植在40目防虫网大棚内。移栽前期注意保湿,遮阴避免强光。组培苗成活后掀开遮阴网。

[4] 张立明,王庆美,何钟佩.脱毒和生长调节剂对甘薯内源激素含量及块根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70-772.

1.5 龙薯9号嫁接苗的病毒检测

[7] 尚佑芬,扬崇良,赵玖华,等.甘薯无病毒苗培育技术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98,25(2):121-124.

1.5.1 嫁接时间 为检测不同嫁接时间组培苗的健康状况,分别在在3-4月、5-6月、7-8月和9-10月进行嫁接试验,3次重复。嫁接1月后统计嫁接苗的成活率,病毒病的发病率及潜伏期。

1.5.2 接穗部位 接穗选择龙薯9号藤蔓顶端、中部及基部,将各部位分别嫁接到巴西牵牛植株上,1月后统计嫁接苗的成活率,病毒病的发病率及潜伏期。

2 结果与分析

2.1 茎尖培养各激素的最佳组合

从表3看出, 6-BA是影响成苗率的主要因素(R=33.7),其次是蔗糖浓度(R=10.0)和NAA(R=6.3),影响最小的因素是GA3(R=4.7)。根据各因素在不同水平成活率的平均值(A1、 A2、 A3),龙薯9号茎尖组培的最佳配方是,即MS+6-BA(1.0 mg/L)+NAA(0.02 mg/L)+GA3(0.2 mg/L)+蔗糖(25 g/L)。9个处理的茎尖组织都有萌动,处理3的萌芽率最低,为72.1%,处理6最高,达98.6%;处理4的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达84.3%,处理3最低,仅42.5%。因此,甘薯龙薯9号茎尖组织培养成苗的最佳组合为处理4,即MS+6-BA(1.0 mg/L)+NAA(0.02 mg/L)+GA3(0.2 mg/L)+蔗糖(30 g/L),萌芽率96.9%,成苗率达76.9%。

 

表3 龙薯9号茎尖培养正交试验结果

 

Table 3 Orthogonal test results of shoot-tip culture of Longshu 9

  

处理Treatment6⁃BA(mg/L)GA3(mg/L)NAA(mg/L)蔗糖浓度(g/L)Sucroseconcentration接种数(个)Inoculationnumber萌芽率(%)Germinationrate愈伤分化率(%)Callusdifferentiationrate成苗率(%)Plantletrate10.500.02207885.145.239.820.50.20.05258176.846.040.630.50.50.10309372.142.536.341.00.20.02307496.984.376.951.00.50.0509492.170.266.561.000.10259398.682.276.172.00.50.02258191.663.351.282.000.05307395.358.846.492.00.20.10208696.745.039.4A1(%)40.552.657.346.8A2(%)73.855.753.257.9A3(%)45.451.451.253.0R33.74.76.310.0

注:A为成苗的平均值,R为成苗率极差。

Note: A, average plantlet value. R, range of plantlet rate.

2.2 组培苗快速繁殖的最佳培养基

王兴富表示,盐湖股份公司作为中国最大钾肥工业基地,在致力于钾盐工业的探索和发展,碳酸钾、氢氧化钾、储能熔盐等钾盐项目已形成规模,盐湖生态镁锂钾园已具雏形的基础上,也在积极谋求“巩固钾、走出钾、提升钾”,为中国钾盐钾肥工业发展壮大和实现石化产业“十三五”“走出去”目标做出应有贡献。未来,盐湖股份公司将按照青海省委“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着力打好“四张牌”中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第一张牌。

 

表4 添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龙薯9号快速繁殖苗的生长指标

 

Table 4 Effects of different hormones on growth indexes of rapid propagation seedlings of Longshu 9

  

处理Treatment培养基(mg/L)Medium株高(cm)Height茎粗(cm)Stemdiameter叶片数(片)Leafnumber根数(条)Rootnumber鲜重(g)Freshweight1MS(CK)4.920.196.123.960.522MS+0.26⁃BA3.830.204.632.330.383MS+0.2NAA6.230.196.935.330.624MS+0.2GA35.340.186.543.450.515MS+0.26⁃BA+0.2NAA4.380.195.453.050.436MS+0.26⁃BA+0.2NAA+0.2GA35.150.196.413.720.51

2.3 移栽成活率

将生长21 d、长势健壮的龙薯9号脱毒苗置于大棚练苗7~15 d,洗净培养基,种植在40目防虫网大棚内,种植基质预先消毒处理。移栽前期注意保湿、遮阴避免强光。10 d左右脱毒苗成活后掀开遮阳网,组培苗的成活率达97%。

综上所述,ASO患者介入治疗期间配合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患者疾病治愈率以及治疗方案认知、健康教育效果以及护理人员能力。

2.4 龙薯9号组培苗嫁接的成活率及发病率

[5] 唐启义,冯明光. DPS数据处理系统——试验设计、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表5 不同嫁接时间龙薯9号茎尖组培苗的成活率及发病率

 

Table 5 Effects of different grafting time on survival rate and viral disease rate of Longshu 9

  

嫁接时间(月)Graftingtime嫁接株数(株)Numberofgraftedplants成活率(%)Survivalrate潜伏期(d)Incubationperiod发病率(%)Diseaserate发病症状Diseasesymptom3-411074.216.519.5++5-610888.813.228.3+++7-811345.019.410.3+9-1010679.615.021.5+++

注:发病症状明显度为+++>++>+。

Note: The disease symptom visibility is +++> ++> +.

2.4.2 接穗部位 从表6看出,以龙薯9号移栽脱毒苗的顶端、中部和基部为接穗进行嫁接,成活率以植株中部最高,其次是植株顶端,植株基部最低,说明以植株中部为接穗与砧木巴西牵牛的嵌合度高,两者之间形成层间互相密接产生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分化产生新的输导组织而相互连接。发病率为植株基部>植株中部>植株顶端。说明病毒在植株上的分布不均。综合来看,甘薯检测应选择在植株中部以上采接穗较好,可以提高嫁接苗的成活率和降低病毒病的发生率。

 

表6 龙薯9号植株不同部位穗嫁接的成活率及发病率

 

Table 6 Effects of different scion parts on survival rate and disease rate of Longshu 9

  

接穗部位Scionpart嫁接株数(株)Numberofgraftedplants成活株数(株)Numberofsurvivalplants成活率(%)Survivalrate发病株数(株)Numberofdiseasedplants发病率(%)Diseaserate植株顶端Top534177.41324.5植株中部Middlepart504896.01632.0植株基部Bottom523771.22344.2

3 结论与讨论

1) 在龙薯9号茎尖脱毒培养中茎尖组织分化成苗是关键,研究采用二次培养方法,即无菌条件下剥取茎尖组织接种在含激素的培养基上培养18 d后转接到1/2MS不含激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培养中添加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及蔗糖的浓度对成苗率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其中激素6-BA、GA3、NAA和蔗糖浓度为试验的关键因子,几个因素的最优水平为6-BA 1.0 mg/L、NAA 0.02 mg/L、GA3 0.2 mg/L、蔗糖浓度为30 g/L;经方差分析,6-BA是4个影响成苗率因素中的主要因素,这与前人试验研究结果相同[3]

1.2.2 外植体消毒和茎尖剥取 将种苗剪取茎尖顶端大约2 cm左右,用0.1%洗衣粉液加几滴吐温浸泡 15 min,清水冲洗 60 min,置于超净工作台用 75%酒精浸泡 30 s后,无菌水冲洗3次,2.5%次氯酸钠浸泡 12 min,无菌水冲洗 4~5次,置无菌吸水纸上,在无菌环境下用解剖镜切取0.2~0.3 mm茎尖(带 1~2个叶原基)备用。

3) 检测病毒病的方法有血清学方法,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的体外特异性结合检测植物病毒。主要包括沉淀反应、凝聚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电镜(IEM)、放射免疫测定(RIA)和PCR(聚合酶莲式反应)法等,还有电子显微镜计数法和分子生物学法等[10]。根据现有的条件采取指示植物检测法,指示植物检测法可靠、且简单实用,在基层实践生产中普遍使用。指示植物嫁接后病毒检测结果受到接穗的带毒量、病毒的侵染率、砧木的敏感反应程度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嫁接检测的最佳时期、接穗的最佳部位直接影响嫁接检测效果,相关研究报道较少。试验结果显示,龙薯9号最适宜作接穗的部位为植株中部,其次为植株基部,与谢逸萍等[11-15]的病毒分布呈从基部至顶部逐步递减的基本规律,应取靠近植株基部的1~2节,提高检测准确性的结论相近。虽然植株基部比植株中部的病毒含量稍高,但指示植物嫁接检测同时还应考虑病毒侵染率的影响,而试验中植株中部嫁接的成活率高,这更有利于提高病毒的侵染率,也是试验取植株中部为接穗嫁接检测的发病率反而比植株基部高的原因。

老人在这里已经是三代同堂了,十九岁入疆参加工作,辗转乌鲁木齐、焉耆,随后按照组织安排,挺进塔里木,在昔日“风头水尾”的十四团扎下了根,从此再也没有离开。

[ ]

(一)传染性病因 引起仔猪腹泻的传染性因素主要是指传染性病原,其中病毒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病毒和轮状病毒,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魏氏梭菌等。

[1] 杨立明.甘薯茎尖脱毒的研究与利用[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8,18(3):1-4.

[2] 刘玉敬,张秀清,王春英,等.甘薯茎尖离体培养及快繁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1993(6):21-23.

[3] 何凤发,王季春,张启堂,等.甘薯茎尖脱毒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6):509-511,528.

由图3分析可知,无论磁场旋转到哪个空间位置,磁力线按磁通路径磁阻最小的原则都会在一个极距的范围内闭合,不会形成环形磁通。所以,拼缝数是否会导致电机形成环形磁通进而产生轴电压,是由拼缝数与电机极数在空间的对应关系决定的。通过归纳可以得出:若冲片拼数为t,重叠数为n(一般为2),电机极对数为p,产生轴电压的条件[2]为:

(2)土壤层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在不同整治方式下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同时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团聚体大小不是同升同降关系。红壤团聚体形成的因素较为复杂,机械筛分下大团聚体主要依靠铁、铝氧化物胶结作用形成,而水稳性大团聚体中起交界作用的主要是有机碳,后者不易为水和机械力所破坏。0~60 cm土层>2 mm粒径下,坡耕地、旱作梯地、茶园地、人工牧草地大团聚体有机碳储量依次增高,可见整治显著增加了土壤大团聚体有机碳储量,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恢复,从而促进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团聚稳定性。

2.4.1 嫁接时间 从表5看出,5-6月嫁接的茎尖组培苗成活率最高,为88.8%,此时的气温适宜、空气湿度较大等有利于嫁接苗的成活,但病毒病的发病率也最高,为28.3%,发病症状最明显,病毒的潜育期也最短;9-10月嫁接苗的成活率和发病率均相对较高,分别为79.6%和21.5%;7—8月嫁接的成活率和发病率均最低,可能是温度常超过33℃,水分蒸发过快而不易成活。因此,茎尖组培苗最适宜的嫁接时期为5-6月,其次为9—10月。

从表4看出 ,处理2和处理5龙薯9号脱毒苗的株高、叶片数和鲜重等指标均低于对照;处理3和处理4的培养效果较好,脱毒苗的株高、茎粗、鲜重指标相对较高;处理6的株高、茎粗和鲜重指标也相对较高。表明,0.2 mg/L NAA和0.2 mg/L GA3可促进植株的生长,以NAA的促进效果最好;6-BA与NAA、GA3互作可促进植株的生长。而处理3 NAA浓度0.2 mg/L在各处理中表现最好,其株高、叶片数、根数、根长、鲜重都与对照(处理1)差异显著,故处理3(MS+0.2 mg/L NAA+30 g/L蔗糖)是龙薯9号最适宜的快繁培养基。

[6] 陈应东.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方法研究[J].中国甘薯,1990(4): 5-7.

启动艺术教育,道路非常曲折。作为广州市位于城乡接合部的一所高中的最后一组生源学校,白云艺术中学几乎没有任何优势。一方面,相对于其他普通高中,学校生源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艺术基础也不甚扎实,甚至是零基础,刚入校门的很多新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在师资配备上,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没有特殊的编制优惠,教师资源没办法盘活,也是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因素之一。

病毒检测采用指示植物法,以龙薯9号组培苗为嫁接检测材料,以巴西牵牛为指示植物。龙薯9号脱毒苗长到12~15节,剪下作为接穗,嫁接到指示植物巴西牵牛上。

[8] 张雄坚,房伯平,陈景益,等,甘薯脱毒苗不同繁殖方式生产比较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04(2):11-13.

[9] 颜廷进,王庆美,张立明,甘薯脱毒苗工厂化的生产技术体系[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1999,18(2):63-67.

[10] 张振臣,乔 奇,靳秀兰,等.甘薯脱毒苗检测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9(4):10-11.

[11] 谢逸萍,马代夫,李洪民,等.甘薯病毒检测技术的改进与组培苗病毒分布特征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3(1):32-34.

[12] 邢继英,杨永嘉,孙爱根,等,甘薯种质资源抗(耐)病毒病评价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2(2):46-48.

[13] 杨崇良,尚佑芬,赵玖华.甘薯脱毒技术及增产效果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98,25(1):51-55.

[14] 王 丰.甘薯病毒病脱毒技术及检测[J].植物检疫,2003(5):295-298.

[15] 邱瑞镰,戴起伟,吴纪中.甘薯病毒病理学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甘薯,1996(8):148-153.

 
黄萍萍
《贵州农业科学》 2018年第04期
《贵州农业科学》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