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路径探析

更新时间:2016-07-05

近年来,为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缓解农村小学教师的结构性缺编问题,建立农村小学教师培养与补充的长效机制,全国各地纷纷启动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简称“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高师院校作为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单位,要积极探索培养路径,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注重专业素养养成,把课程体系构建作为培养特色的有效载体,重点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怎样培养”的问题,从而解决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进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农村义务教育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好教师。

一、 培养目标定位——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逻辑起点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也是人才培养目的和宗旨的具体化,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途径,所以只有准确的目标定位,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此,小学全科教师根据其政策制定的初心和使命,培养目标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服务农村

2012年,教育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多渠道扩充农村优质师资来源,“采取定向委托培养等特殊招生方式,扩大双语教师、音体美等紧缺薄弱学科和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规模。”基于此,培养以多学科教学能力为主的小学全科教师就成为补充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目的是为了解决我国当前乡村小学教学点分散、办学规模小、教师结构性缺编等问题,也是为农村小学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师资队伍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切入点。从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初心来讲,这也是解决农村教育发展困境、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战略抉择,是为农村小学教育量身定做的师资培养模式。因此,“无论从办学方向、课程体系和养成教育等方面都将师范生置身于农村真实的教育场景当中”,[1]17-21最终目的是服务农村小学教育发展。

(二)综合培养

小学全科教师,顾名思义,就是要培养“全科型”的小学教师。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要以综合课程为主,打破学科界限,注重不同学科内容的联系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课程改革相适应,2012年教育部制定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要求小学教师“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2014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简称《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提出未来小学教师的培养将“针对小学教育的世纪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地方政府和相关院校因地制宜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期服务等方式,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培养‘一专多能’教师,优先满足老少边穷地区教师补充需要。”这些要求对于小学教师的培养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即必须把教师的综合能力培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师资结构性缺编的现状,不仅需要小学教师具有从事多门课程的教学能力,还要具有班级和团队管理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语数外通吃,音体美全拿”。基于此,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有效体现。

(三)引领卓越

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的中师不仅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且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所起到的引领性作用更是举足轻重;他们不仅引领了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引领了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教师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教师的培养模式和专业素养也被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面。2014年,《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明确提出:“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培育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由此可见,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不仅是解决我国当前农村教育发展之需的应急措施,而且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引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模式,更是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因此,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除了面向农村以外,同时也是培养卓越小学教师的重要举措。

二、专业素养养成——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价值取向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运行的主要手段,是教育用于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有效载体和媒介,是实现其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每一门课程都属于特定的学科(专业),每一个学科(专业)都代表着长期演变的知识体系和独特的学科思维。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课程的设置必须认真研究该课程所包含的学科(专业)核心内容,体现出该学科(专业)的知识精华和培养特色。小学全科教师在校学习的时间与普通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并无区别,然而,由于全科教学的需要,他们在校期间所要学习的课程和掌握的能力却远远多于普通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基于此,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要具有鲜明的培养特色:既要科学全面又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就是既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修完所有的必修课程,夯实其理论知识基础,又要让所开设的课程符合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为其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人的发展是终身性的,而不是一个学习阶段就可以决定的。教师的专业发展伴随着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因此,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要以终身学习、终身发展为其最终旨趣。《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终身学习者。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进行终身的专业学习”。这顺应了当前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要求,指明了教师终身学习的方向。《专业标准》也提出了“教师应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典范”的要求。因此,在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应加强终身学习所应具有的自学能力、适应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现代学习工具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以立德树人为前提

“师德与理念”是《专业标准》的第一个维度,也是对教师专业素养最基本的要求。“理念”可以理解为理想和信念,是作用于我们态度、行为的一种无形而强大的观念力量。“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规范着教师的行为方式和思想品质。“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育人为本”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重要取向,“有道德情操”是做“四有”好老师的基本要求,“突出师德”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基本原则,“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弘扬新时代高尚师德的根本措施。基于此,应该以“立德树人”为前提,以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为目标,为农村小学培养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基础知识宽厚、专业技能扎实,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关心儿童发展,能胜任多门学科教学,引领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小学全科教师,积极推进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加大对小学全科教师的师德教育,以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为着力点,引导他们以德立身、以德立学,培养其专业理念,稳固其专业思想,规范其专业行为,提升其专业素养。

(二) 以全面发展为根本

(3)修改。校对时总会有些地方有遗漏,或者后期编辑时产生了新的错误,因此需要反复修改,一般一个实验视频要3~4版才能定稿。

(三)以实践能力为重点

教育实践是小学全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实践是主体人发展之必需,实践的教育价值就是实践的发展价值。实践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实践的全过程之中,关注过程、兼顾结果是实践教育的基本原则。[5]17-22《实践育人意见》明确提出:“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规定相应学时学分,合理增加实践课时,确保实践育人工作全面开展。”为提升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质量,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提出“通过系统设计和有效指导下的教育实践,促进师范生深入体验教育教学工作……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等能力,为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和持续的专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尤其是在《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半年。”基于此,围绕《专业标准》对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小学全科教师的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军事训练、实训周、教育见习、教育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采取观摩见习、模拟教学、专项技能训练、集中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丰富师范生的教育实践体验,提升教育实践效果。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安排一个学期的教育顶岗实习,实施“双导师制”,对教育实习进行全程指导,将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贯穿在实习全过程,促进教学技能与教师的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安排两周军事训练,通过军事化的管理和队列训练,培养学生严整的仪容,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组织纪律观念、集体观念和讲求规范及雷厉风行的作风,促进校风校纪建设。每学期安排两周实训周,对学生进行集中的教师基本功训练、试讲和说课训练,模拟教学的实际环境,为未来的从教奠定基础。每学年安排两周教育见习,观摩优秀小学教师的课堂组织、课堂设计、讲课艺术,使学生体验未来的职业实际,树立未来职业榜样,设定未来职业目标。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利用寒暑假组织小学全科教师到农村适应生活,对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师资水平、学生发展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农村儿童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形成科学的育人观。鉴于小学全科教师是定向培养,因此教育实践应该尽可能安排在协议地的农村小学进行,使他们通过教育实习熟悉农村的各种教学环境、地方文化和风俗习惯,掌握农村小学教学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四)以专业发展为基础

故事三 有一次,王阳明在路上遇到了一伙强盗,强盗头子说:“听说你宣传人人都有良知,但我们杀人放火,什么都做过,我们自己都觉得自己并没有良知,你如何能够认为我们有良知?”王阳明道:“我认为你们都是有良知的。”强盗头子就要求他做一个证明。王阳明说:“证明可以,但有一个条件,我叫你们做什么,你们就做什么。”强盗们都答应了。于是王阳明叫他们脱衣服。强盗们也就真的脱了。等脱到只剩最后一条内裤时,王阳明还要他们脱。这时强盗们不干了。“脱不得!脱光了,岂不太羞耻了吗?”王阳明说:“这就是良知(因为这有羞耻之心)!”

(五)以终身学习为宗旨

三是随着教师学术道德意识的提高,韩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不端行为有所下降。韩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教育实际起步于2011年。2011年,韩国教育部公布了《学术道德建设规划》,2015年又颁布了《研究伦理指南2015版》。伴随着这两个政策文件的实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教育被不断强化,学术道德意识也逐年提升,高校教师学术道德不端行为件数发展趋势也于该时期出现变化。

三、课程体系构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特色体现

《专业标准》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准则,它指明了合格的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从“师德与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基于此,结合《专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加大对小学全科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价值取向。

(一)以培养通识能力为主的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是对小学全科教师进行通识教育,注重宽广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扎实基本技能的养成,强化专业精神的养成,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责任使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领会和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农村教育事业;熟悉国家教育法规和方针政策,了解农村小学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具备健康的身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能够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具有积极健康的就业观念;掌握音乐、美术、体育的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一定的艺术教育能力;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培养自身的良好修养。基于此,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要本着通识、易懂,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发展水平,符合现象、事实和规律的认识发展过程,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综合素养的提升。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对教育的基本目的进行了界定:“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2]195根据《河南省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要求,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目标是:着力为乡村教学点免费培养一批适应时代要求和农村小学教育改革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学科素养和教师专业素养高度整合,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小学多门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高素质农村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基于此,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应以综合性为价值取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根本,力求在专业与综合之间寻求平衡,实施多学科综合课程的培养,能够胜任多个学科教学和团队管理的需要,以师资的基础性、全面性来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培养学科能力为主的学科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是围绕小学全部学科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技能以及思维方式构建的完整课程群,重点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强化宏观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训练跨学科思维方式。[3]14-16学科教育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小学全科教师的学科能力包括学科基础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两个方面。学科基础能力主要是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掌握语文、数学的系统知识和技能,在掌握音乐、体育、美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一门技能型学科的相对特长,并且具有学科综合性课程教学的能力。[4]109-116《专业标准》要求小学教师“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科知识”和“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少先队活动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就是说,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所追求的价值不仅仅是各个学科逻辑知识体系的纵深传授和任教科目数量上的增加,而是赋予其能力特征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应当以具有学科融合的理念、具有整体认知儿童的能力为基准,协调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获取更多关于儿童建构与习得知识的方法。基于此,小学全科教师要注重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要综合化,各课程之间相互联系,形成合力。但是,小学课程分科教学的事实仍然存在,也不可能取消。因此,要坚持全科与分科并行,按照不同的模块设置选修课程,满足小学全科教师发展特长的需求,培养他们的分科教学能力,满足小学教育对学科教师教学能力的需求。

大多数高校医院缺乏预算调整,使预算未能随着医疗市场和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而失去其应有的指导作用。高校医院领导也没有将预算考核指标纳入各科室的年终绩效考评,使医院各科室缺乏控制意识,容易造成预算超标。

(三)以培养专业能力为主的教师专业课程

教师作为一个职业,具有自身特质性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专业性是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其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主要特征。《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了解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重点。”“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途径,熟悉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学会理解与分享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学会利用以课程学习为主的各种机会积累发展经验。”基于此,小学全科教师的课程设置既要关注知识的多学科性,还要关注各学科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小学全科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教师基本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三个方面。” [4]109-116主要包括:掌握标准的普通话,规范的三笔字和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掌握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能力,比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设计等;具有制定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班级与团队管理方案制定、班会组织、团队活动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具有从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能力,能够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小学全科教师的就业去向是农村,在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学生乡土文化传承能力的培养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与指导能力的培养必须得到加强,并将这些能力发展成区别于其他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品牌和标志。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to propose molecular mechanisms to link defect found in CFTR to canc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jor subgroups depending on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CFTR function.

教师职前培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教师获得专业理念、获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的关键阶段。《专业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专业化阶段,必将大力促进我国小学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提高,专业化发展将成为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对教师的职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师范生的专业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小学全科教师作为未来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其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基于此,要依据教师职前培养目标,结合农村小学教师成长特点,探寻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新模式,加强小学全科教师专业性教育,为其专业成长打好基础。

(四)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教育实践课程

实践育人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灵魂与根本。《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实践育人意见》)提出:“加强实践育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大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同时对完善教育实践课程管理、确保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等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课程标准》提出“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旨在把教育实践与体验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专业标准》提出“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和“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这是对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即必须把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基于此,突出实践能力,就成为小学全科教师专业素养养成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作为教育“精准扶贫”的一项新举措,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推进,知识体系的优化和新时代农村教育对高素质教师的渴求,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需要打破原有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代之以综合性与学科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促进农村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基础性、全面性、针对性,为提升农村小学教育阶段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和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虹.全科小学教师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分析[J].教育导刊,2016,(4).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 卢琦.关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及农村小学教师现状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9,(6).

[4] 袁丹,周昆,苏敏.基于能力标准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架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6,(4).

[5] 张廷凯.基于课程资源的有效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5).

看到我,邓军、胡波还有赵小明都嘻嘻笑了起来,笑得我莫名其妙。邓军说:“小飞,今天玩得开心吧!”我骂道:“开心他妈个比,那个婊子养的!”我恶狠狠地骂着,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在骂谁,只觉得一肚子愤懑没有地方发泄。过后我想,我当时骂的应该是短裙子女孩,因为是她把我推进火坑里去的。他们三个互相望望,鸦雀无声了。我便脱了湿衣服上床睡下,他们四个继续玩牌。后来为了一手牌他们叽叽喳喳地闹了起来,吵得心烦,我抓起床头的一本书摔下去,“啪”的一声把蜡烛打灭了。我粗着嗓子吼了一声:“睡觉,谁再吵闹小心老子今晚上翻脸!”于是,他们便在黑暗中窸窸窣窣地收场了。

高闰青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8年第02期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