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近十年高等教育之来华留学教育:成绩与挑战

更新时间:2009-03-28

留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措施和方向,已经为许多国家高度重视。中国近年来实施一系列措施,加大了吸引留学生力度,加强了质量和效益建设,高等教育来华留学教育良性发展,但仍然面临不少挑战。研究我国高等教育来华留学最新发展态势,对于推动高等教育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来华留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编辑出版的2007—2016年 《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数据为基础,考察近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之来华留学教育变化趋势,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未来发展策略。

一、来华留学教育的变化趋势与成绩

近十年来,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来华留学教育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到2016年底,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1]来华留学教育在规模、来源地、接收院校、专业选择、留学层次、奖学金资助类别及额度方面,都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一)规模数量:人数逐年递增,高等教育对外服务能力逐年增强

规模数量主要由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年增长率、来华留学国家和地区、接收院校数等信息来体现。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对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的国家数和留学生人数、接收来华留学生的院校数均增长显著。十年间,来华留学生总数翻了一番,总数从2007年的195503人增长到2006年的442773人,年均增长率达12.14%。生源国从2007年的188个增加到2016年的205个。接受留学生院校从44所增加到829所。在美英等主要留学大国国际学生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来华留学生人数跃升至世界第三名,成为全球接收高等教育国际学生的主要增长极,显示出中国支持来华留学,为更深入参与全球治理积蓄国际人才。

(二)生源地区:亚洲生源始终是主体,非洲生源增速最大,“一带一路”沿线生源发力明显

1.各洲生源均有较大增长,非洲生源增速最大,亚洲生源始终占主体地位

其实,人生与人性即是如此。看清楚了,都是喜忧参半,妍媸并存。于我们而言,重要的是认清真相,接受真相,然后才能在认识水平和审美水平上有所提升。那时,我们就不会为一些去真存美的现象所欺骗和迷惑。

如表1所示,各洲来华留学生整体都在增长,但增速最大的是非洲生源,从2007年的915人,增长到2016年的61594人,增长近14倍,每年以20%的速度在增长,最大增幅为007年58.3%。各洲留学生比例方面,亚洲留学生始终占主体地位,但占比逐年下降,从2007年的72.5%,下降到2016年的59.8%。这表明来华热正在持续,生源逐渐多样化。中国开始撬动”世界留学的版图,吸引澳洲、非洲和欧美青年来华留学。

2.留学大国中亚洲国家占主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新的发力点

首先,获奖学金生比例占当年留学生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从2007年的5.2%上升到2016年的11.1%。而同期,自费生占比逐年小幅下降,从2007年的94.81%下降到2016年的88.93%。

(三)留学生质量:学历生比例不断上升,学历层次逐渐优化

学历生与非学历生比例的高低代表了留学生质量的高低,学历中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的高低又代表了学历质量的高低。近十年,来华留学生质量逐年提高,具体表现在:第一,学历生的比例逐年小幅上涨,从2007年的34.9%上升到2016年的47.4%。相应地,非学历生由65.1%下降到52.6%,结构逐步优化。第二,学历生层次逐步提高。本科生占主体但占比逐年下降,从2006年的82.4%下降到2016年的69.0%,同期,研究生占比从2006年的15.8%上升到2016年的30.4%。主要得益于中国教育部的政策措施引导,首先是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学历生比例,其次是引导重点大学接受高层次的学历生。

 

表1 近十年各洲来华留学生人数、比例及增长率

  

注:表中人数单位为 “人”,占比、增长率单位为 “%”。如无特别说明,下文表格单位相同。

 

亚洲 非洲 欧洲 美洲 大洋洲总人数 占比 增长率 总人数 占比 增长率 总人数 占比 增长率 总人数 占比 增长率 总人数 占比 增长率2007 141,68 72.5 17.2 5,915 3 58.3 26,339 13.5 27.4 19,673 10.1 26.1 1,887 1 8.12008 152,93 68.4 7.9 8,799 3.9 48.8 32,461 14.5 23.2 26,559 11.9 35 2,749 1.2 45.62009 161,60 67.8 5.7 12,436 5.2 41.3 35,876 15.1 10.5 25,557 10.7 -3.8 2,710 1.1 -1.42010 175,80 66.3 8.8 16,403 6.2 31.9 41,881 15.8 16.7 27,228 10.3 6.5 3,773 1.4 39.22011 187,87 64.2 6.9 20,744 7.1 26.5 47,271 16.2 12.9 32,333 11.1 18.7 4,392 1.5 16.42012 207,55 63.2 10.5 27,052 8.2 30.4 54,453 16.6 15.2 34,882 10.6 7.9 4,388 1.3 -0.12013 224,15 62.9 8 33,273 9.3 23 62,532 17.3 14.8 31,204 8.8 -10.5 5,331 1.4 21.52014 22549 59.8 0.6 41,677 11.1 25.3 67,475 17.9 7.9 36,140 9.6 15.8 6,276 1.7 17.82015 24015 60.4 6.5 49,792 12.5 19.5 66,746 16.8 -1.1 34,934 8.8 -3.4 6,009 1.5 -4.22016 26497 59.8 10.3 61,594 14 23.7 71,319 16.1 6.9 38,077 8.6 9.1 6,807 1.5 13.3年份

(四)学习专业: 汉语言为主的格局渐被打破,选择更趋多样化

来华留学生所学主要专业可以分为汉语言等十五个类别。近十年来,各专业来华留学生人数均有增长,但选择汉语言、西医、工科、经济学、管理、中医和文学七个专业的留学生比例更大。如表2所示,汉语言虽然是来华留学教育的优势专业,但比例逐渐下降,留学生的专业选择趋向多样化。西医专业比例排第二,工科、经济和管理专业比例逐年上涨。2016年,学历生选择前五的专业依次为西医、工科、经济、管理和汉语言,[2]专业选择多样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学历生专业选择多样化的原因有两点:首先,西医专业人数最多,既与留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前景预期有关,也与中国的一系列措施有关。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鼓励各高校开设西医英语授课项目,培养英语授课教师。其次,留学生选择工科、经济和管理的人数大幅增加,不仅与生源国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对相关技能人才的需求有关,也与中国为配合企业走出去参与当地建设而实施的招募和培养东道国本土建设和管理人才的计划相关。

(五)奖学金资助:服务中国国家发展,储备人脉资源,吸引高层次人才

提供一定数额的奖学金是各国政府吸引优秀留学人员的重要手段。中国为来华留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对拉动来华留学生增长、调节不同国家和地区来华留学生规模以及提高来华留学生质量,都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对近十年来华自费生、奖学金总数及各洲学生所获奖学金情况进行统计发现:

近十年,除美国、俄罗斯和法国外,其余来华留学人数前十名的国家,全部是亚洲国家。这些亚洲国家分别是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越南。泰国、印尼和越南地处中国—东盟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沿线,留学人数持续增加,席位排名稳中有变。“一带一路”沿线新的国家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四国来华留学生人数急剧增长,成为新兴来华留学大国,席位排名逐渐靠前。上述表明,留学教育是 “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推力,中国的 “一带一路”已经开始吸引周边国家和沿线国家留学生。

其次,亚洲学生在各洲获奖学金学生中比例最高,且占比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41.1%上升到2016年的56.1%。这表明,中国加大奖学金资助力度,对吸引来华留学生的拉动作用逐渐显现。同时也说明,中国正利用奖学金服务国家发展,向周边亚洲国家和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进行人才储备。在2016年获奖学金学生人员名前十的国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奖学金占比为61%。巴基斯坦、蒙古、俄罗斯留学生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人数位列前三名,[3]中国国家政策的作用更加明显。

另外,近年来中国的奖学金倾向于学历生,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学历生,以发挥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作用。奖学金生可分为学历生奖学金和进修生奖学金两类。从2013-2015年的数据看,学历生获奖学金比例持续上升,达到了89.4%,进修生获奖学金比例从2013年的12.9%下降到了2015年的10.6%。可见奖学金倾向于学历生。同期,硕博层次的研究生占获奖学金生的比例从58.2%上升到68.3%。本科生获奖比例持续下降。可见奖学金资助作为吸引人才的杠杆,引领着来华留学生不断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

第三,加强课程国际化和师资国际化建设。首先,建设具备全球吸引力和专业竞争力的英语授课精品课程。可迎合国际学生专业选择需求,重点建设医学、工程、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经济管理等领域的英语授课精品课程,在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方面进行课程国际化建设。其次,培养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师资构成国际化,才能更好地开设国际化课程,培养出能应对国际和全球问题的人才。当前我国大学的师资国际化程度较低,除了加大聘请外国教师外,要加大送培中国教师参与对外交流力度,提高本土教师运用国际通用语言授课、参与国际教育合作的能力。中国教育部已设立了来华留学英语师资培训中心 (西医学和中医学),着手培养医学专业本科英语授课教师。待其运行成熟后,可逐步推广到其他如工科、经济学、管理等专业英语授课师资的培训。

 

表2 近十年来华留学生专业前七名占留学生总数的比例

  

年份 汉语言 文学 中医 西医 经济 工科 管理2006 60.67 8.62 4.38 8.13 4.5 3.57 3.662007 60.9 7.07 4.44 8.65 4.5 3.47 4.42008 55.7 7.12 4.21 8.61 5.07 4.08 4.82009 57.3 6.98 4.63 8.87 6.03 4.87 5.152010 55.1 7.39 4.12 9.51 6.36 5.71 5.632011 55.4 6.09 4.04 9.2 6.3 6.48 6.312012 53.5 7.6 3.97 9.28 6.34 6.89 6.672013 49.5 7.48 3.87 9.79 6.62 7.68 7.352014 51.6 3.43 3.61 11.01 7.8 9.6 7.562015 45.8 8.01 3.08 11.43 7.74 10 7.082016 38.2 8.45 2.94 12 8 10.21 7.41

二、来华留学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近十年来,来华留学生数量规模和质量等虽取得巨大成绩,但与中国大国地位和经济开放程度、与西方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留学生规模相比,来华留学教育仍面临不少挑战。

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产业界不断要求建立和学校更加密切的体制,使学校能够不断培养出更加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1956年,日本通产省产业合理化审议会提出“关于产学合作教育制度”的咨询报告;1957年,日本生产性本部赴美考察;1958年,设置“产学合作委员会”;1960年,池田内阁把“关于产学合作”的政策性文件作为人的能力培养和科学技术振兴的政策,加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标志着产学合作教学体制最终确立。

(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偏低,留学教育市场占比较小,逆差明显

2007-2016年,来华留学生占我国高校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 1.0%、1.1%、1.1%、1.2%、1.3%、1.4%、1.4%、1.1%、1.1%、1.2%。仅与OECD国家2010年和2016年的数据比较,2010年,OECD成员国国际生占高等教育总人数比例的平均值为8%,其中留学教育发达的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分别为13.4%、21.1%、14.2%、16.0%。[4]2016年,美国留学生占高等教育学生总数的5.3%,[5]比我国高4.1个百分点。显然,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偏低。

首先,国际旅行成本、学费和教育成本是影响留学生选择目的国的重要因素,[11]我国可通过增加奖学金类别及额度吸引国际人才。围绕中国 “一带一路”建设,设立与相关国家的单边和专项奖学金,增设针对学历生和高层次留学生的专项奖学金。其次,提高奖学金的使用效率,实现生源国建设与中国对外发展的无缝契合。如非洲许多国家对中医药的信任度远超西医。针对非洲国家的奖学金,可向中医药专业倾斜,培养推广中医的非洲本土人才。再次,利用地缘、文缘等优势,加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集约化发展,在新疆、黑龙江、山东、辽宁、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 (区)分别培育面向中亚、俄罗斯、东亚、东盟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集中区。[12]

第二,建立第三方评估与校内外督查相结合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当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在全国高校开展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合格性评估工作。来华留学质量保障方面逐步建立了由学校自评、同行评议、现场考察、集中评审四个环节组成的评估认证体系,[14]规范了来华留学教育办学行为、提升高校的办学声誉、保障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但大部分高校还缺乏留学教育的内部日常督查,未来高校需要聘请来华留学教育督导,出台来华留学教育质量日常督查办法,建立专家现场考察和学校自我督查相结合的制度。

(二)中国优质高等教育总量偏低,留学教育优势不足

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留学教育的优势主要取决于其总体水平和优质高等教育状况。从世界范围内看,世界大学主流排行榜中,世界排名前100名的高校,中国仅有两三所进入,说明中国高等教育总体水平不高,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经济学原理说明,一国优质高等教育供给略大于或等于国内需求时,才能具备较大的吸纳外国留学生的能力。我国每年有大量学生赴海外求学,且人数大于来华留学生,主要是优质高等教育不能满足其需求。在国内都难以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服务国际留学生的能力必然受限。中国难以成为国际留学生的首选目的国,优质高等教育稀缺是主要原因。

混凝土浇筑时,应严格测定坍落度,控制其在技术要求范围内;严格执行经审批的专项方案规定的浇筑程序,避免出现施工冷缝。混凝土浇筑时,必须保证各部位振捣充分,避免沉缩裂缝的产生。此外混凝土的养护是本工法确保质量的关键,必须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对混凝土进行实时的养护方法。

(三)我国高教优势专业难以满足留学生的需求

当前,中国留学教育专业建设难以满足国际生的需求。在留学教育发达的国家,国际留学生一般热衷于选择工科、商业经济、信息等热门专业。以2016年OECD国家国际学生的专业选择为例,工程和建筑为17%,自然科学、数学和统计学为10%,信息和通信工程为6%,经济、商业、管理和法律占27%;博士阶段,工科类、自然与信息科学类、经济管理类的注册率为25%、28%和26%。[8]而同期,来华留学生中选择工科的比例不到10%,与自然科学相关的中医、西医比例不到15%,选择经济、管理和法学三个专业的总数不到20%,中国在这三个专业领域中均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如果只依靠自己的优势专业如汉语言、文学和中医等在国际留学市场竞争,将处于弱势地位。

(四)高层次来华留学生比例偏低

为促进本国知识创新,补充优质劳动力,留学教育发达国家倾向于吸引高层次留学生。在高层次留学生的比例上,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悬殊。对2013-2015年学历生分析发现,本科生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比例持续在30%左右,硕士和博士层次留学生占比相加才13%左右,博士阶段留学生比例更低,2013年和2014年分别为2.7%和3.2%。相比之下,2015年35个OECD成员国中,80%的国家本科生占留学生的比例在10%以内,硕士阶段留学生占总数的比例平均数为10%,博士阶段留学生比例则上升到25%以上。当年,英国本科和硕士阶段留学生比例分别为14.4%和36.9%,澳大利亚为18.4%和42%。高等教育最发达的美国,2015年硕士和博士阶段留学生比例分别为9.5%和37.8%,法国和葡萄牙博士阶段留学生比例是硕士阶段学生的三倍。[9]可以预见,未来国际对高端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吸纳高层次来华留学生挑战加剧。

三、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策略建议

伴随全球化浪潮和国际人才流动的加剧,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纷纷加大了对留学市场的占领和高层次留学人才资源的争夺。中国也提出了宏伟的来华留学目标:到2049年稳立于世界教育中心,成为留学生最向往的目的地。[10]为此,需要结合影响留学生选择目的国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打造 “留学中国”的品牌。

因此,语音、词汇、语法这三个因素都会制约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迁移。母语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如果与第二语言相同部分越多,越有利于母语的迁移,可能会产生正迁移。相反,如果母语中的语音、词汇、语法与第二语言相同部分越少,就越不利于母语迁移,可能会产生负迁移。

(一)服务中国发展,加大留学生吸引力度

产业扶贫工作的扎实推进,需要结合地域产业扶贫实际,编制完善的发展规划方案,尤其是在贫困户受益机制上,借助于建档立卡,精细到户、精准到人,明确带动主体、实现帮扶资源的有效整合。地方要围绕精准扶贫实际,明确主要任务,开展规划评估,特别是协同各个产业部门,细化落实产业扶贫各项指标,提高透明度。

(二)打造世界名校和学科专业,提升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

一是加快与更多国家或地区间高等教育学历学位和学分互认的步伐。国家和地区之间学历、学位的互认对高等教育学生流动的影响非常显著。可联合周边力量,建立区域高等教育联盟,构建统一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在学位互认方面有更大的突破。除加快学历学位互认协议签订外,还可通过与国际知名教育机构合作,达成学分认可协议,建立 “学分联盟”,为留学生提供法律保障。

第一,引进世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打造世界名校中国分校。利用世界名校的特色课程、管理体系、学院传统来提升中国高等教育世界影响力。当前,我国引进的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有益探索。如2015年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分别招收来华留学生332人、774人和53人。但总体来看这些学校仍以招收中国学生为主。据此,建议与海外名校尝试创办一些侧重招收来华留学生的中外合作学校或办学项目,并在入学政策、管理模式和课程上进行改革。

近些年,来华留学生总数虽然增长迅猛,但我国留学教育市场占比偏小,留学逆差并未改变。以2014年的数据为例,美、英两国当年接收了全球22%和11%的国际留学生,中国仅为8%。[6]此后虽然来华留学生快速增长,但总体情况并未改变。同期,我国高等教育出国留学的人数远超来华留学生人数。2011-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分别为33.97万人、39.96万人、41.39万人、45.98万人、52.37万人、54.45万人,[7]与表1中历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相比,逆差分别为4.17万人、7.13万人、5.74万人、8.27万人、13.21万人和11.67万人,留学 “赤字”问题依然严峻。

Boys enjoy rugby,but the most popular sport for girls is netball(无挡板篮球).It is similar(相似的)to basketball,but players don’t run with the ball.

(三)构建完整来华留学政策链条,为留学生提供法律保障

大学的综合排名和教学质量是国际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国的关键因素。[13]“让世界选择中国”的根本在于努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专业群,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2017年1月我国教育部公布了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 (暂行)》,同年9月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短期内可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二是修订入学、入境和签证政策,为留学生提供便利。签证政策会影响留学生申请学校的信心和数量。美国在2015-2016年、2016-017学年收紧了签证和移民政策,导致了留学生F1签证数量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下滑,也导致了两年来国际学生增速持续下滑。[15]吸取教训,我国驻外使馆等相关机构可调查留学生申请签证的主要困难,加大政策便利化力度,减少证明材料的要求,降低签证费用,为留学生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签证审批政策。

这一年虽然辛苦,但我们室的情报服务得到了师生和领导的认可,被评为校先进集体。我个人也在这一年根据情报服务中碰到的各类问题,对情报需求者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等分析研究,撰写了《情报供需双方的交互作用》。实践越深入发现的问题就越多,引发的思考也越多。如果将这些思考转化成研究成果,工作中的收获就会很丰硕,反过来能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热情和激发开展学术研究的动力。比如,在1989年一年中我就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情报用户的信息反馈问题》 《文献检索教育的环境建设》《情报咨询决策阶段说》《大学学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校专利情报查新德几个环节》《信息选择过程中的几个制约因素》。

(四)加强配套服务和管理,优化留学整体环境

第一,留学生的实习就业。我国高校可与国内相关企业合作,建立来华留学生实习基地,帮助企业挖掘和培养海外属地优秀人才。同时,有序开放国际生在华就业市场,让留学生学成后来去自由,得到实惠。第二,留学生子女就学问题。在留学教育发达的加拿大,学签和工签的留学人员,其子女可享受与本国公民同等的公立学校义务教育。借鉴经验,我国需要加快研制和出台来华留学生随行家属及子女在中国居住、工作和学习的政策。第三,丰富校园生活。除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外,高校还可以根据留学生的国别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美国为了让规模庞大的中国留学生更好地享受校园生活,很多大学有意识地提供针对性服务,如普渡大学聘请中文为母语的员工来关怀中国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从细节上做好留学生的服务工作。第四,提升信息化水平。互联网时代,要为来华留学生提供高效、透明、更具性价比的获取信息及申请留学通道,降低他们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构建网上校园体系,使留学生通过该体系自主学习中国文化,让网上校园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编辑出版的历年 《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下文如无特别说明,相关数据均源于此。

②近三年,美国国际学生增速从2014-2015学年的10%下降至2016-2017学年的3.4%,英国从2.9%下降至0.9%,中国从5.8%上升到11.4%。来源于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 (2017)》http://www.ccg.org.cn/Event/View.aspx?Id=8111。

然后,在100目沸石25 g/L、CTMAB絮凝剂用量为25 mg/L、振荡温度为40℃、振荡强度为160 r/min、振荡时间为1 h条件下,将沸石进行分级,选择粒度小于100目的沸石进行吸附实验。将沸石和配置好的CTMAB溶液同时加入上述混凝处理后的废水中,在一定的参数下于旋转式水浴加热振荡器中作用,沉淀后取上清液并测定CODCr,计算其去除率。

1990年,我就读的师范学校每个月都安排观看电影。尽管还是胶片电影,可偶尔的烧片与缺失,并没有影响思想火花的燃烧。《焦裕禄》《大决战》《最长的青春》等一大批优秀的主旋律电影,彻底改变了我们这些农场娃的思想和观念,我们的眼界更宽了、奋斗目标更长远了。

③来华留学生包括学历来华留学生 (学历生)和非学历来华留学生 (非学历生)。学历来华留学生又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 (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非学历来华留学生分为普通进修生、高级进修生和短期留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6年度我国来华留学生情况统计[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170301/170301_sjtj/201703/t20170301_297677.html,2017-12-23.

[2]刘博超.我国留学工作呈现新趋势 [N].光明日报,2017-03-02.

[3]王辉耀,苗绿.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 蓝皮书 [EB/OL].http://www.ccg.org.cn/Research/View.aspx?Id=5418,2018-01-12.

[4][9]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6 OECD Indicators[EB/OL].http://download.ei-ie.org/Docs/WebDepot/EaG2016_EN.pdf,2018-02-03.

[5][7]王辉耀,苗绿.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 [EB/OL].http://www.ccg.org.cn/Research/View.aspx?Id=8120,2018-04-03.

[6]王辉耀.中国留学状况牵动全球留学态势[EB/OL].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7/382979.shtm,2018-01-29.

[8]Education-at-a-Glance-2017.OECD In-Dicators[EB/OL].http://www.oecd-ilibrary.org/education/education-at-a-glance-2017_eag-2017-en,2018-02-03.

[10]李一丹.2049年,怎样让中国成为人们最向往的留学地 [EB/OL].http://www.rmlt.com.cn/2017/1026/501101.shtml,2018-02-04.

[11]Roy,Megha,Lu.Loo.Improv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 Experience: Implication for Recruitment and Support[J].WES Research&Advisory Services.2016,(4):23-35.

[12]方宝,武毅英.高等教育来华留学生的变化趋势研究——基于近十五年统计数据的分析 [J].高等教育研究,2016,(2):19-30.

[13]Abbott,A.M.Silles.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Student Migration[J].The World Economy,2015,(5):621-635.

[14]吕耀中.第三方认证: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新举措 [J].世界教育信息,2018,(2):23-28.

[15]全球化智库.英美留学增速放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来华留学主要增长点 [EB/OL].http://www.ccg.org.cn/Event/View.aspx?Id=8111,2018-04-02.

 
李小红,方晓田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