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的国际化参与——基于S大学的实证调查

更新时间:2009-03-28

研究缘起

成功的大学国际化实践,或者说创造并维持大学向国际性和开放性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1],离不开富有使命感的教师群体的全情参与。由于教师任职于具有高度专业化的学术机构和部门,他们往往拥有无法为高校中其他群体共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将国际化的视角和内容广泛地融入高校教学和科研等主要学术职能中,而这正是其发挥“权威性”[2]的领域。

作为高校师资队伍的主要构成和新生力量,青年教师对于大学国际化的贡献与价值日益凸显。一方面,青年教师群体日趋国际化的学历背景和丰富的海外经历,成为许多高校打造具有国际化形象和国际水准的师资队伍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致力于使自身教学、科研和服务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努力,不仅反映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全面国际化战略目标得以有效推进和落实的关键环节。因此,鼓励这一群体拓展国际化工作并提升学术兴趣和能力,已成为众多高水平、尤其是顶尖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目标的核心内容。那么,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中的青年教师,究竟是如何通过国际化实践来塑造其学术工作的呢?不同类型的教师群体在国际化参与中的实际表现又存在何种差异呢?

(d)应用广谱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多个抗感染药物,以及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治疗时,应注意防治继发真菌感染[43](Ⅱ-3)。

从已有研究情况来看,目前针对青年教师国际化问题的实证研究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或视角进行梳理。第一类是基于青年教师学术工作的相关研究,国际化构成其探讨主题或研究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在由优得科维奇(Yudkevich)主持开展的、涉及十个国家青年教师学术工作环境与挑战的比较研究中,多国学者不同程度地提到了国际化对其本国青年教师及其学术生存环境的影响。如在中国和德国,随着大学学术职位不断向国际市场开放,本国青年教师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来自国外同行的职业竞争。[3]第二类是有关教师国际化的研究,青年教师构成其特定研究对象或众多研究对象中一个有形或无形的分类。例如,杨光富以华东师范大学40岁及以下的125名青年教师为调查对象,对该校青年教师的海外研修现状,以及在校国际化教学和科研工作情况等进行了问卷调查。[4]克莱伯格(Klyberg)[5]和贝蒂(Beatty)[6]在其访谈对象中虽然没有明确甄别青年教师这一类别,但在实证分析阶段不同程度地关注了这一群体在大学国际化进程中的参与情况,以及面临的现实问题。总体而言,国外相关研究中对于“青年教师”的关注并不十分凸显,一些研究者通常使用近似称谓,包括非终身教职(non-tenured)或终身教职前(pre-tenured)等,来反映这一群体状况。相比之下,国内围绕这一群体的探讨可谓丰富繁盛,如针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科研以及实践能力发展、心理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职业压力,以及师德建设等。但上述绝大多数研究为理论探讨或思辨分析,真正以实证调查方式开展、且紧密关注这一群体国际化发展状况的研究依然十分有限。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选取东部沿海地区一所知名研究型大学(简称S大学)作为单案例展开实证调查,以期从整体勾勒出青年教师国际化参与的行为表现与倾向,并且更加全面地了解具有不同背景特征的群体在国际化参与选择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

研究设计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针对S大学专任青年教师的问卷调查,来了解这一群体在学术工作中的国际化参与情况。S大学作为国内首批进入“985”工程的研究型大学之一,无论在学校声誉还是国际化发展程度方面,均处于国内同类型高校领先地位。以该校青年教师作为样本,对于了解当前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师资国际化建设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代表性。

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其概念的发展上出现了两股潮流,一是原有的“跨境教育”,二是“本土国际化”,后者主要关注国内大学校园所发生的国际化。[7]对于S大学青年教师的调查主要通过自编量表获得。量表编制以施维茨(Schwietz)[8]和贝蒂(Beatty)[6]测试后的教师国际化调查问卷为基础模板。这两份问卷均以美国高校教师为调查对象,关注的是一定时期内相关教师群体参与国际化活动的结果或状态。基于一种“过程论”的视角,即考察青年教师是否已将国际化内化为一种学术惯习而非偶然为之的个别行为,研究者结合对S大学相关人员预访谈的信息反馈,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形式对问卷模板进行全方位的修订和转译。本研究包含了18道用于测量S大学青年教师近三年(2014~2016)国际化参与情况的题项。题项预设教师具有积极的参与行为,要求被调查者对参与各种学术经历的事实陈述据实打分(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由于研究重点关注本土校园内青年教师的国际化参与情况,题项设置更偏向本土教学和科研领域的国际化活动。在跨境交流方面,考虑到海外交流对教师在时间和精力方面的特殊要求,以及教师是否参与海外交流通常可以通过更加客观的方式测量,研究主要从跨境类型和跨境频次两方面来考察青年教师的实质性流动情况。

为避免单一研究方法造成的研究不足和偏见,增加研究结论的可信程度,本研究在收集定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对问卷样本中的部分青年教师的深度访谈,对定量分析结果进一步深挖、解释和验证。

()研究对象

鉴于国际化议题在研究对象国别背景等方面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学界对于“青年教师”界定的争议性[9],同时考虑抽样便利,本研究选取自2007年入职以来,年龄在40岁以下(以1977年1月1日[含]为界点)、拥有本国国籍的专任教师开展调查。正式的问卷调查于2016年6~10月期间展开,调查问卷以电子版形式发放与回收;确认抽样样本数708人,回收有效样本数250份,有效回复率为35.3%。表1呈现了有关问卷样本的基本情况。问卷样本与抽样样本在性别、最高学位授予国别,以及职称分布方面的数值整体趋近,表明该问卷样本的分析结果在解释抽样样本时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表1 问卷样本的特征分布

  

特征类别数量(单位:人)占总数的比重性别男16967.60%女8132.40%年龄1980年之前11746.80%1981、1985年11847.20%1986年之后156.00%职称教授156.00%副教授12148.40%讲师&助教11445.60%聘任类别教学为主岗52.00%科研为主岗7630.40%教学&科岗并重岗16967.60%最高学历博士24899.20%硕士20.80%最高学位中国大陆14758.80%授予国大陆以外国家/地区10341.20%学科门类工学13453.60%其他自科5722.80%人文社科5923.60%工作年限3年及以下10240.80%4-6年7530.00%7-9年7329.20%总计250100%

研究结果

()青年教师在本土校园的国际化参与

①n代表选择“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选项的所有被调查者人数总和。本节下述用法类同。

在国际化教学领域,本研究包含了七个与之相关的题项。根据对各题项均值和标准差等数据的统计和计算发现,被调查者在“积极帮助学生提升全球性/跨文化的知识技能”(n=145,58.0%),以及“多次对已有课程进行修订,使之更具全球性/跨文化特色”(n=144,57.6%)这两个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M>3.5),超过55%的被调查给予了相应题项4或5分的赋值。相对而言,被调查者在“经常使用外语教授专业课程”(n=98,39.2%)、“经常参与和留学生相关的学术工作”(n=99,39.6%),以及“多次开设具有全球性/跨文化特色的新课程”(n=101,40.4%)这三个题项上的打分较低(3.02

  

图1 青年教师在本土教学领域的国际化参与情况

在国际化科研领域,本研究设计了11个与之相关的题项。整体而言,被调查者在“定期查阅国外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n=209,83.6%)、“经常使用外语开展科研活动”(n=198,79.2%)、“多次在国际性平台发表科研成果”(n=192,76.8%),以及“与海外同行保持紧密联系”(n=186,74.4%)这四个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M>4)。超过70%的被调查者给予了相应题项4或5分的赋值,且该比值远高于其后任一题项,表明上述行为是青年教师在本土科研领域最普遍和重要的国际化参与形式。相对而言,青年教师在该领域参与程度较低的活动包括:“独立承担国际性科研项目”(n=54,21.6%)、“参与学术成果翻译工作”(n=51,20.4%),以及“在国际性期刊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n=44,17.6%)。换言之,每五名青年教师中,大约只有一人曾多次成功申请到国际性科研项目,或者在学术成果翻译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图2)。

  

图2 青年教师在本土科研领域的国际化参与情况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对上述量表进行降维处理后,研究从最终提取的14道题中获得了4个因子(表2)。从各因子均值来看,S大学的青年教师在个人主导或可独立支配的探索性科研活动方面的参与程度显然是最高的(M=4.16);但在项目合作方面的参与程度较低(M=2.65),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国际性的科研合作项目因其对于人员、物资甚至设备场地等要素的需求通常较多,此类资源和活动往往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另外,青年教师在本土教学领域的国际化参与程度整体处于比较一般的水平(3.06

 

表2 青年教师国际化参与的维度划分及内部信度(本土校园)

  

因子题数均值题项示例特征值累积贡献率(%)信度系数(α)课程教学T43.372修订课程,增加国际化要素5.08221.6890.876科研探索R44.157定期查阅国外前沿研究成果1.83838.7710.761学生指导T33.061参与留学生教学指导工作1.46054.7120.805项目合作R32.648参与国际性科研合作项目1.17268.2300.683

()青年教师在跨境方面的国际化参与

本研究主要针对被调查者自入职以来是否、以及如何涉足跨境交流活动的整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参与类型的判定主要以参与者在境外停留时长作为主要依据。如图3显示,超过30%(n=77,30.8%)的青年教师表示自己自入职以来未曾赴境外进行学术交流。在所有参与跨境交流活动的青年教师中,最普遍的参与形式是单次时长在两周以内的短期流动,30%左右的被调查者曾以这种方式实现跨境流动(n=77,30.8%)。紧跟其后的其他参与形式,按照参与人次从多到少依次为:单次时长在一年以上的海外交流(n=47,18.8%);单次时长在6个月以内(但超过2周)(n=33,13.2%);单次时长在6个月至1年之间(n=23,9.2%)。另有七名青年教师表示个人曾参与两类跨境交流活动。

  

图3 青年教师在职期间的跨境交流情况

对于青年教师跨境交流频次的调查主要以教师赴海外参加国际性会议的情况为例。国际会议也是教师国际化发展中十分重要、并且最为常见的参与形式之一。根据图4显示,在250名被调查者中,接近一半(n=124,49.6%)的青年教师表示自己在最近三年内年均至少有一次赴海外参与国际会议(包括宣读研究成果)的经历。其中,接近1/3(n=73,29.2%)的青年教师年均出行1~2次,接近1/5(n=51,20.4%)的青年教师每年至少有3次出国参加国际会议的记录。尽管如此,依然有超过半数(n=126,50.4%)的青年教师表示个人年均出行次数不足1次,表明他们的跨境交流在很大程度上还属偶发性行为,仅有个别年份有出行记录,其他年份则没有。另外,结合前述有关入职以来未曾出国交流者的人数统计可以发现,在这126名自评为非积极参与国际会议的青年教师中,实际拥有海外国际会议经历者(三年内至少参加过一次国际会议)的比例不足40%(n=49,38.89%)。

当然,也有很多官员作风朴实,轻车简从,广接地气;企业家做事低调,不喜张扬,埋头苦干;艺人内敛自律,从不摆谱,德艺双馨。就说艺人吧,德高望重的老演员李雪健去外地一个剧组,虽年老体弱,只带一个助理照料生活;而同机的另一个青年演员却带了6个助理。老艺术家牛犇,来郑州参加一个活动,虽已80高龄,主办方承诺他可带两个随从,但他不愿张扬,仍只身前来。著名演员周润发,常自己上街买菜,和路人聊天,如同邻家大叔,不仅没掉价,还获得普遍好评。

  

图4 青年教师在期间赴海外参加国际会议情况

()青年教师国际化参与的组间差异

已有研究将影响教师国际化行为的主要个体变量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背景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获得最高学历国家,以及是否具有海外经历等。二是专业因素,包括学科类型(硬科学/软科学)、职称等级、学术倾向、岗位类型等。[10][11][12]为了解不同青年教师在国际化参与方面的异同,本研究从上述两类因素中选择了与教师学术职业相关程度最为紧密的七个变量 。(表3)

如前文所述,S大学青年教师在本土校园的国际化参与集中体现于个体主导的科研探索活动,包括定期查阅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性学术平台发表科研成果等,但在国际化教学相关领域(课程教学、学生指导)的整体表现处于一般水平,且积极参与者与非积极参与者呈现“两极化”趋势。这一现状背后的一个客观原因是,本研究所调查的青年教师群体,由于其任职于S大学这样一所国内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他们日常工作更加偏重科研,并非所有青年教师都有机会或愿意过多涉及与教学相关的工作。如一位受聘于教学和科研双肩岗的青年教师指出,由于其所在学院生源数量限制,以及已有课程设置固化等原因,其首聘期“这三年都没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另一位任职于教学岗的青年教师表示,“即便做教学,科研也一定不能放松,因为学校的大环境是做科研,教学和科研并重才是王道”。已有研究指出,中国教师学术职业国际化本质上是偏重于科研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主旨,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13]以论著发表和大型研究项目为表征的科研工作,往往能够在提升大学国际地位方面发挥关键性的作用。[14]因此,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环境往往更多地支持大学的科研国际化,并间接地对教师在科研相关领域的国际化参与传递更为明确的需求与期待。

1.本土校园的组间差异

研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获得如下发现:

第二,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拓展国际性交流合作的政策支持与资助。比如,通过设立针对初任教师的培训或专项资助项目,以及通过学校或院系搭建国际性合作平台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与国外知名高校中的同行建立合作联系,参与一些高质量的国际性科研合作项目。

在专业因素部分,科研岗(M=4.20,SD=0.77)和教学&科研并重岗青年教师(M=4.17,SD=0.86)比教学岗青年教师(M=2.90,SD=0.52),在偏于个体导向的科研探索方面的表现更为活跃,但前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拥有高级职称的青年教师(M=4.70,SD=0.52)比中级(M=4.23,SD=0.78)和初级(M=4.01,SD=0.91)职称者在科研探索方面的国际化参与程度更高。工科(M=4.24,SD=0.79)、其他自然科学(主要包括理科和生命科学)(M=4.30,SD=0.64)的青年教师比人文社科类同行(M=3.89,SD=1.01)在科研探索方面的国际化参与程度更高,但工科与其他自科之间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可纳入自然学科大类统一考察;人文社科类青年教师比自科类同行在国际性项目合作方面的参与程度更高(表4)。

因此烟草MES的库存管理应该实现仓储内部入库、出库、移库、调整、盘点等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并与厂级生产管理模块及公司各业务模块实现有效集成,全面提高仓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成立仓储物流中心,组织模式随之改变,需要对管理模式及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将辅料中转库纳入卷包车间管理范畴,强化卷包车间的在制管理,进而简化和提高现有管理效率。

 

表3 青年教师个体囚素变量的赋值情况

  

变量赋值情况背素因素性别男性二l;女性-2海外博士(含博后)=1;学历背景海外博后(非海外博士)=2;本土毕业教师=3曾在海外接受高等学历教育=1;职前经历曾在海外工作(无求学经历)=2;访学及其他=3;职前无海外经历=4专业因素入职时间3年以下=1;4-6年=2;7-9年=3岗位类型教学岗=1;科研岗=2;教学&科研并重岗=3高级职称(教授/研究员)=1;学术职称中级职称(副教授/副研究员)=2;初级职称(讲师&助教)=3学科领域工科=1;其他自科=2;人文社科=3

 

表4不同类别青年教师国际化参与的差异性分析

  

变量维度方差同质性检验ANONALevene显著性F显著性Welch(W)事后程序主要结论背景学生指导1.5530.21412.0230.000/Turkey1&2>3海外经历学生指导1.5830.1948.6760.000/Turkey1&2>3&4岗位类型科研探索0.4760.6225.8940.003/Turkey2&3>1学术职称科研探索3.7830.024//0.000Dunnett’sT31>2&3学科领域科研探索4.7580.009//0.007Dunnett’sT31&2>3项目合作0.8820.4155.2300.006/Turkey3>1&2

此外,与大量依赖实验室以及各类实体研究器材的自然学科相比,作为一种“软科学”的人文社科在研究场地、研究工具甚至参与研究人员的选择方面都更为灵活,能够相对更好地适应并开展各类以团队主导的项目合作,并且克服在国际交流合作过程中面临的时间与空间的相对阻碍。如一位工科学院的青年教师指出:“我们这个学科的特点是实验性科学,必须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比如我在这个实验室做了一部分工作,到了另外一个地方是不是可以接续起来,这个方向、思路的匹配是很关键的,但这块比较难……所以不像一些从事政策性研究的人,他们可以到处“跑”,拿个电脑就可以做事情”。

研究通过卡方检验法发现,不同性别与岗位类型的青年教师在跨境交流方面不存在统计意义

我的微博主页几乎是全网最全抽奖锦鲤合集,老朋友纷纷问我是不是被盗号了,一位新粉丝专门留言,“特意从你这里转走,中了的话请你喝一杯奶茶”。

学历背景、职前经历与青年教师跨境国际化参与的选择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具体而言,拥有海外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在职期间更倾向涉足短期海外交流活动。在其所在组群中,超过半数(n=54,52.4%)海归博士曾有过6个月以内的短期跨境经历,其中35%的参与者涉足2周以内的跨境交流,且实际参与人数(n=36)明显高于预期值(n=28.8)。超过其所在组群1/3的海外博后经历者(n=15,34.1%)拥有2周以内的跨境交流记录,且实际参与人数(n=15)多于预期值(n=12.3)。另外,在国外接受了高等学历教育(主要是博士学习)的青年教师或者无跨境经历(n=40,36.4%),或者更偏向中、短期海外交流(n=58,52.7%);而仅有非学历教育跨境经历或者无跨境经历者,涉足中长期海外交流的人数明显高于对应预期值。

[4] 杨光富.国际化进程中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14,27(10):75-79.

一是新的经济形态更可能在高度市场化的条件下萌生。“表情包经济”是在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被一点点地发现、挖掘出来的。因为它的小,在很多人眼里还是那么不起眼。但在高度市场化的情况下,任何细小的需求都可能被发现,被充分满足。从某种意义上说,“表情包经济”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义。

上的显著相关;但其他个体因素都不同程度与青年教师在职期间的跨境交流选择存在显著相关性(表5)。

①本研究对于“学科领域”的划分结合了被调查者最高学位及其任职学院的所属学科门类情况,两者总体保持一致。

 

表5青年教师个体因素与跨境国际化参与的χ2独立性检验

  

变量卡方检验(皮尔逊卡方)对称度量值值自由度渐进显著性(双向)Cramer’sV结论性别7.06330.0700.168/学历背帚36.45460.0000.270存在关系职前经历43.29890.0000.240存在关系入职时间101.74560.0000.451存在关系岗位类型10.53460.1040.145/学术职称15.93060.0140.178存在关系学科领域8.23230.0410.181存在关系

入职时间与青年教师跨境国际化参与的选择存在显著相关性。入职时间越短者,在职期间无跨境经历或者仅涉足短期跨境交流(如2周及以内的国际交流)的比例越高;而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他们参与中长期跨境交流的比例更高。例如,在入职超过7年的被调查者中,超过2/3(n=49,67.12%)的青年教师拥有单次时长6个月以上的跨境交流经历,且实际参与人数明显高于预期值(n=20.4)。

大型系统或者管径在DN150及DN150以上时,排气装置宜采用集气罐与自动排气阀结合的形式,以利于更好地收集管路中的气体并及时排出。也可以使用大排气量的自动排气阀来实现这一功能。大排气量自动排气阀的材质应为黄铜,排气控制零件一般为浮球。

学术职称与青年教师跨境国际化参与的选择存在显著相关性。初级职称青年教师中包含较高比例的(n=44,38.60%)无跨境经历者,且实际人数高于预期值(n=35.1)。中级职称青年教师参与中长期跨境交流的比例最高,且实际参与人数(n=45,37.19%)明显高于预期值(n=33.9)。

学科背景与青年教师跨境国际化参与的选择存在显著相关性。相比之下,自然科学类青年教师更有可能涉足中长期跨境交流(n=56,30.8%),而人文社科类青年教师参与中短期跨境交流的比例相对更高(n=36,52.9%)。

结论与分析

()青年教师的国际化参与集中于个体主导的科研探索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微创治疗在糖尿病子宫肌瘤伴不孕患者治疗中应用的价值越来越高,宫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微创手术的一种,其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美观性好、恢复能力强等优点,尤其是对于中等大小肌瘤、浆膜下肌瘤、单发肌瘤的患者[5-6]。在为患者实施宫角部子宫肌瘤的相关切除时,应尽量采取纵行切口,防止患者的输卵管发生堵塞[7]。糖尿病子宫肌瘤伴不孕患者的手术难度较大,术前应加强患者的评估,确保医生以熟练的操作技术实施手术操作,在手术中,可同时实施B超的监护,从而对子宫肌瘤的切除起到导向的作用,更加精准实施病灶的切除,防止出现子宫穿孔的情况[8]。

()基于院系设置的学科背景对青年教师的国际化科研活动具有显著影响

相对于背景因素,因工作积累的某些专业因素,对于青年教师的国际化参与选择似乎呈现更为明显的影响。例如,青年教师所从事的学科领域,以及基于学科设置的专业院系,对其在本土国际化科研相关领域(科研探索、项目合作)以及跨境交流中的整体表现具有较大影响。一方面,与人文社科相比,S大学对于自然科学类青年教师在国际发表方面的要求更为明确(只认可在SCI或EI等国际性核心期刊的发文成果),客观上促使这一群体更加积极寻找并拓展开展国际化科研工作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自然学科整体上更具有国际性、全球可比较的特点,自然科学类青年教师对于了解和把握国际学术前沿动态的内在动机也更为明确和强烈,更加倾向在国际性平台发表科研成果。如一位来自理科学院的青年教师指出,“除了SCI论文,其他论文没有什么价值,因为对于我们这个领域来说,SCI论文是最基本的(科研产出)”。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要想打造有效课堂,语文教师必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既注重听、说、读、写、思的教育,又重视课内外一体化学习,使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语文课堂得以强化。同时,还要凸显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发课程资源,让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跨境方面的组间差异

经沙湾小镇商家反馈,自己有相关技术是自己创业的主要原因,其他则是亲朋好友传承下来的店面理由较多。在人员服务配置方面,50%以上创业者既是老板又是员工,37.5%创业者与选择家人一起创业,由此可见技术创业与家族创业是沙湾小镇自我就业者创业的两大主要创业模式。

()青年教师的跨境交流选择更易受到外部政策环境影响

相对于在本土校园的国际化参与情况,青年教师在跨境交流方面呈现更大的组间差异,表明这一群体在职期间的参与决策更多受到其所处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从单次跨境的时长来看,海归博士和博后经历者整体上更少涉足时长在6个月及以上的中长期海外访学,而本土高校培养的青年教师反之。这一情况很大程度上与学校鼓励和推动教师赴海外交流的政策规定存在关联。根据S大学教师职级评聘中有关海外交流经历的明确规定,自2010年起,申请教学科研型以及科研为主型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者须具有累积一年(教授)或六个月(副教授)以上相关学科领域的海外学习工作经历。不过,从该政策的实际落实情况看来,其目标群体主要是本土高校培养的青年教师。换言之,拥有海外博士学位,或者曾在海外从事博士后工作的青年教师在职级评聘中可免于此项政策限制。从部分青年教师的反馈情况来看,中长期跨境交流对于教师的时间、空间以及应对本校工作需求的压力都比较大,往往是需要慎重考虑后做出的选择。在此情况下,学校对于教师须具备海外经历的晋升要求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客观上促使更多本土青年教师参与中长期海外访学,并在该领域呈现本土和海归青年学者参与选择的明显差异。

事实上,这一政策的影响可从多方面得到体现。例如,研究发现,入职时间越长、学术职称越高的青年教师涉足中长期海外访学的比例越高。这一现象固然与教师在特定职业阶段的个人发展需求相关,也不同程度受到上述政策推动。多名青年教师在陈述其跨境交流的动机时提到了职级晋升目的,指出“出去访学原则上跟晋升要求是有关系的。特别是本土教师,就是没有出过国的老师,评副高之前是要出去一次的,因为这是一个硬性规定。”

思考与建议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并结合S大学及其同类型高校国际化建设的实际状况与需求,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以期为我国高校的国际化战略推进,以及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第一,进一步推动青年教师群体在大学国际化教学领域的实践与作用发挥。一方面,通过深入拓展国际化教育、加强课程国际化建设等方式,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有助于他们将其国际化知识与技能传授于学生的机会。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关激励举措,如提高用于国际化教学的专项经费资助、物资保障,或在职称评定中增加对教师投身国际化教学表现的考量,鼓励更多青年教师在相关工作中发挥更大的积极性。

在背景因素部分,不同性别、学历背景以及职前海外经历者在课程教学、科研探索和项目合作方面的国际化参与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拥有海外博士学位和博后经历者,他们在学生指导方面的参与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同行。

第三,不断完善针对不同学科以及专业院系教师的考评体系。鉴于学科差异对于青教师的国际化参与选择的显著影响,建议高校通过建立更加符合学科以及院系实际发展需求的政策制度,肯定青年教师在相关国际化活动中的努力与成绩,鼓励他们将个体发展议程与学校整体的国际化发展规划进行有效结合。

此外,持续为青年教师的跨境交流“减负”。除了具体政策规约,建议高校为这一群体的中长期出行提供更好的薪酬和时间保障。比如,完善和落实针对海外交流的资助和补助制度,确保赴海外中长期交流的青年教师能够获得更加合理的薪酬;在相关补助计划初步推行之际,通过更加规范化的流程,保障这些政策有效落实、惠及更多受众;有条件地(如满足特定工作年限)为部分青年教师提供学术休假,确保他们有时间潜心学习沉淀、积累学术资源,赴海外开展合乎实际需求的交流合作。

1)唐孝祥教授在《近代岭南建筑美学研究》( 2002)一文中首次提出“文化地域性格”一词;而后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刊出的《岭南近代建筑文化与美学》(2010)与《建筑美学十五讲》(2017)中指出,岭南建筑的文化地域性格包括三个主要层面:地域技术特征、社会时代精神、人文艺术品格。

[参考文献]

[1] Green, M. F. & Olson, C. Internationalizing the Campus: A User’s Guide[R]. ACE, 2003.

[2] Childress, L. K. Faculty engagement in the operationa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plan[D].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2008.

[3] Yudkevich, M. et al. (eds.) Young facult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M].New York: SUNY Press, 2015.

②鉴于本研究中教学岗教师数量十分有限(n=5),其差异也可基本忽略。

[5] Klyberg, S. G. F. The faculty experienc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Motivations for, practices of, and means for engagement[D].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2012.

[6] Beatty, M. R. Factors influencing faculty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s School of Nursing and Public Health: A case study[D].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2013.

1.2.2 缩唇呼吸 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呼气时将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缩唇程度以不感费力为适度,一般吸气时间为2 s,呼气时间逐渐延长或保持到10 s以上。每天进行3次,每次训练10~15 min。

[7] Knight, J. Internationalization remodeled: Definition, approaches and rationales[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4, 8(5): 5-31.

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措施,给予患者吸氧、溶栓、预防感染及预防心脏损伤、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紊乱、预防脑水肿等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同时配合阿托伐他汀、抗血小板药治疗,常规治疗方案与对照组相同,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H20051408,生产企业:辉瑞制药有限公司)选择每日口服1次,每次用药剂量控制在20 mg,选择晚餐后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20153035,生产企业: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每日口服1次,空腹服用剂量控制在100 mg。连续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8] Schwietz, M. S.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faculty attitudes, beliefs and involvement at public universities in Pennsylvania[D].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2006.

[9] 李宜江.关于大学青年教师身份与年龄界定的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30(2):78-79.

[10] Welch, A. R. The peripatetic profess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academic profession[J]. Higher Education. 1997, (34): 323-345.

[11] Agnew, M. Strategic planning: An examination of the role of disciplines in sustain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university[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12, 17(2): 183-202.

在左右旋转位与左右侧屈位运动的图像采集过程中,患者的腰椎任一方向运动后回到中立位,停顿1~2 s以利于图像的配准,使图像的采集更加精确。

[12] Finkelstein, M. &Sethi, W. Patterns of faculty internationalization: A predictive model[M]//Huang, F. T. et al (eds.)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academy: Changes, realities and prospects. The Netherlands: Springer. 2014: 237-257.

[13] Huang, F. Policy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3, 7(3): 225-240.

[14] 李碧虹,舒俊,曾晓青.中美学术职业国际化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4,10:97-103.

 
徐昭恒
《教师教育研究》 2018年第02期
《教师教育研究》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