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卷入度和风险偏好视角的自助游手机预订行为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言

近年来,旅游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休闲活动,自助旅游更成为人们所青睐的出游方式。同时,随着移动技术和无线网络的不断发展,旅游者通过手机预订旅游产品已成为普遍现象。各大旅游网站都先后推出了手机客户端,使旅游者可以更便捷地通过手机对旅游产品进行对比和选择。使用手机预订旅游产品凭借其独有的移动性、灵活性和快捷性,可以很好地弥补旅游者经验的不足,满足自助旅游者的要求。

时至今日,自助旅游已经达到欧美各主要旅游大国旅游接待量的70%~80%,有的国家甚至可达90%以上[1]。国外对于自助旅游的研究已有较长的时间,主要是将自助旅游者定义为知识结构独立的旅游者[2]。有研究认为,自助旅游是旅游者可以在选择目的地和旅游产品时存在一定灵活性的旅游风格[3]。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自助旅游与其他旅游方式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同,包括我国自助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自助旅游者对网络旅游信息的需求,我国自助旅游者行为偏好与人口特征的分析等[1-5]。国内外学者对自助旅游的研究有很多方向,但是对于自助旅游者行为的分析研究较少。

2.2.5 进镜与膀胱镜检 视频监视下置入电切镜,观察全尿道。进入膀胱后进行细致、全面的膀胱镜检,评估肿瘤及可疑病变的数目、大小、位置、可能浸润深度及其与膀胱内标志,尤其是与输尿管口、膀胱颈口或膀胱憩室的毗邻关系。耻骨上膀胱按压与适当程度的膀胱充盈有助于观察膀胱前壁。

丁文萱委员继续追问:“对于部分弱电经营单位进度慢、行动迟的问题,有什么解决方案和措施?”赵子峰坦言,这其实也是一个沟通不够顺畅造成的问题,下一步,市经信委将成立督导组,积极协调各乡镇街道和小区,共同加入“三线”治理工作;及时建立一个信息网络系统,要求运营商对业务限时办理,最大限度地避免“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的发生。

(3) 随外部加载力的增大,超千米深井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分为三个阶段:缓慢变形阶段、剧烈变形阶段和严重变形破坏阶段。巷道围岩产生大变形非对称性破坏,且破坏范围较大,顶底板最大破坏深度达到34mm,巷道围岩失去承载能力,巷道空间完全封闭。

本次研究首先对收集问卷进行筛选,通过问卷中设立的反向选择题筛选不合格问卷,和未完成的问卷一起剔除。之后使用SPSS19.0版本统计软件,通过交叉列联表的方法分析并整理问卷数据,得出每一项目人数以及所占比例。再采用非参数检验[35-36]的方法,对不同研究视角下的旅游者按照分组进行出行前后预订方式差异分析,得出差异结果。最后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不同分组预订后评价的差异,最终得到一系列结果。

2.发动机点火系统或进气系统不正常,造成发动机转速不平稳,引起车辆振动。但读取故障车发动机的数据流,各项数据都显示正常,发动机转速非常平稳,且转速指针并没有随着振动而来回摆动,因此,这种可能基本可以排除。

1 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1.1 手机与预订行为

自2013年10月《旅游法》发布以来,由于网络购买旅游产品有价格透明、产品多样等优点,使得游客从线下购买转向线上购买,因此对传统旅行社和传统旅游产品造成极大冲击。国外的研究表明,自2013年,1/3的美国在线旅行者就已拥有多个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2014年,超过75%的美国旅行者拥有智能手机[6]。这些研究均说明手机在人们生活中已得到普及。2015年,移动客户端旅游预订增长3倍,超过美国在线旅游市场的1/4,达到3 950万美元[7]。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使用智能手机,且平板电脑正逐渐取代传统的计算机[8]。同时有许多研究认为,智能手机使得旅游者在行为、信息需求、决策和游记的分享中发生了改变[9-10],并且在旅行时使用智能手机的行为已被广泛研究和关注[11]。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的发展为自助旅游产品的网络营销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自2014年开始,我国网民人数已超过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其中手机网民人数达到5亿。中国智能手机价格不断降低,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到了80.1%,移动互联网将成为市场的主流[12]。根据携程网发布的《2015年中国人春节出游意愿调查报告》发现:84%的旅游者会选择自由行方式出游,82%的旅游者会通过旅游网站对旅游产品进行选择与比较,其中41%的旅游者会通过手机APP进行预订。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客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了解自己所需要的内容[13]。大量旅游者已经习惯于在网络上获取旅游的相关信息,并通过手机预订和购买各种旅游服务,形成了在线购买旅游产品的消费习惯[14]。在自助旅游过程中,是否会因为手机的普及,使得自助旅游者更倾向于对原本不需要进行预订或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预订的旅游产品,都能通过手机进行简单的预订是本研究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1.2 卷入度

卷入度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用于解释和预测个人对说服(或相反意见)所持态度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个体对事物的卷入程度越深,他被转变的可能性就越低[15]。因此,学者们将这一心理学概念与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相结合,提出不同消费者有不同的卷入程度。卷入度高低反映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度以及对外界刺激进行不同程度的评价,对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如信息搜寻、态度改变、购买意向等均起着重要的作用[16]。虽然专业视角的差异使卷入度这一概念的界定存在不同,但不同领域对卷入度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共识,即卷入度代表个体所感知到的产品、广告和预订决策与个人之间的相关性[17-18]。在消费者行为学领域,卷入度这一概念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探讨,先前的研究从产品卷入度的视角来理解和分析旅游者卷入度与其行为,对目的地选择行为[19]和旅游者满意度[20-21]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旅游者对某一类型目的地或旅游活动所具有的一种相对持久、稳定的态度和意义体系[22]。因此,卷入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因子,不但会对自助旅游者的手机预订行为和方式构成巨大的影响,还会对其下次的出行决策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衡量卷入度主要是以“高”“中”“低”来进行区分。对于高卷入度旅游者,个体通常会主动搜集与目的地有关的旅游产品信息,从中找出不同旅游产品之间存在的差异,以此选择最适合自己并且最优质的旅游产品进行预订,低卷入度的旅游者则不然。由于产品与其关系紧密,根据认知失调理论,高卷入度的旅游者更容易产生心理紧张,导致理性程度会降低,本能的避害行为会使其改变一些行为,更容易产生从众行为[23]。本文以自助旅游者对于自助旅游整个过程的卷入度作为研究视角,衡量标准包含其出行前的信息搜集、出行过程中的决策以及出行后的评价等多个方面,以此来研究卷入度的高低是对自助旅游者的预订行为方式产生影响,还是会影响使用手机预订后的评价。

3.2.2 风险偏好视角

1.3 风险偏好

调查问卷最终由4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由3题组成,以确认被调查人的自助旅游者身份;第二部分为单项选择题,调查其出行是否产生预订行为以及预订方式;第三部分采用5点制李克特量表,从 1分=完全不同意到5分=完全同意,对其卷入度和风险偏好从多个角度进行调查;第四部分为人口基本特征调查。本研究在调查问卷中加入了反向选择题,以增强问卷的可靠性。其中,自助旅游者卷入度从3个维度进行调查,对其3题得分总和进行排序、分组,将被调查者按照分值的高低分为低卷入度组、中卷入度组、高卷入度组,其中分值越高,卷入度越高。自助旅游者的风险偏好从6个维度进行调查,将得分相加,其中反向选择题反向计分,将被调查人分为风险追求者、风险中立者和风险回避者3类,分值越高,风险偏好程度越低。

根据决策者的风险偏好特征将其分为风险偏好型、风险中立型、风险规避型[29-31]。由于风险偏好会随着基本人口特征的变化而转变,所以较难衡量风险偏好的数值,先前的研究表明决策者的风险偏好会对决策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32-34]。因此,本文根据不同的自助旅游者对风险的偏好将其分为风险回避者、风险中立者和风险追求者3类。其中,风险回避者会主动搜集旅游产品信息,并将其进行加工处理,进而得出一个安全性最高且未知变化最小的旅游决策。是否风险回避者更倾向于通过手机预订评价更高的旅游产品有待研究考证。

2 研究方法与过程

2.1 问卷设计

由于之前的研究得出自助旅游者是否预订与手机并无关系的结果,所以在此只对参与预订的自助旅游者预订方式差异进行研究。将调查问卷中通过手机预订的自助旅游者人数与预订项目,通过交叉列联表的方法进行归纳整合,统计各预订项目中通过手机预订的人数,计算通过手机预订人数占同组参与预订总人数的百分比(%)=(出行前或后通过手机预订的人数/相对应的自助旅游者出行前或后预订总人数)×100%。显著性概率为通过非参数检验对比同组自助旅游者对不同的预订项目在出行前后的预订方式差异,得出以下数据并录入。

风险偏好,最早是建立在风险容忍度基础上所产生的概念。以往的大量研究探讨了自我决策时的风险偏好[24-25],在旅游者行为中风险偏好是指不同的旅游者对风险的态度是存在差异的,一部分人可能愿意“求稳”,另一部分人则可能喜欢大得大失的刺激。当各种旅游产品的信息充斥旅游者的视野中时,旅游者首先就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而后对所选的旅游产品形成自己的一个评价,为进一步的预订行为做好准备,相当于密德尔敦模型中的过滤器[26]。旅游者的信息处理和加工过程就是旅游者风险偏好动态变化过程,主要目的就是要消除预订行为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以做出最优于出行本身的决策,因此旅游者会更加注意有助于增加自助旅游乐趣的信息。这些信息对旅游者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表现为增强旅游产品对自助旅游者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会抑制旅游者的旅游热情,表现为过多地暴露了旅游产品的负面因素,使旅游者感到更多不必要的风险[27]。当所有旅游产品信息经过搜集、处理后,旅游者就会对不同的旅游产品的风险程度进行比较,做出相关决策。当受偏好程度大于感知风险程度时,产品就可能优先被选择;对于相同受偏好程度的产品,感知风险度低的产品可能优先被选择;对于相同感知风险度的产品,受偏好程度高的产品则可能优先被选择。国外的一项研究显示,超过87%的用户在网上购物担心安全和隐私保护[28],因此,风险偏好是影响自助旅游者手机预订行为的重要因子。

2.2 样本分析

问卷发放时间为2015年下半年,发放时间包括工作日和周末。发放地点为北京最知名景点,包括故宫、颐和园、鸟巢等。研究者每隔20位旅游者进行询问,在确认被调查人为自助旅游者后,经其同意发放问卷,对填写问卷的旅游者给予礼品作为奖励,以保证调查问卷的质量,如遇拒绝或不符合要求,则每隔15人再次发放。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排除其中部分未完成问卷、不认真填写以及通过反向选择题筛选出的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811份,有效率81.1%,有效问卷数量满足研究需求。

目前,我国基层水利组织性质不明,职责不清。全国有24.81%的乡镇水利站机构被撤销并入到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站),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站)一般只保留了1~2名水利员,由于水利员平时大多忙于乡镇中心工作,从事水利业务少,使农村水利建设的计划、任务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形成了业务管理上的断层。

对样本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被调查者性别比例大致相同, 19~30岁之间的被访者所占比例较高,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更愿意配合调查,而且所填问卷绝大多数为有效问卷,并且职业构成有明显的分异度。

3.2.1 卷入度视角

1 人口基本特征数据分析(N=811)

 

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数据处理。

2.3 数据分析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通过手机预订旅游产品的行为十分具有研究价值,因此,本文从卷入度和风险偏好两个较新的视角入手,对自助旅游者手机预订行为进行研究。研究通过访谈结合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实证分析,并对问卷数据进行检验。主要问题体现在,通过对比不同的自助旅游者的预订行为习惯差异,进而讨论卷入度和风险偏好对手机预订行为的影响,主要从自助旅游者预订行为、方式以及预订后的评价3个方面入手,希望得出有益于旅游产品开发及营销的结论,更好地服务不同的自助旅游者,促进自助旅游的发展。

3 研究结果

3.1 出行前后预订行为对比分析

将自助旅游者的预订方式按预订行为发生时间进行统计,得出以下数据(见表2)。研究发现:(1)除去住宿一项参与预订总人数达到被调查总人数的69.9%,其余3项均未达到被调查总人数的50%。且自助旅游者除去仅出行后未发生住宿的预订行为外,其余的预订行为出行前后均存在,也充分说明住宿是多数旅游者在出行前所需考虑的关键,与手机的普及无关。这说明手机的普及并不能使自助旅游者的预订行为发生转变,绝大多数自助旅游者并未产生预订行为。(2)在出行前,通过手机进行预订的自助旅游者除去餐饮一项达到60%,其余各项均未达到50%,且住宿仅有30.4%,然而在出行后通过手机进行预订的比例最高如门票达到73.5%,其余各项也均达到60%左右。这充分说明了手机的普及以及便捷性,使得自助旅游者的预订方式从出行前通过计算机或其他方式转变到出行后倾向于通过手机进行预订。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通过手机搜索周围的美食已成为一项基本生活技能,这更加体现了手机预订的便捷优势。

2 出行前后预订方式对比

 

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数据处理。

3.2 出行前后预订方式差异分析

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其中调查问卷的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将近些年国内外与卷入度、风险偏好以及手机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找出尽可能多的文献和理论依据;(2)研究者先对身边接近20位有自助旅游经验的朋友和专家进行深度访谈,在交谈的过程中提炼与卷入度和风险偏好相关的关键词,统计关键词出现的次数,并将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出不同的影响因子;(3)设计调查问卷,进行了小规模的预调查,并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4)删除了问卷中相互影响的问题并调整了语言表达不明确的地方;(5)形成最终问卷,并进行大规模调查。

表2显示,对于所有5个问题,ISAGA算法运算结果在最优解、平均解及最差解诸方面均优于其他算法。在20次独立运行过程中,从gt1~gt5,ISAGA分别有11次、13次、20次、16次和15次找了最优解,且所有最优解均最接近或等于真实解,充分显示了该算法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通过对数据的解读可以发现(见表3),低卷入度自助旅游者在各预订项目中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中卷入度自助旅游者在预订门票和餐饮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高卷入度自助旅游者在预订门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在出行后使用手机预订的人数远超出行前。在住宿的预订方式上,不同卷入度的自助旅游者出行后通过手机预订比例存在显著上升,但是由于出行后预订基数较小,导致各分组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些都可以肯定,大多数自助旅游者在出行前做好了住宿决策。将3组出行前和后分别进行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肯定卷入度越高,在出行后越依赖于通过手机进行预订,低卷入度自助旅游者无论在出行前或后,预订人数以及通过手机预订人数均低于高卷入度自助旅游者。

3 卷入度视角下出行前后使用手机预订分析

 

注:*均值差异的显著水平为0.05。

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数据处理。

例 2 考虑文献[18]中例3,运用同样方法,将系统(9)—(10)用于图像恢复问题。图3为像素64×64的原图,图4为图3经图像滤波器滤波后所观测到的图像。滤波器为规模和标准差分别为7×7和3的高斯滤波。此时B为该标准高斯滤波生成的稀疏矩阵,b为图4依照文献[18]中例3中的方法拉成的列向量。取X、Θ如例1所示,设

在风险偏好视角下,我们可以发现(见表4),住宿方面与卷入度视角存在相同的结论,在门票方面,各分组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风险偏好程度越低,出行后通过手机预订的差异越明显,并且风险回避者在餐饮方面也与出行前存在显著差异。将3组出行前和后分别进行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因此,风险回避者更倾向于通过手机进行预订。在研究前的文献回顾及访谈中发现,风险追求者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冒险,应当更倾向于通过手机进行预订,但是研究结果却与预期相反。经过与专家和被访者的沟通得知,手机网络预订的便捷性和发展程度已达到一定的规模,使得风险回避者可以通过其他旅游者的预订评价更好地了解旅游产品的准确信息,从而愿意通过提前预订使得整个出行过程得到保障,降低出行后无法现场购买旅游产品等一系列风险。

4 风险偏好视角下出行前后使用手机预订分析

 

注:*均值差异的显著水平为0.05。

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数据处理。

3.3 预订评价分析

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信任度、满意度和忠诚度是旅游产品在线交易主要的营销工具之一[37]。本研究对自助旅游者手机预订的态度从评价、惯性、推广和满意度4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其中,产品评价包含5个维度,分别是便利性、可操作性、安全性、依赖性以及价格因素。由于卷入度和风险偏好的中间组与其他两组中的一组数据差异不明显,故在此只对分组中两端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产品评价的5个维度平均值均处于3.3~3.6之间,便利性和可操作性维度的评分较高,安全性评分较低。将5个维度拆开分析,发现在卷入度视角下仅安全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风险偏好视角下仅在便利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4个角度中高卷入度自助旅游者和风险回避者的产品评价均高于对比组,表明他们对通过手机预订旅游产品态度更为积极,说明他们对于通过手机预订的忠诚度更高(结果见表5)。

 

5 自助旅游者对手机预订旅游产品的态度

  

研究问题影响因素(I)分组(J)分组均值差(I-J)显著性概率产品评价低卷入度自助旅游者高卷入度自助旅游者-1.74927*0.000风险追求者风险回避者-1.28415*0.004重复购买低卷入度自助旅游者高卷入度自助旅游者-0.42299*0.000风险追求者风险回避者-0.178050.173产品推广低卷入度自助旅游者高卷入度自助旅游者-0.161340.241风险追求者风险回避者-0.26931*0.008产品满意度低卷入度自助旅游者高卷入度自助旅游者-0.42496*0.000风险追求者风险回避者-0.173010.061

注:*均值差异的显著水平为0.05。

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数据处理。

对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发现产品评价角度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概率P=0.000),卷入度的高低将会影响个人形成对产品的态度[38]。在产品惯性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概率P=0.000),并结合预订行为分析发现,高卷入度旅游者更愿意直接通过手机产生预订行为,而对低卷入度旅游者的访谈中发现他们大多数处于追随者角色,不直接参与预订行为。因此,总体对手机预订是否满意方面,低卷入度组也低于对比组(显著性概率P=0.000),更加确定了高卷入度自助旅游者对手机预订的依赖。因此,不同卷入度的自助旅游者对手机预订的评价存在差异,不同的卷入度还会对以后的预订行为构成影响。

在风险偏好视角下,从产品评价角度,虽然显著差异只体现在便利性方面,但5项总和同样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概率P=0.004)。且风险回避者更愿意推广产品(显著性概率P=0.008),之前的研究证明风险回避者更愿意使用手机预订旅游产品,且对被调查人回访之后发现,风险追求者不习惯于通过手机获取各类信息,相应地对手机预订经验也比较缺乏。由于风险追求者没有按照旅游行程和计划出行的习惯,使得这一类旅游者更喜欢随心所欲的旅游过程,走到哪玩到哪;而风险回避者则完全相反,在自己得到安全的保证后更愿意推荐给周围的朋友。因此,风险偏好不但会对手机预订评价产生影响,风险回避者还会进行推广,形成广告效应。

4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从卷入度和风险偏好两个视角,通过对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发现不同卷入度和风险偏好的旅游者在通过手机预订的行为和评价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预订项目主要体现在门票上,主要原因在于无论哪一类自助旅游者均倾向于在出行前对住宿和交通进行预订,使得出行得到基本保障,在餐饮部分更愿意在到达餐厅现场后对环境卫生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后再预订,以得到保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4.1 手机的普及并未使旅游者预订行为发生改变

出发前后,不同自助旅游者对是否预订旅游产品以及预订旅游产品的类别虽然存在差异,但是与手机的普及程度以及卷入度和风险偏好并无关系。由表2的统计结果不难发现,大多数自助旅游者更愿意在出行前对住宿和交通进行预订,但是对于忙碌的旅行者,他们并没有太多时间进行产品对比,如果通过手机进行信息搜索和决策越来越简明、准确,将会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39-40]。这样是否会促使自助旅游者的预订行为发生转变,使其在出行后更多地使用手机进行预订?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4.2 卷入度和风险偏好均会对手机预订行为产生影响

结合数据分析得出,无论卷入度还是风险偏好,均会对自助旅游者通过手机预订旅游产品的行为产生影响。卷入度高的自助旅游者和风险回避者更愿意在出行后通过手机进行预订,且对于通过手机预订的满意度也更高,在预订之后还会产生购买惯性并会推荐给周围的人,印证了手机的普及会对旅游过程构成影响。有研究表明,现在已经出现一类旅游者,他们依赖于从移动网络获取有效的旅游信息,为其出行提供帮助[41-46]。这些均体现在卷入度高的自助旅游者和风险回避者上,其中,后者更愿意在出行前对目的地有详尽的游览规划,对旅游产品有充分的对比分析之后通过事先的预订,使出行得到相应的保障。相对于其他方式,通过手机预订可以更便捷地变更旅游计划,特别是在旅游过程中,它可以帮助旅行者掌握相关信息,解决意料之外的问题[47]。低卷入度自助旅游者和风险追求者则不然,特别是风险追求者并没有提前制定计划的习惯,在旅游过程中很少产生预订行为,他们更倾向于随时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服务并购买。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旅游网站对旅游者决策的影响日益加大[48]。由此是否可以推断,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人们的出行将更多地依赖于手机预订带来的便捷?这将成为我们之后需要验证的问题。

4.3 对手机预订的依赖程度越高评价越好

从自助旅游者对手机预订的评价不难发现,对手机预订依赖程度越高的旅游者越愿意再次购买并进行推广,满意度也更高。旅游者想要随时随地通过手机预订或更改旅游产品已不是一件难事,手机旅游服务只要能为用户带来绩效,实现用户的使用目的,就会使用户继续使用[49]。增强自助旅游者对于使用手机预订旅游产品的粘性,可以使旅游企业稳定占据市场份额,形成有益发展的良性循环,将服务更好地融入网络环境,将不同的旅游产品推广至其对应人群,能够降低营销成本,比单纯靠价格战进行营销更有成效。

综上所述,使用手机预订旅游产品,将成为自助旅游者今后出行的首要选择。手机可以满足旅游者的信息需求,可以快捷地为旅游者提供信息,可以使旅游者更有效地解决问题[50]。由于在到达目的地后通过手机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出行前浏览攻略更加方便旅游者进行决策[51-52],使得出行后的依赖程度和评价会更高。因此,了解不同自助旅游者在各阶段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并针对这些需求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服务,将成为旅游供应商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旅游行业今后发展的方向。

5 研究局限以及未来方向

(1)本文针对不同自助旅游者使用手机预订旅游产品的行为进行了研究,但是调查区域仅局限于北京地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扩大调查区域,使研究更加全面。(2)在所有行业都与“互联网+”相结合,智慧旅游大发展的环境下,更全面、更大范围的数据才能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可以为不同的旅游者提供其所需要的帮助,更好地为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指明方向。

小车可以通过串口进行控制,在小车调教阶段,通过Arduino与小车主控进行串口通信,实现小车在速度与位置模式下的控制,为电脑对小车的控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WANG X, PANG Y L. Analysis on the behavioral preference and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for self-help tourists in China:case of Hainan[J].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academic edition), 2015, 34(8):67-70.[王欣,庞玉兰.我国自助旅游者行为偏好与人口特征的分析:以海南省为例[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5,34(8):67-70.]

[2] TSAUR S H, YEN C H, CHEN C L. Independent tourist knowledge and skill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0, 37(4):1035-1054.

[3] HYDE K F, LAWSON R. The nature of independent travel[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03,42(1):13-23.

[4] PANG Y L, WANG X. Study on travel motivations for self-help tourists in China: case of Hainan[J]. Prices monthly, 2015(8):87-91.[庞玉兰,王欣.我国自助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因素研究:以海南省为例[J].价格月刊, 2015(8):87-91.]

[5] WEN J, GONG H L. A study of the independent tourists 'demands of online tourism information[J]. Social science of Beijing,2009(4):61-66.[文谨,宫辉力.自助旅游者对网络旅游信息的需求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9(4):61-66.]

[6] WALSH C S.Mobile travel strategy shakeup ahead as tablet adoption nears 50%[EB/OL].(2015-02-26)[2017-05-01].https://www.hotelresource.com/trends-detail-sid-75950-t-Mobile_Travel_Strategy_Shakeup_Ahead_As_Tablet_Adoption_Nears____.html.

[7] WALSH C S. Mobile to represent over one quarter of U.S. online travel market by 2015[EB/OL].(2013-11-22)[2017-05-01].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phocuswright-research-mobile-represent-over-190000703.html.

[8] GARTNER.Gartner says worldwide traditional PC, tablet, ultramobile and Mobile phone shipments on pace to grow 7.6 percent in 2014[EB/OL].(2014-07-07)[2017-05-01].http://www.gartner.com/newsroom/id/2791017.

[9] ERIKSSON N.User categories of mobile travel services[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technology,2014,5(1),17-30.

[10] LAMSFUS C, WANG D, ALZUA-SORZABAL A,et al.Going mobile defining context for on-the-go travelers[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14 , 54(6):1-11.

[11] WANG D, XIANG Z,FESENMAIER D R . Smartphone use in everyday life and travel[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14 , 55(1):52-63.

[12] MA W, ZHOU H, SU W, et al. Research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tourism during the era of mobile internet[J]. E-business journal, 2015(1):34-35.[马卫,周辉,苏炜,等.移动互联网时代无线旅游发展研究[J].电子商务,2015(1):34-35.]

[13] LIPSMAN A, AQUINO C. 2013 Mobile future in focus[EB/OL].(2013-02-22)[2015-02-26].http://t.co/sxcJrt1vRP.

[14] CHEN Y, YI L S, HE C, et al. Tourism website stickiness and its impact factors:based on the dual system cognitive process theory[J].Tourism tribune, 2016, 31(2):53-63.[陈晔,易柳夙,何钏,等.旅游网站的粘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双系统认知理论[J].旅游学刊,2016, 31(2):53-63.]

[15] SHERIF M, CANTRIL H. The psychology of ego-involvements: social attitudes and identifications[M].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Inc, 1947:280-347.

[16] LIEBERMANN Y,FLINT-GOOR A. Message strategy by product-class type: a matching mod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1996,13(3):237-249.

[17] ZAICHKOWSKY J L. Conceptualizing involvement[J].Journal of advertising, 1986, 15(2):4-34.

[18] ZAICHKOWSKY J L. The personal involvement inventory: reduction, revision, and application to advertising[J]. Journal of advertising, 1994, 23(4):59-70.

[19] CAI L A, FENG R M, BREITER D. Tourist purchase decision involvement and information preferences[J]. 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 2004, 10(2):138-148.

[20] FRIAS D M A, RODRIGUEZ M A, CASTAEDA J A. Internet vs. travel agencies on pre-visit destination image formation: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view[J]. Tourism management, 2008, 29(1):163-179.

[21] ZHANG H M, LU L.On the segmentation of inbound tourists based on tourist involvement:a case of inbound tourists in Guilin and Yangshuo[J]. Tourism tribune, 2011, 26(1):38-44.[张宏梅,陆林.基于游客涉入的入境旅游者分类研究:以桂林、阳朔入境旅游者为例[J].旅游学刊,2011,26(1):38-44.]

[22] HAVITZ M E, DIMANCHE F. Leisure involvement revisited: conceptual conundrums and measurement advances[J].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997, 29(3):245-278.

[23] HEIDER F.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M].New York: Wiley,1958.

[24] ABELSON R P,LEVI A. Decision making and decision theory[M]. New York: Random House,1985.

[25] KAHNEMAN D, SLOVIC P,TVERSKY A.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M].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4.

[26] MIDDLETON V.Tourism marketing[M].XIANG P,et al,trans.Beijing: China Travel & Tourism Press, 2000:67-80.[维克多·密德尔敦.旅游营销学[M].向萍,等,译.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67-80.]

[27] JIAO Y. Analysis of the tourist decision model based on the tourist preference and perception risks[J]. Tourism tribune, 2006, 21(5):42-47.[焦彦.基于旅游者偏好和知觉风险的旅游者决策模型分析[J].旅游学刊,2006,21(5):42-47.]

[28] RAY S, OW T,KIM S S.Security assurance: how online service providers can influence security control perceptions and gain trust[J]. Decision sciences,2011,42(2), 391-412.

[29] PODINOVSKI V V.Set choice problems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eferences of the decision maker[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0,207(1):371-379.

[30] HENDERSON V.Prospect theory,liquidation,and the disposition effect[J].Management science,2009,58(2):445-460.

[31] LIU J,LIU S F,LIU P,et al. A new decision support model in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with intuitionistic fuzzy sets based on risk preferences and criteria reduction[J].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2013,64(8):1205-1220.

[32] LIU Y M,WEI X H,CHEN X H.The effects of group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n group decision-making behaviors and outcom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s in China,2011,14(10):11-27.[刘咏梅,卫旭红,陈晓红.群体情绪智力对群决策行为和结果的影响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1,14(10):11-27.]

[33] TVERSKY A,KAHNEMAN D.The framing of decisions and the psychology of choice[J].Science,1981,211(4481):453-458.

[34] PLATT B C,PRICE J,TAPPEN H. The role of risk preferences in pay-to-bid auctions[J].Management science,2013,59(9):2117-2134.

[35] CHEN P, WEI P C. The application of nonparametric test of two matched-samples in performance appraisal activities[J]. Communication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010(20):59-60.[陈平,魏鹏超.两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在公司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财会通讯,2010(20):59-60.]

[36] GERYLOVOV A, HOLCK J. Use of nonparametric methods in medicine. IV. Comparison of levels in more than 2 samples[J]. Vnitrní lékarství, 1990, 36(9):921-927.

[37] MCCOLE P.The role of trust for electronic commerce in servic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2, 14(2):81-87.

[38] SONG X B, CONG Z, DONG D H. The impact of internet word-of-mouth on consumer's product attitude[J].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1,8(4):559-566.[宋晓兵,丛竹,董大海.网络口碑对消费者产品态度的影响机理研究[J].管理学报, 2011, 8(4):559-566.]

[39] HWANG Y H. A theory of unplanned travel decisions: implications for modeling on-the-go travelers[J].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ourism, 2010,12(3):283-296.

[40] MARCH R, WOODSIDE A G.Testing theory of planned versus realized tourism behavior[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5,32(4):905-924.

[41] FEATHERSTONE M, THRIFT N, URRY J.Cultures of automobility[J]. Theory, culture and society, 2004,21:1-284.

[42] GRETZEL U,JAMAL T.Conceptualizing the creative tourist class: technology, mobility, and tourism experiences[J]. Tourism analysis, 2009,14(4):471-81.

[43] GRETZEL U.Travel in the network: redirected gazes, ubiquitous connections and new frontiers[M].New York: Peter Lang,2010:41-58.

[44] HANNAM K, BUTLER G,PARIS C M. Developments and key issues in tourism mobilitie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4,44(1):171-185.

[45] JANSSON A.Spatial Phantasmagoria:the mediatization of tourism experience[J].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2002,17(4):429-443.

[46] PARIS C M.Flashpackers: an emerging sub-cultur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2,39(2):1094-1115.

[47] QI F. Tourism consumers ' behaviors: homogeneity and diversity in postmodern context[J]. Tourism tribune, 2014, 29(7):11-12.[齐飞.旅游消费者行为:后现代主义下的趋同与分化[J].旅游学刊,2014,29(7):11-12.]

[48] WANG Z F, XIE J. Analysis on information search in tourism website on tourist’ decision-making behavior[J]. Human geography, 2013(6):142-146.[王兆峰,谢娟.旅游网站信息搜寻对旅游者行为决策影响的评价分析[J].人文地理,2013(6):142-146.]

[49] LU J L,SUN Y,WANG X L.The study on continuance intention of mobile-Internet:based on the independent travel[J]. Tourism tribune, 2013, 28(4):104-110.[陆均良,孙怡,王新丽.移动互联网用户继续使用意愿研究:基于自助游者的视角[J].旅游学刊,2013,28(4):104-110.]

[50] WANG D, XIANG Z, FESENMAIER D R. Smartphone use in everyday life and travel[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14, 55(1):52-63.

[51] BAO J G,CHU Y F .Tourism geography[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1999[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2] XIE Y J. Tourism studies[M].Beijing: China Travel & Tourism Press, 2004.[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高超
《旅游论坛》 2018年第01期
《旅游论坛》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